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癌造口术21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马秀华;孙素红;韩玲玲;李先强

关键词:直肠肿瘤, 直肠造口术, 围手术期, 护理
摘要:为探讨直肠癌造口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对21例直肠癌行围手术期护理.行根治术后造口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术前护理有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术后护理有造口护理、造口皮肤护理、造口扩肛、便秘灌肠护理、预防感染、饮食护理、训练自我护理等.总体护理效果良好,平均住院18d,未发生术后并发症.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骶尾部藏毛窦4例

    [例1]男,54岁.因肛门潮湿异味1个月就诊.肛门检查:臀间裂距肛缘8cm处见一外溃口,局部压迫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流出,同时发现有一黑头位于外溃口中央,血管钳夹出一根长3.2cm螺旋状毛发,确诊骶尾部藏毛窦.予以局部冲洗消毒抗感染处理,7d创口完全愈合,周围无硬结,随访至今无复发.

    作者:高有峰;汤小秋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PPH术后肛乳头肥大58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PPH术后肛乳头增生肥大的病理机制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回顾分析行PPH 1 287例术后发生58例肛乳头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复查时发现,经通便、指法扩肛或理疗等手段治疗后于术后3~6个月痊愈,其中15例行肥大肛乳头切除术.经分析认为,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同时,术者的经验积累对PPH术后肛乳头肥大并发症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作者:徐飞;邱刚林;刘国保;雷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Skp2、Cullin-1 的表达及意义

    为了探讨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Cullin-1的表达及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结直肠癌和32例结直肠黏膜异型增生组织中Skp2、Cullin-1的表达.结果显示,Skp2蛋Lq在正常结直肠黏膜、轻度异型增生及中重度异型增生结直肠黏膜、早期结直肠癌、进展期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3%、30.8%、58.3%、61.0%;Skp2蛋白在轻度异型增生结直肠黏膜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早期结直肠癌及进展期结直肠癌(P<0.05).Cul-lin-1 蛋白在正常结直肠黏膜、轻度异型增生及中重度异型增生结直肠黏膜、早期结直肠癌、进展期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15.8%、53.8%、41.7%、70.7%.结直肠黏膜组织中重度异型增生组中Cullin-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轻度异型增生组(P<0.05).结直肠癌中Cullin-1表达与浸润深度相关(P<0.05).结直肠癌中Skp2的表达与Cullin-1的表达呈现明显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Skp2、Cullin-1可能在结直肠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监测癌前病变进展及结直肠黏膜早期癌变的有用指标.

    作者:徐继业;米建强;杨海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自制探针配合骨科丝锯治疗高位肛瘘40例疗效观察

    为更准确寻找肛瘘内口,避免探针探查时造成假道,同时彻底清除瘘道管壁硬变及腐败组织,试验组采用自制探针配合骨科丝锯锯刮后,按瘘管走行于肛管直肠环上下的不同分别行切开挂线和挂线引流治疗高位肛瘘40例,并与对照组采用低切高挂术治疗40例高位肛瘘进行对照观察.两组间疼痛持续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及瘢痕面积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试验组各临床疗效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保证了术后肛门外观和括约肌功能正常.

    作者:夏玉存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改良纵切横缝并扩肛术治疗肛裂156例

    笔者近年采用改良纵切横缝并扩肛术治疗陈旧性肛裂1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1例,女95例;年龄18~59岁,平均36.7岁;病程3个月至30年,平均6.9年.肛裂在后位103例,前位37例,前后位皆有16例.伴有哨兵痔121例,肛乳头肥大76例,混合痔72例,反复便秘133例,潜行瘘管46例.

    作者:郭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指尖穴位按摩治疗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90例

    笔者采用指尖穴位按摩治疗肛门疾病术后尿潴留9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尿潴留患者男58例,女32例;年龄20~68岁,平均45岁.其中混合痔手术40例,肛瘘根治手术30例,肛周脓肿切开排脓11例,肛裂手术7例,其他手术方法2例.

    作者:王可美;王孝莲;杨永丽;刘统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直肠腺瘤176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直肠腺瘤的诊断及外科处理方法,对1995~2007年外科治疗的176例直肠腺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单发腺瘤141例(80.1%).多发腺瘤35例(19.9%),其中腺瘤恶变24例(13.6Voo).在直肠镜下经肛局部切除88例(50.0%),经肛TME 1例(0.6%),经腹局部切除11例(6.3%).经腹肠段切除47例(26.7%).经腹扩大切除16例(9.1%),经骶尾部局部或肠段切除7例(4.0%),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除直肠6例(3.4%),术后复发3例(1.7%).结果表明,术前及时、准确的诊断,术中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方式,术后严密随访是治疗直肠腺瘤的关键.

    作者:郭志义;庞明辉;胡康;李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在肛门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采用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护理166例肛门疾病患者(关怀组),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以传统护理方法护理169例肛门疾病患者(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凋查.结果显示,关怀组治疗效果及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采用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护理肛门疾病患者,可缓解紧张焦虑、恐惧羞怯心理.减轻术后肛门疼痛、排尿、排便困难等并发症,增强自我调护能力,促进康复.提高医疗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吕烟韶;张加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内痔表面伴发尖锐湿疣2例

    [例1]女,46岁.因便鲜血,肛管有刺痒感2个月就诊.专科检查见肛周皮肤正常,增加腹压见在3,7,11点处肛内分别有一约花生米大小暗红色黏膜隆起脱出肛外,齿状线清晰,表面有针尖样出血点,并可见多个散在大小如米粒状,呈棘刺样淡红色疣状物.

    作者:张宽立;张玉恒;侯晓凯;李东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肛周脓肿手术治疗的进展

    肛周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软组织因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属中医学肛门痈疽范畴.其临床表现局部特征为肛门会阴部红、肿、热、痛及坠胀不适,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食欲不振等.常因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肛瘘[1].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20~40岁中青年人发病较多见,婴幼儿也时有发生;男性多于女性,2~8:1.

    作者:郭玉琨;程跃;王晓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黄乃健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初探

    黄乃健名老中医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肛肠病杂志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肛肠病杂志>主编,山东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其五十余年来致力于中医学的继承和发扬,在肛肠病的中西医结合方面做出显著成绩,造诣颇深.多年来在肛肠病的研究中总结、改进和创用了一些治疗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的论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并取得了突出成就,今试总结如下.

    作者:邱丽娟;耿学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白芍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作用

    为观察不同剂量白芍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作用.将5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中等剂量组、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白芍应用量分别为20~30g.35~60g和10~15g.结果显示.常规剂量无明显通便作用(通便有效率5.0%).中等剂量有通便作用(通便有效率46.2%).大剂量有非常显著通便作用(通便有效率88.2%).结果表明,白芍通便疗效明显,但作用缓和,无副作用.

    作者:陶黎敏;祝明珠;陈火根;陈尔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青年人大肠癌和老年人大肠癌临床比较

    笔者对198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896例大肠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本地区青年人与老年人大肠癌的相关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云华;江应平;郭良忠;陈友平;何正在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地奥司明片治疗痔类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

    为观察地噢司口月片治疗痔类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将痔类疾病急性发作患者15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30例,采用口服地奥司明片治疗;对照组220例,采用口服槐角丸治疗.分别于治疗后4d、1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周后有设率分别为90.9%和79.5%(P<0.05).治愈率分别为42.6%和35.9%(P<0.05).结果表明.地奥司明片临床治疗痔类疾病急十牛发作具有明显疗效.

    作者:张平;李咏;钟瑜;杨元红;万曹刚;任叔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骶尾部藏毛窦1例

    患者男,30岁,因反复骶尾部分泌物溢出1年入院.1年前出现肛门后感骶尾部肿胀疼痛,后自行破溃溢脓,反复发作,分泌物旱淡黄色或深黄色,偶有带血,污染内裤.入院查体:膝胸位见骶尾部后正中线上12点位距肛缘约4.5cm处有一窦口,直径约0.5cm,周围轻度潮湿;同时8.5cm处可见3个呈线状排列的皮肤隐凹,各相距0.5cm,周围体毛浓密.

    作者:杨向东;屈景辉;谢敏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小儿肛瘘56例术后护理体会

    2005年全年我科对小儿肛瘘56例实施术后护理方案,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全部为男性,年龄46d至5岁.均行肛瘘切除术.患儿平均住院18d,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林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肛周多间隙脓肿术后应用愈肛汤的临床研究

    观察愈肛汤在肛周多间隙脓肿术后应用的疗效.根据肛周脓肿的病因病机和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将212例肛周多间隙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109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并配合口服愈肛汤,对照组103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9.1%,对照组为91.3%(x2=7.2,P<0.01).结果表明,肛周多间隙脓肿术后应用愈肛汤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治愈率,促进创口修复.

    作者:沈常平;卢红勤;周馨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大剂量近距离放疗与辅助化疗治疗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25例

    临床上对术后局部复发的直肠癌患者进行单纯的化疗或放疗均不理想.笔者1999~2003年共收治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无法再次手术者25例.均采用大剂量近距离铱192后装放疗,同时与草酸铂加CF,5-FU方案化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秀华;李爱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切开排脓法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38例

    近年来我院采用切开排脓法治疗38例婴幼儿肛周脓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6例,女2例,发病年龄5d至4个月,1个月者28例,占73.7%;就诊年龄20d至4个月;病程5~10d.脓肿单发,在截石位2、3、9、11点位共32例,6点位2例,7点位1例,3、9点同时存在有3例.其中5例曾保守治疗无效后手术,3例曾自行溃破复发而行切开排脓术.本组均是感染所致低位皮下脓肿.

    作者:姚卫健;谭康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外剥内凝加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嵌顿混合痔疗效观察

    为了观察分段外剥内凝加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嵌顿混合痔的疗效,将123例嵌顿混合痔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分段外剥内凝加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分段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肛门水肿、尿潴留发生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分段外剥内凝加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嵌顿混合痔疗效优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

    作者:顾百千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