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舫
为探讨大肠问质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免疫组化特点,对15例大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与组织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C-kit、CD84、SMA和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大肠间质瘤发生在结肠2例(13.3%).直肠10例(66.7%),肛管3例(20.0%).良性2例.潜在恶性3例,恶性10例.C-kit(86.7%,13/15)、CD34(80.0%.12/15)阳性表达率较高.15例大肠间质瘤全部行手术切除.结果表明,C-kit和CD34标记物阳性是大肠间质瘤诊断的主要依据;手术是治疗大肠间质瘤的有效手段,术中具体情况的判断及术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作者:李建胜;莫善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2006~2008年,我们对6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排便功能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40~60岁;病程3个月至1年.术前均经直肠指诊.于纤维结肠镜下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确诊.本组全部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大便失禁,无便意.
作者:史亚萍;刘维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采用中药去毒汤熏洗治疗孕妇痔30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孕妇痔306例;年龄25~35岁.
作者:于爱芳;卢冰;辛显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病人手术前后的心理安慰问题,在医学界特别是在心理学界历来是被高度重视的.本文就肛肠疾病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安慰浅析如下.
作者:李明;范继河;辛显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我科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的手术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8例,女8例;低位复杂性肛瘘3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12例.外口少2个,多6个.
作者:冯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指光敏剂在氧分子参与下被可见光激发,使氧分子激活成为活性氧自由基,选择性破坏靶组织,是近年来研究和发展的一种无创治疗新技术,用于治疗尖锐湿疣具有有效、安全、复发率低的特点.现就.PDT在治疗尖锐湿疣中的应用作以下综述.
作者:王松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以及饮食习惯等改变,便秘已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老年患者更应引起注意.本文对79例老年便秘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静;聂敏;李春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评价罗哌卡因在肛肠科局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将200例混合痔,肛乳头瘤、肛裂、肛瘘、肛周脓肿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分为两组.随机选择使用0.2%罗哌卡因(16士2)ml或者0.5%利多卡因(16±2)ml进行局部麻醉,测量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感觉神经恢复时间、手术后镇痛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无明显差异,感觉恢复时间,罗哌卡因组优于利多卡因组(P<0.05);手术后镇痛时间,罗派卡因较利多卡因有明显延长(P<0.01);罗哌卡因5例、利多卡因32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果表明,罗哌卡因有局麻镇痛双重效应,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李银山;谢川;李海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探讨在肠镜检查中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将120例行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单纯给予丙泊酚静脉注射,B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后静脉注射丙泊酚,C组先静脉注射布托啡诺后静脉注射丙泊酚,对MAP、HR、SpO2变化,术后清醒时间,丙泊酚的用药总量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C组明显优于A、B两组.结果表明,小剂量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肠镜检查,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率较低,在临床上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胡丽梅;章玲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高位肛瘘因其管道走向复杂,内口位置穿越外括约肌深部以上,病变范围较广,所以诊断和治疗困难.现将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高位肛瘘的诊治介绍如下.
作者:张小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笔者采用内外括约肌闭式离断纵缝术治疗慢性肛裂1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8例,女50例;年龄18~60岁;病程<1年28例,1~3年62例,3年以上28例.肛裂6点位56例,12点位48例,其他部位14例.合并外痔78例,肛乳头肥大32例,内痔65例,便秘98例,出血105例,腹泻13例.
作者:李加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我们将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亚甲蓝混合液(简称地利布蓝长效镇痛剂)用于痔瘘术后镇痛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撤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21~73岁;病程1个月至30年.其中痔术后58例,肛瘘术后23例,肛裂术后12例,肛周脓肿术后7例.
作者:何智斌;申岳林;苟印尧;肖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了提高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治疗组6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加内痔柱状缝扎悬吊术治疗,对照组60例行M-M术.治疗组在术中术后出血、疼痛、水肿、肛门溢液及愈合时间方面有显著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该术式可致肛管腔内呈现点与稍宽平面的比邻结合,有效缓解肛管的松弛程度.同时也缓解了肛门的下坠感及排便困难等问题.需要切除的肛管皮肤少,大限度地保留了肛管皮肤,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战斌;马辉;李昆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观察半缝合法在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将60例肛周脓肿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行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后,采用半缝合法,对照组仅行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减轻术后疼痛、缩短疗程、缩小瘢痕方面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后采用半缝合法较开放术式为佳.
作者:沈云天;张波;贾瑞刚;毛宽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观察复方大承气汤对腹部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将2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例在传统治疗方法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并与用传统方法治疗的对照组12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肠梗阻缓解所需时间15~25d,平均10d;对照组7~34d.平均14d.治疗组肠梗阻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有效的.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加胃肠蠕动,明显缩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恢复时间.
作者:徐宇;吴德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四逆散合增液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11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7例,女75例;年龄27~81岁,平均53.4岁;病程1个月至10年,平均5年.合并肠梗阻便秘8例,合并溃疡性结肠炎5例.主要症状及体征:每周大便少于.2次,无便意.部分病例可见消瘦、腹胀甚至贫血等症状,结肠运输试验示72h内排出标志物少于80%.
作者:李殿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探讨盐酸罗哌卡因腰麻加硬膜外阻滞在肛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将80例肛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0.5%布比卡因(B组)和0.5%罗哌卡因(L组),施行腰麻加硬膜外阻滞用于肛周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和麻醉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率无明显差异,感觉阻滞时间L组明显长于B组.结果表明,0.5%罗哌卡因腰麻加硬膜外阻滞用于肛周手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伍玉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克服传统手术和PPH治疗混合痔的不足,提高治疗效果,采用高位悬吊保留齿状线分段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75例,治愈173例,显效2例.疗程17~25d,平均21d.随访2.5~3.0年,无复发.结果表明,该术式治疗混合痔可一次完成且费用低,术后恢复快,肛门外观平整,无肛管移位、黏膜外翻、肛门溢液等并发症和后遗症.
作者:祝喜彬;李娜;郑丽瑞;赵桂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比较Ruiyun式可吸人式套扎器痔上黏膜套扎术(RPH)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度脱垂痔的手术效果,将78例Ⅲ度脱垂痔分成R组(RPH)42例和P组(PPH)36例,分别采用RPH和PPH.术后观察7d,并随访1~3个月.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完成后痔核脱垂情况、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结果显示,平均手术时间R组明显优于P组(P<0.001).术后肛门坠胀R组明显轻于P组.术后晚期出血R组多于P组.尿潴留、术后脱垂状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RPH治疗Ⅲ度脱垂痔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司徒光伟;周珞华;吕警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我科采用LG-2000肛肠治疗仪加弧形切除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5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5例,女19例;年龄25~63岁;病程2~23年.
作者:王晓舫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