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魄门启闭探讨

王立柱

关键词:魄门, 启闭, 自制
摘要:魄门即肛门,是消化道的出口,具有排出粪便及气体的功能,其功能正常发挥是肛门部多种肌肉舒缩、神经正常传导以及大脑和排便中枢指挥协调的作用结果.然而中医对魄门功用足怎样认识的呢?下面结合古籍文献谈一下看法.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消痔灵高位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性便秘28例

    直肠黏膜内脱垂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直肠黏膜层松弛向下移动,阻塞肠管而引起排便困难.笔者采用消痔灵高位注射治疗该病2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明春;邓慧敏;吕春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清热祛湿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观察清热祛湿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清热祛湿法保留灌肠组(治疗组)和美沙拉嗪灌肠组(对照组),对比观察flIi组在临床症状、大便常规、肠镜等方面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71.4%(P<0.05).结果表明,清热祛湿中约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肯定.

    作者:周天羽;刘希家;张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肛肠疾病术中应用比较

    观察比较小剂量相间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肛肠疾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将80例ASA I,Ⅱ级肛门直肠部择期手术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40例.两组腰麻用药分别为o.5%罗哌卡因和o.5%布比卡因,用量均为1.5ml.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情况和麻醉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两组均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凼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82.5±26.8)s和(145.7±27.4)s(P<0.01),大运动阻滞时问分别为(12.7±4.2)rain和(8.0±3.5)rain(P<0.05),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分别为(125.9±32.5)min和(158.8±38.7)rain(P<0.01),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程度、阻滞平面相似,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表明,0.5%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疾病手术,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且安全、运动阻滞程度轻.

    作者:邓学军;刘文领;陈振华;张艳;罗永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治

    慢传输型便秘(slow-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功能性便秘的一种常见类型[1-2],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变硬,无便意感,结直肠梗阻感.正常的结肠传输功能通常伴有传送和无传送的收缩.高频率传送(high-amplitude propagatingcontractions,HAPC)是由于结肠内容物的大量移动所诱发的,便秘患者的HAPC在数目和程度上都有所减少.STC患者的结肠切除标本缺乏间质细胞(Cajal),表明STC患者有可能存在潜在的神经病变[3].

    作者:吴小昌;杨关根;廖秀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痔动脉结扎加外剥内扎保留齿状线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为探讨痔动脉结扎加外剥内扎保留齿状线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将126例环状混合痔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采用痔动脉结扎加外剥内扎保留齿状线术,对照组62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术后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术后均随访1年.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减轻术后疼痛,缩短疗程以及预防肛门狭窄,保护肛门功能,减少复发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痔动脉结扎加外剥内扎保留齿状线术不损伤齿状线,保留了肛垫,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环状混合痔合理有效的术式.

    作者:曾涛;唐春蓉;范军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混合痔术后采用疼痛管理路径的止痛效果观察

    为探索一种经济有效、可操作、具有推广意义的混合痔术后疼痛管理路径,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采取回顾性对照法将260例随机分为疼痛管理路径组(管理组)和传统管理组(对照组),并进行镇痛效果等相关方面的分析.结果显示,管理组的镇痛效果、并发症、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疼痛管理路径是一种镇痛效果好、操作性强、容易推广应用的疼痛管理模式.

    作者:胡海华;马光旭;丁瑞志;吕顺华;曹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多因素分析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为直肠癌治疗提供理论根据.回顾性分析346例直肠癌根治手术病例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比较各临床资料与复发的关系.结果显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48例(13.9%),其中合并远处转移复发29例(8.4%);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部位,输血与否,分化程度,病理类型,Dukes分期,CEA水平,有无淋巴转移和是否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术后局部复发相关,而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术后化疗与否等与术后局部复发无关.结果表明,术后局部复发与病理分期晚、分化程度低、肿瘤位置低及复查时cEA水平高、有淋巴转移和未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有关.为预防复发宜做好首次手术,对复发病例力争早发现并给予再次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以延长生存期.

    作者:肖建安;王青兵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保肛、防止肿瘤局部复发中的作用,对行低位直肠癌TME 43例患者的手术方法、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43例采用TME手术,术后无死亡病例,吻合口漏3例,无吻合口狭窄,术后局部复发3例,复发率为6.9%.结果表明,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应用TME可降低直肠癌局部复发率,不增加并发症.

    作者:康新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乙状结肠造口术前定位的临床价值

    为总结乙状结肠造口术前定位的临床经验与效果,将行Miles术式的患者根据是否作术前造口定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6例,观察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牛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29.2%(P<0.05).结果表明,乙状结肠造口术前定位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作者:董凯;李建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金玄痔科熏洗散在肛肠疾病及术后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

    为观察金玄痔科熏洗散在治疗肛肠疾病及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将我院诊治的200例肛肠疾病及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采用金玄痔科熏洗散熏洗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苫黄洗液熏洗治疗,均在1周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l周后的总显效率分别为90.8%和68.8%,总治愈率分别为52.5%和33.8%(P<0.05).结果表明,金玄痔科熏洗散治疗肛肠疾病及术后并发症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晓明;彭梅;陈加林;徐月;郑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後春散I号在肛肠病术后换药中的应用

    笔者将後春散I号(吉林通化昌源灼伤瘢痕研究所生产)用于肛肠病术后创面换药5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16~70岁;病程3个月至21年.混合痔20例,肛裂18例,肛瘘12例,肛周脓肿8例.

    作者:叶敏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内括约肌侧切术配合复方角菜酸酯栓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观察

    观察内括约肌侧切术配合复方角菜酸酯栓对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应用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在术后配合复方角菜酸酯栓肛门给药,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用药后疼痛反廊明显减轻,愈合时间缩短.疼痛积分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63,P<0.01).两组患者均一次全部治愈.两组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和长期门诊随访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内括约肌侧切术配合复方角菜酸酯栓治疗慢性肛裂,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疗程缩短.

    作者:江幸儿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小肠肿瘤244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对244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244例中临床表现为腹痛88例,腹部肿块99例,出血32例.肠梗阻25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肿瘤位于十二指肠20例,空肠126例,同肠98例,术前诊断符合率52%,恶性肿瘤163例根治切除率为54.6%(89/163),其中150例获随访,死亡82例,平均存活(36士16)个月.结果表明,辅助检查对小肠肿瘤诊断符合率低,患者膝胸位和侧卧位腹部检查发现可移动性腹部肿块是诊断小肠肿瘤的一个重要手段.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极不典型,由于受检查手段的限制早期诊断极其困难,医师加强对本病的重视和认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徐永鸿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24例临床观察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选取慢传输型便秘患者24例,用3-0肠线植入穴位,观察便次、粪便形态、排便时间等项变化.结果显示,第1、2次埋线后,有效率分别为87.5%和95.8%,结肠传输功能显著改善.结果表明,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锦;陈庆庆;高戈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外切内注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

    为提高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应用外切内注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30例(试验组),用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手术)治疗3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疼痛、出血、切u皮瓣水肿、切口愈合、肛门管径大小、皮赘残留等变化.结果显示,试验组治愈28例,1例切口皮瓣严重水肿再次行局部修整后延迟愈合.1例出现肛门狭窄行肛门松解术后治愈,无大出血病例,平均治疗时间(6.2±1.1)d;对照组治愈24例,2例大出血,11例皮瓣水肿经局部热敷和坐浴后3例严重者行再次手术后治愈.2例肛管狭窄行肛门松解扩肛后治愈,平均治疗时间(7.0士0.3)d.结果表明,外切内注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治愈率高,并发症与后遗症少,治疗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刘芳;牛超;陈红霞;唐学贵;杜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骶管加基础麻醉用于小儿肛瘘手术

    探讨骶管加基础麻醉用于小儿肛瘘手术效果,并与硬膜外加基础麻醉比较.将40例肛瘘随机分为两组:骶管加基础麻醉(A组)和硬膜外加基础麻醉(B组),每组20例,分别记录麻醉前、基础麻醉后、骶管和硬膜外阻滞后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2)和脉率(P).结果显示.两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B组有2例行硬膜外穿刺时穿透硬脊膜,改行全身麻醉.结果表明,骶管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肛瘘手术麻醉效果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无差异,骶管麻醉操作简便,穿透硬脊膜的危险相对较小.

    作者:刘新;赵鲁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在人工造口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为探讨心理干预对人工造口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对35例患者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基础上,采用意念想象、全身肌肉逐渐放松疗法和积极的心理疏导等措施,运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在入院时及出院前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入院时患者焦虑、抑郁总发生率分别为85.7%、88.6%;出院前患者焦虑、抑郁总发生率分别为54.3%、51.4%.出院前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明显改善.结果表明,心理干预能改善人工造口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有益于患者康复.

    作者:肖石梅;余吉平;王美娣;金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改良复方黄连合剂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36例

    近年笔者运用复方黄连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经电子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期,男82例,女54例;年龄17~6l岁,病程0.5~6年.

    作者:王昕;张军洁;李露;尹丽鲜;周洋;王旭;刘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切开引流法治疗肛周脓肿78例临床观察

    为探讨切开引流法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对78例肛周脓肿采用切开引流法治疗,并进行远期随访.结果显示,低位肛周脓肿均一次治愈,治愈率lOO%,平均治愈时间18.5d.高化肛周脓肿一次治愈10例.治愈率90.9%,平均治愈时间19.8d.术后随访1~4年无复发.结果表明,切开引流法治疗肛周脓肿,只要方法得当、引流充分,同样会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南文仕;南星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肛瘘35例临床分析

    本院2004~2007年共收治小儿肛瘘35例,现综合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5例中全部为男性,年龄60d~14岁,平均7岁;病程40d~5年.34例为低位单纯性肛瘘,1例为低位复杂性肛瘘.

    作者:刘铫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