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杰;明凤梅
探讨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切除、一期肛门原位再造术的临床效果,对该术式治疗62例下段直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62例中未发生再造肛门缺血坏死和狭窄、回缩.术后早期排便次数多,8~17次/d,无便意,口服止泻药,排便次数正常,术后28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大便成形.58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3.5%(58/62),平均随访4.0年,其中局部复发1例,局部复发率1.7%(1/58),3年生存率88.5%(46/52),5年生存率83.3%(30/36).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切除、一期肛门原位再造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直肠癌术式.
作者:桑温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对2002~2003年进行的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直肠癌根治术式进行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68±48)min,显著长于传统手术组(124±37)min(P<0.05);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少于开腹手术组(35.2ml VS 150ml,P<0.05);腹腔镜组机体术后应激反应状态明显轻微,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P<0.05).在淋巴结的清扫数量和淋巴结转移率方面,两术式无明显差异.结果显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一种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术式.
作者:孟子辉;杨德君;王巍;孟醒初;崔润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我们采用开窗留桥挂浮线治疗阴囊、大阴唇处远距离肛瘘21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3例;年龄19~76岁;病程3个月至16年.高位肛瘘9例,低位肛瘘12例.内口在截石位11~1点者6例,5~7点者13例,其他位置2例.所有瘘管长度均超过5cm.
作者:陈庆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我院肛肠科采用自制蛋黄油浸制的纱条对98例肛门直肠手术后创面迟缓愈合患者外敷换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3例,女35例;年龄35~79岁.混合痔46例(外剥内扎术后),肛瘘32例(切开引流术后),肛周脓肿20例(切开引流术后).其中并发糖尿病、硬皮病、贫血、营养不良等其他系统疾病的有74例.均为手术后经过常规换药治疗创口延迟愈合者.
作者:邱刚林;董良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提高Ⅲ度直肠脱垂的治疗效果,对25例Ⅲ度直肠脱垂患者采用直肠黏膜纵形间断缝扎,直肠周围间断注射消痔液,肛口酌情予以肛门外括约肌下缘局部间断折叠缝合,辅以固脱汤内服外用治疗,效果满意,治愈率100%.本法创伤小,不破坏肛管正常生理功能,术后无肛门狭窄、感染等并发症.随访0.5~11年,无复发和后遗症.
作者:于俊兰;卜荣贵;李华贵;爱勇;海燕;苑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患者男,61岁.因肛门坠胀疼痛,间断便血,大便不成形半年,在当地多家医院诊断为混合痔,并间断治疗半年,效果不佳,要求手术治疗.专科检查:肛镜下见肛管皮肤黏膜轻度充血,12点处黏膜较脆,肛镜碰之出血;直肠指诊:距肛门缘约3~4cm的肛管黏膜12点处可触及一约5cm×6cm的包块,质硬,触之胀痛明显.肛镜下取活体组织行病理检查,病理报告为前列腺癌.
作者:王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探讨捆扎式吻合法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实用性与安全性,回顾分析137例低位直肠癌用捆扎式吻合法行保肛手术临床资料.全组无手术死亡,吻合口漏2例(1.5%),吻合口出血4例(2.9%),吻合口狭窄7例(5.1%).随访2~3年,局部复发5例(3.7%).结果表明,捆扎式吻合法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李相阳;孙永信;张彤;吴凌云;韩方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提高直肠癌早期诊断率,对50例临床门诊疑似病例中,直肠指诊、细胞涂片检查阴性者,于第3日行肿块穿刺、作细胞学检查,如仍为阴性,则于1周内取标本作病理检查.50例中直肠指诊、细胞涂片检查阳性者占3.5%,肿块穿刺结果阳性者占18.8%,活检病理学检查阳性者为88.9%.结果表明,直肠癌临床门诊一般检查法中,指诊涂片与肿块穿刺检查的阳性率较低,但操作简便,痛苦小,费用低.病理活检检查的阳性率高,是确诊的依据,但有一定的创伤,操作较严格而复杂,检查成本也较高.
作者:张本寿;吴允飞;陈淑章;水祥兵;李增男;许良标;徐志久;林子豪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采用倒T形切除术(即内痔部分纵切纵缝,外痔部分横切横缝,内外切口呈倒T形)治疗环形混合痔17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伟鹏;张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我院应用ZZ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混合痔86例,均一次治愈,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1例,女35例,年龄10~62岁,病程0.5~23年.内痔Ⅱ期53例,Ⅲ期33例.环形混合痔19例,急性混合痔嵌顿水肿的15例,合并肛乳头增生的11例.
作者:熊德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采用自拟尿安合剂术前术后应用防治肛肠病术后尿潴留,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手术患者120例,年龄12~71岁.依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种、麻醉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真权;王向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对术后肛缘水肿的200例患者采取低功率微波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6例,女74例;年龄17~78岁.其中混合痔外切内扎术98例(包括6例环切术),肛瘘切开挂线术47例,肛裂切除术38例,肛乳头肥大切除术12例,肛周尖锐湿疣切除术3例,外伤缝合术2例.
作者:王胜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二期缝合治疗低位肛瘘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16~73岁;病程6个月至15年.
作者:雷华涛;关群;吴汉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我院对因术式选择不当造成的女童会阴体缺损3例行会阴体及肛门括约肌的修复手术,疗效理想,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减少大肠癌术后转移率,提高生存率,术后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同时与单纯静脉化疗相比较,两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68%和50%(P<0.05),肝转移率和腹腔转移率两组分别为12%,24%和28.3%,45.6%(P<0.05).结果显示,术后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具有用药量小、局部浓度高、抗癌作用强、疗效好、不良反应轻等优点.
作者:杨维建;李忠福;张发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我们采用布利合剂局部麻醉行肛门病手术2 800例,术中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 580例,女1 220例;年龄14~76岁.肛裂693例,肛瘘384例,肛周脓肿321例,内痔986例,混合痔300例,息肉7例,肛内异物21例,肛门尖锐湿疣46例,肛乳头肥大42例.手术种类有肛裂后侧位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切开术、脓肿切开引流术、切开挂线术、肛瘘切除、高位肛瘘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痔单纯结扎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内痔注射治疗、息肉切除缝扎术等,手术时间30~100min.
作者:田强;赵锦祥;田中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了观察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低位前切除术后的疗效,对连续行低位前切除术的45例下段直肠癌患者作了回顾性分析.全组无手术死亡,2例发生吻合口漏,3例吻合口狭窄,3例局部复发.结果显示,只要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低位前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术式.
作者:刘洪洲;杨丙全 刊期: 2005年第10期
bianmi便秘刘素玲等.福松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医药论坛杂志,2005,26(9):62.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采用切开挂线法治疗肛周脓肿1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16例,女22例;年龄13~58岁;病程3~14d.
作者:朱士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掌握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对12个家系42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诊断、治疗、随访结果、肿瘤发病部位、病理诊断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2个家系中共42例患大肠癌,平均发病年龄42.2(20~71)岁,42例共有大肠癌60枚,其中83.3%为结肠癌,66.7%位于脾曲近侧结肠,18.3%有多原发大肠癌.结果表明,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发病年龄早,好发近侧结肠,易患多原发癌的特点,及早识别与随访对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建胜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