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兰香
为观察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将120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一组给予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一组给予甲硝唑、柳氮磺吡啶、地塞米松、利多卡因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均每晚1次,15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肠黏膜改善情况及复发率.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96.7%vs 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肠黏膜改善情况(98.3% vs 78.3%)及复发率(6.7% vs31.7%)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治疗溃疡性直肠炎总体疗效相当,但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使用更方便,肠黏膜改善更明显,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磊;李贵信;刘艳贞;闫志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探讨中药液超声雾化熏洗坐浴在肛门疾病术后的应用疗效,将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6例肛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3例.两组患者术后应用超声雾化熏浴仪分别行1∶5000高锰酸钾溶液(对照组)和中药液(治疗组)熏洗坐浴,每天2次,7d为一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创口疼痛、渗液、水肿的缓解情况.结果显示,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创口疼痛、渗液、水肿缓解的有效率(94.17%、91.26%和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8%、76.70%和25.00%),P<0.05.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创口疼痛、渗液症状多能缓解(100% vs 92.23%,100% vs 95.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创口水肿缓解的有效率(79.17%)仍明显低于治疗组(92.00%),P<0.05.治疗组创口疼痛、渗液、水肿消失明显比对照组快,P<0.05.结果表明,中药液和高锰酸钾溶液超声雾化熏洗坐浴均能有效缓解肛门疾病术后创口疼痛、渗液、水肿.但中药液组疗效更肯定,疗程更短.
作者:杜鹏;刘迪;段伟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例1]患者女,42岁,已婚.因排便困难16个月入院.无明显腹痛腹胀,16个月来口服泻剂辅助排便,有明显排便不尽感和肛门下坠感.如不口服泻药,3~5d排便一次.便质硬,排出困难,便时肛门可见肿物脱出,需手助回纳.2011年4月10日以便秘收入院.直肠指诊:直肠黏膜松弛,齿状线处触及柔软隆起团块,肛管及直肠下段未扪及其他异常包块,指套退出无血染.肛门镜检查:直肠黏膜松弛,堆积肛门镜口,齿状线上1、3、7、9、11点位见充血隆起的柔软团块,齿状线变浅.入院诊断:便秘,直肠黏膜内脱垂,混合痔.入院后完善各种检查,(1)肠镜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2)钡剂灌肠:结肠无冗长、折叠、盘曲,结肠袋未消失.
作者:项电巅;王绍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痔源性肛门瘙痒是继发于痔的一种顽固性肛门疾病.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我科采用PPH结合皮损切除治疗重度痔源性肛门瘙痒75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5例患者中,男52例,女23例;年龄25~72岁,平均49.5岁;病程1~20年.
作者:叶能红;戎放;郁陈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肌注小剂量硫酸阿托品注射液(一般肌注0.5mg)可以松弛肠道平滑肌,抑制肠道平滑肌的痉挛,减少肠道腺体分泌,对抗肠镜操作中由于牵拉所致的心动过缓,协助顺利进镜及保证镜下视野的清晰度有重要作用.然而,肌注阿托品时间不同,效果也不同.
作者:张振;梅笑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对1434例肛肠病患者在小剂量低浓度腰俞穴麻醉下行手术治疗,麻醉效果满意,回顾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34例患者中,男803例,女631例;年龄6~82岁,平均39.0岁;痔853例,肛瘘294例,肛周脓肿138例,肛裂94例,直肠脱垂9例,直肠良性肿瘤29例,其他17例.
作者:朱超;常凤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探讨精细轴型皮瓣肛门成形术治疗婴儿肛门矫形术后肛门狭窄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23例婴儿肛门矫形术后肛门狭窄患儿行精细轴型皮瓣肛门成形术,术后按照肛门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儿排便功能.结果显示,本组23例患儿转移至肛周的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柔韧度及色泽与周围皮肤接近,术后患儿肛门狭窄状况均得以解除.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无创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随访18个月,患儿排便功能良好.结果表明,精细轴型皮瓣肛门成形术治疗婴儿肛门矫形术后肛门狭窄手术损伤小、皮瓣成活率高、术后肛门功能及外观恢复好,效果肯定.
作者:王志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回顾2006年7月至2012年3月于我科接受限期性根治手术治疗且年龄≥75岁的132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68例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64例接受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结果显示:(1)腹腔镜组清除淋巴结数目为(11.26±4.35)枚,开腹组为(12.34±3.85)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92.50±46.20)min,略长于开腹组(184.30±41.10)min,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107.42±50.32)ml,明显小于开腹组(208.46±91.36)ml,P<0.05.(4)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09±0.25)d,明显短于开腹组(3.81±0.29)d,P <0.05.(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为(13.78±7.36)d,明显短于开腹组(23.16±14.79)d,P<0.05.(6)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29%(7/68),明显低于开腹组23.44%(15/64),P<0.05.(7)腹腔镜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开腹组手术死亡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高龄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安全可行.
作者:周宏;方阳;夏建福;周晓聪;杨大庆 刊期: 2012年第10期
2005年以来,我科采用内扎外切皮瓣矫正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41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1例患者,男60例,女81例;年龄27~65岁,平均46.0岁;病程5~31年.伴肛裂5例,伴肛乳头肥大36例.
作者:康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院应用PPH(治疗组,82例)与外剥内扎术(对照组,126例)治疗的以痔核脱出为主要症状的环状混合痔患者资料,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肛门坠胀、创口感染、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PPH治疗环状混合痔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疗程短,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红照;张发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我们采用手术配合中药液坐浴治疗混合痔66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60例患者中,男480例,女180例;年龄16~78岁,平均57.0岁;病程1~30年.
作者:程存涛;孙绍电;于智勇;于海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便秘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神情志皆有密切关系,是人体阴阳、脏腑、气血、情志失调的一种局部表现.老年人便秘多因脾失输布运化、肾失温煦滋润所致,故以补益脾肾、增液润下、养血生津、润肠通便为主.近年来,我科联合应用福松和润肠通便汤口服治疗老年顽固性便秘54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薛宇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探讨肠造口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50例肠造口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性生活频率、性生活满意度调查,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肠造口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与患者年龄和文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袁玥旻;杨关根;裘建明;王美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我院采用自动痔套扎术治疗各期内痔100例,近期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0例患者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23~86岁,平均49.0岁;病程3~28年;Ⅰ期内痔26例,Ⅱ期内痔53例,Ⅲ期内痔21例.15例曾行外剥内扎术,8例曾行内痔硬化剂注射术.
作者:侯绪春;吕宝东;贾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探讨经直肠闭式修补术治疗中度中、低位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25例经直肠闭式修补术治疗的中度中、低位直肠前突患者资料.结果显示,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5~38min,平均20min.术中出血0.5~2.5ml,平均1.3ml.术后患者均有肛门轻微坠胀感,术后12h左右均自行缓解.术后患者第3~4天均排便,均无便血、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及会阴、肛门坠胀感.住院时间5~12d,平均7d.术后10~15d(平均12d)恢复正常工作.随访5~24个月,均无复发,患者均排便顺畅.结果表明,直肠前突经直肠闭式修补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术后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可考虑将其作为中度中、低位直肠前突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冯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肛周脓肿是发生于肛管直肠周围组织间隙的化脓性疾病的总称,是肛肠科常见疾病,多起病急、患者痛苦大,属祖国医学肛周痈疽之范畴.目前,肛周脓肿治疗以手术为主,部分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可短期缓解症状,但多有复发[1].
作者:刘恩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探讨直肠脱垂更佳手术方式,回顾分析199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30例直肠脱垂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分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1)消痔灵直肠黏膜下点状注射加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加肛门紧缩术治疗3例,其中1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33.3%.(2)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加直肠黏膜柱状缝扎加肛门紧缩术治疗5例,其中2例痊愈,1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0.0%.(3)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加直肠黏膜柱状缝扎加肛门外括约肌折叠术治疗9例,其中4例痊愈,2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6.6%.(4)直肠黏膜剥除缝合加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术治疗13例,其中10例痊愈,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3%.经统计学分析,直肠黏膜剥除缝合加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术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术式,P <0.05.结果表明,直肠黏膜剥除缝合加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术治疗直肠脱垂效果优于其他三种术式,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姜国丹;刘慧峰;李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我科收治环状嵌顿痔120例,部分采用内注扎外剥缝的手术方法治疗,部分采用保守治疗,现回顾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0例患者中,男83例,女37例;年龄19~67岁;病程2~32年;痔核脱出嵌顿1~4d.
作者:林兰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科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9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8例患者中,男65例,女33例;年龄18~70岁,平均34.0岁;直肠黏膜下脓肿36例,直肠后间隙脓肿42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0例;脓肿已破溃36例.
作者:郭胜添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探讨多切口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采用多切口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组,200例)及传统外剥内扎术(对照组,80例)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资料,并对比分析两种手术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愈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组术后水肿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后肛门外观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多切口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肯定,且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肛门外观良好.
作者:杜仲代;马志茹;冯朝;路建中;辛凤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