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液超声雾化熏洗坐浴在肛门疾病术后的应用疗效

杜鹏;刘迪;段伟民

关键词:中药液坐浴, 肛门疾病, 术后, 并发症
摘要:为探讨中药液超声雾化熏洗坐浴在肛门疾病术后的应用疗效,将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6例肛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3例.两组患者术后应用超声雾化熏浴仪分别行1∶5000高锰酸钾溶液(对照组)和中药液(治疗组)熏洗坐浴,每天2次,7d为一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创口疼痛、渗液、水肿的缓解情况.结果显示,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创口疼痛、渗液、水肿缓解的有效率(94.17%、91.26%和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8%、76.70%和25.00%),P<0.05.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创口疼痛、渗液症状多能缓解(100% vs 92.23%,100% vs 95.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创口水肿缓解的有效率(79.17%)仍明显低于治疗组(92.00%),P<0.05.治疗组创口疼痛、渗液、水肿消失明显比对照组快,P<0.05.结果表明,中药液和高锰酸钾溶液超声雾化熏洗坐浴均能有效缓解肛门疾病术后创口疼痛、渗液、水肿.但中药液组疗效更肯定,疗程更短.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肠造口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为探讨肠造口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50例肠造口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性生活频率、性生活满意度调查,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肠造口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与患者年龄和文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袁玥旻;杨关根;裘建明;王美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精细轴型皮瓣肛门成形术治疗婴儿肛门矫形术后肛门狭窄的疗效探讨

    为探讨精细轴型皮瓣肛门成形术治疗婴儿肛门矫形术后肛门狭窄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23例婴儿肛门矫形术后肛门狭窄患儿行精细轴型皮瓣肛门成形术,术后按照肛门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儿排便功能.结果显示,本组23例患儿转移至肛周的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柔韧度及色泽与周围皮肤接近,术后患儿肛门狭窄状况均得以解除.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无创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随访18个月,患儿排便功能良好.结果表明,精细轴型皮瓣肛门成形术治疗婴儿肛门矫形术后肛门狭窄手术损伤小、皮瓣成活率高、术后肛门功能及外观恢复好,效果肯定.

    作者:王志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生物反馈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60例

    2011~2012年,我科采用生物反馈联合针灸疗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72岁,平均50.5岁;病程1~15年,平均3.6年.

    作者:韦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祛毒汤熏洗坐浴防治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的疗效探讨

    为探讨祛毒汤熏洗坐浴防治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的临床疗效,将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一组术后给予祛毒汤熏洗坐浴(治疗组),一组给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对照组),每天1次.结果显示,治疗组Ⅱ、Ⅲ度疼痛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56.7%),P <0.05;且术后水肿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63.3%),P <0.05.结果表明,祛毒汤熏洗坐浴可明显减轻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效果显著.

    作者:杨全甫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主管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支管旷置引流术治疗后蹄铁型肛瘘118例

    笔者采用主管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支管旷置引流术治疗后蹄铁型肛瘘11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8例患者中,男89例,女29例;年龄9~71岁.

    作者:常亚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外切内缝术和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比较

    外剥内扎术是混合痔手术的经典术式,其操作简单,效果良好,但在齿状线保留及内痔处理方面稍显粗糙.我们对该术式进行改进,采用保留齿状线的外切内缝术治疗混合痔,疗效更佳.现将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方红燕;朱文波;蔡建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四种手术方式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分析

    为探讨直肠脱垂更佳手术方式,回顾分析199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30例直肠脱垂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分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1)消痔灵直肠黏膜下点状注射加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加肛门紧缩术治疗3例,其中1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33.3%.(2)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加直肠黏膜柱状缝扎加肛门紧缩术治疗5例,其中2例痊愈,1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0.0%.(3)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加直肠黏膜柱状缝扎加肛门外括约肌折叠术治疗9例,其中4例痊愈,2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6.6%.(4)直肠黏膜剥除缝合加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术治疗13例,其中10例痊愈,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3%.经统计学分析,直肠黏膜剥除缝合加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术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术式,P <0.05.结果表明,直肠黏膜剥除缝合加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术治疗直肠脱垂效果优于其他三种术式,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姜国丹;刘慧峰;李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药液超声雾化熏洗坐浴在肛门疾病术后的应用疗效

    为探讨中药液超声雾化熏洗坐浴在肛门疾病术后的应用疗效,将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6例肛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3例.两组患者术后应用超声雾化熏浴仪分别行1∶5000高锰酸钾溶液(对照组)和中药液(治疗组)熏洗坐浴,每天2次,7d为一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创口疼痛、渗液、水肿的缓解情况.结果显示,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创口疼痛、渗液、水肿缓解的有效率(94.17%、91.26%和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8%、76.70%和25.00%),P<0.05.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创口疼痛、渗液症状多能缓解(100% vs 92.23%,100% vs 95.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创口水肿缓解的有效率(79.17%)仍明显低于治疗组(92.00%),P<0.05.治疗组创口疼痛、渗液、水肿消失明显比对照组快,P<0.05.结果表明,中药液和高锰酸钾溶液超声雾化熏洗坐浴均能有效缓解肛门疾病术后创口疼痛、渗液、水肿.但中药液组疗效更肯定,疗程更短.

    作者:杜鹏;刘迪;段伟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针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态势评析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又称排空迟缓型便秘或结肠无力,是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一种.其是由于全结肠或节段结肠的推进性蠕动减弱,导致粪便在结肠内传输缓慢而引起的以腹痛、腹胀、便意淡漠等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顽固性便秘.其临床特点是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便次减少,钡剂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无异常,结肠通过时间延长,症状顽固,内科治疗困难[1].

    作者:孙弋淇;杨超;黄安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2011年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

    diaocha shiyan yanjiu调查 实验 研究赵海等.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预测、监测直肠癌放化疗效果的价值.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6):826.王炜等.缺氧微环境对TSST-1诱导的抗CEA+结肠癌LoVo细胞免疫治疗的调控.中华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1,18(6):597.邹爱民等.沉默Livin基因表达对结肠癌LoVo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1,18(6):624.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PPH结合50%葡萄糖注射液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48例

    我科采用PPH结合50%葡萄糖注射液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4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8例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1999年制定的直肠黏膜内脱垂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8例,女40例;年龄41~82岁,平均61.7岁;病程1~8年.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不适.直肠指诊示直肠下段黏膜有绕指感.肛门镜检可见直肠黏膜松弛堵塞镜口.

    作者:姚齐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结直肠息肉诊治新进展

    结直肠息肉是指高出于肠黏膜、凸向肠腔的隆起性肿块,属良性肿瘤样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结直肠疾病.其以无痛性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因其症状隐匿,故不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性[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结直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升.本文针对近年来有关结直肠息肉的诊疗技术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任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E-cadherin和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为探讨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和环氧化酶-2(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70例大肠癌组织及18例正常大肠组织中E-cadherin和COX-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E-cadhe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57%(41/70),明显低于其在正常大肠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8.89%(16/18),P<0.05;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57%(48/70),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大肠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6.67%(3/18),P<0.05.E-cadherin和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E-cadherin和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8,P<0.05.结果表明,E-cadherin和COX-2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大肠癌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作者:顾华敏;张伟峰;章赛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肛周脓肿的治疗现状

    肛周脓肿是发生于肛管直肠周围组织间隙的化脓性疾病的总称,是肛肠科常见疾病,多起病急、患者痛苦大,属祖国医学肛周痈疽之范畴.目前,肛周脓肿治疗以手术为主,部分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可短期缓解症状,但多有复发[1].

    作者:刘恩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Orem自理理论在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护理中的应用

    为探讨应用Orem自理理论护理对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将32例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应用Orem自理理论进行评估、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造口护理及相关知识指导.出院前一天对两组患者腹壁造口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造口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应用Orem自理理论对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患者进行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

    作者:魏巧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经直肠闭式修补术治疗中度中、低位直肠前突25例临床体会

    为探讨经直肠闭式修补术治疗中度中、低位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25例经直肠闭式修补术治疗的中度中、低位直肠前突患者资料.结果显示,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5~38min,平均20min.术中出血0.5~2.5ml,平均1.3ml.术后患者均有肛门轻微坠胀感,术后12h左右均自行缓解.术后患者第3~4天均排便,均无便血、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及会阴、肛门坠胀感.住院时间5~12d,平均7d.术后10~15d(平均12d)恢复正常工作.随访5~24个月,均无复发,患者均排便顺畅.结果表明,直肠前突经直肠闭式修补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术后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可考虑将其作为中度中、低位直肠前突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冯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内扎外切皮瓣矫正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41例

    2005年以来,我科采用内扎外切皮瓣矫正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41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1例患者,男60例,女81例;年龄27~65岁,平均46.0岁;病程5~31年.伴肛裂5例,伴肛乳头肥大36例.

    作者:康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如意痔疮膏用于混合痔术后换药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如意痔疮膏用于混合痔术后换药的临床疗效,将10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一组术后应用如意痔疮膏换药(治疗组),一组术后应用湿润烧伤膏换药(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镇痛显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P<0.01;且平均创面愈合时间(10.4d)明显短于对照组(16.5d),P<0.01.结果表明,混合痔患者术后应用如意痔疮膏换药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效果明显优于湿润烧伤膏.

    作者:朱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老年直肠癌患者98例外科治疗分析

    为探讨60岁以上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特点,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98例60岁以上直肠癌患者资料.结果显示,本组92例(93.9%)患者合并其他疾病,70例(71.4%)患者合并两种以上疾病.本组手术治愈率为83.7%(82/9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4%(22/98),死亡率为2.0%(2/98).结果表明,重视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治疗合并症,加强营养支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对提高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静泳;黄城鑫;刘军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电子结肠镜检查前阿托品肌注时间对进镜的影响

    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肌注小剂量硫酸阿托品注射液(一般肌注0.5mg)可以松弛肠道平滑肌,抑制肠道平滑肌的痉挛,减少肠道腺体分泌,对抗肠镜操作中由于牵拉所致的心动过缓,协助顺利进镜及保证镜下视野的清晰度有重要作用.然而,肌注阿托品时间不同,效果也不同.

    作者:张振;梅笑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