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平;王敏;吴瑶;田垒;安少雄
为观察中西药配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将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口服与保留灌肠治疗.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5% vs 54.3%,P<0.05);对两组42例治愈患者追踪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7% vs 73.3%,P<0.05).结果表明,柳氮磺吡啶配合中药口服、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单纯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且复发率低.
作者:郭文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2007年以来,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PPH术后出血1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38~50岁.术前诊断以Ⅲ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2例,以Ⅲ期内痔为主的环状混合痔8例.10例吻合口均有活动性出血,其中钛钉脱落出血4例,吻合口撕裂性出血1例;原发性出血2例,继发性出血8例.出血量≤200ml 1例,200~500ml 2例,500~1000ml 3例,>1000ml 4例.
作者:张金恩;谭群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探讨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有效方法,采用PPH加皮桥减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8例(治疗组),并与单纯PPH治疗的环状混合痔28例(对照组)的疗效相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术后肛门水肿、肛门残留皮赘或痔核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采用PPH加皮桥减压术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在峰;刘士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探讨结肠镜单人检查在肛肠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回顾性分析1256例肛肠病患者经单人操作法进行的结肠镜检查结果.结果显示,肛肠科就诊患者的症状以便血、便秘、腹泻、肛门坠胀、肛门肿痛、腹胀和腹痛为主,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和结直肠癌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2.9%(287/1256)、16.6%(208/1256)和14.3%(179/1256),其中大肠癌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本组检出的小年龄为40岁.结果表明,对肛肠科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非常必要,单人操作法可以提高患者对结肠镜检查的依从性.
作者:王敬源;赵彦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探索小针刀结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的有效性,将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的患者70例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研究组采用小针刀结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疗程均为20d.结果显示,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91.9%)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结果表明,小针刀结合生物反馈疗法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义;徐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针对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不足,通过对环状混合痔手术方式的改良,以促进创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外剥内扎术(对照组)与小切口外剥内扎及皮桥重建术(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两组在术后疼痛、肛门水肿、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狭窄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小切口外剥内扎与皮桥重建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显著减少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加快创面愈合.
作者:张增强;邢乃姣;韩松;毛葵;郑昌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探讨结肠息肉摘除术后延迟出血在结肠镜下治疗的价值,对18例行结肠息肉摘除术后24~72h肠道出血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和内镜下治疗.结果显示,对结肠镜检查发现的出血部位,立即于结肠镜下行注射治疗和电凝治疗可使出血停止.18例全部治愈,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果表明,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肉摘除术后延迟出血,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作者:杨廷旭;孙庆棠;魏丽;郭进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微电极射频电化学疗法治疗内痔的疗效,将内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微电极射频电化学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结果显示,两组对痔出血疗效相近(P>0.05),但治疗组凝固点少,治疗时间短(P<0.05).两组对痔脱出近期有效率相近(P>0.05).但治疗组术后肛管黏膜溃疡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微电极射频电化学疗法使内痔的手术治疗由微创向无创的方向迈进了一步,其更具有实用性.
作者:董平;王敏;吴瑶;田垒;安少雄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痔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素有“十人九痔”之说.随着近代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的迅速发展及医疗器械的发明利用,人们对痔本质的认识不断深人,痔的概念已经由初的症状式定义向现代的解剖学定义转变.因而痔的治疗理念也随之而变,痔的手术方法也不断改革与创新,微创术在痔病的治疗中显得更加的重要.
作者:陈海涛;贺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地奥司明片口服对痔急性发作症状的临床疗效,将120例痔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口服地奥司明片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口服痔宁片治疗,对照观察两组肛门疼痛、肛门水肿、便血、痔黏膜改变的时效和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肛门疼痛、便血的平均起效时间、平均消除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7d后两组均能显著改变临床症状及降低症状积分,但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及积分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地奥司明片口服治疗痔急性发作起效快,疗效显著.
作者:宫毅;杨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探讨经结肠镜活检钳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经结肠镜检查时,对直径≤0.7cm、数量≤5枚的息肉,使用活检钳进行摘除.结果显示,124例患者息肉完全摘除,经随访,除失访病例外,息肉完全消失,肠道基本恢复,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果表明,经结肠镜活检钳治疗大肠息肉是一种简便易行、创伤小、摘除息肉完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文闻;宁显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回顾性分析行保肛手术与传统Miles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保肛手术46例(保肛组),行传统Miles术14例(Miles组),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生存率、复发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保肛组在生活质量方面显著高于Miles组(P<0.05).结果表明,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治疗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可行.
作者:钟英才;胡伟文;周飞渡;陈星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2004~2010年,我们采用云南白药胶囊治疗痔和肛裂便血7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50例中,男350例,女400例;年龄17~78岁,平均39.5岁;病程3d至5年,平均7个月.均有便血症状.诊断为Ⅰ、Ⅱ期内痔600例,Ⅰ、Ⅱ期肛裂150例.内痔便血采用口服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粒,每日4次,便血较重者加服槐角丸,经肛门直肠给药云南白药胶囊2粒与九华痔疮栓1枚.肛裂便血者扩肛后,口服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粒,每日4次,经肛门直肠给药云南白药胶囊2粒与九华痔疮栓1枚.
作者:董敬艳;林利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肛泰软膏局部外用配合中药外洗治疗肛裂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62岁,平均31.27岁;发病时间1d至4年不等.其中后位裂口23例,前位裂口12例,前后裂口均有者3例,后位、左后位均有裂口者1例,后位、左中位均有裂口者1例.伴哨兵痔者11例,肛乳头肥大者4例,哨兵痔和肛乳头肥大均有者3例.40例患者中Ⅰ期肛裂6例,占15%;Ⅱ期肛裂21例,占52.5%;Ⅲ期肛裂12例,占30%;Ⅳ期肛裂1例,占2.5%.
作者:张学军;何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探讨对肛肠病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排尿排便的影响,将实施肛肠手术的20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实施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以及穴位按摩等早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术后排尿排便困难发生率等项指标.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满意度为95.1%,术后排尿排便困难发生率为3.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7.1%,术后排尿排便困难发生率为9.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对肛肠病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排尿排便困难的发生率,更加安全,并为患者所接受.
作者:张霞;王俊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我们采用补中益气汤合四妙散加减口服治疗肛门病术后肛门下坠6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8例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30~66岁.其中各类痔35例,肛裂11例,肛瘘12例,肛周脓肿10例.全部病例术后采用局部中药外洗换药,肛门下坠无明显缓解者.
作者:平丽红;郁俊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我们采用罗哌卡因局部麻醉下行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4例,女36例;年龄25~71岁;病程1~20年.麻醉方法:均采用外剥内扎术.注射用甲磺酸罗哌卡因119.2mg加生理盐水60ml,稀释成0.2%罗哌卡因60ml,用药总量30~40ml.患者取截石位,呈扇形局部浸润麻醉,先在肛门6点位呈扇形由浅入深、由外括约肌直至肛管直肠环内注射,再分别在肛门3、9点位先从皮下逐渐到外括约肌,后进坐骨直肠窝间隙内,边进针边注药,注药前回抽有无回血现象,防止局麻药注入血管内.
作者:武恩珍;昝久彬;李培;武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我院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1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8例,女32例;年龄30d至59岁;病程3~10d.肛周皮下脓肿90例,括约肌间脓肿36例,直肠黏膜下脓肿20例,坐骨直肠窝脓肿4例,低位蹄铁型脓肿10例;合并糖尿病2例.治疗方法:成人取截石位,连续硬膜外麻醉;1岁以内的小儿取侧卧位,静脉全麻.
作者:苏维霞;曾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报告1例同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并探讨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多原发性大肠癌外科治疗相关参考文献,并对1例同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结肠镜联合术中全结直肠探查可提高多原发癌的诊断准确率,早期诊断并行根治性切除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结果表明,完整的术前检测、术中仔细探查和术后定期的随访监督是治疗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关键.
作者:张东臣;俞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患者男,62岁.肛旁及臀部皮肤色黑质硬,破溃口反复流脓水20余年,伴排便困难1年.病理活组织检查:瘘口急慢性炎症伴上皮瘤样增生,皮下纤维组织瘤样增生.应用抗生素治疗1周.电子肠镜检查:结肠慢性炎症.彩超检查:肛门部多发脓肿并脓栓形成.专科检查:截石位见以肛门口为中心,肛周皮肤呈双手五指分开状,半径超过20cm,皮肤黑色,发黑处皮肤质硬,触之有麻木感.黑色皮肤处散在溃口20余个,且有分布不均沟壑状突起.按压左侧肛旁组织,远端溃口处有脓液流出,呈稀薄状,无异味.远端溃口及黑硬皮肤前至阴囊根部,左右两侧均距肛门13~15cm.后位距肛门约2cm.
作者:张双;王明明;白立峰;齐瑞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