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娥;巩跃生;刘英娜;宋太平
为探讨左半结肠癌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后预防吻合口漏的有效方法,对30例左半结肠癌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和Y形远端结肠造口术,术后14~21d关闭造口,全部病例均未发生吻合口漏.结果显示,Y形结肠造口,对预防左半结肠癌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漏,有良好疗效.
作者:刘本辉;董德寿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6例医原性结肠破裂,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卫平;林加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了解天马颗粒剂的体内抗癌作用及其机理、毒性,建立人大肠癌SW-480细胞株肾被膜下移植瘤小鼠模型,设立天马颗粒剂治疗组、氟尿嘧啶(5-Fu)阳性对照组、联合用药组和安慰剂对照组.肿瘤细胞接种后第2天开始分别给药,连续用药8d后,采用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技术等方法,定量检测各组移植瘤的细胞核形态及Ki-67、PCNA、wpp53和bcl-2的表达情况,各组抑瘤效应的强弱,同时对天马颗粒剂进行了毒理学研究.结果:(1)天马颗粒剂组肿瘤体积、重量均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P<0.01),与联合用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天马颗粒剂和联合用药可改善移植瘤细胞及细胞核形态,并使核内染色质减少;(3)天马颗粒剂组和联合用药组的Ki-67表达和PCNA表达水平降低(P<0.01);(4)天马颗粒剂能诱导SW-480细胞凋亡,下调wpp53,bcl-2表达;(5)天马颗粒剂安全无毒.
作者:何永恒;吴志强;欧阳晓明;钟英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998~2003年笔者采用分段外剥内扎内注加皮桥横切纵缝和侧切扩肛术治疗环状混合痔5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国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们采用外剥内扎、注射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环状嵌顿痔7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尤正义;李建平;李树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提高肛肠病人手术的镇痛质量,2004年2月至11月对40例病人分别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局部麻醉,并对术后镇痛效果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华;余永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MMP-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6例大肠癌组织及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MT-MMP-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MT-MMP-1蛋白在136例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3%(101/136),2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P<0.01);在UICC2002Ⅰ+Ⅱ与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3%和84.8%(P<0.01);在T1+T2与T3+T4两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1%和82.2%(P<0.05);在N0与N1+N2两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7%和87%(P<0.01);在M0与M1两组的阳性表达率为70.9%和94.7%(P<0.05).结果表明,MT-MMP-1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器官转移有关,在大肠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范伟;胡玉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对200例溃疡性结肠炎采用自制直肠点滴给药机给药治疗(观察组),并与160例使用灌肠器的传统保留灌肠法(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观察组灌肠液保留6h以上182例占91%,药物完全吸收率74%,总有效率98.5%;对照组灌肠液保留6h以上70例占43.8%,药物完全吸收率31.3%,总有效率68.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以直肠给药机给药,药物保留时间长,对肠壁刺激小,易于吸收,且使用方便,可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
作者:魏淑娥;巩跃生;刘英娜;宋太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我院行无张力聚丙烯网片修补人工肛门旁疝12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罗先文;任贵兵;钱崇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探讨确保原位肛门重建术会阴切口Ⅰ期愈合的措施,分析了9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Miles根治术同时行原位肛门重建术的会阴部切口预防感染措施.结果全组除1例会阴切口裂开并发感染经局部换药治愈外,其余会阴切口均Ⅰ期愈合,外形满意.结果显示,要达到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整个围手术期需采取科学、有针对性抗感染的综合措施.
作者:张本寿;吴允飞;陈淑章;许良标;李增男;郑翔;黄洪;徐志久;储辉;贾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探讨止血夹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粗蒂大息肉中的应用,并评价其预防出血的效果,对16例患者共24枚粗蒂大息肉于内镜下先用止血夹钳夹蒂基底部,然后高频电凝切除.24枚粗蒂大息肉均完全切除,无1例发生术中即刻出血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结果表明,内镜下应用止血夹行高频电凝切除大肠粗蒂大息肉,可以有效预防息肉切除后导致的即刻和迟发性出血.
作者:李红星;吕敏;陈华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观察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带蒂网膜环形袖套状包裹结直肠吻合口,防止吻合口漏发生的效果.沿无血管区将大网膜从横结肠上解剖游离,保留胃网膜右血管,用带蒂网膜环形袖套状包裹结直肠吻合口,并填充于骶前.结果46例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结直肠吻合中,应用该法21例,术后无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发生;未用该法者25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结果表明,带蒂网膜环形袖套状包裹低位直肠癌结直肠吻合口,可有效防止吻合口漏的发生及腹腔感染.
作者:徐永强;吴庆平;孟惠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对48例直肠癌患者按照TME原则行根治性切除术.48例均行根治性切除,其中行Miles手术8例,前切除40例.全组随访1~22个月,无局部复发,无吻合口漏.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术后行盆腔放疗致肠管广泛损伤,肠功能衰竭.结果表明,TME是直肠癌手术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作者:刘铜军;王权;李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探讨局部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经肛门途径和经骶尾部切除尾骨径路(Mason手术)对5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局部切除术.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无肛门失禁和直肠漏.结果表明,局部切除术对早期直肠癌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患有多种老年病而不能耐受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可作为较好的姑息手术方法.
作者:刘同喜;武文杰;刘新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探讨治疗小儿先天性直肠阴道瘘理想术式,采用经肛填充式修补术治疗直肠阴道瘘3例.3例均治愈,随访3年无复发和肛门失禁,治愈率100%.本术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范月波;张文娟;许虹丽;厉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近2年来,我们采用射频治疗结肠息肉12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东红;公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提高结肠穿孔的诊治水平,回顾性分析结肠穿孔22例.其中外伤性穿孔45.5%(10/22),肿瘤性穿孔36.4%(8/22),医原性穿孔9.1%(2/22),自发性穿孔4.5%(1/22),炎症性肠病穿孔4.5%(1/22).病死率13.6%(3/22).结果表明,结肠穿孔后果严重,根据发病原因,早期发现,选择合理术式是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蒋祖福;梁建华;卜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