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恩贤
为探讨60岁以上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特点,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98例60岁以上直肠癌患者资料.结果显示,本组92例(93.9%)患者合并其他疾病,70例(71.4%)患者合并两种以上疾病.本组手术治愈率为83.7%(82/9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4%(22/98),死亡率为2.0%(2/98).结果表明,重视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治疗合并症,加强营养支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对提高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静泳;黄城鑫;刘军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探讨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回顾分析2010年6~12月于我院接受PPH治疗的147例患者资料,其中69例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试验组),78例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时,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能否进行自我情绪调节、功能锻炼、自我护理4方面对护理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对PPH患者进行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自我保健能力.
作者:张春花;张建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我院使用补脾益肠丸口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59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9例患者中,男40例,女19例;年龄21~58岁,平均39.5岁;病程4周至13年.临床表现:腹泻为主(腹泻型)29例,腹痛为主(腹痛型)16例,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型)10例,黏液便为主(黏液便型)4例.中医辨证分型:脾虚型23例,脾肾阴虚型18例,脾肾阳虚型18例.
作者:董敬艳;林利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痔源性肛门瘙痒是继发于痔的一种顽固性肛门疾病.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我科采用PPH结合皮损切除治疗重度痔源性肛门瘙痒75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5例患者中,男52例,女23例;年龄25~72岁,平均49.5岁;病程1~20年.
作者:叶能红;戎放;郁陈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探讨外翻拖出式单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回顾分析采用此技术行保肛术的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结果显示,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经扩肛后肛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吻合口漏及吻合口出血发生.随访8个月至2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采取外翻拖出式单吻合器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可在直视下测量确定切线,使手术操作更具精确性及安全性.
作者:姚宏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探讨经直肠闭式修补术治疗中度中、低位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25例经直肠闭式修补术治疗的中度中、低位直肠前突患者资料.结果显示,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5~38min,平均20min.术中出血0.5~2.5ml,平均1.3ml.术后患者均有肛门轻微坠胀感,术后12h左右均自行缓解.术后患者第3~4天均排便,均无便血、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及会阴、肛门坠胀感.住院时间5~12d,平均7d.术后10~15d(平均12d)恢复正常工作.随访5~24个月,均无复发,患者均排便顺畅.结果表明,直肠前突经直肠闭式修补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术后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可考虑将其作为中度中、低位直肠前突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冯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外剥内扎术是混合痔手术的经典术式,其操作简单,效果良好,但在齿状线保留及内痔处理方面稍显粗糙.我们对该术式进行改进,采用保留齿状线的外切内缝术治疗混合痔,疗效更佳.现将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方红燕;朱文波;蔡建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探讨多切口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采用多切口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组,200例)及传统外剥内扎术(对照组,80例)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资料,并对比分析两种手术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愈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组术后水肿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后肛门外观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多切口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肯定,且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肛门外观良好.
作者:杜仲代;马志茹;冯朝;路建中;辛凤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2005年以来,我科采用内扎外切皮瓣矫正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41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1例患者,男60例,女81例;年龄27~65岁,平均46.0岁;病程5~31年.伴肛裂5例,伴肛乳头肥大36例.
作者:康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便秘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神情志皆有密切关系,是人体阴阳、脏腑、气血、情志失调的一种局部表现.老年人便秘多因脾失输布运化、肾失温煦滋润所致,故以补益脾肾、增液润下、养血生津、润肠通便为主.近年来,我科联合应用福松和润肠通便汤口服治疗老年顽固性便秘54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薛宇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科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9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8例患者中,男65例,女33例;年龄18~70岁,平均34.0岁;直肠黏膜下脓肿36例,直肠后间隙脓肿42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0例;脓肿已破溃36例.
作者:郭胜添 刊期: 2012年第10期
2011~2012年,我科采用生物反馈联合针灸疗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72岁,平均50.5岁;病程1~15年,平均3.6年.
作者:韦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笔者采用主管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支管旷置引流术治疗后蹄铁型肛瘘11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8例患者中,男89例,女29例;年龄9~71岁.
作者:常亚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探讨口服地奥司明片防治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的效果,将1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地奥司明片(0.5g/片),对照组服用安慰剂(以淀粉为主要成分),均每次2片,每天2次,连服10d.并对两组患者肛门水肿发生率及术后48h、72h和第6天肛门水肿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肛门水肿发生率(7.32%,6/82)明显低于对照组(20.51%,16/78),P<0.05;而且肛门水肿患者术后48h、72h和第6天肛门水肿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口服地奥司明片能有效防治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许秋玲;闫海金;牛婧;陈晶晶;罗碧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对1434例肛肠病患者在小剂量低浓度腰俞穴麻醉下行手术治疗,麻醉效果满意,回顾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34例患者中,男803例,女631例;年龄6~82岁,平均39.0岁;痔853例,肛瘘294例,肛周脓肿138例,肛裂94例,直肠脱垂9例,直肠良性肿瘤29例,其他17例.
作者:朱超;常凤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探讨祛毒汤熏洗坐浴防治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的临床疗效,将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一组术后给予祛毒汤熏洗坐浴(治疗组),一组给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对照组),每天1次.结果显示,治疗组Ⅱ、Ⅲ度疼痛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56.7%),P <0.05;且术后水肿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63.3%),P <0.05.结果表明,祛毒汤熏洗坐浴可明显减轻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效果显著.
作者:杨全甫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探讨如意痔疮膏用于混合痔术后换药的临床疗效,将10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一组术后应用如意痔疮膏换药(治疗组),一组术后应用湿润烧伤膏换药(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镇痛显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P<0.01;且平均创面愈合时间(10.4d)明显短于对照组(16.5d),P<0.01.结果表明,混合痔患者术后应用如意痔疮膏换药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效果明显优于湿润烧伤膏.
作者:朱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探讨自拟中药冲剂口服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将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116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应用自拟中药冲剂口服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应用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8%(55/58);对照组治愈19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1.0%(47/5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自拟中药冲剂口服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怀章;刘广余;马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我科收治环状嵌顿痔120例,部分采用内注扎外剥缝的手术方法治疗,部分采用保守治疗,现回顾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0例患者中,男83例,女37例;年龄19~67岁;病程2~32年;痔核脱出嵌顿1~4d.
作者:林兰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我科采用PPH结合50%葡萄糖注射液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4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8例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1999年制定的直肠黏膜内脱垂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8例,女40例;年龄41~82岁,平均61.7岁;病程1~8年.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不适.直肠指诊示直肠下段黏膜有绕指感.肛门镜检可见直肠黏膜松弛堵塞镜口.
作者:姚齐贤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