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海;李中文;于广发
对Block直肠内闭式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术式进行改良:(1)将连续锁边缝合改为间断垂直褥式缝合;(2)缝合处及周围注射消痔灵液;(3)肛门前正中切开.采用改良术式共治疗直肠前突53例,近期治愈率81.1%,好转率18.9%,近期总有效率为100%.远期治愈率76.6%,好转率21.3%,复发率2.1%,远期总有效率为97.9%,效果优于经直肠或经阴道切开修补术.
作者:庄在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应用黑虎汤加减治疗老年性便秘,取得了满意效果.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46~80岁;病程1~21年,其中1~2年14例,占61%,3~5年8例,占35%,21年1例,占4%.辨证分型:气虚型6例占26%,阴血亏虚型10例占43%,气滞型4例占17%,热盛型2例占9%,阳虚寒凝型1例占4%.药物组成及用法:元参130 g,柴胡10 g,甘草20 g.气虚型加炙黄芪60 g,白术20 g;气滞型加杏仁15 g,枳实10 g,川楝子10 g;阴血亏虚型加当归10 g;阳虚寒凝型加小茴香10 g,肉苁蓉10 g,荜茇6 g.每日水煎1剂,早、中、晚各服1次,饭前温服.1周为1疗程.
作者:张同宪;骆风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普瑞博思(Prepulsud)是一种新型全胃肠道促动力药,近两年用于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取得较好疗效.临床资料:本组30例均≥60岁,病程>1年.排便间隔≥24h,大便干结.排除结肠、舡门病变及药物所致便秘. 用药方法: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Prepulsud片,10mg,每日2次,分早晚服.逐渐减少或停止使用其它促泻剂.疗效标准:停用其它促泻剂,每天或隔天排便1次,无痛苦者为有效;用药2周仍不能停用促泻剂者为无效.结果:30例中1周内有效13例,1~2周有效11例,总有效率90%,3例无效者年龄均>75岁,病程>10年.但停药后有2/3的病例恢复原状.
作者:贺道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将自拟润肠通便汤应用于痔术后排便困难,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60例中,男96例,女64例;年龄15~65岁;痔术后3~6天104例,7~9天34例,10~12天22例.其中肠胃积热124例,气血亏虚36例.方药组成及用法:火麻仁20 g,当归15 g,肉苁蓉15 g,杏仁10 g,酒白芍10 g,大黄10 g,枳实6 g,厚朴6 g,元参12 g,生地10 g,麦冬10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饭前半小时服.便后肛门疼痛甚者加秦艽、防风各10 g;腹痛胸痞者加木香5 g,炮姜3 g;食后呃逆加陈皮10 g,砂仁5 g;大便出血加槐米、地榆炭、侧柏炭各10 g;临厕努挣乏力,神疲气短者加党参、炙黄芪各15 g,焦白术10 g,去生地、元参、麦冬、枳实.治疗结果:本组160例只用润肠通便汤,未用其它泻下药物,130例服用1~3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0例连服9剂症状减轻.
作者:柴峰;曹绥平;霍莉蓉;王艳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采用益脾补肾理肺法治疗老年性便秘5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6例,直肠镜检查排除直肠器质性病变.男48例,女38例;年龄65~84岁;病程1~8年.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32例服用泻剂或临时用开塞露导泻,18例直肠粘膜松弛.对照组:28例,15例服用泻剂或临时用开塞露导泻,10例直肠粘膜松弛.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益脾补肾理肺法,方药为黄芪、白术、当归、肉苁蓉、锁阳、紫菀、桔梗、苏子、枳壳.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调整药物剂量,每日2次,水煎服或粉碎制成丸剂服用,20天为1疗程.对照组用通便灵胶囊(南昌博大制药有限公司制)每次服5粒,日服1次,20天为1疗程.
作者:邓泽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伴有痔和子宫后倾的便秘综合征单纯药物口服很难奏效,必须同时治疗痔疾,配合子宫复位,综合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为已婚女性,全部有子宫后倾,并发Ⅱ期以上内痔、混合痔,排便困难,便秘,部分患者伴排气困难.年龄35~65岁,病程0.5~1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多,并伴有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或便条变细,手助排便等症状.直肠指诊可触及后倾子宫压迫直肠上,使直肠后仰倒位.3例在直肠上触及游离的附件,2例发现子宫体增大,经B超和会诊确诊为子宫肌瘤,20例伴有直肠阴道隔薄弱部及直肠粘膜前突凹陷.排粪造影示鹅头征及其内存残余钡,有21例出现直肠粘膜脱垂X线征象.
作者:陈少明;于庆怀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粪嵌塞不同于习惯性便秘,通常的灌肠方法效果较差.我们采用一种特殊灌肠法治疗28例,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17例,女11例;年龄61~88岁;病程3~15天.治疗方法:一次性细肛管1根,50ml注射器1支,直止血钳1把,小碗1个.在小碗中将生理盐水与开塞露按2:1比例配制成150ml的灌肠液.患者取左侧卧位,暴露臀部.将细肛管(用止血钳夹住前端)顺着肠腔纵轴方向缓缓插入肛内.深度不超过12cm.用注射器抽取灌肠液接于细肛管的尾端,缓缓推注.推注过程中同时缓缓撤退细肛管,直至150ml灌肠液推注完.拔除细肛管,患者平卧5~10min即可排便.
作者:林正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采用中药内服加针刺耳穴压豆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1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9例,女19例;年龄均60岁以上,大年龄92岁;病程1~5年87例,6~10年72例,10年以上21例.所有病例均作排粪造影、结肠运输试验等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便秘.治疗方法:自拟补肾益气养血,润肠通便方,药用肉苁蓉、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何首乌各15 g,熟地30 g,枳壳10 g,甘草3 g.针刺穴取大肠俞、足三里、孔、天枢、上巨虚、肾俞、脾俞,针刺用补法,每日1次.耳穴压豆取穴大肠、直肠、便秘.期间指导患者摄入一定量的纤维素,每日饮水不少于2 000ml,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每次蹲厕时间不超过5min,疗程均为3个月.
作者:葛宗淦;杨楼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涉及病人身体、心理以及社会等诸多因素的病症,传统治疗方法(包括饮食、助泻药物和手术)由于药物严重副作用和许多手术远期疗效低,适用范围较为狭窄.生物反馈疗法对功能性便秘有确定的疗效,无副作用,治疗费用低.本文就生物反馈疗法及其对功能性便秘治疗状况综述如下.1生物反馈技术生物反馈疗法的实质是利用声音或可视图像的反馈刺激大脑来调控身体的功能,从而训练病人学会控制或阻止某一现象的发生[1].1948年Kegel[2]首次报告利用会阴收缩力计训练盆底肌来治疗膀胱失禁.
作者:王军;齐清会;董作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用直肠旋转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19~26岁,病史1~28个月.脱垂直肠可自行还纳者3例,1例需手法还纳.肛门括约肌松弛4例,均为完全性直肠脱垂,脱垂长度4~7cm.术前行骶尾部侧位摄片4例,未发现异常.行钡灌肠检查4例,均有乙状结肠冗长.术前2例曾行注射疗法,1个月后复发.治疗方法及疗效:手术为直肠旋转90°,乙状结肠折叠,盆底抬高术.术中见乙状结肠冗长4例,膀胱直肠陷窝低于正常4例.术后并发排便困难1例.随访4例,随访时间2~3.5年,无1例复发.
作者:张在东;范亚川;曾升明;景杰;崔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自拟润肠通便汤治疗习惯性便秘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40~70岁;病程6个月至20年.药物组成及用法:肉苁蓉24 g,首乌18 g,枳实15 g,生地15 g,白芍18 g,黄芪15 g,当归15 g,蜂蜜10 g.上药共置砂罐内煎20min,取汁150ml,连续煎3次,3次药液混合再煎浓缩至300ml.一般便秘每晚睡前服100ml,顽固性便秘服150ml,服用时加热.服药期间忌辛辣、寒凉、生冷食物,宜多活动,每晨宜定时排便.习惯性便秘一般需2~3个疗程,每疗程7天.
作者:杜仲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采用挂线加闭式缝合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伴直肠前突患者22例,治愈率68%,好转27%,无效5%.并就该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作者:薛石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科发现4例宫颈移位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例中已婚、已产3例,未婚、未产1例,年龄20~53岁.因肛门疼痛、坠胀、大便困难等症而就诊.直肠指诊时,于距肛门6~7cm左右扪及不规则包块,包块位于前侧1例,右侧3例(右侧卧位),触之硬韧、光滑,无明显移动感、无触压痛、无指套染血,纤维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经妇科会诊诊断为宫颈移位.
作者:魏照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内脱垂所致便秘,方法简便、安全,疗效较好.临床资料:本组63例,男14例,女49例;年龄23~72岁;病史0.5~16年.大部分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手术治疗.治疗方法:术前常规肠道准备,术晨阴道冲洗,骶麻后取臀高俯卧位,双下肢下垂约45°.扩肛暴露肛门直肠,术者左食指置于阴道内作引导,先用4号丝线自齿线上0.5cm,前正中向上间断横行缝合直肠粘膜肌层6~8针.2-0可吸收线在原丝线缝合基础上锁边包埋,上窄下宽避免形成粘膜瓣.如脱垂明显,可在侧方同法处理.有混合痔一并切除,伴肛门狭窄可切开后位外括约肌皮下部及部分内括约肌予以松解.术后常规处理.
作者:李明贤;汪春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了防止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梗塞范围扩大,减少并发症,保持大便通畅十分重要.我们采用口服清腑胶囊作为AMI病人的通便剂,疗效观察如下.临床资料:AMI93例,男77例,女16例;年龄45~80岁,中位年龄66岁.方药及用法:AMI病人住院后即常规口服清腑胶囊(我院生产,每粒含大黄粉0.3g)2粒,每日3次,疗程为1周.结果:(1)大便通畅,无不适感75例(80.6%),年龄52~78岁,中位年龄65岁,有严重并发症13例;(2)服后0.5~1天出现腹痛,腹泻3~6次稀便或粘液便,停服清腑胶囊8例(8.6%),年龄65~80岁,中位年龄72岁.其表现征象为面色无华,舌质淡红,苔白或白厚腻,脉数或细弱.
作者:余智涛;罗惠慧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探讨盆底腹膜疝的X线表现,对不同病史、体征、症状及先前排粪造影出现异常者30例行腹腔造影同步排粪造影.造影显示:便秘、盆腔手术史、会阴坠胀及直肠内套叠者出现腹膜疝的比例为14/27,3/4,5/9和11/17,同时有便秘、子宫切除或直肠内套叠的3例及直肠前膨出上缘有压迹的2例都有腹膜疝,疑有肠疝的4例被否定.结果提示,腹腔造影同步排粪造影能准确显示腹膜疝和肠疝.凡上述病史、症状、体征等在一个人身上出现多项者,直肠阴道间隙增宽、会阴膨隆及疑有肠疝者,应行腹腔造影同步排粪造影.
作者:汪志杰;毛建中;喻德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对临床初步诊断为直肠前突的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分度后进行治疗,系统观察68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28~80岁;病史1~30年.直肠指诊:均有不同程度的直肠前壁薄弱,袋状凹陷.排粪造影:采用DS-Ⅰ型排粪造影装置进行检查,卢氏测量法及标准(轻度6~15mm,中度16~30mm,重度30mm),轻度16例,中度38例,重度14例,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36例,合并耻骨直肠肌综合征4例,结肠运输试验:正常32例,减慢36例.
作者:尚毅;王秀玲;管立云;台杰;矫燕;石临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62岁.以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1天入院.既往有“脱肛”史5年,1年前在天津市第三医院以“冗长乙状结肠扭转梗阻”住院行乙状结肠扭转复位固定术.查体:急性病容,腹部膨隆,可见肠型,全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透示:下腹有液平面,肠管扩张、积气.嘱病人下蹲,肛门外脱出一大型红色肿块,呈圆锥型,表面有层层环形褶皱,粘膜充血,长约5cm,手法按摩复位后指检,直肠粘膜松弛,肛门括约肌松弛.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结肠增粗、扩张、肠壁变薄、乙状结肠扭转,将扭转肠管复位后行肠减压,肠管血运好,乙状结肠长约70cm,牵起直肠,切开直肠两侧腹膜和陷凹腹膜,将直肠由骶骨和尾骨前面分离,向下到尾骨尖,将直肠由两侧游离但不切断直肠侧韧带,分离直肠前至前列腺,向上牵紧直肠,以丝线将直肠后壁固定于骶前筋膜,在中线与腹膜切口垂直切开,使腹膜松弛,将腹膜缝于直肠前壁,消除陷凹,后缝合直肠两侧,然后将乙状结肠切除约40cm,行端端吻合,盆腔放置引流管.术后诊断:冗长乙状结肠扭转并直肠脱垂.术后痊愈出院.半年后复查未复发.
作者:关文璞;孙清河;张永强;左玉松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