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红
1997~1999年,笔者在门诊治疗女性粪便嵌塞16例,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6例均为女性,年龄23~90岁.60岁以上14例,90岁2例.就诊时同时伴混合痔5例,肛裂2例.全部病人中,12例有明确的便秘病史,其中8例经常服用泻药或用开塞露助泻,2例90岁老人卧床时间较长,2例系直肠异物所致.肛管内坠痛10例,腹胀7例,里急后重16例,排尿困难2例,焦虑痛苦9例.5天以上未排便者9例,3天以上未排便者7例.就诊前在家使用开塞露或服用泻药者4例,但均未见任何效果.
作者:应文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了防止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梗塞范围扩大,减少并发症,保持大便通畅十分重要.我们采用口服清腑胶囊作为AMI病人的通便剂,疗效观察如下.临床资料:AMI93例,男77例,女16例;年龄45~80岁,中位年龄66岁.方药及用法:AMI病人住院后即常规口服清腑胶囊(我院生产,每粒含大黄粉0.3g)2粒,每日3次,疗程为1周.结果:(1)大便通畅,无不适感75例(80.6%),年龄52~78岁,中位年龄65岁,有严重并发症13例;(2)服后0.5~1天出现腹痛,腹泻3~6次稀便或粘液便,停服清腑胶囊8例(8.6%),年龄65~80岁,中位年龄72岁.其表现征象为面色无华,舌质淡红,苔白或白厚腻,脉数或细弱.
作者:余智涛;罗惠慧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涉及病人身体、心理以及社会等诸多因素的病症,传统治疗方法(包括饮食、助泻药物和手术)由于药物严重副作用和许多手术远期疗效低,适用范围较为狭窄.生物反馈疗法对功能性便秘有确定的疗效,无副作用,治疗费用低.本文就生物反馈疗法及其对功能性便秘治疗状况综述如下.1生物反馈技术生物反馈疗法的实质是利用声音或可视图像的反馈刺激大脑来调控身体的功能,从而训练病人学会控制或阻止某一现象的发生[1].1948年Kegel[2]首次报告利用会阴收缩力计训练盆底肌来治疗膀胱失禁.
作者:王军;齐清会;董作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便秘指排便间隔延长,或虽不延长而排便困难者.临床便秘多由大肠积热,或气滞,或寒凝,或阴阳气血亏虚,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现将近年来之临证体会介绍如下.1热秘即古之阳秘也,患者多素喜辛辣厚味、煎炒、酒食,致胃肠积热,积热上蒸,浊阴不降,热盛伤阴,肠道干涩而成热秘也,临床上为常见.多伴见小便短赤,面红心烦,或身热,口干口臭,腹胀拒按.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治当清热润肠,以通其秘,常用张仲景之麻仁丸治疗.方中以大黄、麻仁泄热润肠通便为主,辅以杏仁降气润肠,芍药养阴,枳实、厚朴行气除满,再加白蜜以润肠.大便坚硬者加芒硝以软坚散结,泻热通便;口干舌燥,津亏甚者加生地、石斛、玄参养阴生津;如兼痔疮便血加槐花、地榆;痰热壅肺加黄芩、瓜蒌仁清肺泄热.
作者:吴荣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将自拟润肠通便汤应用于痔术后排便困难,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60例中,男96例,女64例;年龄15~65岁;痔术后3~6天104例,7~9天34例,10~12天22例.其中肠胃积热124例,气血亏虚36例.方药组成及用法:火麻仁20 g,当归15 g,肉苁蓉15 g,杏仁10 g,酒白芍10 g,大黄10 g,枳实6 g,厚朴6 g,元参12 g,生地10 g,麦冬10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饭前半小时服.便后肛门疼痛甚者加秦艽、防风各10 g;腹痛胸痞者加木香5 g,炮姜3 g;食后呃逆加陈皮10 g,砂仁5 g;大便出血加槐米、地榆炭、侧柏炭各10 g;临厕努挣乏力,神疲气短者加党参、炙黄芪各15 g,焦白术10 g,去生地、元参、麦冬、枳实.治疗结果:本组160例只用润肠通便汤,未用其它泻下药物,130例服用1~3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0例连服9剂症状减轻.
作者:柴峰;曹绥平;霍莉蓉;王艳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bianmi 便秘 叶剑萍等.高渗通便剂保留灌肠治疗便秘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0,15(9):561. 黄彬.温肾缩尿法治疗老年肾阳虚便秘66例.四川中医,2000,18(9):31. 戚建明.牵牛子粉治疗顽固性便秘.四川中医,2000,18(9):12. 贺新玉.出口梗阻性便秘辨治体会.浙江中医杂志,2000,35(9):373. 包广勤等.辨证分型治疗老年性便秘173例.黑龙江中医药,2000,(5):22. 邓泽潭.便秘病验案3则.中医杂志,2000,41(10:625. 张月玲.菟丝子治疗习惯性便秘.中医杂志,2000,41(10):585. 丁宁.西沙必利治疗青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临床荟萃,2000,15(19):883. 张正荣.辨证治疗痔瘘术后便秘210例小结.黑龙江中医药,2000,(5):29.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盆底内疝分为:乙状结肠疝、小肠疝、乙状结肠和小肠混合型疝,为女性多见病.共同表现为乙状结肠或小肠通过子宫直肠凹或膀胱直肠凹疝入盆腔,压迫直肠前壁或肛管上缘,造成出口梗阻,而静态时或提肛时逐渐恢复正常形态位置.目前排粪造影是诊断盆底内疝的可靠方法,它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同时也能发现其他的异常征象.
作者:潘世友;吕朋华;张奕;程大文;段胜;曹长贵;丁义江;王业皇;叶辉;樊志敏;余苏萍;刘智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应用自拟通便汤治疗习惯性便秘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9例,女12例;年龄18~64岁;病程3个月至12年.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排除结肠器质性病变.方药组成及用法:肉苁蓉、生首乌、当归、枳壳、乌药各10g,草决明15g.气虚加黄芪30g;阴虚加怀牛膝、女贞子各10g;阳虚加肉桂3g,韭子10g;气滞重加苏叶10g,莱菔子15g.每日1剂,首剂诸药用量加倍,水煎分2次服,15剂为1疗程.结果:经1~2个疗程治疗,痊愈15例(71.4%),有效5例(23.8%),无效1例(4.8%).总有效率95.2%.
作者:李广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用直肠旋转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19~26岁,病史1~28个月.脱垂直肠可自行还纳者3例,1例需手法还纳.肛门括约肌松弛4例,均为完全性直肠脱垂,脱垂长度4~7cm.术前行骶尾部侧位摄片4例,未发现异常.行钡灌肠检查4例,均有乙状结肠冗长.术前2例曾行注射疗法,1个月后复发.治疗方法及疗效:手术为直肠旋转90°,乙状结肠折叠,盆底抬高术.术中见乙状结肠冗长4例,膀胱直肠陷窝低于正常4例.术后并发排便困难1例.随访4例,随访时间2~3.5年,无1例复发.
作者:张在东;范亚川;曾升明;景杰;崔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女,72岁.因直肠粘膜内脱垂,门诊行直肠粘膜点状注射.取2%利多卡因5ml 2支,丁氏消痔液10ml 1支,两药混合,药液注射至10ml时,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口唇青紫,随即心跳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气管插管等紧急抢救,心跳,呼吸15min后相继恢复,30h后死亡.讨论:患者3个月前因直肠粘膜内脱垂曾行套扎法,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时发生过呼吸困难,吸氧后好转,完成手术.利多卡因虽无需作过敏试验,但临床上胸闷、头晕、呼吸困难等经常发生,所以应严格掌握用量、浓度、注射速度,特别对年老体弱、儿童、心肺功能不全者慎用,同时消痔灵或消痔液行注射术时应慎加其他稀释液.
作者:袁冠雄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采用中药内服加西沙必利片治疗老年性便秘158例,男78例,女80例;年龄50~78岁;病程2~20年.血虚型32例,气虚型41例,阴虚型28例,阳虚型24例,气血两虚型33例.药物组成及用法:郁李仁、玄参、麦冬各30g,麻仁、蒌仁各20g,杏仁、桃仁、枳实、肉苁蓉、紫菀各15g,甘草6g.气虚者加黄芪、白术各60g,党参15g;阴血虚者加当归10g、熟地15g;阳虚者加牛膝15g、熟附片10g;腹胀者加厚朴、柴胡各10g;纳差者加半夏、莱菔子各15g;便血者加槐花、地榆各15g.上药加水500ml,煎20~30min,取汁150ml,二煎加水300ml,取汁150ml,两煎混合,分早晚两次服,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连用1~4个疗程.同时口服西沙必利片,每次10mg,每日2次,早餐前及晚睡前口服.
作者:朱建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应用黑虎汤加减治疗老年性便秘,取得了满意效果.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46~80岁;病程1~21年,其中1~2年14例,占61%,3~5年8例,占35%,21年1例,占4%.辨证分型:气虚型6例占26%,阴血亏虚型10例占43%,气滞型4例占17%,热盛型2例占9%,阳虚寒凝型1例占4%.药物组成及用法:元参130 g,柴胡10 g,甘草20 g.气虚型加炙黄芪60 g,白术20 g;气滞型加杏仁15 g,枳实10 g,川楝子10 g;阴血亏虚型加当归10 g;阳虚寒凝型加小茴香10 g,肉苁蓉10 g,荜茇6 g.每日水煎1剂,早、中、晚各服1次,饭前温服.1周为1疗程.
作者:张同宪;骆风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62岁.以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1天入院.既往有“脱肛”史5年,1年前在天津市第三医院以“冗长乙状结肠扭转梗阻”住院行乙状结肠扭转复位固定术.查体:急性病容,腹部膨隆,可见肠型,全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透示:下腹有液平面,肠管扩张、积气.嘱病人下蹲,肛门外脱出一大型红色肿块,呈圆锥型,表面有层层环形褶皱,粘膜充血,长约5cm,手法按摩复位后指检,直肠粘膜松弛,肛门括约肌松弛.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结肠增粗、扩张、肠壁变薄、乙状结肠扭转,将扭转肠管复位后行肠减压,肠管血运好,乙状结肠长约70cm,牵起直肠,切开直肠两侧腹膜和陷凹腹膜,将直肠由骶骨和尾骨前面分离,向下到尾骨尖,将直肠由两侧游离但不切断直肠侧韧带,分离直肠前至前列腺,向上牵紧直肠,以丝线将直肠后壁固定于骶前筋膜,在中线与腹膜切口垂直切开,使腹膜松弛,将腹膜缝于直肠前壁,消除陷凹,后缝合直肠两侧,然后将乙状结肠切除约40cm,行端端吻合,盆腔放置引流管.术后诊断:冗长乙状结肠扭转并直肠脱垂.术后痊愈出院.半年后复查未复发.
作者:关文璞;孙清河;张永强;左玉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采用1 : 1消痔灵注射液治疗小儿直肠脱垂26例,取得满意疗效.临床资料:26例中,男23例,女3例;年龄1.5~10岁;病程10天至8年.脱出物长度2.5~10cm,<3cm9例,4~5cm10例,>6cm7例.治疗方法:(1)直肠粘膜下点状注射.患儿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氯胺酮分离麻醉.将喇叭状肛门镜或小儿肛门镜插入肛门内,尽可能进至深处并固定好,用1 : 1消痔灵注射液在高点直乙交界处或上方刺入粘膜下层注药,每个平面注射6~8点,多为“米”字形点状注射,点距约0.5~1.0cm,自上而下注射6~8个平面,每个平面间距约1.0cm,每点注射药物0.5~2.0ml,以粘膜可见血管纹理为度,总量约35~45ml.
作者:刘金鹏;马少军;杨萍;胡英峰;肖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探讨盆底腹膜疝的X线表现,对不同病史、体征、症状及先前排粪造影出现异常者30例行腹腔造影同步排粪造影.造影显示:便秘、盆腔手术史、会阴坠胀及直肠内套叠者出现腹膜疝的比例为14/27,3/4,5/9和11/17,同时有便秘、子宫切除或直肠内套叠的3例及直肠前膨出上缘有压迹的2例都有腹膜疝,疑有肠疝的4例被否定.结果提示,腹腔造影同步排粪造影能准确显示腹膜疝和肠疝.凡上述病史、症状、体征等在一个人身上出现多项者,直肠阴道间隙增宽、会阴膨隆及疑有肠疝者,应行腹腔造影同步排粪造影.
作者:汪志杰;毛建中;喻德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笔者对老年人直肠脱垂,采用直肠周围硬化剂注射、肛门环形紧缩术治疗,经88例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8例,女40例;年龄59~78岁;病程4~18年.直肠脱垂2.8~8.8cm,自行还纳21例,手托还纳67例.合并气管炎28例,便秘24例,慢性肠炎18例,直肠壶腹明显膨大12例,前列腺肥大12例,直肠息肉3例.经单纯环缩术治疗26例,注射治疗38例,未曾治疗的24例.本组直肠脱垂患者脱出物均呈淡红色,触之较厚,有弹性,脱出物长的呈圆锥形,表面有环状粘膜皱襞,伴有不同程度的肛门松弛.
作者:邵仁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粪嵌塞不同于习惯性便秘,通常的灌肠方法效果较差.我们采用一种特殊灌肠法治疗28例,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17例,女11例;年龄61~88岁;病程3~15天.治疗方法:一次性细肛管1根,50ml注射器1支,直止血钳1把,小碗1个.在小碗中将生理盐水与开塞露按2:1比例配制成150ml的灌肠液.患者取左侧卧位,暴露臀部.将细肛管(用止血钳夹住前端)顺着肠腔纵轴方向缓缓插入肛内.深度不超过12cm.用注射器抽取灌肠液接于细肛管的尾端,缓缓推注.推注过程中同时缓缓撤退细肛管,直至150ml灌肠液推注完.拔除细肛管,患者平卧5~10min即可排便.
作者:林正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自拟补肾启秘汤治疗女性便秘6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91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年龄20~80岁,病程1个月至1 7年,平均(8.1±2.9)年.对照组25例,年龄21~79岁,病程2个月至18年,平均(8.3±3.2)年.治疗组:基本方为生地黄、枣皮、肉苁蓉、枸杞子、桑椹子、菟丝子、当归、生黄芪、枳实、生大黄.气虚者加党参、白术;阳虚者加肉桂,重用附子;兼气滞痞满者加莱菔子;阴虚火旺者加麦冬、玄参;血虚者加首乌、黑芝麻,重用当归.每日1剂,水煎500ml,分2次温服,10天为1疗程.
作者:党庆先;徐玲;袁婉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自拟润肠通便汤治疗习惯性便秘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40~70岁;病程6个月至20年.药物组成及用法:肉苁蓉24 g,首乌18 g,枳实15 g,生地15 g,白芍18 g,黄芪15 g,当归15 g,蜂蜜10 g.上药共置砂罐内煎20min,取汁150ml,连续煎3次,3次药液混合再煎浓缩至300ml.一般便秘每晚睡前服100ml,顽固性便秘服150ml,服用时加热.服药期间忌辛辣、寒凉、生冷食物,宜多活动,每晨宜定时排便.习惯性便秘一般需2~3个疗程,每疗程7天.
作者:杜仲代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