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米巴痢疾误诊原因分析及避免措施

张威;宋太平;魏淑娥;巩跃生

关键词:阿米巴痢疾, 误诊原因, 避免措施
摘要:肠阿米巴病又称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引起的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近端结肠和盲肠,亦可侵袭全结肠,典型的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果酱样大便等症状.本病易复发,易转为慢性.由于阿米巴痢疾与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尤为相似,均有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症状,较易误诊,临床上阿米巴痢疾患者多被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据笔者统计,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间,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门诊以“腹痛、腹泻,脓血样便”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共586例,其中慢性结肠炎患者3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8例,阿米巴痢疾患者94例,所有检出的阿米巴痢疾患者,均在外医院被误诊,多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或细菌性痢疾,误诊率达100%.因此,提高肠阿米巴病的检出率,能大大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确诊率及治愈率.现将其误诊原因及避免措施总结报道如下.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357例的临床疗效

    我科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357例,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16例,女141例;年龄:新生儿1~4周龄16例,2~67岁341例,病程4~7d.

    作者:何峰;董自强;巴加;肖努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药物治疗痔病的理论基础

    1 痔的本质20世纪后半期,痔的研究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现已确认的有以下几点:(1)正常人既无痔的体征,又无肛门症状,但在肛管痔区均有数目不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肉赘,即血管垫(vascular cushions)或肛垫.其中,三分叶状肛垫(母痔区)仅占19%,而且与直肠上动脉的分支类型无关.(2)肛垫是胚胎期就已存在的解剖学实体.(3)痔不是曲张静脉.门脉高压患者痔的发生率与正常人相比并不增高.晚期门脉高压患者可出现肛直肠静脉曲张(anorectal varices),但这种静脉曲张并不是“痔”(hemorrhoids),二者不可混淆.(4) Treitz肌是肛垫的悬吊器及痔静脉丛的压缩器.随着年龄增长,Treitz肌老化,肛垫下移,属正常退行性变.痔切除标本与痔龄期(18岁以后)正常肛垫的组织学表现(Treitz肌断裂、静脉扩张)相似,故“痔不是病而是年龄的标记”(hemorrhoids are not a disease but a sign of aging).(5)正常肛垫的基础静息压为10cmH2O,其略高于毛细血管压或静脉压,呈轻微充血状态,维持一定程度的膨胀度,有助于肛门自制.如果抽除肛垫内血液使其成为黏膜皱襞,则会导致肛门失禁.(6)肛垫提供15%~20%的肛管静息压参与肛管控便反射.当咳嗽、提重物或用力排便时,肛门括约肌反射性收缩,将其收缩压升至10~180cmH2O,此时肛垫内压亦从10cmH2O(基础压)可迅速上升至30cmH2O(10~50cmH2O,咳嗽时)或55cmH2O(40~80cmH2O,用力排便时),表明肛垫在协助括约肌维持肛门自制中的重要性.(7)肛垫内动-静脉吻合管含大量特殊感觉神经末梢,两端神经末梢分布的密度高,据信这些神经装置是一个复杂的压力调节系统,可自律反射性地调节肛垫血流量.(8)肛垫微循环内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交感神经纤维分布密度高.实验证明,刺激交感神经1秒钟,毛细血管网出现缺血现象;毛细血管关闭导致动-静脉吻合管反射性开放,肛垫血流量增加;反之,毛细血管开放,则动-静脉吻合管关闭,肛垫血流量减少.

    作者:张东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切除开放引流治疗骶尾部藏毛窦19例

    藏毛窦是指皮肤上含有毛发的窦道,发生于后部近骶尾骨处的称之为骶尾部藏毛窦.此病以往在我国的发病率不高,近年来有明显增高.我科2006~2009年收治骶尾部藏毛窦患者19例,予切除开放引流治疗,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许鹏;黄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黄连甘乳膏在肛肠病术后应用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为观察黄连甘乳膏在肛肠病术后应用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将24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组在常规换药基础上加用黄连甘乳膏,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黄连甘乳膏对肛肠病术后创面有良好促愈合作用.

    作者:秦尧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内扎外切缝合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为探讨内扎外切缝合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选择混合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内痔减量减半结扎联合消痔灵注射、外痔切除缝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愈率、住院时间、换药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且换药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术后并发症比对照组少,P<0.05.结果表明,与传统外剥内扎术相比,内扎外切缝合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疗效肯定,住院时间短,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李兴东;丛樾;曾宪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或金属钛夹钳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临床应用

    为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或金属钛夹钳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疗效,对19例26枚大肠巨大息肉采用此方法治疗.结果显示,17枚亚蒂或有蒂息肉一次性尼龙绳套扎并切除成功,9枚长蒂息肉金属钛夹阻断血流后切除成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周后内镜复查显示,14例创面愈合仅留瘢痕;3例创面处形成浅溃疡;1例创面处留有息肉样组织,追加热探头灼除;1例残端过长,追加尼龙绳套扎切除.结果表明,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或金属钛夹钳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大肠巨大息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作者:杨治中;王卫芬;吴秀萍;李金萍;潘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直肠癌术后化疗期胃肠道反应的护理体会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应遵循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为辅的综合治疗原则.化疗能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目前直肠癌的辅助化疗均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用药.给药途径以静脉为主.而恶心呕吐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部分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从而影响患者心理、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恶心呕吐反应使患者在身体、心理方面受到伤害,部分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的心理,甚至拒绝化疗.因此,减轻或消除患者恶心呕吐的症状,帮助患者建立较舒适的身心状态,对完成化疗的全过程十分重要.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对52例化疗患者实行心理、饮食、中医药治疗护理,以减轻患者化疗期的胃肠道反应,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郑美琴;王美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Dixon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利用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Dixon术的183例患者资料.结果显示,发生吻合口漏15例,其中1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经二次手术治愈.结果表明,吻合口漏是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小的瘘口可经充分引流、营养支持、抗感染治愈,大的瘘口则需行结肠造口以转流粪便,待瘘口封闭后再次手术还纳造口.

    作者:杨军;于周满;王奂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电子高清晰直肠镜在直肠癌诊断中应用价值

    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诊治直肠癌418例,其中在外院误诊为其他良性疾病309例,误诊率高达73.9%.此309例患者均经电子高清晰直肠镜检查确诊,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樊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改良综合疗法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改良综合疗法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本研究选择30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外剥内扎、消痔灵注射联合侧切、皮桥修整术治疗(观察组),另一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为98.7%,对照组为9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出血、肛缘水肿和皮赘残留)发生率及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改良综合疗法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疗效优于传统外剥内扎术.

    作者:张卫萍;黄明;周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地奥司明片口服联合中药局部熏洗治疗痔急性发作疗效分析

    为观察地奥司明片口服联合中药局部熏洗治疗痔急性发作的疗效,本研究将240例痔急性发作患者分为三组,即地奥司明片口服联合中药局部熏洗组(DZ组,112例)、地奥司明片口服组(D组,76例)和中药局部熏洗组(Z组,52例),对比分析三组治疗4d、7d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治疗4d,DZ组、D组和Z组总显效率分别为78.6%(88/112)、63.2%(48/76)和57.7%(30/52),总有效率均为100%;治疗7d,DZ组、D组和Z组总显效率分别为88.4%(99/112)、72.4%(55/76)和61.5%(32/52),总有效率均为100%.经统计学分析,DZ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D组和Z组,P<0.05.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地奥司明片口服联合中药局部熏洗治疗痔急性发作疗效优于单纯地奥司明片口服或中药局部熏洗.

    作者:张稳存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肛周腺癌1例

    患者女,24岁.因肛周肿痛半月入院.患者自诉半月前因食烧烤辛辣刺激食物引起肛周肿物,坠胀疼,大便排出费力,在当地诊所以“肛周脓肿”予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肛门肿物渐增大,遂来本院就诊.入院证见:肛门肿胀隐疼,肛门及骶尾部坠胀不适,大便排出费力,无发热.既往体健,否认过敏史.专科检查:患者取膝胸位,肛门右侧皮肤色暗,皮温较左侧略高,可触及5cm×10cm大小肿物,质韧硬,触疼轻,无波动感,左侧皮肤正常,未及肿物.指诊:肛门右侧可及一约10cm×10cm×10cm大小的肿物,质韧硬,无波动感,触疼轻;左侧未及异常;肛门齿状线处未及内口样凹陷,直肠下端未及可疑肿物.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较正常稍高;凝血四项、血生化、尿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1)肛周脓肿;(2)肛周囊肿合并感染.遂予抗生素静滴4d,4d后患者仍无发热症状,疼痛不明显,肛门及骶尾部坠胀感较前加重.专科检查:肛门右侧肿物未见明显变化,左侧指诊可及一约5cm×5cm×5cm大小肿物,质韧硬,无波动感,触痛轻,肛门齿状线处仍未见内口样凹陷.复查血常规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为囊性肿物合并感染,予手术治疗.

    作者:刘红霞;姜春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防治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为探讨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防治肛肠病术后疼痛的疗效,回顾分析106例肛肠病手术患者资料,按止痛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一组术时注射复方长效止痛剂止痛(治疗组,60例),一组术后给予止痛药止痛(对照组,4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5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59/6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2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3.9%(34/46).治疗组止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防治肛肠病术后疼痛疗效肯定.

    作者:杨宇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邦消安联合聚克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87例

    我科采用邦消安联合聚克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8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2例,女45例;年龄58~82岁;病程0.5~12年.

    作者:张文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高压氧对肛肠病术后创面修复的影响

    为探讨高压氧对肛肠病术后创面修复的影响,将1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三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肛肠外科常规换药、TDP理疗.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照1组给予珍珠生肌散外用,对照2组无其他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 <0.05或P<0.01;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高压氧可明显促进肛肠病术后创面修复.

    作者:王大(王争);刘小文;白小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金玄痔科熏洗散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

    2010年1~10月,我科对254例混合痔术后患者应用金玄痔科熏洗散熏洗坐浴,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54例患者中,男102例,女152例;年龄22~68岁,平均48.5岁;混合痔外切内扎术后210例,外切内扎术加肛门括约肌松解术后32例,外切内扎术加断桥缝合术后12例.

    作者:郭明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自动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小切口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为观察和评价自动痔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小切口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用此方法治疗混合痔60例(治疗组),与同期单纯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的60例混合痔(对照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8.3%和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RPH联合外痔小切口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安全,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房栩丞;王婴;刘燕;李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手术结合中医药治疗肛周脓肿100例

    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们采用手术结合中医药治疗肛周脓肿10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朱德川;杜仲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肛管直肠异物嵌顿致肛周脓肿5例

    我院肛肠科收治肛管直肠下端异物嵌顿致肛周脓肿5例,经临床治疗痊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29~72岁.嵌顿物为鸭骨头2例,鸡骨头1例,鱼骨头1例,牙签1例.均为经口误食,长3.2cm.就诊时间10d至3个月.

    作者:杜士梅;吉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老年环状混合痔合并慢性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为探讨老年人环状混合痔合并慢性病手术治疗时应注意的问题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对2002年1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320例65岁以上、合并不同慢性病的环状混合痔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高血压17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50例,糖尿病65例,前列腺肥大32例,脑卒中后16例,失血性贫血16例,凝血异常1例.结果显示,(1)本组治愈率为95.1%,满意率100%.16例患者内科合并症较多,心脏危险指数系统(CRIS)评分大于2级,进行了择期、分期手术.(2)术后平均住院7d,创口平均愈合时间为22.5d.(3)术后无肛门狭窄及大便失禁病例.结果表明,高龄、多并存病并不一定是痔病的手术禁忌症,只要术前严把手术适应症、积极处理合并症,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手术操作做到轻、准、巧、快;术后严格防治并发症,就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成功手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柳玲;林林;王海滨;于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