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肛门异物6年1例

刘绍林;张美媛;邓志刚

关键词:肛门疼痛, 部分切断术, 内括约肌, 慢性肛裂, 抗炎治疗, 检查, 患者, 反复发作, 截石位, 陈旧性, 专科, 指诊, 诊断, 鲜血, 皮赘, 排便, 隆起, 裂口, 肛镜, 肛管
摘要:患者男,51岁.6年来肛门疼痛反复发作,排便时疼痛加重伴鲜血,里急后重,每次发作经抗炎治疗均可在数日内缓解至消失.专科检查:肛缘前后侧皮赘隆起,肛管截石位6、12点各见一陈旧性裂口,触痛剧烈,因患者痛苦无法行肛内指诊及肛镜检查.初步诊断:慢性肛裂.拟行肛门后侧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肛周脓肿术后理疗的效果观察

    为观察红外线和微波理疗对肛周脓肿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将90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红外线理疗组)、B组(微波理疗组)和C组(对照组),分别观察理疗后排便时疼痛、脓血性分泌物、水肿等不适症状消失时间、挂线脱线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显示,A、B两组与C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两种理疗方法均能改善创口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痛,消肿,促进创口愈合,缩短疗程的作用.

    作者:董俞龙;黄少卿;周玉玲;黄昶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动态观察与护理

    为总结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患者的动态观察及护理的经验,提高治愈率,对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2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分别为8例和15例.术后动态观察项目主要包括腹胀、腹痛、呕吐、腹部压痛及肌卫、不对称腹胀、腹部包块及腹腔积液;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早期翻身、下床活动,腹部切口护理,胃管、腹腔引流管护理,灌肠,输液,心理护理,腹部物理治疗及护理,使用促肠动力学药物过程中的护理等.结果表明,结直肠癌对术后肠梗阻患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细致护理,对促进肠梗阻的缓解、缩短疗程、预防由早期炎性肠梗阻转变为绞窄性肠梗阻,及时发现手术指征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丽华;单水阳;何成全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袋形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4例

    笔者于2003~2005年采用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例1]男,19岁,学生.因骶尾处溃口,流血水,反复发作1年于2003年8月20日入院.患者身高181cm,体重110kg,背部、肛周多毛.家族中其他人无相关疾病.

    作者:管仲安;姜春英;管丽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手术中超声刀处理内口治疗肛瘘60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内口切开双侧超声刀处理治疗肛瘘的价值,对60例(单纯性肛瘘40例,复杂性肛瘘20例)肛瘘患者采用内口切开双侧超声刀处理方法治疗,并对其远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显示,单纯性肛瘘治愈率100%,平均治愈时间21.6d;复杂性肛瘘一次治愈19例,一次性治愈率95%,平均治愈时间27.4d.术后随访0.5~3年,无复发及肛门失禁、肛门畸形等后遗症.结果表明,内口切开双侧超声刀处理能有效地防止肛瘘术后并发症,不影响创口愈合时间.

    作者:孙彦辉;曹永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一期联合手术治疗肛瘘合并痔56例临床体会

    为探讨治疗肛瘘合并痔有效的手术方法,采用切除肛瘘瘘管或瘘管高位挂线后,在齿状线上4cm结扎痔血管、悬吊肛垫、黏膜下注射消痔灵的方法治疗56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治愈55例,治愈率98.2%,好转1例,占1.8%,有效率100%.结果表明,肛瘘合并痔患者采用瘘管切除、痔血管结扎、肛垫悬吊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可避免二次手术带来的创伤,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都志军;潘海强;郁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高频电容场手术与Milligan-Morgan手术治疗Ⅲ-Ⅳ度痔疗效对比研究

    研究应用高频电容场治疗仪对Ⅲ-Ⅳ度痔进行手术治疗.使用高频电容场门诊治疗的61例痔患者为试验组,传统Milligan-Morgan住院手术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术中失血、术后疼痛、尿潴留、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水肿、手术时间、医疗费用等差异,并在术后1年进行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医疗费用低廉,在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则逊于对照组.术后1年随访两组在肛门狭窄、漏粪漏气、原位复发、排便困难等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与传统Milligan-Morgan住院手术相比较,用高频电容场进行Ⅲ-Ⅳ度痔门诊手术,手术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廉、术中失血少、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

    作者:刘朝晖;陈跃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术前免疫营养加化疗在胃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为探讨术前免疫营养加化疗对胃肠肿瘤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将86例胃肠肿瘤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术前实施免疫营养加化疗共7~14d,免疫营养采用肠外营养及肠内营养,营养状况好转后行化疗5~7d,休息1~2周行手术治疗.对照组41例,术前一般营养支持后即行手术治疗.术后两组均给予一般营养支持及化疗.入院时、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9天分别测蛋白及免疫指标,术后随访3~5年.结果显示,入院时两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前1天、术后第9天,治疗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免疫指标IgG、IgA、IgM和CD4、CD8、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除率、术后3年、5年生存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术前免疫营养加化疗能改善肿瘤患者营养及免疫状况,提高手术切除率,延长无瘤生存期,改善预后.

    作者:刘防震;尹长恒;刘继攀;宋德余;高增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经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为探讨经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的效果,回顾性对比研究2001年7月至2006年3月间采用经腹腔镜和经开腹肛管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理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和肛门自制功能等.腹腔镜组13例,开腹组12例.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无中转手术及手术死亡,4例同时胆囊切除,1例同时全结肠切除后行回肠肛管吻合术.两组术后病理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肛门功能等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术后镇痛、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开腹组.结果表明,经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有效、经济,具有显著的微创优势.

    作者:张连阳;刘宝华;童卫东;文亚渊;罗东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肛门异物6年1例

    患者男,51岁.6年来肛门疼痛反复发作,排便时疼痛加重伴鲜血,里急后重,每次发作经抗炎治疗均可在数日内缓解至消失.专科检查:肛缘前后侧皮赘隆起,肛管截石位6、12点各见一陈旧性裂口,触痛剧烈,因患者痛苦无法行肛内指诊及肛镜检查.初步诊断:慢性肛裂.拟行肛门后侧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

    作者:刘绍林;张美媛;邓志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肛周封闭结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慢性肛门湿疹158例

    慢性肛门湿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我院采用肛周封闭结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该病158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新;雷华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单纯应用或联合应用PPH治疗直肠脱垂28例

    我科采用单纯应用或联合应用PPH治疗直肠脱垂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35~73岁;病程6个月至30年.直肠内脱垂23例,直肠全层脱垂5例.同时伴会阴下降9例,伴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肛门失禁7例.

    作者:张志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69例

    笔者自1999年7月至今采取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6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4例,女15例;年龄18~71岁,平均43.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34例,肛瘘切开术18例,肛裂松解术11例,肛周脓肿切开术6例.

    作者:任建增;顾金水;于光辉;张丽娜;刘杰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吻合器在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

    为探讨减少低位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端端吻合器吻合的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35例中,2例发生了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7%.结果表明,精细的术中操作,肠断端良好的血供,端端吻合器吻合可达到较低的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作者:蒋祖福;梁建华;杨余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双引流预防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漏的预防措施,对136例直肠癌行TM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单纯行TME手术8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6例,发生率6.7%;行TME加双引流术4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发生率2.1%.结果表明,双引流可明显降低TME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是预防TME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鸿斌;王刃;由志刚;尹丽书;宋京力;苏振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若干问题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及器械的发展,尤其是术中TME原则的普遍实施,使直肠癌手术的整体保肛率明显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如Parks术及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研究和开展,又将中下段直肠癌手术的保肛率推向历史的新高[1,2].处理好肿瘤的长期疗效和器官功能保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作者:邱辉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晚期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复发的综合治疗(附8例报告)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后会阴部复发的综合治疗方法,回顾分析8例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经B超、CT及MRI证实会阴部为孤立性病灶,行局部姑息性超范围切除,配合化疗、中药内服加外洗、局部换药、心理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显示,患者会阴部疼痛、酸胀、分泌物等症状明显缓解,异物感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果表明,直肠癌术后会阴部复发,由于病变局限,手术操作容易,行姑息性超范围切除,并配合其它辅助治疗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术后生存率,应重视直肠癌术后会阴部复发的治疗.

    作者:屈景辉;杨向东;张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口服盐酸特拉唑嗪治疗肛门病术后尿潴留60例

    笔者近期采用口服盐酸特拉唑嗪胶囊治疗肛门病术后急性尿潴留,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19~80岁.痔术后22例,肛瘘术后18例,肛周脓肿术后13例,其他疾病术后7例.伴良性前列腺增生23例.

    作者:耿文兵;姜学高;李东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制霉菌素联合京万红软膏在肛肠病术后换药中的应用

    肛肠病术后切口换药对于手术成功非常重要.笔者自2003~2007年将制霉菌素联合京万红软膏、凡士林油纱条用于肛肠病术后换药160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军山;孙彬;陈辉;杨德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2007年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

    bianmi便秘钟紫凤等.顺行结肠灌洗技术治疗顽固性便秘患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21.田洪裕等.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治疗.中华消化杂志,2007,27(6):414.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手术23例疗效观察

    为总结和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对23例结直肠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2例手术成功,1例手术失败.无输尿管损伤,无吻合口漏、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血性引流液较多2例(均为Miles术),1例有性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病例病理报告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残留.全组病例均得到随访,无腹壁穿刺孔种植转移,1例Dukes C期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肝转移,其余病例无复发、转移.结果表明,腹腔镜下行结直肠肿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郎建华;谢峰;高泉根;邱建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