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62例临床观察

王继宁;王世文

关键词:全直肠系膜切除, 切除治疗, 直肠癌根治术, 根治性手术, 手术原则, 金标准, TME, total, 总结
摘要:目前,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已被作为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金标准.2003~2010年,我院遵循TME手术原则实施直肠癌根治术62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10例临床分析

    骶前静脉丛大出血是直肠癌根治术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笔者回顾分析10例直肠癌根治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病例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展宇;王春晓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62例临床观察

    目前,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已被作为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金标准.2003~2010年,我院遵循TME手术原则实施直肠癌根治术62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继宁;王世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低位切开高位置管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102例临床分析

    2008年11月以来,我科采用低位切开、高位乳胶管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102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2例患者中,男59例,女43例;年龄25~55岁,,平均40岁.

    作者:王晓光;徐占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穴位刺激疗法在肛肠病术后镇痛方面的研究现状

    疼痛是肛肠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肛门部神经丰富,感觉敏锐,术后多是开放创面,排便时肛管扩张,粪便污染创面,加之换药刺激等,均可导致肛门局部的剧烈疼痛,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1].

    作者:王启;刘铫;陈艳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大肠搭桥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回顾分析1997~2008年我院采用大肠搭桥术治疗的54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患者资料,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3例;年龄20~86岁.其中外伤性结直肠破裂6例,非外伤性结直肠破裂7例.

    作者:蔺海福;王婧;白涛;包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阴道修补加固术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

    为观察和评价经阴道修补加固术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将60例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经阴道修补加固术,对照组行经直肠修补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术后出血、肛门坠胀疼痛及感染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3个月及1年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术后出血、肛门坠胀疼痛及感染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与经直肠修补术相比,经阴道修补加固术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稳定、远期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高龙英;康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五羟色胺及其受体在慢传输型便秘中的研究进展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由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腹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以往研究曾分别从电生理学、组织学和胃肠神经内分泌学等方面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但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樊平;李在峰;李红;史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环状混合痔术后水肿原因分析

    为探讨环状混合痔术后水肿的原因,回顾15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的资料,对50例患者术后水肿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水肿原因为外痔未处理或切除不彻底11例,结扎点过多8例,未行减压处理或减压不够8例,局麻4例,缝合张力过大5例,V形切口太短或太窄3例,术中反复刺激过多3例,排便用力1例,结扎线在齿状线以下1例,结扎皮肤过多2例,坐浴时间过长或水温过高1例,未处理内痔1例,感染1例,结扎痔核脱出嵌顿1例.结果表明,环状混合痔术后水肿主要与外痔未处理或切除不彻底、结扎点过多、未行减压处理或减压不够有关.

    作者:张孟林;谢守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尤其是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技术推广以来,患者的保肛率、长期生存率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术后局部复发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直肠癌灶侵犯深达全层、淋巴结转移或肿瘤切缘周边阳性的患者,盆腔或局部复发的机会仍然比较大.

    作者:李希全;邵国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地奥司明片在痔外剥内扎术后的临床应用

    为观察地奥司明片在痔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回顾36例痔外剥内扎术后应用地奥司明片治疗的患者(治疗组)资料,并将疗效与34例术后服用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肛门疼痛、坠胀感、出血、水肿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降低更明显;术后48h、第7天各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痔外剥内扎术后口服地奥司明片,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肛门疼痛、水肿、坠胀感,减少出血.

    作者:杨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直肠癌保肛术后经腹膜外骶前置管引流的临床效果

    为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经腹膜外骶前置管引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835例行直肠癌保肛术患者术后采用经腹膜外骶前置管引流,观察其临床效果,并统计引流量.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均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引流量:第1天90~350ml,第2天40-110ml,第3天后10~20ml.本组发生吻合口漏15例,其中13例经引流管及直肠置管冲洗引流后痊愈.结果表明,直肠癌保肛术后经腹膜外骶前置管引流安全有效,可以有效预防盆腔积液及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相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纳米银痔疮净用于复杂性肛瘘多切口引流术后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纳米银痔疮净在复杂性肛瘘多切口引流术后的临床疗效,采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旷置、对口浮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53例,术后每日坐浴冲洗后循管道注入纳米银痔疮净.结果显示,本组53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近期治愈率为100%.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无肛门变形、肛门失禁等并发症.结果表明,多切口复杂性肛瘘引流术后应用纳米银痔疮净,操作简单,患者自觉整个疗程创面干爽,疼痛轻微,效果良好.该方法既能保护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又可达到一次治愈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文志;王俊;刘翠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内镜手术治疗81例大肠广基息肉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大肠息肉分有蒂和广基两类,有蒂息肉无论大小,均可采用传统内镜下圈套电切除术予以摘除,直径<0.5cm的广基息肉可采用热活检钳电凝、氩气喷凝或微波烧灼等治疗,但亚蒂及广基的大息肉,特别是侧方延伸的肿瘤,以上方法则不能彻底切除,或易出血,发生肠穿孔.

    作者:傅海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肛管恶性黑素瘤1例

    患者女,55岁.因便血,黑褐色肿块脱出肛门,需用手还纳1年入院.肿块未完全脱出时疑似血栓性外痔,指诊发现在齿状线附近有一肿块,似覃伞状,有蒂而略肥厚,蒂黏膜表面呈颗粒绒毛状.

    作者:马俊彪;马丽;韩庆丰;田志勇;边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后位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在肛肠病中的应用

    环状混合痔、肛裂、肛门狭窄等肛肠疾病手术时,大多采用后位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其能减轻肛缘水肿,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扩张肛管.本文对采用此方法治疗的8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段支前;黄立军;梅慧;彭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改变与便秘关系的研究

    为探讨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改变与便秘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多导单囊肛管直肠功能测定仪对30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的肛管直肠压力、直肠感知阈值、直肠大耐受量和肛管一直肠抑制阈值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的肛管舒张压降低,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大收缩压、直肠感知阈值、直肠大耐受量及肛管-直肠抑制阈值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盆底失迟缓综合征患者的肛管直肠动力学改变可能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

    作者:姜楠;秦元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荷包缝合修补联合括约肌部分离断治疗直肠前突130例疗效观察

    直肠前突又称直肠前膨出,是引起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类患者单纯修补直肠前突疗效不佳,术中联合括约肌部分离断可提高疗效.现回顾采用荷包缝合修补联合括约肌部分离断治疗的130例直肠前突患者资料,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峰;韩进霖;丁一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纵向直肠黏膜缝扎加悬挂硬化固定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观察

    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采用纵向直肠黏膜缝扎加悬挂硬化固定术治疗直肠前突52例,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徐永强;杨建梁;茹翔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瘘管切除缝合加吻合器痔切闭术一次性治疗低位肛瘘合并重度内痔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瘘管切除缝合加吻合器痔切闭术一次性治疗低位肛瘘合并重度内痔的临床效果,采用此方法治疗低位肛瘘合并重度内痔患者21例.结果显示,本组住院时间为5-12d;全部病例一次性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瘘管切除缝合加吻合器痔切闭术可以一次性治愈低位肛瘘合并重度内痔,疗效确切,患者疼痛轻,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甘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调整XELOX方案用法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调整XELOX方案用法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通过调整XELOX方案用法,对36例老年(年龄≥65岁)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化疗.具体化疗方案:卡培他滨每次1250mg/m2,2次/d,d17,d15-21,口服;奥沙利铂65mg/m2静脉滴注2h,d1,d15;28d为一周期.结果表明,36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5例,疾病稳定11例,疾病进展10例,总有效率为41.7%(15/36).临床获益率为72.2% (26/3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7.1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多为Ⅰ、Ⅱ度.结果表明,调整XELOX方案用法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作者:闫峰;潘洁;张景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