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华;江应平;郭良忠;陈友平;何正在
为更准确寻找肛瘘内口,避免探针探查时造成假道,同时彻底清除瘘道管壁硬变及腐败组织,试验组采用自制探针配合骨科丝锯锯刮后,按瘘管走行于肛管直肠环上下的不同分别行切开挂线和挂线引流治疗高位肛瘘40例,并与对照组采用低切高挂术治疗40例高位肛瘘进行对照观察.两组间疼痛持续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及瘢痕面积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试验组各临床疗效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保证了术后肛门外观和括约肌功能正常.
作者:夏玉存 刊期: 2008年第08期
2005年全年我科对小儿肛瘘56例实施术后护理方案,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全部为男性,年龄46d至5岁.均行肛瘘切除术.患儿平均住院18d,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林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为探讨直肠癌造口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对21例直肠癌行围手术期护理.行根治术后造口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术前护理有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术后护理有造口护理、造口皮肤护理、造口扩肛、便秘灌肠护理、预防感染、饮食护理、训练自我护理等.总体护理效果良好,平均住院18d,未发生术后并发症.
作者:马秀华;孙素红;韩玲玲;李先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我科对7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在外剥内扎术后选择后正中位进行切扩,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0例,男45例,女25例;年龄17~62岁.伴内痔脱出嵌顿,外痔部分合并大量血栓14例;伴随肛裂、乳头状瘤、直肠黏膜Ⅰ度脱垂3例.
作者:李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我科近年来采用局部封闭加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瘙痒症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7例;年龄17~52岁;病程2个月至8年.
作者:姜桥;侯再义;徐茂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为探讨PPH术后肛乳头增生肥大的病理机制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回顾分析行PPH 1 287例术后发生58例肛乳头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复查时发现,经通便、指法扩肛或理疗等手段治疗后于术后3~6个月痊愈,其中15例行肥大肛乳头切除术.经分析认为,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同时,术者的经验积累对PPH术后肛乳头肥大并发症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作者:徐飞;邱刚林;刘国保;雷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为了观察分段外剥内凝加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嵌顿混合痔的疗效,将123例嵌顿混合痔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分段外剥内凝加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分段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肛门水肿、尿潴留发生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分段外剥内凝加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嵌顿混合痔疗效优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
作者:顾百千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为探讨直肠腺瘤的诊断及外科处理方法,对1995~2007年外科治疗的176例直肠腺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单发腺瘤141例(80.1%).多发腺瘤35例(19.9%),其中腺瘤恶变24例(13.6Voo).在直肠镜下经肛局部切除88例(50.0%),经肛TME 1例(0.6%),经腹局部切除11例(6.3%).经腹肠段切除47例(26.7%).经腹扩大切除16例(9.1%),经骶尾部局部或肠段切除7例(4.0%),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除直肠6例(3.4%),术后复发3例(1.7%).结果表明,术前及时、准确的诊断,术中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方式,术后严密随访是治疗直肠腺瘤的关键.
作者:郭志义;庞明辉;胡康;李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介绍封闭灌洗引流在肛周脓肿切开术后应用的临床经验.回顾分析采用封闭灌洗引流治疗125例肛周脓肿切开术中不能找到脓肿内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125例全部治愈,随访81例均未后遗肛瘘.结果表明,封闭灌洗引流治疗肛周脓肿优于传统开放换药,该法避免交叉感染,引流通畅,不易堵塞管腔,及时清除引流区域渗出物和坏死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组织水肿消退,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降低肛瘘发生率.
作者:安远;张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自2006年1月始,我科在肛门病手术237例中采用骶管麻醉,术后采用长效止痛剂,经l临床观察止痛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士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为观察地噢司口月片治疗痔类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将痔类疾病急性发作患者15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30例,采用口服地奥司明片治疗;对照组220例,采用口服槐角丸治疗.分别于治疗后4d、1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周后有设率分别为90.9%和79.5%(P<0.05).治愈率分别为42.6%和35.9%(P<0.05).结果表明.地奥司明片临床治疗痔类疾病急十牛发作具有明显疗效.
作者:张平;李咏;钟瑜;杨元红;万曹刚;任叔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临床上对术后局部复发的直肠癌患者进行单纯的化疗或放疗均不理想.笔者1999~2003年共收治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无法再次手术者25例.均采用大剂量近距离铱192后装放疗,同时与草酸铂加CF,5-FU方案化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秀华;李爱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男,32岁.大便时肛门疼痛、带血来院就诊,门诊以肛裂、混合痔于2008年3月15日收入院.人院查体:无药物过敏史,各种辅助榆查均正常,于16日上午.在腰麻下行肛裂松解、混合痔切扎术.
作者:刘士英;刘林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为了探讨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Cullin-1的表达及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结直肠癌和32例结直肠黏膜异型增生组织中Skp2、Cullin-1的表达.结果显示,Skp2蛋Lq在正常结直肠黏膜、轻度异型增生及中重度异型增生结直肠黏膜、早期结直肠癌、进展期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3%、30.8%、58.3%、61.0%;Skp2蛋白在轻度异型增生结直肠黏膜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早期结直肠癌及进展期结直肠癌(P<0.05).Cul-lin-1 蛋白在正常结直肠黏膜、轻度异型增生及中重度异型增生结直肠黏膜、早期结直肠癌、进展期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15.8%、53.8%、41.7%、70.7%.结直肠黏膜组织中重度异型增生组中Cullin-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轻度异型增生组(P<0.05).结直肠癌中Cullin-1表达与浸润深度相关(P<0.05).结直肠癌中Skp2的表达与Cullin-1的表达呈现明显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Skp2、Cullin-1可能在结直肠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监测癌前病变进展及结直肠黏膜早期癌变的有用指标.
作者:徐继业;米建强;杨海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笔者自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对急性嵌顿痔60例采用消痔灵注射加外切缝合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治疗病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38~68岁,平均42岁.发生嵌顿距手术时间20~70h,平均64h.
作者:景建中;丁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为克服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成人直肠脱垂的缺点.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采用直肠黏膜排列结扎术、肛门环缩术、消痔灵局部注射三联疗法治疗成人直肠脱垂10例,治愈率90%.无复发和后遗症.结果表明,三联手术治疗成人直肠脱垂,克服单一手术的缺点.疗效高.无复发.患者痛苦少.
作者:徐洋;刘希家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肛周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软组织因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属中医学肛门痈疽范畴.其临床表现局部特征为肛门会阴部红、肿、热、痛及坠胀不适,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食欲不振等.常因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肛瘘[1].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20~40岁中青年人发病较多见,婴幼儿也时有发生;男性多于女性,2~8:1.
作者:郭玉琨;程跃;王晓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总结PPH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术前护理应注重心理护理、常规检查、肠道准备、皮肤准备.及时治疗伴发疾病.术后护理重点是出血护理、疼痛护理、尿潴留护理、预防感染.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PPH临床治愈率.
作者:王珂;郭秀云;马秀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探讨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措施.90例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合抗感染及胰岛素应用,均获痊愈,无并发症.结果表明.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疾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清除坏死病灶,充分引流,严格控制血糖.合理应用抗生素,均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学莉;林赛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我院对118例慢性肛裂患者采用内外括约肌闭式离断纵缝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8例,女50例;年龄18~60岁;病程1年内28例,1~3年62例,3年以上28例.肛裂在后位56例,前位48例,其它部位14例.合并前哨痔65例,外痔78例,肛乳头肥大32例,内痔65例,便秘98例,出血105例.
作者:李加国;王丹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