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透压法治疗特发性便秘

周乐平

关键词:穴位, 治疗, 出口梗阻型便秘, 慢传输型便秘, 直肠前膨出, 现报告如下, 特发性便秘, 临床资料, 功能检查, 肠黏膜, 盆底, 年龄, 结肠, 会阴
摘要:我们采用穴位透压法治疗特发性便秘3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22例;年龄22~69岁;病程2~30年.经盆底功能检查,结肠慢传输型便秘22例,出口梗阻型便秘8例,均为松弛性(包括会阴下降、直肠前膨出、直肠黏膜松弛套叠等).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肠套叠24例诊治分析

    为总结成人肠套叠发生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成人肠套叠的病因、诊断、临床表现,B超、CT及气钡灌肠透视检查结果以及手术治疗及随访结果.4例病人入院即确诊,8例2d内确诊,10例剖腹探查术中确诊,均一期手术解除梗阻.肠管有原发病变18例(小肠7例、结肠11例),原因不明6例.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对成人肠套叠做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并争取一期根治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良好.

    作者:宋春国;宋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夫妻同患大肠癌18对36例临床观察

    报告夫妻同患大肠癌18对36例,发病年龄30~85岁,夫妻共同生活>40年11对,有癌家族史8例,大肠癌家族史5例,大肠多原发癌3例.夫妻大肠癌确诊间隔时间1个月至30年.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相同的生活方式和免疫功能降低有关.

    作者:张作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直肠癌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附18例报告)

    为探讨直肠癌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妥善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手术治疗直肠癌伴糖尿病者18例,围手术期处理重点放在对糖尿病的治疗全程监测和控制上,术中监测血糖,术后禁饮食期间,胰岛素用量通常按4~6:1(糖:普通胰岛素)的比例加减或应用胰岛素泵定时定量治疗.18例均治愈,在围手术期将血糖控制在6.1~11.0mol/L,全组无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切口均甲级愈合.尽管直肠癌合并糖尿病者术后并发症多,切口不易愈合,但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

    作者:金伟森;金英;梁秀丽;张继光;金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老年人结直肠癌的特点及处理(附37例分析)

    为探讨老年人结直肠癌的特点及有效处理方法,对37例老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7例中手术32例,其中急诊手术12例,分别采取肿瘤一期切除吻合5例,肿瘤一期切除、结肠造口、结肠二期吻合5例,肿瘤剖腹探查未能切除2例.择期手术20例,根治性结肠癌切除15例,姑息性切除3例,肿瘤未能切除2例,术中因骶前出血死亡1例,围手术期死亡4例.结果显示: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耿远兴;耿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合并肠梗阻老年结肠癌39例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表现为肠梗阻的老年结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院2002~2003年共收治合并肠梗阻的老年结肠癌39例,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朱勇;宋景贵;王艳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手术配合拔毒膏生肌膏外敷治愈肛周化脓性汗腺炎11例

    1996年6月以来,我院采用手术配合创面外敷拔毒膏、生肌膏治疗肛门周围化脓性汗腺炎1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p21ras,p2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为探讨癌基因p21 ras及抑癌基因p27与大肠癌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p21 ras蛋白、p27蛋白在80例大肠癌、20例大肠腺瘤及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p21 ras在前二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57/80)和65%(13/20),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的3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5);p27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6.3%(29/80),低于在腺瘤及正常组织中的65%(13/20)和75%(15/20)(P<0.05).(2)p21 ras,p27的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显著性差异,而与肿瘤的临床Dukes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术后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3)p21ras在不同的大肠癌组织病理类型中,其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27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4)在80例大肠癌患者中,p21 ras阳性而p27阴性者高于其他三者,且术后5年生存率下降.结果表明:联合检测p21 ras及p27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对估计患者的病情、推测其预后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侯晶;孙丽华;黄熠;陈为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左侧梗阻性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的围手术期处理

    为探讨左侧梗阻性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的可行性和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对采用Ⅰ期切除吻合的左侧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2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术后无吻合口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切口不同程度液化感染8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果表明:对于能够耐受手术切除的左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Ⅰ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术中彻底的肠道减压和准确的吻合方式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于东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原因分析

    我院1998~2003年手术治疗直肠癌、结肠癌204例,术后并发吻合口漏4例.1例术前低蛋白血症,1例术前全肠道准备不彻底且有低位不全肠梗阻,1例吻合欠佳,1例骶前引流管压迫刺激.其中1例因吻合口漏导致腹膜炎,急诊行二次手术,横结肠造口,另3例行保守治疗.4例均痊愈出院.

    作者:李殿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穴位透压法治疗特发性便秘

    我们采用穴位透压法治疗特发性便秘3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22例;年龄22~69岁;病程2~30年.经盆底功能检查,结肠慢传输型便秘22例,出口梗阻型便秘8例,均为松弛性(包括会阴下降、直肠前膨出、直肠黏膜松弛套叠等).

    作者:周乐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基因标志物与大肠癌预后

    大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提高大肠癌长期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并准确地判断预后.本文就基因标志物在大肠癌预后监测中的应用概述如下.

    作者:侯振江;张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254例分析

    我院1993~2003年收治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254例,局部复发时间均在术后2年以内.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国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004年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

    bianmi便秘刘学兰等.乌蓉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4,22(12):41.张良俊.指针治疗习惯性便秘.山西中医,2004,20(6):20.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老年大肠癌手术126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老年大肠癌围手术期处理的有关问题,回顾分析了1990~2003年70岁以上大肠癌患者126例资料.根治切除89例(70.6%),姑息切除12例,Hartmann手术15例,单纯造口6例,短路手术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73例(57.9%),死亡8例(6.3%),术后因合并症放弃治疗2例(1.6%).结果表明: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及加强监护治疗(ICU),选择适当手术方式,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王晓东;高泉根;张少雄;丁海山;姚泽明;郑家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肝硬化对大肠癌肝转移影响的观察

    大肠癌肝转移发生率较高,但是合并有肝硬化的病人肝转移发生率较低,为探讨其机理,对2000~2004年90例大肠癌肝转移病例和同期的112例大肠癌无肝转移病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合并肝硬化和无肝硬化的大肠癌肝转移率不同,与解剖学结构改变、免疫功能改变及器官微环境影响有关.

    作者:李荣先;尚秀娟;吕保洲;刘莉;张波;文秀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经阴道修补加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单纯性直肠前突

    1999~2004年,我院收治经排粪造影检查确诊的单纯性直肠前突29例,采用经阴道后壁多重修补加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许桂林;邵春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肛管减压灌洗在低位大肠癌急性梗阻时的应用

    我院对13例乙状结肠下段癌、直肠癌急性梗阻患者经肛管减压灌洗行术前肠道准备,并予以肠腔内局部化疗,提高了Ⅰ期切除吻合率,降低了术后感染率、病死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坤彪;杨建明;陈友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营养支持在晚期直肠癌病人治疗中的价值

    为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在晚期直肠癌病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将178例直肠癌病人分为对照组88例,观察组90例.对照组常规肠外营养(PN),观察组采用肠外营养(PN)加肠内营养(EN).结果表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体重、血浆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加强晚期直肠癌病人的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李爱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多动脉灌注化疗的远期疗效

    为观察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多动脉灌注化疗的远期疗效,将100例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均采用FDM方案化疔.治疗组56例,化疗药物5-FU、DDP、MMC经超选择性导管注入肠系膜下动脉、肝固有动脉和双侧髂内动脉;对照组44例采用相同药物全身静脉化疗.两组均长期随访,观察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率,1~5年存活率和病死率.结果表明:治疗组1~5年的存活率分别是94.6%(53/56),82.1%(46/56),80.4%(45/56),78.6%(44/56)和71.4%(40/56),复发和转移率为32.1%(18/56),病死率为28.6%(16/56),无大出血、肠坏死、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1~5年的存活率分别是86.4/%(38/44),75.0%(33/44),70.4%(31/44),65.9%(29/44)和61.4%(27/44),复发和转移率为47.7%(21/44),病死率为38.6%(17/44).两组的5年生存率、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率、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显示: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多动脉灌注化疗可明显降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率,提高1~5年存活率,优于全身静脉化疗.

    作者:刘勇敢;高春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天马颗粒剂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研究

    以天马颗粒剂为治疗药物,观察其对大肠癌患者的治疗作用,并以联合化疗为对照.结果表明,天马颗粒剂能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复发转移率,同时能改善患者机能状况和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疗效优于联合化疗组.

    作者:何永恒;欧阳晓明;钟英才;吴志强;黄国栋;黄晨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