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便秘的证治体会

吴荣发

关键词:便秘, 中医辨证
摘要:便秘指排便间隔延长,或虽不延长而排便困难者.临床便秘多由大肠积热,或气滞,或寒凝,或阴阳气血亏虚,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现将近年来之临证体会介绍如下.1热秘即古之阳秘也,患者多素喜辛辣厚味、煎炒、酒食,致胃肠积热,积热上蒸,浊阴不降,热盛伤阴,肠道干涩而成热秘也,临床上为常见.多伴见小便短赤,面红心烦,或身热,口干口臭,腹胀拒按.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治当清热润肠,以通其秘,常用张仲景之麻仁丸治疗.方中以大黄、麻仁泄热润肠通便为主,辅以杏仁降气润肠,芍药养阴,枳实、厚朴行气除满,再加白蜜以润肠.大便坚硬者加芒硝以软坚散结,泻热通便;口干舌燥,津亏甚者加生地、石斛、玄参养阴生津;如兼痔疮便血加槐花、地榆;痰热壅肺加黄芩、瓜蒌仁清肺泄热.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2000年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

    bianmi  便秘  叶剑萍等.高渗通便剂保留灌肠治疗便秘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0,15(9):561.  黄彬.温肾缩尿法治疗老年肾阳虚便秘66例.四川中医,2000,18(9):31.  戚建明.牵牛子粉治疗顽固性便秘.四川中医,2000,18(9):12.  贺新玉.出口梗阻性便秘辨治体会.浙江中医杂志,2000,35(9):373.  包广勤等.辨证分型治疗老年性便秘173例.黑龙江中医药,2000,(5):22.  邓泽潭.便秘病验案3则.中医杂志,2000,41(10:625.  张月玲.菟丝子治疗习惯性便秘.中医杂志,2000,41(10):585.  丁宁.西沙必利治疗青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临床荟萃,2000,15(19):883.  张正荣.辨证治疗痔瘘术后便秘210例小结.黑龙江中医药,2000,(5):29.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助便加压试验的临床应用

    我们对直肠前突患者进行了大量的治疗对比,设计研究了助便支架,在取得必要的生理数据后,将助便支架应用于临床工作,即直肠前突行排粪造影时配合助便加压试验,使效果更为满意.助便支架及用法:助便支架为合成树酯制作,由前阻板、下阻板及手柄组成.前阻板为长半椭圆状,下阻板为短舌状.使用时,将避孕套套在前阻板上,将其放入阴道内,在进行排便造影的同时,通过手柄调节前阻板使其贴在阴道后壁,排便时推压手柄,进行助压试验.

    作者:白晓刚;夏曙光;柳玉玺;王强;于广庆;高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枳术合剂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186例

    笔者使用枳术合剂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186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86例中,男85例,女101例;年龄7~81岁;病程3个月至1年10例,1~3年56例,3~5年85例,5~8年24例,8~10年11例.每周排便<2次,粪便干结或羊粪状且排便困难.治疗期间停服其它药物.药物组成及用法:生白术60 g,枳实15 g,肉苁蓉30 g,炙鸡内金10 g,银花30 g,蒲公英20 g,益智仁15 g,玄参20g,生首乌20 g,炒莱菔子30 g,炙大黄5 g,木香10 g,生甘草10 g.腹痛者加生白芍30 g,热实盛者加大黄10 g,阴虚肠燥明显者加玄参60 g,脾胃虚弱明显者加生淮山药40 g.上药加冷水约400ml,浸泡30~60min,文火煮沸15min,取汁200ml,二、三煎各加水300ml,文火煮沸150ml,三者混匀加生蜂蜜20 g调匀,分次服用,每日1剂;10剂为1个疗程,3个疗程为限.

    作者:张金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黄芪麻仁汤为主治疗子宫直肠综合征100例

    子宫严重后倾、妇科慢性炎症所致直肠一系列不适症状,称为子宫直肠综合征,我科以黄芪麻仁汤为主治疗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中,经产妇92例,未产妇8例;年龄23~74岁;病程3个月至15年.经直肠指诊、B超、肠镜及排粪造影检查,子宫严重后倾100例,子宫慢性炎症46例,直肠慢性炎症74例,直肠粘膜脱垂42例,严重混合痔39例.65%以上的病人同时具有2种以上症状.药物组成及用法:黄芪30g,枳实、川朴、杏仁、香附各15g,麻仁、白芍各10g,大黄3g.水煎,每日1剂,早晚温服.

    作者:白玉臣;黄瑞珍;王长来;李鸿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假性肛门失禁13例诊治体会

    通过对13例假性肛门失禁原因及诊治结果分析,提高了对便秘引起反常性腹泻的认识,减少了误诊、误治.临床资料:本组13例,其中儿童5例,成人8例;患病时间9天至4年不等.儿童发病无明显诱因,成人患者则多因肛门直肠手术所致.所有患者肛门不自觉地流出大便或粪水,自觉肛门无约束作用或大便次数多,量极少,肛门矢气频繁,肛周潮湿并有糜烂、破损,大便污染内裤.治疗方法:直肠指诊,肛门括约肌功能较好,直肠内有大量干结大便,确定系假性肛门失禁.用温热生理盐水加液体石蜡灌肠,同时服缓泻剂;如肠道内粪石嵌塞者在局麻下将其取出,然后灌肠,服缓泻剂直至大便通畅为止.清洗肛周,中药坐浴,换药.补液、抗炎、支持疗法,同时继续用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

    作者:唐学贵;杨勇军;李敏;李兴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50%葡萄糖注射液直肠周围注射治疗直肠脱垂

    我们采用50%葡萄糖注射液直肠周围注射治疗直肠脱垂86例,疗效满意.临床资料:本组男52例,女34例;年龄3~49岁;病程30天至2年.其中部分性脱垂46例,完全性脱垂40例.治疗方法:治疗当日少渣饮食,清洁灌肠.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小儿用氯胺酮麻醉).于肛门左右侧及后正中距肛缘约2cm处,用0.5%普鲁卡因做皮丘,再于每个皮丘处各注射3~5ml,深度约5~6cm,然后用腰麻穿刺针先在右侧正中(3点处)垂直刺入皮肤、皮下、坐骨直肠间隙及肛提肌,直达骨盆直肠间隙.穿刺前,注射者将示指插入直肠作引导,触摸针尖证实位于直肠外侧时,再将腰麻穿刺针逐渐刺入5~7cm.到达骨盆直肠间隙后,将药液缓慢呈扇形注入,一侧总量约10~15ml.左侧同法注射.

    作者:范海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通过对1个社区和二个村坊18 000人的人群调查,发现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者31例.调查资料:对全体人群询问便秘史,物理检查发现便秘者,然后通过结肠运输试验,测量肛管长度,球囊逼出试验,排粪造影,肛管肌电图等方法确诊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18 000人中,发现各类便秘377例,占2.1%,通过结肠运输、肛管肌电图、气囊逼出、排粪造影等确诊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患者31例,占便秘8.22%,以结肠慢运输便秘为主伴轻、中度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4例;直肠粘膜内套叠为主同时有轻、中度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9例;直肠前突为主而又有轻、中度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1例.轻度8例,中度11例,重度12例.通过肛管直肠指诊获得的平均肛管长度分别为:静息相3.12cm,力排相1.76cm,其中有便秘的377例的平均肛管长度为:静息相3.43cm,力排相2.03cm.

    作者:王李华;余耀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直肠粘膜下消痔灵注射治疗小儿直肠脱垂26例

    采用1 : 1消痔灵注射液治疗小儿直肠脱垂26例,取得满意疗效.临床资料:26例中,男23例,女3例;年龄1.5~10岁;病程10天至8年.脱出物长度2.5~10cm,<3cm9例,4~5cm10例,>6cm7例.治疗方法:(1)直肠粘膜下点状注射.患儿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氯胺酮分离麻醉.将喇叭状肛门镜或小儿肛门镜插入肛门内,尽可能进至深处并固定好,用1 : 1消痔灵注射液在高点直乙交界处或上方刺入粘膜下层注药,每个平面注射6~8点,多为“米”字形点状注射,点距约0.5~1.0cm,自上而下注射6~8个平面,每个平面间距约1.0cm,每点注射药物0.5~2.0ml,以粘膜可见血管纹理为度,总量约35~45ml.

    作者:刘金鹏;马少军;杨萍;胡英峰;肖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特发性便秘患者结肠动力学变化

    为探讨老年慢性特发性便秘(CIC)患者结肠运动功能变化,应用不透X线标记物法对59例老年CIC患者及36例对照者进行结肠通过时间检查.结果显示:(1)CIC组全结肠及分段结肠通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其中老年CIC患者全结肠通过时间正常者32例,有16例(50%)存在局部结肠通过时间延长;(2)老年CIC患者中排便次数≤3次/周者与排便次数>3次/周者之间全结肠通过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长期服用泻药的老年CIC患者其全结肠及分段结肠通过时间较间断服药和不服药者明显延长(P<0.05);(4)直乙部位通过时间明显延长的老年CIC患者其运输指数(TI)明显高于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通过时间延长者(P<0.05).结果提示:(1)老年CIC患者存在结肠动力学异常,其中长期服用泻药者结肠动力学异常更严重;(2)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可以较好地反映结肠运动功能变化.

    作者:高利利;吴本俨;邵勇;李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加味麻仁丸治疗便秘200例临床观察

    习惯性便秘及肛肠病术后便秘患者200例,分为治疗组14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服用加味麻仁丸,对照组服用苁蓉通便口服液.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孙丙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益脾补肾理肺法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采用益脾补肾理肺法治疗老年性便秘5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6例,直肠镜检查排除直肠器质性病变.男48例,女38例;年龄65~84岁;病程1~8年.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32例服用泻剂或临时用开塞露导泻,18例直肠粘膜松弛.对照组:28例,15例服用泻剂或临时用开塞露导泻,10例直肠粘膜松弛.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益脾补肾理肺法,方药为黄芪、白术、当归、肉苁蓉、锁阳、紫菀、桔梗、苏子、枳壳.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调整药物剂量,每日2次,水煎服或粉碎制成丸剂服用,20天为1疗程.对照组用通便灵胶囊(南昌博大制药有限公司制)每次服5粒,日服1次,20天为1疗程.

    作者:邓泽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直肠前突修补的病人选择

    直肠前突是直肠前壁袋状突入阴道腔内,被认为是生殖脱垂的一部份.本病常见于50岁以上经产妇,各种原因所致的直肠阴道隔变薄和继发于子宫切除的盆腔去神经支配是可能的病因[1],排便困难是直肠前突的主要症状,患者甚至需用手法经阴道、直肠帮助排粪.体格检查和排粪造影可确定诊断.l临床上解剖异常和症状关系仍不清楚,据报告直肠前突在20%~81%无症状妇女和便秘病人中发生[1,2],而仅23%~70%直肠前突有排便困难症状[3,4],手术修补(经阴道、直肠、会阴)不一定能减轻症状,30%~72%病人仍有排便困难[5-7],因而,一些外科医师对修补直肠前突往往决心难下.

    作者:邓建中;喻德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黑虎汤加减治疗老年性便秘23例

    应用黑虎汤加减治疗老年性便秘,取得了满意效果.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46~80岁;病程1~21年,其中1~2年14例,占61%,3~5年8例,占35%,21年1例,占4%.辨证分型:气虚型6例占26%,阴血亏虚型10例占43%,气滞型4例占17%,热盛型2例占9%,阳虚寒凝型1例占4%.药物组成及用法:元参130 g,柴胡10 g,甘草20 g.气虚型加炙黄芪60 g,白术20 g;气滞型加杏仁15 g,枳实10 g,川楝子10 g;阴血亏虚型加当归10 g;阳虚寒凝型加小茴香10 g,肉苁蓉10 g,荜茇6 g.每日水煎1剂,早、中、晚各服1次,饭前温服.1周为1疗程.

    作者:张同宪;骆风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改良直肠内闭式修补治疗直肠前突的研究

    对Block直肠内闭式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术式进行改良:(1)将连续锁边缝合改为间断垂直褥式缝合;(2)缝合处及周围注射消痔灵液;(3)肛门前正中切开.采用改良术式共治疗直肠前突53例,近期治愈率81.1%,好转率18.9%,近期总有效率为100%.远期治愈率76.6%,好转率21.3%,复发率2.1%,远期总有效率为97.9%,效果优于经直肠或经阴道切开修补术.

    作者:庄在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国肛肠病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联合式阴道入路手术治疗直肠前突22例

    我们对22例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采用经阴道入路行直肠前突修补术、直肠粘膜下注射术和肛门后括约肌松解术,近、远期疗效良好.临床资料:22例均为非经期经产妇,年龄26~65岁,病史6个月至20年.主诉排便困难、费力、肛门坠胀、阻塞感、排便不尽感,少数患者需将手指插入阴道才能排便,部分患者合并有混合痔及直肠粘膜松弛、套叠等疾病.肛门直肠指检在肛管前上方与直肠下段前壁可触及凹陷的薄弱处,屏气力排动作则凹陷加深、向前突出更加明显.排粪造影检查呈“鹅头角”样.

    作者:李景玉;李玉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运动迟缓型便秘结肠壁内CGRP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用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0例运动迟缓型便秘患者结肠不同段肠壁肌间神经丛和对8例对照组结肠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运动迟缓型便秘的结肠肌间神经丛CGRP的阳性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明显增高,而粘膜下神经丛无明显变化.提示运动迟缓型便秘患者肠神经系统CGRP免疫反应变化异常,可能是结肠运动迟缓的原因之一.

    作者:雷怀成;朱礼国;易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伴有痔和子宫后倾的便秘综合征的治疗

    伴有痔和子宫后倾的便秘综合征单纯药物口服很难奏效,必须同时治疗痔疾,配合子宫复位,综合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为已婚女性,全部有子宫后倾,并发Ⅱ期以上内痔、混合痔,排便困难,便秘,部分患者伴排气困难.年龄35~65岁,病程0.5~1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多,并伴有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或便条变细,手助排便等症状.直肠指诊可触及后倾子宫压迫直肠上,使直肠后仰倒位.3例在直肠上触及游离的附件,2例发现子宫体增大,经B超和会诊确诊为子宫肌瘤,20例伴有直肠阴道隔薄弱部及直肠粘膜前突凹陷.排粪造影示鹅头征及其内存残余钡,有21例出现直肠粘膜脱垂X线征象.

    作者:陈少明;于庆怀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16例外科治疗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16例均行结肠次全切除加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近期排便困难均缓解,大便每天1~3次.外科手术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王仔平;王尤福;朱俊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排粪造影诊断盆底内疝178例分析

    盆底内疝分为:乙状结肠疝、小肠疝、乙状结肠和小肠混合型疝,为女性多见病.共同表现为乙状结肠或小肠通过子宫直肠凹或膀胱直肠凹疝入盆腔,压迫直肠前壁或肛管上缘,造成出口梗阻,而静态时或提肛时逐渐恢复正常形态位置.目前排粪造影是诊断盆底内疝的可靠方法,它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同时也能发现其他的异常征象.

    作者:潘世友;吕朋华;张奕;程大文;段胜;曹长贵;丁义江;王业皇;叶辉;樊志敏;余苏萍;刘智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