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中医规范辩治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119例II~III期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中医辨证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无病生存期(DFS)、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转移情况.结果:治疗6、12、24个月后,两组D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DF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16/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2%(2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复发转移率为33.8%(23/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9%(2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规范辩治方案应用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期,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率,且安全性好.
作者:许秀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渐进性强化康复训练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渐进性强化康复训练,比较两组髋关节恢复情况、康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畸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负重行走、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关节僵硬及肌肉肌腱软组织黏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性强化康复训练应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可有效优化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提高康复效果,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作者:郭蕊;杨媛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膏方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接骨生新煎膏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疼痛程度、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肿胀消退时间、负重行走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肿胀消退、负重行走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联合中药膏方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明显缩短术后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任忠陆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6年1月的46例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套扎术组25例和离断术组21例,套扎术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离断术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血浆管引流总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血小板和血白细胞等血清学指标,Child-Pugh评分及MELD评分等肝脏储备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套扎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离断术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血浆管引流总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离断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套扎术组CRP水平均明显低于离断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术后6个月,两组Child-Pugh评分及MELD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套扎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4/25),明显低于离断术组的85.71%(1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优于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效果.
作者:王有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甲状腺癌患者8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较低,下床活动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5%(2/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有效缓解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的效果.
作者:李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晚期食管癌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实施沙利度胺联合TP化疗,对照组实施单纯TP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5.83%(22/48)和91.67%(44/48),高于对照组的31.25%(15/48)和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4/48),低于对照组的20.83%(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沙利度胺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TP化疗治疗.
作者:梁文昌;王俊生;周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治疗,研究组予以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血清指标水平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APACHE II评分、住院时间均高于研究组,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优于肠外营养治疗效果.
作者:尚玉龙;董云生;李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秋季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指标变化、治疗后症状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症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腹胀、腹痛、腹泻、大便性状积分变化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使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效疗效显著,可缩短腹泻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田燕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高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压通气方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运动耐力以及生命质量.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PaCO2、FVC、FEV1、MVV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FVC、FEV1、MVV均显著升高,PaCO2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6 min内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SGR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高压通气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王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音乐疗法结合护理干预在哮喘雾化吸入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哮喘患儿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音乐疗法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症状改善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总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息、气促缓解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哮喘雾化吸入患儿应用音乐疗法结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疾病临床症状,提高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朱晓丽;李茜梅;高艳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联合益生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轮状病毒腹泻患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在采用纠正脱水、合理喂养以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葛根芩连汤联合益生菌治疗,对照组给予益生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65.6%)明显高于对照组(38.9%),腹泻、发热、呕吐及脱水纠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联合益生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临床治疗时间.
作者:刘学胜;杨会方;班丹丹;张宏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胶囊联合枸橼酸铋钾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及胃排空情况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3%,高于对照组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0%、胃排空率93.10%,复发率5.45%,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31%、胃排空率79.31%,复发率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胶囊联合枸橼酸铋钾胶囊治疗效果.
作者:徐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9例ESE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智力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6/45),略高于对照组的2.27%(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韦氏智力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可有效改善ESES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智力,且安全性好.
作者:赵红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CD13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15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取患者正常皮肤组织标本32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33的表达水平,比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CD133表达水平;分析CD133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的CD133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与CD133表达水平有关;临床分期Ⅲ~Ⅳ和CD133高表达是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80个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的CD133表达水平较高,其高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有关,且CD133是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并发心肌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116例轮状病毒性腹泻并发心肌损伤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指征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心肌损伤指标、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止泻、退热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QRS低电压、ST-T改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T间期延长、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并发心肌损伤患儿,可明显改善腹泻及发热症状,降低心肌酶谱水平,加快患儿康复进程,且安全性好.
作者:李宁宁;朱莹莹;赵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观察组接受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及颗粒骨植骨联合带蒂组织瓣修复术治疗,对照组接受普通骨水泥填充及颗粒骨植骨联合带蒂组织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骨髓炎窦道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率为80.00%(12/15),与对照组的60.00%(9/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髓炎窦道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联合带蒂组织瓣修复术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可靠,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李春广;叶明蕊;高凯;陈春冉;张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针对性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90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56%(43/45)和4.44%(2/4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11%(32/45)和20.00%(9/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FVC及FEV1/FVC等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康复护理对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赵学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出院后哮喘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哮喘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依从性、生命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分、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60/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可提高哮喘患儿生命质量、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并能降低复发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田丽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护理在3D打印个体化钛板修复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例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接受快速康复护理.统计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张口度、咬合关系、面型对称性、感染情况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57±1.23)d,住院总费用为(2.23±0.22)万元,术后2周患者张口度均>3.7 cm;术后1年,患者双侧面型对称、上下颌牙列尖窝关系正常,未见早接触点,咬合关系正常,术区创面未见感染,植入钛板无外露;患者护理满意度平均分为9.7分.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应用在3D打印个体化钛板修复陈旧性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中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金焰;吕继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抗感染类药物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412份抗感染药物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对患者的药物种类和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分类统计.结果:2014-2018年我院涉及抗感染药物处方总数为78893份,其中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412份(0.52%);科室中内科的抗感染药物处方数量多,但儿科发生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高(1.11%);虽然成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数量略高于儿童,但儿童发生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所占比例(1.11%)显著高于成人(0.35%).3岁以下婴幼儿、80岁以上高龄人群抗感染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发生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性别分布并无明显差异,单一用药较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抗细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41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占比高为1.49%,其次是喹诺酮类占比1.12%、青霉素类占比1.01%、大环内酯类占比0.97%;从具体使用的抗感染药品来看头孢拉定占比高为0.82%,其次是左氧氟沙星占比0.67%、克拉霉素占比0.60%;药物不良反应集中体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损害和给药部位损害;其中药品用量错误是导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所占比例32.52%).结论:抗感染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诸多因素均有关,通过加强对抗感染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监测并加强药物的临床应用监督与管理,能够尽量确保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
作者:樊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