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PH结合50%葡萄糖注射液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48例

姚齐贤

关键词:
摘要:我科采用PPH结合50%葡萄糖注射液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4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8例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1999年制定的直肠黏膜内脱垂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8例,女40例;年龄41~82岁,平均61.7岁;病程1~8年.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不适.直肠指诊示直肠下段黏膜有绕指感.肛门镜检可见直肠黏膜松弛堵塞镜口.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PPH治疗早期急性嵌顿性环状混合痔35例疗效分析

    为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早期急性嵌顿性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对35例早期急性嵌顿性环状混合痔(发病时间1~3d)患者行PPH治疗.结果显示,本组35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脱出肛外的痔核全部回缩.平均手术时间为17min,住院时间为5d.术后第1天需药物止痛17例,第2天开始无需药物止痛;术后尿潴留15例,留置导尿第2天拔管后恢复自主排尿;肛门下坠感、急便感、腹部隐痛12例,手术次日症状消失.随访3~6个月,均无复发,无术后大出血、感染、肛门失禁及肛门狭窄发生.结果表明,PPH治疗早期急性嵌顿性环状混合痔安全有效.

    作者:曹晨曦;沈桂鑫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多切口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多切口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采用多切口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组,200例)及传统外剥内扎术(对照组,80例)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资料,并对比分析两种手术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愈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组术后水肿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后肛门外观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多切口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肯定,且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肛门外观良好.

    作者:杜仲代;马志茹;冯朝;路建中;辛凤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四种手术方式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分析

    为探讨直肠脱垂更佳手术方式,回顾分析199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30例直肠脱垂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分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1)消痔灵直肠黏膜下点状注射加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加肛门紧缩术治疗3例,其中1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33.3%.(2)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加直肠黏膜柱状缝扎加肛门紧缩术治疗5例,其中2例痊愈,1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0.0%.(3)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加直肠黏膜柱状缝扎加肛门外括约肌折叠术治疗9例,其中4例痊愈,2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6.6%.(4)直肠黏膜剥除缝合加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术治疗13例,其中10例痊愈,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3%.经统计学分析,直肠黏膜剥除缝合加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术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术式,P <0.05.结果表明,直肠黏膜剥除缝合加消痔灵直肠周围注射术治疗直肠脱垂效果优于其他三种术式,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姜国丹;刘慧峰;李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环状嵌顿痔临床治疗体会

    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我科收治环状嵌顿痔120例,部分采用内注扎外剥缝的手术方法治疗,部分采用保守治疗,现回顾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0例患者中,男83例,女37例;年龄19~67岁;病程2~32年;痔核脱出嵌顿1~4d.

    作者:林兰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龄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分析

    为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回顾2006年7月至2012年3月于我科接受限期性根治手术治疗且年龄≥75岁的132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68例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64例接受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结果显示:(1)腹腔镜组清除淋巴结数目为(11.26±4.35)枚,开腹组为(12.34±3.85)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92.50±46.20)min,略长于开腹组(184.30±41.10)min,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107.42±50.32)ml,明显小于开腹组(208.46±91.36)ml,P<0.05.(4)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09±0.25)d,明显短于开腹组(3.81±0.29)d,P <0.05.(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为(13.78±7.36)d,明显短于开腹组(23.16±14.79)d,P<0.05.(6)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29%(7/68),明显低于开腹组23.44%(15/64),P<0.05.(7)腹腔镜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开腹组手术死亡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高龄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安全可行.

    作者:周宏;方阳;夏建福;周晓聪;杨大庆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PPH治疗重度痔120例临床体会

    为总结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的经验,回顾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于我院接受PPH治疗的120例重度痔患者资料,对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出血、尿潴留、剧烈疼痛、复发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组120例患者全部治愈.平均手术时间为(24.63±5.40)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97±1.49)d.术后大出血(>300ml)1例,尿潴留30例,剧烈疼痛6例,无肛门狭窄、大便失禁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至2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PPH治疗重度痔操作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疗效肯定.但要严格掌握PPH适应症,加强术中操作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陈招武;夏悦明;李旋;郑款恒;张勇;肖吓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自动痔套扎术治疗内痔100例

    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我院采用自动痔套扎术治疗各期内痔100例,近期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0例患者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23~86岁,平均49.0岁;病程3~28年;Ⅰ期内痔26例,Ⅱ期内痔53例,Ⅲ期内痔21例.15例曾行外剥内扎术,8例曾行内痔硬化剂注射术.

    作者:侯绪春;吕宝东;贾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E-cadherin和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为探讨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和环氧化酶-2(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70例大肠癌组织及18例正常大肠组织中E-cadherin和COX-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E-cadhe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57%(41/70),明显低于其在正常大肠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8.89%(16/18),P<0.05;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57%(48/70),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大肠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6.67%(3/18),P<0.05.E-cadherin和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E-cadherin和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8,P<0.05.结果表明,E-cadherin和COX-2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大肠癌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作者:顾华敏;张伟峰;章赛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PPH结合50%葡萄糖注射液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48例

    我科采用PPH结合50%葡萄糖注射液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4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8例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1999年制定的直肠黏膜内脱垂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8例,女40例;年龄41~82岁,平均61.7岁;病程1~8年.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不适.直肠指诊示直肠下段黏膜有绕指感.肛门镜检可见直肠黏膜松弛堵塞镜口.

    作者:姚齐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药液超声雾化熏洗坐浴在肛门疾病术后的应用疗效

    为探讨中药液超声雾化熏洗坐浴在肛门疾病术后的应用疗效,将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6例肛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3例.两组患者术后应用超声雾化熏浴仪分别行1∶5000高锰酸钾溶液(对照组)和中药液(治疗组)熏洗坐浴,每天2次,7d为一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创口疼痛、渗液、水肿的缓解情况.结果显示,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创口疼痛、渗液、水肿缓解的有效率(94.17%、91.26%和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8%、76.70%和25.00%),P<0.05.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创口疼痛、渗液症状多能缓解(100% vs 92.23%,100% vs 95.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创口水肿缓解的有效率(79.17%)仍明显低于治疗组(92.00%),P<0.05.治疗组创口疼痛、渗液、水肿消失明显比对照组快,P<0.05.结果表明,中药液和高锰酸钾溶液超声雾化熏洗坐浴均能有效缓解肛门疾病术后创口疼痛、渗液、水肿.但中药液组疗效更肯定,疗程更短.

    作者:杜鹏;刘迪;段伟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精细轴型皮瓣肛门成形术治疗婴儿肛门矫形术后肛门狭窄的疗效探讨

    为探讨精细轴型皮瓣肛门成形术治疗婴儿肛门矫形术后肛门狭窄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23例婴儿肛门矫形术后肛门狭窄患儿行精细轴型皮瓣肛门成形术,术后按照肛门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儿排便功能.结果显示,本组23例患儿转移至肛周的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柔韧度及色泽与周围皮肤接近,术后患儿肛门狭窄状况均得以解除.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无创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随访18个月,患儿排便功能良好.结果表明,精细轴型皮瓣肛门成形术治疗婴儿肛门矫形术后肛门狭窄手术损伤小、皮瓣成活率高、术后肛门功能及外观恢复好,效果肯定.

    作者:王志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如意痔疮膏用于混合痔术后换药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如意痔疮膏用于混合痔术后换药的临床疗效,将10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一组术后应用如意痔疮膏换药(治疗组),一组术后应用湿润烧伤膏换药(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镇痛显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P<0.01;且平均创面愈合时间(10.4d)明显短于对照组(16.5d),P<0.01.结果表明,混合痔患者术后应用如意痔疮膏换药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效果明显优于湿润烧伤膏.

    作者:朱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针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态势评析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又称排空迟缓型便秘或结肠无力,是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一种.其是由于全结肠或节段结肠的推进性蠕动减弱,导致粪便在结肠内传输缓慢而引起的以腹痛、腹胀、便意淡漠等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顽固性便秘.其临床特点是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便次减少,钡剂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无异常,结肠通过时间延长,症状顽固,内科治疗困难[1].

    作者:孙弋淇;杨超;黄安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外切内缝术和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比较

    外剥内扎术是混合痔手术的经典术式,其操作简单,效果良好,但在齿状线保留及内痔处理方面稍显粗糙.我们对该术式进行改进,采用保留齿状线的外切内缝术治疗混合痔,疗效更佳.现将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方红燕;朱文波;蔡建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

    为观察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将120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一组给予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一组给予甲硝唑、柳氮磺吡啶、地塞米松、利多卡因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均每晚1次,15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肠黏膜改善情况及复发率.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96.7%vs 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肠黏膜改善情况(98.3% vs 78.3%)及复发率(6.7% vs31.7%)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治疗溃疡性直肠炎总体疗效相当,但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使用更方便,肠黏膜改善更明显,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磊;李贵信;刘艳贞;闫志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低浓度腰俞穴麻醉在肛肠科手术中的应用

    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对1434例肛肠病患者在小剂量低浓度腰俞穴麻醉下行手术治疗,麻醉效果满意,回顾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34例患者中,男803例,女631例;年龄6~82岁,平均39.0岁;痔853例,肛瘘294例,肛周脓肿138例,肛裂94例,直肠脱垂9例,直肠良性肿瘤29例,其他17例.

    作者:朱超;常凤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肠造口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为探讨肠造口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50例肠造口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性生活频率、性生活满意度调查,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肠造口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与患者年龄和文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袁玥旻;杨关根;裘建明;王美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补脾益肠丸口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9例

    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我院使用补脾益肠丸口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59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9例患者中,男40例,女19例;年龄21~58岁,平均39.5岁;病程4周至13年.临床表现:腹泻为主(腹泻型)29例,腹痛为主(腹痛型)16例,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型)10例,黏液便为主(黏液便型)4例.中医辨证分型:脾虚型23例,脾肾阴虚型18例,脾肾阳虚型18例.

    作者:董敬艳;林利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肛肠科灌肠法概述

    灌肠法是临床常用治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科临床,尤其是肛肠科,并以其独特的优点在临床上发挥重要的作用.灌肠法是从肛门注入灌肠药物,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结肠及直肠黏膜而达到治疗效果.按其作用可分为保留灌肠、不保留灌肠和清洁肠道灌肠.现结合文献资料将灌肠法在肛肠科的应用情况概述如下.

    作者:龙祯;王立柱;葛亚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肛周脓肿的治疗现状

    肛周脓肿是发生于肛管直肠周围组织间隙的化脓性疾病的总称,是肛肠科常见疾病,多起病急、患者痛苦大,属祖国医学肛周痈疽之范畴.目前,肛周脓肿治疗以手术为主,部分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可短期缓解症状,但多有复发[1].

    作者:刘恩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