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圣;吴丹妮
笔者对肛门病术后创口愈合迟缓14例进行原因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5例;年龄19~75岁,平均55.5岁.其中混合痔4例(环状混合痔1例),肛周脓肿4例,肛瘘6例(复杂性肛瘘4例).合并糖尿病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1例,食管癌1例.创口愈合迟缓原因:创口引流不畅4例(28.6%),假性愈合2例(14.3%),肉芽组织生长不良2例(14.3%),肉芽组织过度增生1例(7.1%),异物刺激1例(7.1%),合并糖尿病2例(14.3%),合并肝硬化1例(7.1%),合并食管癌1例(7.1%).讨论:常见的肛门手术创口愈合时间平均为15d,严重的混合痔不超过25d,复杂性肛瘘和高位肛周脓肿不超过40d,超过者即为愈合缓慢.
作者:耿少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肛肠疾病手术的效果与术后换药有密切关系.因此,应重视肛肠病术后换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1 术后换药的目的保证创口清洁,引流通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促进创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以保护肛门的形态,维持肛门的功能.1.1 观察创口愈合情况 肛肠病手术创口愈合与一般外科创口一样,要遵守创口愈合的规律[1],即炎症期:持续5~7d,创面坏死组织脱落,为肉芽组织生长作准备;生长增殖期(肉芽组织生长期):7~15d,创口大的由肉芽组织填补创面,为上皮生长铺平道路;愈合期:又称为上皮覆盖期,5~7d,上皮细胞由外向内生长覆盖创口,达到愈合的目的.如果创口过大,则由肉芽组织老化形成瘢痕覆盖创面愈合.
作者:吴昭萍;马丹;邓莉;李林;陈步强;赵自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为找出术后早期大便困难的原因,并探寻相应的干预措施,本文观察了80例混合痔患者手术后早期排便情况,其中有70例术后出现排便异常,占87.5%.在大便困难的69例患者中,轻度34例,中度14例,重度21例.66例大便困难者发生在首次排便,且术后首次排便中伴发的出血、疼痛程度与大便困难程度呈正相关.对66例术后大便困难患者给予口服灵菇合剂等措施干预调控,以调畅大便,总有效率为97.0%(64/66).混合痔术后早期排便异常大多为暂时性的,大便困难患者通过自身恢复及灵菇合剂等调控干预一定时间后,大部分患者排便均能趋于正常或恢复至术前状态,此时则停用灵菇合剂,而少部分患者仍需较长时间以灵菇合剂维持疗效.
作者:王立柱;孙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为观察滑动皮瓣移植法在治疗重度肛裂方面的作用,将26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经3~39个月随访观察重度肛裂的治疗效果、复发几率和创口瘢痕的大小.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术后的治疗效果、肛裂的复发、瘢痕的大小方面都明显好于两个对照组.结果表明,采用滑动性皮瓣移植法治疗重度肛裂可以有效地减少肛裂术后的复发和瘢痕的形成.
作者:曾晓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2006~2011年,笔者采用PPH治疗混合痔10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5例,女51例;年龄24~75岁;病程1~20年.治疗方法:腰麻,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扩肛,检查痔核分布,注意有无肛裂、肛乳头肥大等情况.采用一次性PPH吻合器,分别在3、6、9、12点皮肤与直肠黏膜交界处,用组织钳夹住,将环形肛门扩张器的内筒和外筒一起插入肛内,拔出内筒,松开组织钳后,用皮针7号线将肛门扩张器在肛周皮肤上固定,于齿状线上2.5~4.0cm做荷包缝合,荷包缝线全部潜行黏膜下层并保持在同一水平,将吻合器的头端插入荷包线之上,荷包线收紧并打结,用带线器将荷包线从吻合器侧孔中引出,收紧荷包线,同时旋紧吻合器,击发后固定30s,将吻合器旋开半圈后移出,观察切除的黏膜组织的形状是否完整,检查吻合口,有活动性出血的部位用可吸收线缝扎止血,肛内留置凡士林纱条.
作者:郑天舒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患者男,80岁.主因肛旁肿痛8d,加重伴肛周软组织弥漫性红肿热痛2d,于2010年7月6日入院.8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肛旁肿痛,3d前到医院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1d出现肛周及会阴部软组织弥漫性红肿热痛.查体:体温37.1℃,脉搏98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4.7/7.7kPa,一般情况差,嗜睡.肛周截石位1、5点距肛缘2cm有引流创面,有少量血性浆液,粪臭味,周围皮肤坏死色黑,局部有血疱,阴囊水肿,触痛不明显,波动感(+),有捻发音.血白蛋白23.3g/L,血钾2.9mmol/L,C-反应蛋白371mg/L.诊断为坏死性筋膜炎.人院后在腰麻下行坏死性筋膜切开清创引流术,两破溃处分别做多个放射状切口,深达筋膜,肌肉组织正常,排出约15ml奇臭稀薄脓液.以血管钳探查潜行皮缘,游离患处皮下,清除坏死组织,显露新鲜肌肉组织,创面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甲硝唑液冲洗,放置引流管引流.术后予以菲迅奇、头孢曲松钠、甲硝唑等积极控制感染,白蛋白静脉滴注.
作者:胡春阳;李淑霞;张小元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笔者采用亚甲蓝注射加小针刀治疗肛门瘙痒症8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5例,女36例;年龄20~61岁;病程0.5~20年.单纯性肛门瘙痒51例,合并阴囊及会阴部瘙痒30例.原发性肛门瘙痒38例,继发性肛门瘙痒43例.治疗方法:治疗原发病,如痔、肛裂、肛乳头肥大等;治疗全身性疾病,如严格控制血糖,治疗寄生虫病,注意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干爽等.(1)亚甲蓝注射:1%亚甲蓝溶液2ml,加2%利多卡因5ml、0.75%的布比卡因5ml、盐酸肾上腺素适量,加生理盐水至20ml,于6点位病变区边缘进针,沿病变皮损区均匀点状皮内注射,用无菌棉球压迫片刻.(2)小针刀:右手持小针刀仍从进针处刺入皮肤,深达皮下组织.在左手食指引导下,小针刀先向肛门左上侧倾斜,并潜行缓慢切割肛周皮下组织呈扇形面.向外超过瘙痒区2cm,向内达肛缘,向前达会阴部.
作者:贺新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为观察白术通便汤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的疗效,将入选的50例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白术通便汤和麻仁丸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6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白术通便汤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安全,无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进;董超;韩彤;韩瑞卿;亓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为提高肛周脓肿的疗效,采用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63例,结果一次性手术治愈62例,治愈率98.4%,复发1例.本组随访3个月以上,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肛门畸形等并发症和后遗症,肛门功能均正常.结果表明,一次性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好,且安全可靠.
作者:孙长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为观察自拟三子加术汤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疗效,选择90例ST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三子加术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麻仁滋脾丸、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两组均按疗程服用,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48h、72h结肠传输试验结果,统计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6%vs 75.6%)(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结肠传输功能和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对照组仅有轻微胃肠道反应,但不影响治疗.结果表明,自拟三子加术汤治疗STC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作者:李新民;陈俊生;刘洪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为评价肛疾洗方熏洗在肛门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将235例肛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15例.同种疾病采用相同方法治疗后加熏洗.治疗组采用肛疾洗方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1∶8 000PP液熏洗治疗,两组均使用药物熏蒸治疗仪(DC-200型)熏洗.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8%和80.0%(P<0.05).结果表明,肛疾洗方熏洗能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痛、消肿,促进创面愈合的良好作用.
作者:詹锋;黎洁;钟有芳;姚荣根;李建荣;袁琴美;王绍臣;徐静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为探讨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心理护理治疗内括约肌失弛缓型便秘的疗效,选择符合内括约肌失弛缓型便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心理护理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心理护理治疗内括约肌失弛缓型便秘疗效肯定.
作者:冯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活络效灵丹方是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方剂,由四味药当归、丹参、乳香、没药所组成.主治四肢、全身各处疼痛,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要功效.肛肠疾病多数与血脉、血行相关,故我们在肛肠疾病中应用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例1]女,37岁.肛门部有异物肿块隆起,剧烈疼痛,无便血,大便硬结.取膝胸位:肛门3、5点位见蚕豆大小炎性外痔,充血红肿,触痛明显.诊断为炎性外痔.处方:苦参10g,当归10g,丹参10g,乳香10g,没药10g,麻黄10g,生石膏30g,杏仁10g,炙甘草5g,每日一剂水煎熏洗,一剂效,二剂愈.
作者:赵林;姜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为探讨孕产妇痔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门诊120例痔急性发作期孕产妇应用中药液、高渗盐水交替湿敷配合休息和饮食综合治疗.结果显示,显效10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7%.结果表明,孕产妇痔急性发作以水肿、疼痛为主要症状,中药液、高渗盐水交替湿敷配合休息和饮食综合治疗,可明显减轻孕产妇痔急性发作时的痛苦,不良反应少,预后良好.
作者:唐艳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为探讨耳穴压豆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效果,将123例肛肠病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术前训练床上排尿、术后有效止痛、改变体位等传统的护理方法预防术后尿潴留,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自行排尿时间和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分别为11.7%和4.8%(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平均自行排尿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1.0)h vs (5.4±1.3)h,P<0.05].结果表明,采用耳穴压豆能有效促进排尿,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黄文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笔者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小儿直肠脱垂21例,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8例;年龄10个月至8岁;病程1周至10个月.Ⅰ度直肠脱垂18例,Ⅱ度直肠脱垂3例.治疗方法:脱垂直肠回纳后,口服中药升举汤(自拟方)加减:黄芪15g,白术6g,陈皮3g,升麻3g,柴胡3g,党参6g,炙甘草2g,当归5g,枳壳5g.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10d为1个疗程.随证加减法:中气虚甚者加大黄芪用量,寒气盛者加肉桂;直肠反复脱垂、回纳次数多者加大升麻用量,再加石榴皮以固涩.针灸:取俯卧位,取穴长强、足三里、提肛穴、大肠俞,其中提肛穴位于肛门两侧(即坐骨结节与肛门连线中点).针刺时向同侧腹股沟方向刺入1~1.5寸,均给予强刺激不留针.每天用艾条悬灸百会穴,以温热为度,每次15~20min,早晚各1~2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7d.
作者:应土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为提高直肠脱垂的疗效,采用直肠黏膜袖状切除肠壁折叠术加直肠周围间隙注射消痔灵治疗直肠脱垂18例,结果治愈率100%.术后随访1~5年无复发及后遗症.结果表明,该术式具有切除脱垂肠段彻底,感染几率低,疼痛不明显,愈合时间短,对直肠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作者:周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为了探讨以岁哌卡因和亚甲蓝为主的长效止痛剂对痔术后镇痛的效果,将80例混合痔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以罗哌卡因和亚甲蓝为主的长效止痛剂,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对比观察两组术后疼痛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在性别、年龄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观察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85% vs 0,P<0.05).结果表明,痔术后应用罗哌卡因和亚甲蓝复方注射液镇痛效果肯定,是一种长效低毒的局麻药.
作者:陈烁;周传宏;龚银银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为观察医用ZT胶内固定术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将直肠脱垂患者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医用ZT胶分层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1∶1消痔灵注射液黏膜下注射及直肠周围注射治疗.结果显示,两组药物对患者的血液、心、肝、肾等脏器无毒副作用.医用ZT胶用量小,操作简便安全,无出血,不易感染,不破坏肛门正常解剖结构,手术中无需特殊器械,疗程短,无任何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医用ZT胶内固定术比消痔灵注射术治疗完全性与不完全性直肠脱垂更为理想.
作者:王秦川;高红梅;高炳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自2004年起,我们采用改良Delorme手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28~96岁;发病时间1d至52年.患者均为直肠全层脱垂,6例脱出直肠<5.0cm,直径4.0~6.8cm;22例脱出直肠6.9~10.0cm,直径5.2~10.0cm;2例脱出直肠11.2~15.0cm,直径4.8~6.0cm.1例合并黏膜下血管畸形及失血性重度贫血,1例偶发并急性嵌顿.
作者:胡明;郑若;曾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