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芝
自1991年以来,我院采用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9例,女23例;年龄6~75岁;病程1~30年.Ⅰ度直肠脱垂21例,Ⅱ度直肠脱垂29例,Ⅲ度直肠脱垂12例.
作者:何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我科采用PPH治疗混合痔26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56例,女110例;年龄22~78岁,平均52岁.脱垂性混合痔167例,出血性混合痔99例,伴肛乳头瘤18例,肛裂24例.
作者:李炯弘;李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观察肛炎宁洗剂的临床疗效,将90例炎性外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肛炎宁洗剂熏洗坐浴,对照组45例给予1:5 000 PP液坐浴,观察两组水肿、疼痛等症状的疗效.结果显示,治愈率与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5.6%和93.3%、8.9%和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水肿的治愈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缩短,临床应用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江海洋;李方银;喻茂春;冒利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了解术中探针探查肛瘘瘘管的准确性,选择我院近年来低位肛瘘(直瘘)住院患者206例,术中先用探针自肛瘘外口插入,再顺瘘管逐渐向内口方向探入肛内,切开探针上组织后证实其探查瘘管的准确性.
作者:邹平峻;陈晓平;赵赟;许文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04~2009年,我科采用切开挂线配合中药熏洗,一期根治小儿肛周脓肿6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6例,女8例;年龄18d至12岁,3岁以下36例,占56.2%,3~12岁28例,占43.8%;病程2~14d,平均8d.
作者:吴胜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观察痔腺康治疗仪缓解痔术后患者肛缘水肿和疼痛症状的效果,选择痔术后水肿疼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应用痔腺康治疗仪治疗,每天2次,每次40min,连续应用4d,然后改为每天1次,每次40min,连续应用3d,同时用1:5 000 PP液坐浴,美宝换药;对照组仅使用1:5 000 PP液坐浴和美宝换药.术后当天患者均进行疼痛及肛门肿胀程度的评价,治疗后第4天、第7天对患者的疼痛和肛门水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结果显示,痔术后患者在疼痛与肿胀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88%vs 64%,80%vs 52%,P<0.05).结果表明,痔腺康治疗仪在改善术后水肿和减轻疼痛方面效果可靠.
作者:牛威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自2009年以来,我科采用自拟中药化瘀止痛汤治疗血栓性外痔30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0例,女140例;年龄19~69岁,平均44岁;门诊治疗280例,住院治疗20例.
作者:白淑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观察耳穴贴压配合针刺防治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不良反应的效果,将406例行PPH的痔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93例行PPH术前、术中、术后采用耳穴贴压或配合针刺法治疗,对照组213例仅行PPH治疗.观察两组术中下腹部痉挛性疼痛、术后肛门坠胀、肛门疼痛、尿潴留发生情况与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在防治术中下腹部痉挛性疼痛、术后肛门坠胀、肛门疼痛、尿潴留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果表明,耳穴贴压配合针刺在防治PPH不良反应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诚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观察分段双重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将60例高位肛瘘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用分段双重挂线术,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以术后2d、术后7d、术后l4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记录)的临床症状及创面愈合时间、有无术后并发症等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显示,研究组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渗出等症状的程度,缩短手术创面愈合时间;远期随访(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在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分段双重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可靠,能有效减轻术后症状,手术创面愈合时间短,瘢痕小,足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朱远航;沈德海;张倩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探讨不同术式治疗直肠前突的优缺点,分析2007~2010年采用Sehapayah术式(41例)、PPH术式(57例)和Starr术式(13例)治疗的直肠前突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效例数、住院时间、费用、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的对比资料.结果显示,3种术式的有效率相近,Sehapayah术式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多,Starr术式费用高.结果表明,PPH治疗直肠前突是一种有效方法,手术简单,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疼痛轻.Starr术式治疗直肠前突近期疗效确切,但开展时间短,手术例数少,有待于进一步积累资料.
作者:李荣先;尚秀娟;吕保洲;魏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探讨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双氧水造影在肛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14例肛瘘患者进行三维肛肠超声检查,将术前获取的三维超声重建图像资料与肛瘘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4例均经三维肛肠超声检查,10例为单纯性肛瘘,4例为复杂性肛瘘;其中低位肛瘘5例,高位肛瘘9例,均经手术证实;其中三维肛肠超声检查括约肌间瘘7例,经括约肌瘘4例,括约肌上瘘3例(而手术证实为括约肌间瘘6例,经括约肌瘘5例,括约肌上瘘3例).三维肛肠超声结合双氧水造影能准确提高瘘管内口及支管的显影,14例患者存在15个肛瘘内口及2例存在支管,其中1例存在1个潜在内口.结果表明,三维肛肠超声瘘管三维图像重建可清晰显示瘘管的具体位置(内、外口)、形态、走行特点及其与肛管内外括约肌、肛提肌、耻骨直肠肌的关系.三维肛肠超声结合瘘管双氧水造影可以精确地对肛瘘进行定位、分型诊断,为手术提供直观、立体、准确的依据.
作者:鲁明良;平高峰;段文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探讨PPH加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环状痔的围手术期护理,对85例行PPH加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环状痔的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做好肠道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显示,本组85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治愈,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得当,取得满意效果.结果表明,加强PPH加芍倍注射液注射围手术期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术后的康复.
作者:林红霞;聂敏;李春雨;李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肠镜检查是诊断及治疗下消化道病变的一种重要手段,无痛肠镜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合并呼吸、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老年患者的安全性提高,但在老年患者进行无痛肠镜检查时发现一些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永久人工肛门的造口袋长期使用对患者是一笔较大的经济支出.我们考虑到患者出院后长期使用造口袋的问题,设计了经济型、简易佩带式造口袋.
作者:陶国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探讨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新术式,将216例环状混合痔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8例,治疗组在原来混合痔外剥内扎内括约肌挑出切断扩肛的基础上,对部分混合痔行纵切横缝,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结果显示,全部病例均效果满意,术后无明显创缘水肿,排便疼痛明显减轻.无肛管狭窄、排便障碍及肛门变形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外剥内扎联合纵切横缝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恢复快,既达到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目的,又保护了肛门正常的生理排便功能.
作者:徐永强;杨建梁;茹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老年性直肠癌常伴有各种疾病,手术风险较大,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对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玉青;范爱霞;赵翠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方法,分析2007~2010年治疗的8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5例经骶尾部切除,1例经腹切除,1例经腹骶联合切除,1例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病理类型:表皮样囊肿2例,皮样囊肿(良性畸胎瘤)1例,脂肪瘤1例,平滑肌瘤1例,淋巴管囊肿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恶性畸胎瘤1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24个月,无死亡病例.结果表明:(1)直肠指诊、直肠腔内超声、CT检查、MRI检查对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2)原发性骶前肿瘤应行手术切除,根据肿瘤情况选择手术方法,完整切除肿瘤.
作者:刘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2001~2009年,我院对527例混合痔患者采用消痔灵注射配合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26例,女301例;年龄17~82岁;病程5个月至43年.其中环状混合痔123例,混合痔嵌顿37例,伴有直肠内套叠313例,女性伴有直肠前突93例,伴有排便费力或排便不尽感203例.
作者:要利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患者男,72岁.因便后出血2月余,以混合痔收入院行手术治疗.既往史:慢性膀胱炎,膀胱憩室.骶麻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中顺利,术后创口无渗血,能自行排便,排尿.
作者:袁莉萍;秦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探讨结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2002~2008年32例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右半结肠癌5例均行切除一期吻合;左半结肠癌19例有10例一期吻合;直肠癌8例有4例一期吻合.1例直肠癌一期吻合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其余一期吻合均顺利恢复.结果表明,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应力争一期切除吻合,只要掌握适应症,还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丁士海;费维国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