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免疫营养加化疗在胃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刘防震;尹长恒;刘继攀;宋德余;高增书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 手术, 肠道营养, 胃肠外营养, 化疗
摘要:为探讨术前免疫营养加化疗对胃肠肿瘤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将86例胃肠肿瘤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术前实施免疫营养加化疗共7~14d,免疫营养采用肠外营养及肠内营养,营养状况好转后行化疗5~7d,休息1~2周行手术治疗.对照组41例,术前一般营养支持后即行手术治疗.术后两组均给予一般营养支持及化疗.入院时、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9天分别测蛋白及免疫指标,术后随访3~5年.结果显示,入院时两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前1天、术后第9天,治疗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免疫指标IgG、IgA、IgM和CD4、CD8、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除率、术后3年、5年生存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术前免疫营养加化疗能改善肿瘤患者营养及免疫状况,提高手术切除率,延长无瘤生存期,改善预后.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盐酸特拉唑嗪治疗肛门病术后尿潴留60例

    笔者近期采用口服盐酸特拉唑嗪胶囊治疗肛门病术后急性尿潴留,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19~80岁.痔术后22例,肛瘘术后18例,肛周脓肿术后13例,其他疾病术后7例.伴良性前列腺增生23例.

    作者:耿文兵;姜学高;李东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晚期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复发的综合治疗(附8例报告)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后会阴部复发的综合治疗方法,回顾分析8例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经B超、CT及MRI证实会阴部为孤立性病灶,行局部姑息性超范围切除,配合化疗、中药内服加外洗、局部换药、心理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显示,患者会阴部疼痛、酸胀、分泌物等症状明显缓解,异物感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果表明,直肠癌术后会阴部复发,由于病变局限,手术操作容易,行姑息性超范围切除,并配合其它辅助治疗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术后生存率,应重视直肠癌术后会阴部复发的治疗.

    作者:屈景辉;杨向东;张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生肌玉红膏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作用的临床观察

    笔者应用传统方药生肌玉红膏对肛瘘术后创面进行换药,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2例肛瘘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生肌玉红膏组)32例,对照组(凡士林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瘘管深浅、创面大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常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术前免疫营养加化疗在胃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为探讨术前免疫营养加化疗对胃肠肿瘤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将86例胃肠肿瘤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术前实施免疫营养加化疗共7~14d,免疫营养采用肠外营养及肠内营养,营养状况好转后行化疗5~7d,休息1~2周行手术治疗.对照组41例,术前一般营养支持后即行手术治疗.术后两组均给予一般营养支持及化疗.入院时、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9天分别测蛋白及免疫指标,术后随访3~5年.结果显示,入院时两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前1天、术后第9天,治疗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免疫指标IgG、IgA、IgM和CD4、CD8、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除率、术后3年、5年生存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术前免疫营养加化疗能改善肿瘤患者营养及免疫状况,提高手术切除率,延长无瘤生存期,改善预后.

    作者:刘防震;尹长恒;刘继攀;宋德余;高增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双引流预防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漏的预防措施,对136例直肠癌行TM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单纯行TME手术8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6例,发生率6.7%;行TME加双引流术4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发生率2.1%.结果表明,双引流可明显降低TME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是预防TME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鸿斌;王刃;由志刚;尹丽书;宋京力;苏振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单纯应用或联合应用PPH治疗直肠脱垂28例

    我科采用单纯应用或联合应用PPH治疗直肠脱垂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35~73岁;病程6个月至30年.直肠内脱垂23例,直肠全层脱垂5例.同时伴会阴下降9例,伴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肛门失禁7例.

    作者:张志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PPH治疗重度混合痔64例体会

    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PPH)治疗重度混合痔64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雄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一期联合手术治疗肛瘘合并痔56例临床体会

    为探讨治疗肛瘘合并痔有效的手术方法,采用切除肛瘘瘘管或瘘管高位挂线后,在齿状线上4cm结扎痔血管、悬吊肛垫、黏膜下注射消痔灵的方法治疗56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治愈55例,治愈率98.2%,好转1例,占1.8%,有效率100%.结果表明,肛瘘合并痔患者采用瘘管切除、痔血管结扎、肛垫悬吊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可避免二次手术带来的创伤,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都志军;潘海强;郁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69例

    笔者自1999年7月至今采取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6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4例,女15例;年龄18~71岁,平均43.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34例,肛瘘切开术18例,肛裂松解术11例,肛周脓肿切开术6例.

    作者:任建增;顾金水;于光辉;张丽娜;刘杰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高频电容场手术与Milligan-Morgan手术治疗Ⅲ-Ⅳ度痔疗效对比研究

    研究应用高频电容场治疗仪对Ⅲ-Ⅳ度痔进行手术治疗.使用高频电容场门诊治疗的61例痔患者为试验组,传统Milligan-Morgan住院手术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术中失血、术后疼痛、尿潴留、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水肿、手术时间、医疗费用等差异,并在术后1年进行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医疗费用低廉,在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则逊于对照组.术后1年随访两组在肛门狭窄、漏粪漏气、原位复发、排便困难等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与传统Milligan-Morgan住院手术相比较,用高频电容场进行Ⅲ-Ⅳ度痔门诊手术,手术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廉、术中失血少、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

    作者:刘朝晖;陈跃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经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为探讨经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的效果,回顾性对比研究2001年7月至2006年3月间采用经腹腔镜和经开腹肛管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理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和肛门自制功能等.腹腔镜组13例,开腹组12例.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无中转手术及手术死亡,4例同时胆囊切除,1例同时全结肠切除后行回肠肛管吻合术.两组术后病理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肛门功能等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术后镇痛、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开腹组.结果表明,经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有效、经济,具有显著的微创优势.

    作者:张连阳;刘宝华;童卫东;文亚渊;罗东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肛门异物6年1例

    患者男,51岁.6年来肛门疼痛反复发作,排便时疼痛加重伴鲜血,里急后重,每次发作经抗炎治疗均可在数日内缓解至消失.专科检查:肛缘前后侧皮赘隆起,肛管截石位6、12点各见一陈旧性裂口,触痛剧烈,因患者痛苦无法行肛内指诊及肛镜检查.初步诊断:慢性肛裂.拟行肛门后侧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

    作者:刘绍林;张美媛;邓志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护理体会

    我院2003~2006年行结肠造口及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13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6例.11例为1~15d新生儿,2例为3个月婴幼儿.

    作者:辛广美;孙素红;王圣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制霉菌素联合京万红软膏在肛肠病术后换药中的应用

    肛肠病术后切口换药对于手术成功非常重要.笔者自2003~2007年将制霉菌素联合京万红软膏、凡士林油纱条用于肛肠病术后换药160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军山;孙彬;陈辉;杨德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2007年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

    bianmi便秘钟紫凤等.顺行结肠灌洗技术治疗顽固性便秘患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21.田洪裕等.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治疗.中华消化杂志,2007,27(6):414.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成人直肠阴道瘘2例手术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直肠阴道瘘(RVF)由于发生部位特殊,临床治疗难度大,容易复发.现结合我院直肠阴道瘘手术治疗失败的2例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琦;杨向东;颜景颖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吻合器在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

    为探讨减少低位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端端吻合器吻合的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35例中,2例发生了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7%.结果表明,精细的术中操作,肠断端良好的血供,端端吻合器吻合可达到较低的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作者:蒋祖福;梁建华;杨余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芬必得致肛肠病术后出血1例

    患者男,67岁.因肛周异物反复脱出不适月余来诊.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专科检查:肛缘右侧,截石位7点可见一紫褐色蚕豆大小表面粗糙的脱出物,表面有糜烂出血点,触之柔软,无明显压痛.肛内指诊7点位可触及花生米大小柔软的突起物,诊断为混合痔.

    作者:张和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手术中超声刀处理内口治疗肛瘘60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内口切开双侧超声刀处理治疗肛瘘的价值,对60例(单纯性肛瘘40例,复杂性肛瘘20例)肛瘘患者采用内口切开双侧超声刀处理方法治疗,并对其远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显示,单纯性肛瘘治愈率100%,平均治愈时间21.6d;复杂性肛瘘一次治愈19例,一次性治愈率95%,平均治愈时间27.4d.术后随访0.5~3年,无复发及肛门失禁、肛门畸形等后遗症.结果表明,内口切开双侧超声刀处理能有效地防止肛瘘术后并发症,不影响创口愈合时间.

    作者:孙彦辉;曹永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手法复位结合芍倍注射液治疗嵌顿痔109例

    笔者2001~2005年采用局麻下手法复位结合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嵌顿痔10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68例,女41例;年龄19~75岁,平均46.8岁.病程6h至7d,平均2.5d.内痔嵌顿31例,混合痔嵌顿78例.

    作者:任建增;顾金水;于光辉;于志玲;庞国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