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海
我科采用经直肠、阴道双向修补加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三明治式)治疗直肠前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桥;侯再义;徐茂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耻骨直肠肌断离加直肠黏膜、部分直肠肌缝合治疗直肠前突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8例均系非经期经产妇;年龄29~61岁;病史1~27年.生育1~4胎,均系自然分娩.部分患者合并混合痔、直肠黏膜内脱垂或套叠等.直肠指诊在肛管上方的直肠前壁可扪及突入阴道的薄弱区,个别严重者将阴道后壁推至阴道外口.
作者:任天华;丁少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科采用肠管脱出后注射法治疗小儿脱肛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6例;年龄4~12岁.
作者:张荣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评价福松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福松;对照组26例,给予乳果糖.疗程2~4周.治疗组治愈率14.7%,显效率61.8%,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治愈率3.9%,显效率23.1%,总有效率84.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愈率、显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福松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药物.
作者:常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们采用莫沙必利加麻仁滋脾丸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6例,女14例;年龄60~80岁;病程1~10年.治疗方法及疗效:口服莫沙必利(山东鲁南制药厂生产)5mg,每日3次,加服麻仁滋脾丸,每次1丸,每日2次.1周疗效不明显,2周有效,4周疗效显著,8周与4周相似.总有效率98.3%.
作者:白士丁;吴晓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观察改良荷包式缩肛术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选用可吸收合成缝合线,进行皮下潜行波纹状环肛缝合,并行肛尾缝的强固缝合,达到缩肛固脱直肠的目的.该法施治6例,全部治愈,住院6~14d,平均8.7d.结果表明,该术式环肛荷包式潜行缝合,皮面无切口,无外露线段,创伤小,术后不需拆线,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作者:胡志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探讨有效的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并防治术后便秘,对20例病人采用改良盆腔紧固术.术后随访1~6年无复发,无便秘.结果表明,改良盆腔紧固术能很好地解决直肠脱垂和便秘两大问题.
作者:孙军席;郭澎;王海霞;杨建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探讨完全性直肠脱垂简便实用术式,采用经肛直肠黏膜、黏膜下多点缝扎加肛门外括约肌缩短成形术治疗20例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20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19例随访6个月至10年,无复发.结果表明,使用经肛直肠黏膜、黏膜下多点缝扎加肛门外括约肌缩短成形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方法简便、有效,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李兆德;赵迎春;王立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研究结肠钡气双重造影时,黏膜层的均匀涂布以及提高钡剂附着结肠壁的灌肠技巧,对616例采用钡剂-气体综合灌肠法,并与传统法2 388例比较.结果显示,钡剂-气体综合灌肠法较传统法影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提高,不良反应减少,每人次所需时间从原来的50~60min缩短至13~14min.结果表明,采用钡剂一气体综合灌肠法造影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法灌肠.
作者:朱平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穴位埋线加后位扩肛法治疗习惯性便秘5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39例;年龄18~70岁;病程2~3年.10d以上排便1次5例,3~5d排便1次40例,隔天或每日排便1次7例.伴有肛裂24例,痔22例.全部患者都有长期依赖泻药史.
作者:周文华;王立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探讨便秘患者肛门直肠感觉功能的改变和排便时肛门直肠动力学变化.分析使用Polygraf消化道压力监测仪,检测2004年3月至2005年2月48例便秘患者的肛管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耐受阈值、排便时松弛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的临床资料,并与正常对照相比,48例便秘患者肛管静息压和收缩压均降低(P<0.05);24例耻骨直肠肌痉挛患者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明显减弱,3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消失;48例便秘患者直肠感知阈值和大耐受容积变化和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便秘患者直肠感觉无明显异常,但明显存在肛管直肠动力变化,排便时肛管括约肌的反常收缩、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减弱可能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
作者:罗东林;刘宝华;陈金萍;陆坷;张连阳;王守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探索直肠脱垂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以选择佳治疗方法,通过大量样本的调查,采集了动物直肠脱垂的自然标本和人工建立了兔、犬直肠脱垂的模型.动物自然标本的采集,获得了幼兔直肠脱垂标本1例;犬直肠脱垂标本21例,其中幼犬19例,成年犬2例;幼猪直肠脱垂标本1例;鸡直肠脱垂标本3例;鸭直肠脱垂标本10例;豚鼠1例.人工直肠脱垂模型的建立,兔25例,犬1例.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直肠脱垂的发病原因和机理,提出了佳治疗方法.
作者:黄乃健;李殿伟;王立柱;史学文;贝绍生;孙洪生;栾耀芳;贾小强;梁新成;李金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切挂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4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32例;年龄38~70岁.男性中有6例合并Ⅲ期内痔,女性中合并直肠前突21例,并直肠黏膜内脱垂26例.经过注射(封闭)、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18例.
作者:胡志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们采用注射方法治疗直肠脱垂1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2例,女78例;年龄18~75岁,其中18~20岁5例,21~30岁15例,31~40岁25例,41~50岁50例,51~60岁45例,61~70岁7例,71~75岁3例.其中直肠内脱垂110例,Ⅰ度脱垂25例,Ⅱ度脱垂13例,Ⅲ度脱垂2例;病程1~10年125例,11~20年14例,21~30年9例,31~40年2例.
作者:王朝友;李洪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寻求一种简单、方便、便于临床推广应用的诊断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方法,在常规球囊逼出试验基础上,对测试阳性者,加用拉力将球囊拉出,记录拉出力量.结果50例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32例,其中球囊逼出试验阳性者27例,占84.4%,阳性者大多需加200~500g拉力拉出球囊.结果表明,球囊逼出试验对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有辅助诊断价值,并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加拉力的测试方法可判断病变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秦兵芬;汤献忠;陈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自拟润通汤治疗老年性便秘11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1例,女61例;年龄60~87岁,其中60~70岁69例,71~80岁31例,81岁以上者12例;病程4个月至20年.所有病例均排除肠道和肛门器质性病变.
作者:谷名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缝合加消痔灵注射及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27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32例,女141例;年龄9~86岁;病程6个月至12年.直肠黏膜脱垂Ⅰ度34例,Ⅱ度62例,Ⅲ度88例,内脱垂89例.采用单纯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73例,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加消痔灵注射术103例,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加消痔灵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68例.
作者:赵海静;茹金霞;杨秀丽;张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科采用经直肠入路,以四边法(边牵、边切、边缝、边扎)治疗直肠前突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31~67岁,病程0.5~20年.主要临床症状为排便困难,每次排便时间平均约30min,有手助排便史者6例.直肠指诊:于直肠前壁齿状线上触及一圆形或卵圆形凹陷的薄弱区.直肠排粪造影:中度前突10例,重度前突13例.23例均于排粪终末有钡剂滞留.
作者:张志强;孙广亮;刘国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本文旨在探讨慢性功能性便秘(CFC)上消化道动力学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估.对29例CFC患者和10例健康自愿受试者(作正常对照组)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测定口一盲肠通过时间(OCTT),评估上消化道动力.CFC组OCTT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1);结肠动力障碍组CFC患者OCTT异常的阳性率高于非结肠动力障碍组CFX患者(P<0.01).结果表明,CFC患者存在上消化道动力障碍,结肠动力障碍组的CFC患者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更为明显.
作者:章阳;王业皇;季利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1:1消痔灵液对直肠黏膜脱垂者行黏膜下点状注射,对完全性直肠脱垂行直肠周围注射.结果:儿童7例均一次治愈,成人19例中,一次治愈12例,二次治愈4例,3例明显好转.有效率100%,治愈率88.5%.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果表明,注射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费用低以及安全可靠等特点,是治疗直肠脱垂的有效方法.
作者:邢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