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利江;翁立平
我院采用七叶皂苷钠预防痔术后水肿10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6例,女46例;年龄17~75岁.其中混合痔54例,炎性外痔19例,结缔组织性外痔15例,内痔10例,血栓性外痔4例.
作者:张玉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对1998年以来收治的婴幼儿肛周脓肿43例,分别采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治疗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20d至4.5岁,病程3d至4年.对照组19例,男18例,女1例;年龄23d至6岁;病程3d至3年.
作者:杨丽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探讨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双氧水造影在肛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14例肛瘘患者进行三维肛肠超声检查,将术前获取的三维超声重建图像资料与肛瘘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4例均经三维肛肠超声检查,10例为单纯性肛瘘,4例为复杂性肛瘘;其中低位肛瘘5例,高位肛瘘9例,均经手术证实;其中三维肛肠超声检查括约肌间瘘7例,经括约肌瘘4例,括约肌上瘘3例(而手术证实为括约肌间瘘6例,经括约肌瘘5例,括约肌上瘘3例).三维肛肠超声结合双氧水造影能准确提高瘘管内口及支管的显影,14例患者存在15个肛瘘内口及2例存在支管,其中1例存在1个潜在内口.结果表明,三维肛肠超声瘘管三维图像重建可清晰显示瘘管的具体位置(内、外口)、形态、走行特点及其与肛管内外括约肌、肛提肌、耻骨直肠肌的关系.三维肛肠超声结合瘘管双氧水造影可以精确地对肛瘘进行定位、分型诊断,为手术提供直观、立体、准确的依据.
作者:鲁明良;平高峰;段文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永久人工肛门的造口袋长期使用对患者是一笔较大的经济支出.我们考虑到患者出院后长期使用造口袋的问题,设计了经济型、简易佩带式造口袋.
作者:陶国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提高肛周脓肿的治疗效果,对行手术治疗的350例肛周脓肿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显示,350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结果表明,对肛周脓肿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极其重要,对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肛肠病术后创面延迟愈合是肛肠病术后并发症之一,现结合我院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将其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吕舒方;孟海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通过技术改进和经验积累,在不降低直肠癌手术安全性、有效性和微创性的基础上,探讨扩大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适用范围.应用4~5孔法实施手术,术中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确定肠系膜保留位置,为术后盆壁腹膜化重建做好准备,按照标准的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要求,循解剖间隙实施手术.肠系膜血管采用解剖性游离然后结扎切断和提出腹腔外处理两种方法.充分显露腹膜返折及以下盆腔空间,腹腔镜下使用五叶拉钩,较好地解决了空间不利于显露的缺点.消化道的重建采用完全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辅助手术、肛门拖出吻合器吻合以及人工吻合等方法.盆底腹膜主要用连续缝合关闭(84%),部分(9%)采用腹膜整合使大部分腹膜关闭,少量(5%)采用完全不关闭.结果显示,62例中57例手术成功,1例直肠中动脉出血,4例晚期肿瘤侵犯周围脏器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7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d,无严重并发症.本组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5个月,失访率5%,1年生存率91%,3年生存率76%.6例拖出式吻合患者排便次数较多,6~9个月后好转.结果表明,经过技术改进,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被更广泛地应用.
作者:吴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了大限度地减轻肛肠病手术的术中、术后疼痛,将静脉全麻、局麻结合术后长效止痛用于PPH等多种肛门病手术患者90例(治疗组),同时与椎管麻醉(对照1组)、局麻(对照2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静脉全麻、局麻结合术后长效止痛的麻醉方法,可达到肛门病手术术中、术后佳镇痛效果,无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全程无痛治疗肛肠病的手术麻醉方法.
作者:李永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观察自制外用软膏治疗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痔的临床治疗用药寻求一种新的有效选择,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3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使用自制外用软膏外用治疗;对照组使用九华膏外用治疗.每日早晚各一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内痔、外痔、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观察指标为便血、疼痛、脱出、水肿、坠胀,并对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自制外用软膏对各种痔的主要临床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熊伟南;郭耀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我们应用多功能熏洗机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疼痛、肛门水肿16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0例,女65例;年龄18~76岁;病程2d至6年.
作者:邢志勇;张重阳;李晓华;肖彬;田霖;田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探讨PPT演示宣教方式用于痔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将300例痔患者分为观察组175例和对照组125例.对照组按健康教育内容,采用口头宣教、宣传栏等方式完成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PT演示宣教.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度及疾病复发率.结果显示,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对健康教育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使用PPT演示方式进行健康宣教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唐袁虹;高利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03年6月至2009年12月,笔者采用开窗旷置挂线引流术治疗各种高位复杂性肛瘘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练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04~2009年,笔者应用槐角丸口服配合复方角菜酸酯栓纳肛治疗一期内痔出血9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观察金玄痔科熏洗散坐浴配合微波治疗炎性外痔的临床效果,将45例炎性外痔患者随机分为金玄痔科熏洗散坐浴配合微波治疗(治疗组)23例和1:5 000 PP液坐浴配合微波治疗(对照组)22例.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70%,好转率为30%,对照组分别为45.5%和5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金玄痔科熏洗散坐浴配合微波治疗对炎性外痔肿胀、疼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疗效确切.使用方便.
作者:贺平;何红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观察分段双重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将60例高位肛瘘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用分段双重挂线术,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以术后2d、术后7d、术后l4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记录)的临床症状及创面愈合时间、有无术后并发症等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显示,研究组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渗出等症状的程度,缩短手术创面愈合时间;远期随访(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在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分段双重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可靠,能有效减轻术后症状,手术创面愈合时间短,瘢痕小,足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朱远航;沈德海;张倩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我科采用PPH治疗混合痔26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56例,女110例;年龄22~78岁,平均52岁.脱垂性混合痔167例,出血性混合痔99例,伴肛乳头瘤18例,肛裂24例.
作者:李炯弘;李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我科对20例前侧多间隙肛周脓肿采用开窗挂浮线引流术治疗,并与20例切开挂线术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盛利;韩力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观察肛炎宁洗剂的临床疗效,将90例炎性外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肛炎宁洗剂熏洗坐浴,对照组45例给予1:5 000 PP液坐浴,观察两组水肿、疼痛等症状的疗效.结果显示,治愈率与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5.6%和93.3%、8.9%和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水肿的治愈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缩短,临床应用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江海洋;李方银;喻茂春;冒利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自2009年10月以来,笔者对50例肛门病术后尿潴留病人中48例采用膀胱挤压排尿法(以下简称压尿法)促使其排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桂芝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总结PPH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经验,对120例PPH的操作与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显示,120例全部治愈,患者术后疼痛轻,无肛门失禁和肛门狭窄.结果表明,PPH作为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首选术式,要注意病例选择,改进操作细节,规范手术操作,加强并发症防治,积极配合应用其他手术方式.
作者:汪海君;张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