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丹;孙中伟;苏长春
2004年7月以来,我们在局部麻醉加异丙酚及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下治疗痔、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肛门搔痒等肛门疾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宁;曹济宏;陈鸣鸿;张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我科用固肠止泻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14例,女22例;年龄20~74岁;病程0.5~20年.全部病例均经肠镜检查无黏膜损害及肠壁结构缺陷,无器质性病变.粪便常规检查,细菌培养3次以上无异常,排除痢疾、肠寄生虫病.
作者:陶黎敏;陈火根;祝明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为观察内服愈肠汤联合石黄汤灌肠加芙蓉叶栓纳肛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采用愈肠汤内服,每日1剂,同时用石黄汤灌肠和芙蓉叶栓剂纳肛;对照组56例,给予柳氮磺吡啶(SASP)口服加灌肠,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总有效率治疗组96.9%,对照组89.3%(P<0.05).结果表明,内服愈肠汤合石黄汤灌肠加芙蓉叶栓纳肛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媛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观察自拟补脾健运汤治疗脾气亏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将中医辨证属脾气亏虚型UC 12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口服补脾健运汤;对照组60例口服补脾益肠丸.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自拟补脾健运汤治疗脾气亏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泽武;李新;罗泽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对溃疡性结肠炎(UC)采用微观辨病证,标本同治.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钡剂灌肠的结果进行辨病诊断,根据湿浊瘀滞、脾肾两虚辨证诊断.病初期运用1号方,中后期运用2号方,30例UC治愈率16.7%(5/30),显效率70.0%(21/30),总有效率86.7%.结果表明,UC治疗必须以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机制,分清初期、中后期及虚实病变,内外合治,标本兼治,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邢占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为观察中药灌肠加太宁栓对溃疡性直肠炎的治疗效果,将溃疡性直肠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中药灌肠加太宁栓治疗,对照组40例用柳氮磺吡啶、利多卡因、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治疗.综合评定两组治疗的有效率,治疗组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5%(P=0.025).治疗组1年治愈率、临床症状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中药灌肠加太宁栓纳肛是治疗溃疡性直肠炎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庞宏永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我科采用思密达粉剂和甲硝唑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家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采用按镜象辨证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30例,并与传统的脉象辨证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30.0%,总有效率96.7%,优于对照组的26.7%和93.3%(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积分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说明按镜象辨证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改善UC临床症状和局部组织阳性体征方面有明显疗效.镜象辨证提高了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并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李敏;梁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直肠黏膜内脱垂与脱垂性痔两者均属于肛门的脱垂性疾病,表现相似,但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别的.直肠黏膜内脱垂是直肠黏膜包括直肠的皱襞与黏膜下层松弛,而致黏膜向下滑移所造成,其范围除了直肠下端以外,也可以包括全直肠.此外,我们在结肠镜中发现,这种黏膜松弛脱垂除直肠黏膜之外,还可以达到乙状结肠的全部.
作者:张胜本;张安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2000~2005年,采用我院自拟逐瘀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1例,男28例,女23例;23~32岁17例,33~42岁24例,43~52岁7例,52岁以上3例.病程1年以内17例,1~5年24例,6~10年8例,10年以上2例.
作者:赵文礼;邹声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患者女,43岁.肛门坠胀不适,便秘与腹泻交替6年,于2003年11月就诊.检查:肛缘皮肤潮湿,肛管括约肌张力低,直肠严重充血,黏液多.排粪造影、肛门测压等检查诊断为直肠前突Ⅱ度,会阴下降.直肠内注射消痔灵硬化剂半月,上述症状加重,直肠充血并见溃疡,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和黏液.经直肠内灌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月余,直肠分泌物逐渐减少,仍坠胀、排便不尽、里急后重、坐卧不安、骶尾部痛持续至今.2005年7月再诊:距肛门约3cm可触及半环形4cm×4cm硬块,直肠充血.排粪造影诊断:直肠前突Ⅱ度,直肠黏膜内套叠,会阴下降综合征.
作者:王与胜;马娟;瞿万云;于洋;张树志;王传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为了减轻保留灌肠时患者的便意感,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愈率,对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进行探讨.将1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在其余条件无差异的情况下,治疗组肛管插入深度20~35cm,对照组按常规插管,观察两组患者便意感、保留时间及治愈率等情况.结果表明,肛管插入深度20~35cm时药物保留时间延长,便意感减轻,治愈率明显提高.
作者:余彩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评价益肠煎剂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将益肠煎剂分为高、中、低浓度实验组与柳氮磺吡啶对比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结肠黏膜损伤积分及病理组织切片等指标.结果表明,益肠煎剂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而且明显优于柳氮磺吡啶.
作者:刘希家;王荣;周天羽;王俊江;张扬;张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为探索高效低并发症、易操作又经济的重度环状混合痔治疗方法,将265例重度环状混合痔分为微创治疗组143例和对照组122例.对照组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根治性治疗,微创组利用高频肛肠治疗仪对组织细胞的热透射作用,对环状混合痔进行分步微创处理.结果显示,环状混合痔实行微创方法治疗,不仅术程短,术中无痛苦,而且恢复快,医疗费用低.对两组病例术后疼痛、出血、水肿脱出及便秘、复发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微创组除术后水肿脱出明显外,其余各项均较对照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利用高频肛肠治疗仪对环状混合痔进行微创治疗,对肛管的屏障性组织破坏少,根治性好,并发症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扶农;鲁明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我科应用电脑高频痔疮治疗机(长沙天任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混合痔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将确诊的109例患者分为3组:治疗组(思密达灌肠结合肛肠内热磁疗法组)40例,思密达组(单用思密达灌肠组)35例,热磁疗组(单用肛肠内热磁疗法组)34例.疗程均为4~6周,疗程结束后行电子肠镜检查,并随访0.5年.结果显示,思密达灌肠结合肛肠内热磁疗法组总有效率97.5%,优于单用思密达灌肠组(82.9%)和单用肛肠内热磁疗法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思密达灌肠结合肛肠内热磁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疗效高、经济、简便、副作用小的优点.
作者:吴青眉;蔡玲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笔者应用痛泻要方加味结合认知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8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5例,女38例;年龄19~72岁,病程1~26年.以腹泻为主要表现者49例,便秘为主者19例,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者15例.全部病例均有腹痛,排便后可不同程度缓解.
作者:姜德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我们应用龙胆泻肝丸口服及甲硝唑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直肠炎5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艾虢;李芳举 刊期: 2006年第07期
2001~2004年,我院用中药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健脾益气配合微波辐射的方法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直肠炎(UR),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立峰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