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灌注治疗便秘156例

汪明

关键词:结肠灌注, 治疗系统, 现报告如下, 治疗方法, 治疗便秘, 有效调节, 乙状结肠, 温度, 临床资料, 科技实业, 患者情况, 腹部按摩, 注入量, 治疗机, 器质性, 排出量, 灌注液, 灌肠液, 纯净水, 直肠
摘要:我科采用结肠灌注治疗便秘,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8例,女98例;年龄20~70岁.均排除器质性病变.治疗方法:采用DZK-01结肠途径治疗系统(雄飞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用适当温度的过滤纯净水作为灌肠液,通过治疗机的探头及导管进入肛门,经过直肠、乙状结肠向上深达50cm左右注入结肠,灌注液的注入量、排出量、流速、温度等参数均由结肠途径治疗系统进行有效调节.在灌注的同时,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作腹部按摩,每日1次,每次30~40min.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Block术式治疗直肠前突

    为了改善直肠前突的疗效,减少复发率,寻找治疗直肠前突的合理方法,将传统的Block术式改良,对直肠前突囊袋分区,通过分区进行闭合式修补,使直肠前壁形成3个平行排列柱状结构.结果:痊愈18例,显效3例,有效率100%.随访2~4年,无复发.结果表明,经直肠排列柱状闭合式修补对女性直肠前突疗效确切,无并发症.

    作者:徐永强;吴庆平;孟惠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阴道直肠双向修补加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直肠前突

    我科采用经直肠、阴道双向修补加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三明治式)治疗直肠前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桥;侯再义;徐茂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福松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为了评价福松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福松;对照组26例,给予乳果糖.疗程2~4周.治疗组治愈率14.7%,显效率61.8%,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治愈率3.9%,显效率23.1%,总有效率84.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愈率、显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福松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药物.

    作者:常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切挂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

    采用切挂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4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32例;年龄38~70岁.男性中有6例合并Ⅲ期内痔,女性中合并直肠前突21例,并直肠黏膜内脱垂26例.经过注射(封闭)、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18例.

    作者:胡志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升提汤治疗盆底松弛综合征35例

    应用自拟升提汤治疗35例盆底松弛综合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平均59.5岁,病程0.5~11个月.药物组成及用法:炙黄芪30g,升麻5g,炒白术30g,肉苁蓉30g,生首乌20g,桑椹子20g,杜仲15g,桃仁10g.水煎服,每日1剂.15d为1疗程.

    作者:于海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球囊逼出试验对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断价值

    为寻求一种简单、方便、便于临床推广应用的诊断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方法,在常规球囊逼出试验基础上,对测试阳性者,加用拉力将球囊拉出,记录拉出力量.结果50例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32例,其中球囊逼出试验阳性者27例,占84.4%,阳性者大多需加200~500g拉力拉出球囊.结果表明,球囊逼出试验对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有辅助诊断价值,并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加拉力的测试方法可判断病变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秦兵芬;汤献忠;陈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结肠钡气双重造影法的临床观察

    为研究结肠钡气双重造影时,黏膜层的均匀涂布以及提高钡剂附着结肠壁的灌肠技巧,对616例采用钡剂-气体综合灌肠法,并与传统法2 388例比较.结果显示,钡剂-气体综合灌肠法较传统法影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提高,不良反应减少,每人次所需时间从原来的50~60min缩短至13~14min.结果表明,采用钡剂一气体综合灌肠法造影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法灌肠.

    作者:朱平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直肠柱状缝合加注射和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

    我院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缝合加消痔灵注射及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27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32例,女141例;年龄9~86岁;病程6个月至12年.直肠黏膜脱垂Ⅰ度34例,Ⅱ度62例,Ⅲ度88例,内脱垂89例.采用单纯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73例,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加消痔灵注射术103例,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加消痔灵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68例.

    作者:赵海静;茹金霞;杨秀丽;张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7例报告

    为探讨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对7例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采用直肠前切除术.7例随访3个月至4年,无复发、便秘,无术后近期死亡、并发症.结果表明,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作者:卢庆华;蒋干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钡剂致粪嵌顿1例

    患者女,40岁.排便困难2年,5~7d排便1次,为干硬粪块,每天需服果导3~8片.粪嵌顿前2d行排粪造影检查,经肛门灌入钡剂.临床诊断为:(1)直肠前突;(2)耻骨直肠肌痉挛;(3)陈旧性肛裂.来院就诊前肛门憋胀伴下坠感,多次排便未能排出粪便及钡剂,局部使用通便栓、开塞露无效,腰背部、双胯疼痛,坐立不安,来院就诊.直肠指诊:肛管内有一约4.0cm×4.5cm大小之硬块堵塞肛门.

    作者:海燕;郑嘉荣;魏卿;谢继庆;李华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注射治疗直肠脱垂150例

    我们采用注射方法治疗直肠脱垂1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2例,女78例;年龄18~75岁,其中18~20岁5例,21~30岁15例,31~40岁25例,41~50岁50例,51~60岁45例,61~70岁7例,71~75岁3例.其中直肠内脱垂110例,Ⅰ度脱垂25例,Ⅱ度脱垂13例,Ⅲ度脱垂2例;病程1~10年125例,11~20年14例,21~30年9例,31~40年2例.

    作者:王朝友;李洪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改良盆腔紧固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20例

    为探讨有效的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并防治术后便秘,对20例病人采用改良盆腔紧固术.术后随访1~6年无复发,无便秘.结果表明,改良盆腔紧固术能很好地解决直肠脱垂和便秘两大问题.

    作者:孙军席;郭澎;王海霞;杨建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肛直肠黏膜缝扎加肛门外括约肌缩短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20例

    为探讨完全性直肠脱垂简便实用术式,采用经肛直肠黏膜、黏膜下多点缝扎加肛门外括约肌缩短成形术治疗20例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20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19例随访6个月至10年,无复发.结果表明,使用经肛直肠黏膜、黏膜下多点缝扎加肛门外括约肌缩短成形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方法简便、有效,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李兆德;赵迎春;王立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26例疗效观察

    采用1:1消痔灵液对直肠黏膜脱垂者行黏膜下点状注射,对完全性直肠脱垂行直肠周围注射.结果:儿童7例均一次治愈,成人19例中,一次治愈12例,二次治愈4例,3例明显好转.有效率100%,治愈率88.5%.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果表明,注射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费用低以及安全可靠等特点,是治疗直肠脱垂的有效方法.

    作者:邢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直肠内脱垂的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直肠内脱垂3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21~68岁;病程8个月至30年.均行排粪造影检查明确诊断,18例同时行盆腔造影,3例同时行盆腔、膀胱及排粪三重造影,合并盆底疝8例,直肠前突6例,子宫后倾3例,膀胱脱垂1例.临床表现:31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排便困难、肛门坠胀、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骶尾部疼痛及便血,部分病人长期依靠泻药或用手法帮助排便.本组病人入院前均经保守治疗,其中12例曾行直肠黏膜注射硬化剂,无效后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朱绍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补气通便丸治疗功能性便秘46例

    我们采用补气通便丸治疗功能性便秘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35例;年龄7~58岁;病程1~7年,排便间隔2~5d.弛缓型(即习惯性便秘)30例,痉挛型(即运动失调性便秘)16例.

    作者:宋其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直肠脱垂经肛门综合手术治疗机制

    经肛门做直肠黏膜支持固定术、肛门环缩术以及直肠周围消痔灵注射的综合手术疗法已成为目前治疗Ⅰ,Ⅱ度及部分Ⅲ度直肠脱垂的标准术式之一.手术操作得当,才能取得稳定疗效,降低复发率.研究该手术的治疗机制,对掌握手术的要领极为重要.

    作者:董平;于洪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注射疗法治疗小儿脱肛16例

    我科采用肠管脱出后注射法治疗小儿脱肛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6例;年龄4~12岁.

    作者:张荣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乙状结肠镜行套扎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128例

    为探讨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治疗方法,在乙状结肠镜下采用套扎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128例.手术时间15~25min,术后3~5d出院,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果表明,乙状结肠镜下套扎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且操作易于掌握,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邵飚;于艳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耻骨直肠肌断离黏膜缝合治疗直肠前突38例

    采用耻骨直肠肌断离加直肠黏膜、部分直肠肌缝合治疗直肠前突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8例均系非经期经产妇;年龄29~61岁;病史1~27年.生育1~4胎,均系自然分娩.部分患者合并混合痔、直肠黏膜内脱垂或套叠等.直肠指诊在肛管上方的直肠前壁可扪及突入阴道的薄弱区,个别严重者将阴道后壁推至阴道外口.

    作者:任天华;丁少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