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丙军
采用中药内服加西沙必利片治疗老年性便秘158例,男78例,女80例;年龄50~78岁;病程2~20年.血虚型32例,气虚型41例,阴虚型28例,阳虚型24例,气血两虚型33例.药物组成及用法:郁李仁、玄参、麦冬各30g,麻仁、蒌仁各20g,杏仁、桃仁、枳实、肉苁蓉、紫菀各15g,甘草6g.气虚者加黄芪、白术各60g,党参15g;阴血虚者加当归10g、熟地15g;阳虚者加牛膝15g、熟附片10g;腹胀者加厚朴、柴胡各10g;纳差者加半夏、莱菔子各15g;便血者加槐花、地榆各15g.上药加水500ml,煎20~30min,取汁150ml,二煎加水300ml,取汁150ml,两煎混合,分早晚两次服,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连用1~4个疗程.同时口服西沙必利片,每次10mg,每日2次,早餐前及晚睡前口服.
作者:朱建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普瑞博思(Prepulsud)是一种新型全胃肠道促动力药,近两年用于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取得较好疗效.临床资料:本组30例均≥60岁,病程>1年.排便间隔≥24h,大便干结.排除结肠、舡门病变及药物所致便秘. 用药方法: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Prepulsud片,10mg,每日2次,分早晚服.逐渐减少或停止使用其它促泻剂.疗效标准:停用其它促泻剂,每天或隔天排便1次,无痛苦者为有效;用药2周仍不能停用促泻剂者为无效.结果:30例中1周内有效13例,1~2周有效11例,总有效率90%,3例无效者年龄均>75岁,病程>10年.但停药后有2/3的病例恢复原状.
作者:贺道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对临床初步诊断为直肠前突的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分度后进行治疗,系统观察68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28~80岁;病史1~30年.直肠指诊:均有不同程度的直肠前壁薄弱,袋状凹陷.排粪造影:采用DS-Ⅰ型排粪造影装置进行检查,卢氏测量法及标准(轻度6~15mm,中度16~30mm,重度30mm),轻度16例,中度38例,重度14例,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36例,合并耻骨直肠肌综合征4例,结肠运输试验:正常32例,减慢36例.
作者:尚毅;王秀玲;管立云;台杰;矫燕;石临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肛门直肠下端粪便嵌塞在肛肠科较为常见,而全直肠、乙状结肠粪便嵌塞临床较为少见,患者甚为痛苦,且常易被人们所忽视,今报告2例.患者男,76岁.胸椎骨折卧床近3个月.因粪液从肛门溢漏,便意频伴腹胀、肛门部坠胀不适20天入院.检查:体瘦,腹壁脂肪薄弱,全腹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左下腹乙状结肠区触及粗条索状坚硬粪块样肿块.局部检查:大量稀糊状粪便溢于肛周,味臭.直肠腔内触及坚硬粪块充盈整个肠腔,直肠腔内明显扩张,直径达9.5cm,肛门内外括约肌明显松弛.
作者:高有峰;汤小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探讨老年慢性特发性便秘(CIC)患者结肠运动功能变化,应用不透X线标记物法对59例老年CIC患者及36例对照者进行结肠通过时间检查.结果显示:(1)CIC组全结肠及分段结肠通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其中老年CIC患者全结肠通过时间正常者32例,有16例(50%)存在局部结肠通过时间延长;(2)老年CIC患者中排便次数≤3次/周者与排便次数>3次/周者之间全结肠通过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长期服用泻药的老年CIC患者其全结肠及分段结肠通过时间较间断服药和不服药者明显延长(P<0.05);(4)直乙部位通过时间明显延长的老年CIC患者其运输指数(TI)明显高于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通过时间延长者(P<0.05).结果提示:(1)老年CIC患者存在结肠动力学异常,其中长期服用泻药者结肠动力学异常更严重;(2)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可以较好地反映结肠运动功能变化.
作者:高利利;吴本俨;邵勇;李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16例均行结肠次全切除加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近期排便困难均缓解,大便每天1~3次.外科手术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王仔平;王尤福;朱俊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用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0例运动迟缓型便秘患者结肠不同段肠壁肌间神经丛和对8例对照组结肠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运动迟缓型便秘的结肠肌间神经丛CGRP的阳性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明显增高,而粘膜下神经丛无明显变化.提示运动迟缓型便秘患者肠神经系统CGRP免疫反应变化异常,可能是结肠运动迟缓的原因之一.
作者:雷怀成;朱礼国;易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采用50%葡萄糖注射液直肠周围注射治疗直肠脱垂86例,疗效满意.临床资料:本组男52例,女34例;年龄3~49岁;病程30天至2年.其中部分性脱垂46例,完全性脱垂40例.治疗方法:治疗当日少渣饮食,清洁灌肠.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小儿用氯胺酮麻醉).于肛门左右侧及后正中距肛缘约2cm处,用0.5%普鲁卡因做皮丘,再于每个皮丘处各注射3~5ml,深度约5~6cm,然后用腰麻穿刺针先在右侧正中(3点处)垂直刺入皮肤、皮下、坐骨直肠间隙及肛提肌,直达骨盆直肠间隙.穿刺前,注射者将示指插入直肠作引导,触摸针尖证实位于直肠外侧时,再将腰麻穿刺针逐渐刺入5~7cm.到达骨盆直肠间隙后,将药液缓慢呈扇形注入,一侧总量约10~15ml.左侧同法注射.
作者:范海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便秘指排便间隔延长,或虽不延长而排便困难者.临床便秘多由大肠积热,或气滞,或寒凝,或阴阳气血亏虚,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现将近年来之临证体会介绍如下.1热秘即古之阳秘也,患者多素喜辛辣厚味、煎炒、酒食,致胃肠积热,积热上蒸,浊阴不降,热盛伤阴,肠道干涩而成热秘也,临床上为常见.多伴见小便短赤,面红心烦,或身热,口干口臭,腹胀拒按.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治当清热润肠,以通其秘,常用张仲景之麻仁丸治疗.方中以大黄、麻仁泄热润肠通便为主,辅以杏仁降气润肠,芍药养阴,枳实、厚朴行气除满,再加白蜜以润肠.大便坚硬者加芒硝以软坚散结,泻热通便;口干舌燥,津亏甚者加生地、石斛、玄参养阴生津;如兼痔疮便血加槐花、地榆;痰热壅肺加黄芩、瓜蒌仁清肺泄热.
作者:吴荣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采用直肠粘膜吸扎术、粘膜下注射硬化剂加补中益气汤治疗40例顽固性使秘,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34例,女6例;年龄31~78岁;病程5~46年.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及肛门阻塞感、下坠感,排便时间延长.直肠指诊触及粘膜松软,有触痛,并能触及锐利边缘.直肠镜下见直肠粘膜松弛,有粪便滞留直肠.治疗方法及疗效:(1)直肠粘膜吸扎、粘膜基底部注射消痔灵.适用于直肠前壁粘膜内脱垂及轻度全周粘膜内脱垂.术前清洁灌肠,病人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局部浸润麻醉,在肛门镜下,齿线上方粘膜脱垂处以1:1消痔灵液(消痔灵与生理盐水)点状直肠粘膜注射,勿进针过深,每点注药量3ml为宜,总量不超过30ml.(2)直肠粘膜下注射硬化剂.
作者:曹树怀;杨玉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自拟润肠通便汤治疗习惯性便秘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40~70岁;病程6个月至20年.药物组成及用法:肉苁蓉24 g,首乌18 g,枳实15 g,生地15 g,白芍18 g,黄芪15 g,当归15 g,蜂蜜10 g.上药共置砂罐内煎20min,取汁150ml,连续煎3次,3次药液混合再煎浓缩至300ml.一般便秘每晚睡前服100ml,顽固性便秘服150ml,服用时加热.服药期间忌辛辣、寒凉、生冷食物,宜多活动,每晨宜定时排便.习惯性便秘一般需2~3个疗程,每疗程7天.
作者:杜仲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通过对1个社区和二个村坊18 000人的人群调查,发现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者31例.调查资料:对全体人群询问便秘史,物理检查发现便秘者,然后通过结肠运输试验,测量肛管长度,球囊逼出试验,排粪造影,肛管肌电图等方法确诊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18 000人中,发现各类便秘377例,占2.1%,通过结肠运输、肛管肌电图、气囊逼出、排粪造影等确诊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患者31例,占便秘8.22%,以结肠慢运输便秘为主伴轻、中度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4例;直肠粘膜内套叠为主同时有轻、中度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9例;直肠前突为主而又有轻、中度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1例.轻度8例,中度11例,重度12例.通过肛管直肠指诊获得的平均肛管长度分别为:静息相3.12cm,力排相1.76cm,其中有便秘的377例的平均肛管长度为:静息相3.43cm,力排相2.03cm.
作者:王李华;余耀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子宫严重后倾、妇科慢性炎症所致直肠一系列不适症状,称为子宫直肠综合征,我科以黄芪麻仁汤为主治疗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中,经产妇92例,未产妇8例;年龄23~74岁;病程3个月至15年.经直肠指诊、B超、肠镜及排粪造影检查,子宫严重后倾100例,子宫慢性炎症46例,直肠慢性炎症74例,直肠粘膜脱垂42例,严重混合痔39例.65%以上的病人同时具有2种以上症状.药物组成及用法:黄芪30g,枳实、川朴、杏仁、香附各15g,麻仁、白芍各10g,大黄3g.水煎,每日1剂,早晚温服.
作者:白玉臣;黄瑞珍;王长来;李鸿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涉及病人身体、心理以及社会等诸多因素的病症,传统治疗方法(包括饮食、助泻药物和手术)由于药物严重副作用和许多手术远期疗效低,适用范围较为狭窄.生物反馈疗法对功能性便秘有确定的疗效,无副作用,治疗费用低.本文就生物反馈疗法及其对功能性便秘治疗状况综述如下.1生物反馈技术生物反馈疗法的实质是利用声音或可视图像的反馈刺激大脑来调控身体的功能,从而训练病人学会控制或阻止某一现象的发生[1].1948年Kegel[2]首次报告利用会阴收缩力计训练盆底肌来治疗膀胱失禁.
作者:王军;齐清会;董作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科发现4例宫颈移位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例中已婚、已产3例,未婚、未产1例,年龄20~53岁.因肛门疼痛、坠胀、大便困难等症而就诊.直肠指诊时,于距肛门6~7cm左右扪及不规则包块,包块位于前侧1例,右侧3例(右侧卧位),触之硬韧、光滑,无明显移动感、无触压痛、无指套染血,纤维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经妇科会诊诊断为宫颈移位.
作者:魏照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了提高小儿脱肛的治疗效果,我们应用中药敷脐(神阙穴)配合艾灸百会穴、长强穴治疗小儿直肠脱垂28例,疗效满意.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2~12岁;病程1个月至2年.Ⅰ度直肠脱垂21例,Ⅱ度直肠脱垂7例.其中便秘9例,慢性腹泻10例.药物组成及用法:黄芪30 g,升麻10 g,柴胡10 g,枳壳10 g,五倍子10 g,金樱子10 g,诃子10 g,蝉衣10 g.将上药研为极细末收瓶备用.取药粉10 g加米醋适量调成饼状,置患儿脐窝(神阙穴),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7天为1个疗程.
作者:周长海;李中文;于广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自拟补肾启秘汤治疗女性便秘6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91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年龄20~80岁,病程1个月至1 7年,平均(8.1±2.9)年.对照组25例,年龄21~79岁,病程2个月至18年,平均(8.3±3.2)年.治疗组:基本方为生地黄、枣皮、肉苁蓉、枸杞子、桑椹子、菟丝子、当归、生黄芪、枳实、生大黄.气虚者加党参、白术;阳虚者加肉桂,重用附子;兼气滞痞满者加莱菔子;阴虚火旺者加麦冬、玄参;血虚者加首乌、黑芝麻,重用当归.每日1剂,水煎500ml,分2次温服,10天为1疗程.
作者:党庆先;徐玲;袁婉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采用挂线加闭式缝合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伴直肠前突患者22例,治愈率68%,好转27%,无效5%.并就该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作者:薛石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