李定国
地榆汤治崩漏取地榆9~15克,煎水内服。每天服用2次,5天为1个疗程。该方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功效,适用于崩漏及各种出血症。四川攀枝花张双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副研究员王豪点评: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的根及根茎,味苦、酸,性微寒,入大肠经。地榆凉血止血,善治下部出血病证,常用于便血、血痢、痔疮出血、尿血、崩漏等证,尤其对痔血、便血等为常用之品,往往与槐花等药配合应用。另外,地榆泻火毒并有收敛作用,可用于烫伤、皮肤溃烂、疼痛等证。如烫伤后,取生地榆研极细末麻油调敷,可减轻疼痛、加速愈合,为治烫伤要药。过去一般用治便血多用地榆炒炭。近年来经临床实践,用生地榆治便血也有一定效果,必要时剂量可用25~50克,煎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在医院门诊,经常会遇到颈肩痛和腰背痛的患者,而且年轻人不少。颈肩痛和腰痛是伏案工作者或者长期弯腰的人(如网络编辑、图书工作者、驾驶员)常见的症状。腰痛多由工作、生活姿势不正确,形成退行性腰椎改变引起的。常见姿势有:蜷在沙发上看书、看电视;低头玩手机时间过长;伏案工作看电脑屏幕太久等。
作者:李修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如今,良好的睡眠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一种奢侈品。对于睡眠的需要通常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有的人睡得少(4~6小时),有的人睡得多(8小时以上),睡多少合适的原则是自己次日白天感到舒适(偶尔感觉疲乏可短时打盹弥补),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总体上讲,现在的青少年睡眠偏少(应有8小时,少不应少于7小时,否则对身心健康不利)。而达不到需要的睡眠时间,我们一般称之为失眠。
作者:闵宝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大部分利尿剂都有排钾作用,只有几种利尿剂是保钾的,如氨苯蝶啶(又称三氨蝶呤)、氨氯吡咪和安体舒通(又称螺内酯),服用时有可能引起血钾增高,产生临床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心脏骤停猝死。现介绍3个实例,希望能引起基层医务工作者和广大读者们重视。
作者:张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与演艺界一样,药物界更新换代也是很快,几乎每天都有新药冒出来。新药问世,好不好用还得另说,价格一般来说都不低,它们也大多堂而皇之地占据了各大药房的显要位置,常常被店员率先推荐给患者。但实际上,在药房药品陈列柜的底层,还有一些问世已久的老药,它们的疗效历经考证已属不虚,但因价格低廉,利润菲薄,不受生产商和药店的“待见”,部分药物在市场上慢慢消失甚至即将绝迹。本期专家评药,聚焦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便宜老药,希望它们不会在市场上消失,继续为人们的健康贡献力量。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由于不少颅内疾病均有头痛、抽搐、昏睡、昏迷、呕吐等表现,仅靠这些“共性”表现作依据,往往容易误诊,因此就需要进行“脑海”探险,抽取少量脑脊髓液(CSF)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结合分析,那就基本上可以得出正确的诊断。
作者:李定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股骨头坏死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需要进行功能锻炼,目的是防止组织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僵直,改善关节营养血供,重塑坏死的股骨头。
作者:周殿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动脉粥样硬化,其实是一种血管病,虽多见于老年人,一般在40岁以上逐步形成,但年轻人亦可能患上此病。临床观察发现,当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它还可以在人的眼、鼻等器官上出现异常变化,成为一种特殊信号,提醒人们注意,也可为医生提供诊断参考。因此,如果想了解自己的血管是否已经出现粥样硬化,不妨看看是否有以下5种“报警信号”。
作者:张明;蒋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说到活血化淤,人们首先想到的,或许是外用的贴膏、喷剂等,如著名的云南白药。其实,祖国传统医学对此早有研究,可供选择的外用中药也不少。
作者:郭剑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012年,我因药物性耳聋配了一套助听器(丹麦产,耳背式,四通道),在使用中摸索到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作者:王朴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说到糖尿病的治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药物,如胰岛素以及二甲双胍等,然而,和原发性高血压一样,糖尿病的治疗是终生的,而且是综合性的,光靠药物是不够的。
作者:胡爱民;徐乃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我国是世界三大尿路结石高发区之一,发病率为1%~5%,40岁以上患病率为30%,60岁以上患病率为40%,70岁以上的老人患病率高达50%。更糟糕的是,我国尿路结石的复发率也很高,10年复发在10%以上;草酸钙与磷酸钙混合结石的复发率可达40%以上;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复发率一般在5%~10%;如果是感染性结石,且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有结石碎片残留,结石复发率可高达78%。因此,预防或延迟结石的复发十分重要。让我们一起听听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何家扬教授的建议。
作者:谭敦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近有读者找我咨询。他说自己今年59岁,患冠心病已有五六年,近经常觉得头晕、眼花,在家让老伴量血压值为130/80毫米汞柱,跟平常差不多,但心率却特别慢,才五十多次,去医院检查诊断为“病窦综合征”。他特别想问一下,什么是病窦综合征,是否严重,应该怎样治疗?
作者:徐济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有这样一位咽喉肿瘤患者,入院后手术治疗,术后的病理诊断为喉癌伴颈淋巴结转移。术后一周出现局部感染,皮瓣缺血性坏死,行清创术。术后10天再次出现咽瘘,每日换药2次,直到咽瘘基本愈合出院,前后历时3个月,春节也在医院度过。他从来没有怨言,家属也未曾找医生大闹。我到现在都还记得他的话:“我得了病,医生为我做手术我是心怀感激的,我知道手术很大,是有风险的,再加上我已不再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恢复能力不是很好。但要说完全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可我每天看着这些医生忙前忙后给我换药,春节也不例外,并时时鼓励我,我就怨恨不起来,再说这些(出现感染)也不是医生的错。我在医院住得久了,各种病痛见得也多了,更能体会医生们的心情。现在我能好好地出院,和家人待在一起,我没什么不满足的。”
作者:朱香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952年,美国医生凯格首先在诊治中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时提出,锻炼耻骨尾骨肌(以下简称PC肌)的疗法,结果他不仅治好了女性患者的尿失禁,还意外地增强了她们的性反应能力和性满意程度。他进一步研究发现,PC肌的强度与女性在性交时达到性高潮的能力有直接关系。因此提出,规律锻炼PC肌,可以帮助女性改善性生活质量。
作者:马晓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一位60岁的足球爱好者,当得知中国男足主场1:2输给伊拉克而失去进军世界杯的机会,竟拍案而起,连喊“可耻!可悲!”,继而昏倒在电视机旁。
作者:王有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便秘在老年人中常见,缺乏运动、因慢性疾病服用多种药物是其重要原因,除了改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习惯,必要时还可尝试用药。使用通便药时可首选容积性泻药和渗透性泻药。
作者:陆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生活中不少老年人被膝关节痛所困扰,常因疼痛而不愿参加体育锻炼。殊不知,越是这样,越容易造成症状加重。研究表明,膝关节疼痛的患者还是可以做适当的体育活动的,比如,有意识地采用“三步锻炼法”,可使膝关节得到强度适中的锻炼,有助于保持双膝的健康、缓解关节疼痛。
作者:王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都说良药苦口,尤其是中药、中成药,虽然效果不俗,但味道经常让人难以接受,而用茶水、糖水送服,虽能改善口感,却又会影响药效,这一点大家多少也清楚。所以,用温开水服药,几乎成了人们的“常识”。
作者:万慎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冬季天冷路滑,儿女们担心的就是老人在户外意外摔倒。现介绍几点关于冬季摔倒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帮助。
作者:徐锐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