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川;杜仲代
为探讨复杂性肛瘘复发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回顾分析2005~2009年收治的900例复杂性肛瘘中20例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复发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内口遗漏和处理不当,挂线方法不正确,支管遗漏和引流不畅为肛瘘复发的主要原因,通过以上原因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可提高复杂性肛瘘的诊疗水平.
作者:邹振培;张微微;王业辉;高宏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治疗急性嵌顿痔的疗效,本研究对41例急性嵌顿痔患者行PPH治疗,从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指数、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日常工作恢复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1例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为(20.0±5.0)min.术后平均疼痛指数为(4.6±1.6)分;术后平均出血评分为(0.38±0.05)分;发生尿潴留7例(17.1%),肛缘水肿4例(9.8%).平均住院时间为(9.7±2.4)d;患者术后日常工作恢复时间为(10±8)d.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为(1.5±1.0)分.术后随访6个月,痊愈率为90.2%(37/41).结果表明,PPH是一种治疗急性嵌顿痔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邓群;廖秀军;杨琴燕;沈忠;杨关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我科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357例,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16例,女141例;年龄:新生儿1~4周龄16例,2~67岁341例,病程4~7d.
作者:何峰;董自强;巴加;肖努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硝酸甘油为硝酸酯类药物,可解除平滑肌的痉挛,近年来在肛肠科的应用十分广泛,对肛裂、肛窦炎、痔术后疼痛等的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孙建新;席顺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生物可分解吻合环在急诊肠梗阻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分析2006~2010年使用生物可分解吻合环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25例急诊肠梗阻患者资料.结果显示,全组术中吻合过程均顺利,无手术死亡,创口感染2例,无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发生.结果表明,应用生物可分解吻合环行肠梗阻手术可提高吻合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且操作简单、安全、省时,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作者:郭景泉;朱锡元;蒋清平;程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肛周脓肿一般是指肛腺感染后炎症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导致的化脓性疾病.目前其治疗以手术为主,部分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的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赵凤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小切口、多切口引流加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将5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7例)采用小切口、多切口引流加挂线术,对照组(24例)采用切开缝合引流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但试验组在术后疼痛、术后出血、术后水肿、控便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各指标总评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小切口、多切口引流加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肯定,术后疼痛轻、出血少、水肿轻,患者控便功能良好.
作者:刘德洪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比较混合痔术后中药熏洗不同坐浴时间对水肿程度的影响,将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熏洗一号坐浴,一组每次坐浴15min(试验组),另一组每次坐浴30min(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创口水肿程度.结果显示,用药后第1天和第3天,两组水肿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和第7天试验组水肿程度比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创口水肿消退时间为(5.83±1.83)d,对照组为(9.50±2.43)d,试验组创口水肿消退明显比对照组快,P<0.05.结果表明,适当缩短坐浴时间(15min为宜)可减轻术后创口水肿.
作者:张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我院肛肠科收治肛管直肠下端异物嵌顿致肛周脓肿5例,经临床治疗痊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29~72岁.嵌顿物为鸭骨头2例,鸡骨头1例,鱼骨头1例,牙签1例.均为经口误食,长3.2cm.就诊时间10d至3个月.
作者:杜士梅;吉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1 痔的本质20世纪后半期,痔的研究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现已确认的有以下几点:(1)正常人既无痔的体征,又无肛门症状,但在肛管痔区均有数目不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肉赘,即血管垫(vascular cushions)或肛垫.其中,三分叶状肛垫(母痔区)仅占19%,而且与直肠上动脉的分支类型无关.(2)肛垫是胚胎期就已存在的解剖学实体.(3)痔不是曲张静脉.门脉高压患者痔的发生率与正常人相比并不增高.晚期门脉高压患者可出现肛直肠静脉曲张(anorectal varices),但这种静脉曲张并不是“痔”(hemorrhoids),二者不可混淆.(4) Treitz肌是肛垫的悬吊器及痔静脉丛的压缩器.随着年龄增长,Treitz肌老化,肛垫下移,属正常退行性变.痔切除标本与痔龄期(18岁以后)正常肛垫的组织学表现(Treitz肌断裂、静脉扩张)相似,故“痔不是病而是年龄的标记”(hemorrhoids are not a disease but a sign of aging).(5)正常肛垫的基础静息压为10cmH2O,其略高于毛细血管压或静脉压,呈轻微充血状态,维持一定程度的膨胀度,有助于肛门自制.如果抽除肛垫内血液使其成为黏膜皱襞,则会导致肛门失禁.(6)肛垫提供15%~20%的肛管静息压参与肛管控便反射.当咳嗽、提重物或用力排便时,肛门括约肌反射性收缩,将其收缩压升至10~180cmH2O,此时肛垫内压亦从10cmH2O(基础压)可迅速上升至30cmH2O(10~50cmH2O,咳嗽时)或55cmH2O(40~80cmH2O,用力排便时),表明肛垫在协助括约肌维持肛门自制中的重要性.(7)肛垫内动-静脉吻合管含大量特殊感觉神经末梢,两端神经末梢分布的密度高,据信这些神经装置是一个复杂的压力调节系统,可自律反射性地调节肛垫血流量.(8)肛垫微循环内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交感神经纤维分布密度高.实验证明,刺激交感神经1秒钟,毛细血管网出现缺血现象;毛细血管关闭导致动-静脉吻合管反射性开放,肛垫血流量增加;反之,毛细血管开放,则动-静脉吻合管关闭,肛垫血流量减少.
作者:张东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们采用手术结合中医药治疗肛周脓肿10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朱德川;杜仲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我科采用邦消安联合聚克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8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2例,女45例;年龄58~82岁;病程0.5~12年.
作者:张文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改良综合疗法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本研究选择30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外剥内扎、消痔灵注射联合侧切、皮桥修整术治疗(观察组),另一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为98.7%,对照组为9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出血、肛缘水肿和皮赘残留)发生率及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改良综合疗法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疗效优于传统外剥内扎术.
作者:张卫萍;黄明;周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2006年8月至2010年4月,我科对68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行PPH联合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7例,女41例;年龄28~65岁;病程2~12年;合并直肠带蒂息肉1例,肛乳头瘤12例,混合痔24例.全部病例均经过纤维结肠镜、排粪造影或静息直肠造影等检查,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1999年全国便秘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制定的直肠粘膜内脱垂诊断标准确诊.
作者:王宏波;陈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古代的预防疾病思想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统计各期大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见Ⅰ期和Ⅱ期大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99%,Ⅲ期大肠癌患者为67%,Ⅳ期大肠癌患者仅为10%,此亦说明大肠癌不同时期给予干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本文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对大肠癌的防治做一综述.
作者:马丽;马俊彪;韩庆丰;边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大肠癌合并大肠息肉的手术处理方法及疗效,回顾分析56例大肠癌合并大肠息肉病例的诊治资料.结果显示,2004年3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255例大肠癌患者中共发现并存大肠息肉者56例,其中45例行术前息肉摘除手术,7例行术中结肠息肉切除,4例在术后进行结肠息肉摘除.全组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息肉切除部位无残留、恶变或癌种植转移.结果表明,术前应用内镜切除是治疗大肠癌合并大肠息肉的主要手段;不宜内镜切除者,尽量采用扩大切除术;远离大肠癌常规切除范围、较分散的息肉和不宜扩大切除的患者,可在内镜定位下行局部切除,如为恶性息肉则行结肠次全或全切除.双镜联合可提高大肠息肉的诊治水平.
作者:李夏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观察黄连甘乳膏在肛肠病术后应用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将24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组在常规换药基础上加用黄连甘乳膏,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黄连甘乳膏对肛肠病术后创面有良好促愈合作用.
作者:秦尧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肠阿米巴病又称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引起的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近端结肠和盲肠,亦可侵袭全结肠,典型的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果酱样大便等症状.本病易复发,易转为慢性.由于阿米巴痢疾与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尤为相似,均有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症状,较易误诊,临床上阿米巴痢疾患者多被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据笔者统计,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间,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门诊以“腹痛、腹泻,脓血样便”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共586例,其中慢性结肠炎患者3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8例,阿米巴痢疾患者94例,所有检出的阿米巴痢疾患者,均在外医院被误诊,多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或细菌性痢疾,误诊率达100%.因此,提高肠阿米巴病的检出率,能大大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确诊率及治愈率.现将其误诊原因及避免措施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威;宋太平;魏淑娥;巩跃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观察外用复方黄柏液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选取肛门瘙痒症患者181例,随机分为三组,一组用10%复方黄柏液坐浴患处(A组),一组用复方黄柏液原液涂抹患处(B组),另一组用冰磺洗剂涂抹患处(C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A、B、C三组患者总显效率分别为74.6%、93.5%和71.7%.经统计学分析,B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A、C组,P<0.05;而A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复方黄柏液原液外涂患处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显著.
作者:叶浩波;吴庭;孙晓虹;乔子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或金属钛夹钳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疗效,对19例26枚大肠巨大息肉采用此方法治疗.结果显示,17枚亚蒂或有蒂息肉一次性尼龙绳套扎并切除成功,9枚长蒂息肉金属钛夹阻断血流后切除成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周后内镜复查显示,14例创面愈合仅留瘢痕;3例创面处形成浅溃疡;1例创面处留有息肉样组织,追加热探头灼除;1例残端过长,追加尼龙绳套扎切除.结果表明,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或金属钛夹钳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大肠巨大息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作者:杨治中;王卫芬;吴秀萍;李金萍;潘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