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建德
探讨捆扎式吻合法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实用性与安全性,回顾分析137例低位直肠癌用捆扎式吻合法行保肛手术临床资料.全组无手术死亡,吻合口漏2例(1.5%),吻合口出血4例(2.9%),吻合口狭窄7例(5.1%).随访2~3年,局部复发5例(3.7%).结果表明,捆扎式吻合法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李相阳;孙永信;张彤;吴凌云;韩方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我们采用注射加局部外敷中药治疗老年性直肠中下段腺癌6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凡良 刊期: 2005年第10期
2004年4月至9月,我院使用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配合美蓝注射液用于肛肠病术后止痛3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宏运;姜东;薛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采用改进外剥法治疗环状混合痔49例,综合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97例环状混合痔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22~74岁,病程3~40年;对照组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13~64岁,病程2~38年.
作者:鞠应东;鞠丽娟;辛福泽;李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深部肛周脓肿9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1例,女31例;年龄19~67岁.单侧坐骨直肠窝脓肿28例,双侧坐骨直肠窝脓肿5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9例,直肠后间隙脓肿50例.
作者:闫伟鹏;杜文元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应用大承气汤加味灌肠治疗痔术后粪嵌塞2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0例患者均属环状混合痔手术后病人.主要临床症状有腹痛、腹满、腹胀,矢气频转,排便量少或便质溏稀,手足濈然汗出、脉沉实、苔黄燥.
作者:叶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评价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法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回顾分析1993~1997年经双吻合器(DST)和支撑捆扎法(SBP)低位直肠癌保肛吻合术124例临床资料.5年生存率与局部复发率:DST为77.4%(41/53)与9.4%(5/53);SBP为75.8%(47/62)与6.5%(4/62).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排尿、排便及性功能障碍总发生率分别为32.2%,8.7%和50.4%,DST为35.9%(19/53),9.4%(5/53)和52.8%(28/53),SBP为29.0%(18/26),8.1%(5/62)和48.4%(30/62).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在不影响5年生存率的情况下,SBP对术后生存质量影响低于DST,但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高明;李传祖;张峻;韩方海;伍晓汀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采用倒T形切除术(即内痔部分纵切纵缝,外痔部分横切横缝,内外切口呈倒T形)治疗环形混合痔17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伟鹏;张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对2002~2003年进行的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直肠癌根治术式进行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68±48)min,显著长于传统手术组(124±37)min(P<0.05);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少于开腹手术组(35.2ml VS 150ml,P<0.05);腹腔镜组机体术后应激反应状态明显轻微,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P<0.05).在淋巴结的清扫数量和淋巴结转移率方面,两术式无明显差异.结果显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一种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术式.
作者:孟子辉;杨德君;王巍;孟醒初;崔润 刊期: 2005年第10期
bianmi便秘刘素玲等.福松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医药论坛杂志,2005,26(9):62.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减少大肠癌术后转移率,提高生存率,术后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同时与单纯静脉化疗相比较,两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68%和50%(P<0.05),肝转移率和腹腔转移率两组分别为12%,24%和28.3%,45.6%(P<0.05).结果显示,术后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具有用药量小、局部浓度高、抗癌作用强、疗效好、不良反应轻等优点.
作者:杨维建;李忠福;张发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痔病与便秘常合并存在,其出现率高达76.10%[1],但是二者的因果关系,迄今仍有争议.1便秘不是痔病的危险因素1972年英国医生Burkitt[2]提出低纤维饮食可导致便秘,因便秘而导致痔病,但是流行病学研究资料不支持该学说.
作者:张东铭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我院对因术式选择不当造成的女童会阴体缺损3例行会阴体及肛门括约肌的修复手术,疗效理想,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对术后肛缘水肿的200例患者采取低功率微波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6例,女74例;年龄17~78岁.其中混合痔外切内扎术98例(包括6例环切术),肛瘘切开挂线术47例,肛裂切除术38例,肛乳头肥大切除术12例,肛周尖锐湿疣切除术3例,外伤缝合术2例.
作者:王胜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我科2001年9月至2004年8月共收治复杂性肛瘘177例,通过积极手术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57例,女20例;年龄14~68岁;病程2个月至40年.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49例,低位复杂性肛瘘128例.有2个外口125例,3个外口24例,4个外口5例,2个内口23例.瘘管长度2~6cm,其中1例长达20cm.
作者:李修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患者男,61岁.因肛门坠胀疼痛,间断便血,大便不成形半年,在当地多家医院诊断为混合痔,并间断治疗半年,效果不佳,要求手术治疗.专科检查:肛镜下见肛管皮肤黏膜轻度充血,12点处黏膜较脆,肛镜碰之出血;直肠指诊:距肛门缘约3~4cm的肛管黏膜12点处可触及一约5cm×6cm的包块,质硬,触之胀痛明显.肛镜下取活体组织行病理检查,病理报告为前列腺癌.
作者:王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肝素酶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血管生成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7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肝素酶和VEGFD的表达.结果显示,肝素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肝素酶的表达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D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亦与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肝素酶高表达组VEGFD表达显著高于肝素酶低表达组(P<0.05).结果表明,肝素酶在促进结直肠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和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史良会;赵国海;夏亚斌;卢林明;徐国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我科采用全电脑肛肠综合治疗仪结合传统术式治疗混合痔1 0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12例,女388例,年龄10~76岁,病程3~50年.内痔158例,混合痔842例.痔核1~6枚,全部采用一次性治疗.
作者:倪传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探讨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切除、一期肛门原位再造术的临床效果,对该术式治疗62例下段直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62例中未发生再造肛门缺血坏死和狭窄、回缩.术后早期排便次数多,8~17次/d,无便意,口服止泻药,排便次数正常,术后28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大便成形.58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3.5%(58/62),平均随访4.0年,其中局部复发1例,局部复发率1.7%(1/58),3年生存率88.5%(46/52),5年生存率83.3%(30/36).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切除、一期肛门原位再造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直肠癌术式.
作者:桑温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报告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结肠癌20例,其中腺癌16例,黏液腺癌3例,未分化癌1例.17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行肿瘤姑息性切除术,2例行短路手术,16例痊愈.分析了结肠癌引起急性阑尾炎的原因,阐明了漏诊、误诊的常见原因,提出减少漏诊或误诊的方法.
作者:张云杰;明凤梅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