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莉;林赛刚
为更准确寻找肛瘘内口,避免探针探查时造成假道,同时彻底清除瘘道管壁硬变及腐败组织,试验组采用自制探针配合骨科丝锯锯刮后,按瘘管走行于肛管直肠环上下的不同分别行切开挂线和挂线引流治疗高位肛瘘40例,并与对照组采用低切高挂术治疗40例高位肛瘘进行对照观察.两组间疼痛持续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及瘢痕面积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试验组各临床疗效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保证了术后肛门外观和括约肌功能正常.
作者:夏玉存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笔者近年采用改良纵切横缝并扩肛术治疗陈旧性肛裂1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1例,女95例;年龄18~59岁,平均36.7岁;病程3个月至30年,平均6.9年.肛裂在后位103例,前位37例,前后位皆有16例.伴有哨兵痔121例,肛乳头肥大76例,混合痔72例,反复便秘133例,潜行瘘管46例.
作者:郭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总结PPH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术前护理应注重心理护理、常规检查、肠道准备、皮肤准备.及时治疗伴发疾病.术后护理重点是出血护理、疼痛护理、尿潴留护理、预防感染.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PPH临床治愈率.
作者:王珂;郭秀云;马秀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男,30岁,因反复骶尾部分泌物溢出1年入院.1年前出现肛门后感骶尾部肿胀疼痛,后自行破溃溢脓,反复发作,分泌物旱淡黄色或深黄色,偶有带血,污染内裤.入院查体:膝胸位见骶尾部后正中线上12点位距肛缘约4.5cm处有一窦口,直径约0.5cm,周围轻度潮湿;同时8.5cm处可见3个呈线状排列的皮肤隐凹,各相距0.5cm,周围体毛浓密.
作者:杨向东;屈景辉;谢敏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笔者对198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896例大肠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本地区青年人与老年人大肠癌的相关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云华;江应平;郭良忠;陈友平;何正在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笔者以消风散为基础方加减,内服加坐浴治疗肛周湿疹3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16~72岁;病程1个月至2年8例,2年以上至5年19例,5年以上11例.
作者:马爱文;王坤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自2006年1月始,我科在肛门病手术237例中采用骶管麻醉,术后采用长效止痛剂,经l临床观察止痛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士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为克服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成人直肠脱垂的缺点.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采用直肠黏膜排列结扎术、肛门环缩术、消痔灵局部注射三联疗法治疗成人直肠脱垂10例,治愈率90%.无复发和后遗症.结果表明,三联手术治疗成人直肠脱垂,克服单一手术的缺点.疗效高.无复发.患者痛苦少.
作者:徐洋;刘希家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介绍封闭灌洗引流在肛周脓肿切开术后应用的临床经验.回顾分析采用封闭灌洗引流治疗125例肛周脓肿切开术中不能找到脓肿内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125例全部治愈,随访81例均未后遗肛瘘.结果表明,封闭灌洗引流治疗肛周脓肿优于传统开放换药,该法避免交叉感染,引流通畅,不易堵塞管腔,及时清除引流区域渗出物和坏死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组织水肿消退,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降低肛瘘发生率.
作者:安远;张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笔者自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对急性嵌顿痔60例采用消痔灵注射加外切缝合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治疗病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38~68岁,平均42岁.发生嵌顿距手术时间20~70h,平均64h.
作者:景建中;丁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肛周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软组织因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属中医学肛门痈疽范畴.其临床表现局部特征为肛门会阴部红、肿、热、痛及坠胀不适,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食欲不振等.常因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肛瘘[1].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20~40岁中青年人发病较多见,婴幼儿也时有发生;男性多于女性,2~8:1.
作者:郭玉琨;程跃;王晓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为探讨直肠癌造口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对21例直肠癌行围手术期护理.行根治术后造口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术前护理有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术后护理有造口护理、造口皮肤护理、造口扩肛、便秘灌肠护理、预防感染、饮食护理、训练自我护理等.总体护理效果良好,平均住院18d,未发生术后并发症.
作者:马秀华;孙素红;韩玲玲;李先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为观察不同剂量白芍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作用.将5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中等剂量组、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白芍应用量分别为20~30g.35~60g和10~15g.结果显示.常规剂量无明显通便作用(通便有效率5.0%).中等剂量有通便作用(通便有效率46.2%).大剂量有非常显著通便作用(通便有效率88.2%).结果表明,白芍通便疗效明显,但作用缓和,无副作用.
作者:陶黎敏;祝明珠;陈火根;陈尔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2005年全年我科对小儿肛瘘56例实施术后护理方案,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全部为男性,年龄46d至5岁.均行肛瘘切除术.患儿平均住院18d,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林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我院2007年手术治疗大肠癌98例,术后发生肠道霉菌感染21例,占20%,大大高于同期普外科其他手术霉菌性肠炎发生率.现对其发病原因、预防和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文学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我科近年来采用局部封闭加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瘙痒症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7例;年龄17~52岁;病程2个月至8年.
作者:姜桥;侯再义;徐茂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为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腹部肠造口病人,行会阴移植的重建术疗效.采用腹会阴联合切除的方法.将腹部肠造口经盆腔隧道移出.与肛门吻合.4例进行了股薄肌移植肛门成形术.经2~21年的观察,重建的肛门具有一定的控便能力.10例中,优良为6例.可与差各2例.
作者:张作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为探讨急诊行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治疗急性嵌顿痔的疗效和安全性.利用吻合器对48例急性嵌顿痔患者急诊行PPH治疗,分析术后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48例平均手术时间为21min;术后即见脱出肛门外的痔核全部回缩;平均住院时间5.5d;随访3~24个月无痔核脱垂、出血症状.结果表明,急诊行PPH治疗急性嵌顿痔.手术方法简便安全,术后痛苦小,并发症少.效果可靠.
作者:刘旭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我科对7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在外剥内扎术后选择后正中位进行切扩,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0例,男45例,女25例;年龄17~62岁.伴内痔脱出嵌顿,外痔部分合并大量血栓14例;伴随肛裂、乳头状瘤、直肠黏膜Ⅰ度脱垂3例.
作者:李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临床上对术后局部复发的直肠癌患者进行单纯的化疗或放疗均不理想.笔者1999~2003年共收治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无法再次手术者25例.均采用大剂量近距离铱192后装放疗,同时与草酸铂加CF,5-FU方案化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秀华;李爱荣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