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鹏;黄明
我院肛肠科收治肛管直肠下端异物嵌顿致肛周脓肿5例,经临床治疗痊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29~72岁.嵌顿物为鸭骨头2例,鸡骨头1例,鱼骨头1例,牙签1例.均为经口误食,长3.2cm.就诊时间10d至3个月.
作者:杜士梅;吉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老年人环状混合痔合并慢性病手术治疗时应注意的问题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对2002年1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320例65岁以上、合并不同慢性病的环状混合痔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高血压17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50例,糖尿病65例,前列腺肥大32例,脑卒中后16例,失血性贫血16例,凝血异常1例.结果显示,(1)本组治愈率为95.1%,满意率100%.16例患者内科合并症较多,心脏危险指数系统(CRIS)评分大于2级,进行了择期、分期手术.(2)术后平均住院7d,创口平均愈合时间为22.5d.(3)术后无肛门狭窄及大便失禁病例.结果表明,高龄、多并存病并不一定是痔病的手术禁忌症,只要术前严把手术适应症、积极处理合并症,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手术操作做到轻、准、巧、快;术后严格防治并发症,就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成功手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柳玲;林林;王海滨;于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患者男,36岁,教师.因“5个月前发现肛门前侧有囊包,时大时小,无疼痛”入院.术前检查:肛门前侧皮肤有明显长条形膨隆,长约4cm,宽约2cm,局部质软,触压时有囊性感,无触压痛.手术时切开皮肤表层约0.3cm时,随囊腔打开有气体溢出,囊腔随之缩小,溢出气体无明显异味,囊腔内无任何分泌物,内层被覆上皮样结构,毛细血管丛清晰可见.病理切片报告:纤维脂肪组织中大量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囊壁见肉芽组织,局部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少量鳞状上皮下毛细血管簇状增生,间质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为会阴前部囊肿.
作者:史仁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Dixon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利用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Dixon术的183例患者资料.结果显示,发生吻合口漏15例,其中1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经二次手术治愈.结果表明,吻合口漏是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小的瘘口可经充分引流、营养支持、抗感染治愈,大的瘘口则需行结肠造口以转流粪便,待瘘口封闭后再次手术还纳造口.
作者:杨军;于周满;王奂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治疗急性嵌顿痔的疗效,本研究对41例急性嵌顿痔患者行PPH治疗,从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指数、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日常工作恢复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1例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为(20.0±5.0)min.术后平均疼痛指数为(4.6±1.6)分;术后平均出血评分为(0.38±0.05)分;发生尿潴留7例(17.1%),肛缘水肿4例(9.8%).平均住院时间为(9.7±2.4)d;患者术后日常工作恢复时间为(10±8)d.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为(1.5±1.0)分.术后随访6个月,痊愈率为90.2%(37/41).结果表明,PPH是一种治疗急性嵌顿痔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邓群;廖秀军;杨琴燕;沈忠;杨关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小切口、多切口引流加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将5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7例)采用小切口、多切口引流加挂线术,对照组(24例)采用切开缝合引流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但试验组在术后疼痛、术后出血、术后水肿、控便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各指标总评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小切口、多切口引流加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肯定,术后疼痛轻、出血少、水肿轻,患者控便功能良好.
作者:刘德洪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肠阿米巴病又称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引起的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近端结肠和盲肠,亦可侵袭全结肠,典型的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果酱样大便等症状.本病易复发,易转为慢性.由于阿米巴痢疾与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尤为相似,均有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症状,较易误诊,临床上阿米巴痢疾患者多被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据笔者统计,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间,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门诊以“腹痛、腹泻,脓血样便”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共586例,其中慢性结肠炎患者3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8例,阿米巴痢疾患者94例,所有检出的阿米巴痢疾患者,均在外医院被误诊,多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或细菌性痢疾,误诊率达100%.因此,提高肠阿米巴病的检出率,能大大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确诊率及治愈率.现将其误诊原因及避免措施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威;宋太平;魏淑娥;巩跃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低位直肠类癌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8例低位直肠类癌局部切除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8例患者中,除1例多发类癌患者外,其余肿瘤均距肛缘7cm以内;肿瘤直径<1cm者7例,≥1cm者1例.术后定期复查,均无复发.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类癌早期肿瘤局限,瘤体小,行局部切除术预后较好;对于瘤体较大者需要谨慎对待.术后应定期复查.
作者:杨峰;陈小岚;刘民生;盛光;马翔;刘安文;陈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古代的预防疾病思想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统计各期大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见Ⅰ期和Ⅱ期大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99%,Ⅲ期大肠癌患者为67%,Ⅳ期大肠癌患者仅为10%,此亦说明大肠癌不同时期给予干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本文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对大肠癌的防治做一综述.
作者:马丽;马俊彪;韩庆丰;边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大肠癌合并大肠息肉的手术处理方法及疗效,回顾分析56例大肠癌合并大肠息肉病例的诊治资料.结果显示,2004年3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255例大肠癌患者中共发现并存大肠息肉者56例,其中45例行术前息肉摘除手术,7例行术中结肠息肉切除,4例在术后进行结肠息肉摘除.全组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息肉切除部位无残留、恶变或癌种植转移.结果表明,术前应用内镜切除是治疗大肠癌合并大肠息肉的主要手段;不宜内镜切除者,尽量采用扩大切除术;远离大肠癌常规切除范围、较分散的息肉和不宜扩大切除的患者,可在内镜定位下行局部切除,如为恶性息肉则行结肠次全或全切除.双镜联合可提高大肠息肉的诊治水平.
作者:李夏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内扎外切缝合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选择混合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内痔减量减半结扎联合消痔灵注射、外痔切除缝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愈率、住院时间、换药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且换药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术后并发症比对照组少,P<0.05.结果表明,与传统外剥内扎术相比,内扎外切缝合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疗效肯定,住院时间短,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李兴东;丛樾;曾宪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排气管在肛肠疾病术后的应用价值,我们对320例肛肠疾病患者术后放置肛门排气管(试验组),观察术后腹胀、疼痛、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等并发症情况,并与30例未放置排气管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均无明显腹胀;对照组12例轻度腹胀,18例明显腹胀.试验组术后4h、12h、24h疼痛评分、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肛门疾病术后放置排气管可有效预防腹胀,减轻疼痛,降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的发生率.
作者:刘百羽;赵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们采用手术结合中医药治疗肛周脓肿10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朱德川;杜仲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藏毛窦是指皮肤上含有毛发的窦道,发生于后部近骶尾骨处的称之为骶尾部藏毛窦.此病以往在我国的发病率不高,近年来有明显增高.我科2006~2009年收治骶尾部藏毛窦患者19例,予切除开放引流治疗,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许鹏;黄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2006年8月至2010年4月,我科对68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行PPH联合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7例,女41例;年龄28~65岁;病程2~12年;合并直肠带蒂息肉1例,肛乳头瘤12例,混合痔24例.全部病例均经过纤维结肠镜、排粪造影或静息直肠造影等检查,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1999年全国便秘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制定的直肠粘膜内脱垂诊断标准确诊.
作者:王宏波;陈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生物可分解吻合环在急诊肠梗阻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分析2006~2010年使用生物可分解吻合环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25例急诊肠梗阻患者资料.结果显示,全组术中吻合过程均顺利,无手术死亡,创口感染2例,无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发生.结果表明,应用生物可分解吻合环行肠梗阻手术可提高吻合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且操作简单、安全、省时,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作者:郭景泉;朱锡元;蒋清平;程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观察黄连甘乳膏在肛肠病术后应用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将24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组在常规换药基础上加用黄连甘乳膏,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黄连甘乳膏对肛肠病术后创面有良好促愈合作用.
作者:秦尧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改良综合疗法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本研究选择30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外剥内扎、消痔灵注射联合侧切、皮桥修整术治疗(观察组),另一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为98.7%,对照组为9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出血、肛缘水肿和皮赘残留)发生率及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改良综合疗法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疗效优于传统外剥内扎术.
作者:张卫萍;黄明;周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我科采用邦消安联合聚克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8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2例,女45例;年龄58~82岁;病程0.5~12年.
作者:张文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比较冷水坐浴和热水坐浴在肛门病术后的镇痛效果,将168例肛裂或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术后给予冷水坐浴(5℃~15℃),一组给予热水坐浴(30℃~40℃).其他治疗方法均相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7d疼痛程度及坐浴前、后肛门直肠静息压.结果显示,两组术后7d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浴组在术后第7天疼痛评分明显下降;两组坐浴后肛门直肠静息压均降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冷水坐浴和热水坐浴对肛门直肠静息压均有一定的降低作用;热水坐浴比冷水坐浴的镇痛效果更为明显,尤其在治疗后期,镇痛效果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但两者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剑峰;郭旭;徐孟;孙旭;闫序波;赵德余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