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恩珍;昝久彬;李培;武华
为观察负压引流对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将10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一期肛周脓肿戳洞负压引流和内口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周脓肿常规一期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评分及术后复发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6个月复发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戳洞负压引流和内口修补术能显著缩短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并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复发率.
作者:林洁;韩远峰;杨丽霞;赵瑞琴;左国杰;叶肖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自拟方坐浴配合派瑞松霜外涂治疗肛门湿疹的疗效,将120例肛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方坐浴配合派瑞松霜外涂治疗,对照组只采用派瑞松霜外涂治疗.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治疗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65.0%,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率46.7%,总有效率8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自拟方坐浴配合派瑞松霜外涂治疗肛门湿疹疗效确切,且使用安全简便,无不良反应.
作者:刘纪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探讨结肠息肉摘除术后延迟出血在结肠镜下治疗的价值,对18例行结肠息肉摘除术后24~72h肠道出血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和内镜下治疗.结果显示,对结肠镜检查发现的出血部位,立即于结肠镜下行注射治疗和电凝治疗可使出血停止.18例全部治愈,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果表明,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肉摘除术后延迟出血,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作者:杨廷旭;孙庆棠;魏丽;郭进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我们采用一次性切开挂线术治疗小儿肛瘘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8例,女8例;年龄小58d,3岁以下婴幼儿24例,14岁以下小儿12例.低位肛瘘26例(单纯性肛瘘18例,复杂性肛瘘8例),高位肛瘘10例(单纯性肛瘘8例,复杂性肛瘘2例).治疗方法:患者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氯胺酮静脉麻醉.将左手小指或食指润滑后伸入肛门内,右手持球头探针从外口或切开排脓口向直肠方向缓缓探入,直抵肛内,手指感觉探针于手指间薄弱处引出.对内口不明显者,从外口注入亚甲蓝溶液,沿亚甲蓝染色方向切开并根据染色走向探寻内口.
作者:杨士磊;王峰;韦俊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探讨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有效方法,采用PPH加皮桥减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8例(治疗组),并与单纯PPH治疗的环状混合痔28例(对照组)的疗效相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术后肛门水肿、肛门残留皮赘或痔核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采用PPH加皮桥减压术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在峰;刘士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运脾颗粒对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组织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探讨运脾颗粒治疗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的药效与机制,为该药治疗便秘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复合造模法建立小鼠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麻仁对照组(C组)、运脾颗粒大剂量组(D组)、运脾颗粒中剂量组(E组)、运脾颗粒小剂量组(F组),分别灌服相应药物,末次灌胃后测量肠道墨汁推进率;按放射免疫试剂盒方法分别测出结肠组织匀浆中SP、VIP的含量.结果显示,运脾颗粒能明显提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D组效果优于C组(P<0.05).运脾颗粒可明显增加便秘模型小鼠结肠组织中SP及VIP的含量,D、E、F组均优于C组(P<0.05),D组明显(P<0.01).结果表明,运脾颗粒能明显提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且各项指标均优于C组(P<0.05),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结肠中SP及VIP的含量来提高肠道传输功能.
作者:左进;甄熙奎;王炯;吴世铖;邢瑞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嵌顿性混合痔8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8例,女18例;年龄21~74岁;发病时间1~8d.发病因素:疲劳过度46例,饮酒、过食辛辣食物15例,便秘努责12例,剧烈咳嗽5例,妊娠产后8例.治疗方法:人院当天或次日行手术治疗.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局麻或骶麻.
作者:钱亚军;郑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我们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前位挂浮线结合术后运用血栓通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复发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1例,女4例;年龄26~51岁.均为复杂性肛瘘,外口2~9个.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行骶管麻醉,麻醉成功后取右侧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首先确定内口位置、瘘道走向及主次,然后持球头探针自外口轻柔探入,寻找及确定内口及主次管道.
作者:高有峰;汤小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消痔灵注射加高频电刀内痔切除、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对165例混合痔患者采用消痔灵注射加高频电刀内痔切除、外痔剥离术治疗.结果显示,治愈162例,显效2例,好转1例.疗程10~18d,平均14d.随访6~18个月,无复发.结果表明,该术式费用低,疗效明显,术后恢复快,疼痛轻,操作简便,易于掌握,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彤;钱小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探索小针刀结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的有效性,将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的患者70例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研究组采用小针刀结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疗程均为20d.结果显示,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91.9%)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结果表明,小针刀结合生物反馈疗法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义;徐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探讨后蹄铁型肛周脓肿的有效治疗方法,对64例后蹄铁型肛周脓肿患者采取Y形外切内挂线术治疗.随访1年,复发1例,一次性治愈63例(98.4%),平均住院时间27d.结果表明,经Y形外切内挂线术治疗后蹄铁型肛周脓肿治愈率高,疗程短,复发率低.
作者:戴红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探讨结肠镜单人检查在肛肠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回顾性分析1256例肛肠病患者经单人操作法进行的结肠镜检查结果.结果显示,肛肠科就诊患者的症状以便血、便秘、腹泻、肛门坠胀、肛门肿痛、腹胀和腹痛为主,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和结直肠癌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2.9%(287/1256)、16.6%(208/1256)和14.3%(179/1256),其中大肠癌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本组检出的小年龄为40岁.结果表明,对肛肠科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非常必要,单人操作法可以提高患者对结肠镜检查的依从性.
作者:王敬源;赵彦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针对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不足,通过对环状混合痔手术方式的改良,以促进创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外剥内扎术(对照组)与小切口外剥内扎及皮桥重建术(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两组在术后疼痛、肛门水肿、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狭窄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小切口外剥内扎与皮桥重建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显著减少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加快创面愈合.
作者:张增强;邢乃姣;韩松;毛葵;郑昌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微电极射频电化学疗法治疗内痔的疗效,将内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微电极射频电化学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结果显示,两组对痔出血疗效相近(P>0.05),但治疗组凝固点少,治疗时间短(P<0.05).两组对痔脱出近期有效率相近(P>0.05).但治疗组术后肛管黏膜溃疡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微电极射频电化学疗法使内痔的手术治疗由微创向无创的方向迈进了一步,其更具有实用性.
作者:董平;王敏;吴瑶;田垒;安少雄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内痔悬吊术治疗Ⅱ、Ⅲ期环状内痔的疗效,对32例Ⅱ、Ⅲ期环状内痔脱垂伴出血的患者行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内痔悬吊术,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本组32例患者术后随访1~5个月,患者痔脱垂和出血症状均消失,且术后无直肠血肿、创口出血及创口感染,无肛门、直肠狭窄,也无术后痔复发病例.结果表明,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内痔悬吊术不失为治疗轻度环状内痔的一种好方法,具有微创、微痛及与PPH相比治疗成本低的优点.
作者:戎放;叶能红;陈旭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自2011年以来,我科应用局部封闭配合中药坐浴、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肛门瘙痒症12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2例,女71例;年龄23~71岁,平均47岁;病程2个月至3年,平均1.9年.药物配制:(1)封闭药物组成.291-Ⅲ号消痔液2.0~5.0ml,布比卡因2.5~5.0ml,亚甲蓝2.0~4.0ml.(2)中药坐浴.蛇床子、防风、大蒜、黄柏、五倍子、苦参各50g,白鲜皮5g,苦矾(后下)、冰片(后下)各10g,上药水煎至500~1000ml,熏洗坐浴.
作者:海燕;王占华;王爱武;胡月娥;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近年来,我们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深部肛周脓肿9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1例;年龄19~45岁,平均26岁.单发肛周脓肿8例,蹄铁型肛周脓肿1例.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的混合性团块,边界清晰,壁较厚,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内部无血流信号.其中,坐骨直肠窝脓肿8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例.
作者:尚云龙;曹军英;王大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近年来,我们选择性应用外痔切除缝合内痔缝扎术、保留齿状线区的方法治疗环状混合痔8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4例,女27例;年龄28~72岁,平均41岁;病史14个月至25年.其中环状血栓性外痔69例,炎性外痔12例;Ⅱ期内痔25例,Ⅲ期内痔56例;有3个及3个以上内痔者48例,3个母痔均较大伴脱出者45例,无其他并发症.
作者:孙成安;夏安平;项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外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直肠黏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目前治疗直肠脱垂的方法很多,如中药内服、中药熏洗、直肠黏膜下注射术、直肠周围注射术、肛门紧缩术、直肠瘢痕固定术、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等,提肛运动在直肠脱垂治疗中也有重要应用,现结合1例说明如下.
作者:陈亮;梅笑玲;樊庆文;麻清;李心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探讨自内向外内括约肌侧方切开术治疗肛裂的疗效,将6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自内向外内括约肌侧方切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内括约肌后方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自内向外内括约肌侧方切开术治疗肛裂安全有效,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
作者:陈烁;龚银银;邱绪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