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臣;俞林
我们采用罗哌卡因局部麻醉下行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4例,女36例;年龄25~71岁;病程1~20年.麻醉方法:均采用外剥内扎术.注射用甲磺酸罗哌卡因119.2mg加生理盐水60ml,稀释成0.2%罗哌卡因60ml,用药总量30~40ml.患者取截石位,呈扇形局部浸润麻醉,先在肛门6点位呈扇形由浅入深、由外括约肌直至肛管直肠环内注射,再分别在肛门3、9点位先从皮下逐渐到外括约肌,后进坐骨直肠窝间隙内,边进针边注药,注药前回抽有无回血现象,防止局麻药注入血管内.
作者:武恩珍;昝久彬;李培;武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运脾颗粒对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组织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探讨运脾颗粒治疗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的药效与机制,为该药治疗便秘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复合造模法建立小鼠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麻仁对照组(C组)、运脾颗粒大剂量组(D组)、运脾颗粒中剂量组(E组)、运脾颗粒小剂量组(F组),分别灌服相应药物,末次灌胃后测量肠道墨汁推进率;按放射免疫试剂盒方法分别测出结肠组织匀浆中SP、VIP的含量.结果显示,运脾颗粒能明显提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D组效果优于C组(P<0.05).运脾颗粒可明显增加便秘模型小鼠结肠组织中SP及VIP的含量,D、E、F组均优于C组(P<0.05),D组明显(P<0.01).结果表明,运脾颗粒能明显提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且各项指标均优于C组(P<0.05),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结肠中SP及VIP的含量来提高肠道传输功能.
作者:左进;甄熙奎;王炯;吴世铖;邢瑞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肿瘤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主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淋巴道转移是其常见的扩散方式.有关肿瘤血管发育和新生的调节机制颇受重视,然而肿瘤的淋巴管生成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随着近年来对淋巴管内皮细胞分离纯化技术的提高及特有分子标志的发现,肿瘤淋巴管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本文就淋巴管的生成及其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结合近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振军;应晓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内扎外剥保留齿状线加内痔注射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将6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0例.A组采用内扎外剥保留齿状线加内痔注射术治疗,B组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痔核结扎线脱落时间、疼痛程度、创缘水肿、肛周皮赘、肛门溢液、肛门舒适度及疗效.结果显示,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93.3% vs 83.3%,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内扎外剥保留齿状线加内痔注射术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吴明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我院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1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8例,女32例;年龄30d至59岁;病程3~10d.肛周皮下脓肿90例,括约肌间脓肿36例,直肠黏膜下脓肿20例,坐骨直肠窝脓肿4例,低位蹄铁型脓肿10例;合并糖尿病2例.治疗方法:成人取截石位,连续硬膜外麻醉;1岁以内的小儿取侧卧位,静脉全麻.
作者:苏维霞;曾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笔者采用手术加中药坐浴治疗急性嵌顿痔合并肛缘水肿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6例,女9例;年龄23~55岁,平均37岁.治疗方法:(1)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暴露全部痔核,于肛缘皮肤行V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将痔核向上剥离至齿状线上约0.5cm,游离痔核,钳夹、结扎并切除痔核,修剪皮赘并保留肛管皮桥,术后局部用生肌玉红膏纱条填塞,加压包扎.
作者:王伟;韩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内痔围扎悬吊加外痔弧形切缝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内痔围扎悬吊加外痔弧形切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肛门疼痛、肛门水肿、住院时间及疗效等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肛门疼痛评分、肛门水肿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内痔围扎悬吊加外痔弧形切缝术能有效治疗混合痔,相关指标优于传统痔外剥内扎术,具有创面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
作者:殷文明;季利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回顾性分析行保肛手术与传统Miles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保肛手术46例(保肛组),行传统Miles术14例(Miles组),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生存率、复发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保肛组在生活质量方面显著高于Miles组(P<0.05).结果表明,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治疗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可行.
作者:钟英才;胡伟文;周飞渡;陈星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近年来,我们选择性应用外痔切除缝合内痔缝扎术、保留齿状线区的方法治疗环状混合痔8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4例,女27例;年龄28~72岁,平均41岁;病史14个月至25年.其中环状血栓性外痔69例,炎性外痔12例;Ⅱ期内痔25例,Ⅲ期内痔56例;有3个及3个以上内痔者48例,3个母痔均较大伴脱出者45例,无其他并发症.
作者:孙成安;夏安平;项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2004~2010年,我们采用云南白药胶囊治疗痔和肛裂便血7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50例中,男350例,女400例;年龄17~78岁,平均39.5岁;病程3d至5年,平均7个月.均有便血症状.诊断为Ⅰ、Ⅱ期内痔600例,Ⅰ、Ⅱ期肛裂150例.内痔便血采用口服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粒,每日4次,便血较重者加服槐角丸,经肛门直肠给药云南白药胶囊2粒与九华痔疮栓1枚.肛裂便血者扩肛后,口服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粒,每日4次,经肛门直肠给药云南白药胶囊2粒与九华痔疮栓1枚.
作者:董敬艳;林利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负压引流对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将10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一期肛周脓肿戳洞负压引流和内口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周脓肿常规一期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评分及术后复发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6个月复发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戳洞负压引流和内口修补术能显著缩短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并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复发率.
作者:林洁;韩远峰;杨丽霞;赵瑞琴;左国杰;叶肖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微电极射频电化学疗法治疗内痔的疗效,将内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微电极射频电化学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结果显示,两组对痔出血疗效相近(P>0.05),但治疗组凝固点少,治疗时间短(P<0.05).两组对痔脱出近期有效率相近(P>0.05).但治疗组术后肛管黏膜溃疡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微电极射频电化学疗法使内痔的手术治疗由微创向无创的方向迈进了一步,其更具有实用性.
作者:董平;王敏;吴瑶;田垒;安少雄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我们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前位挂浮线结合术后运用血栓通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复发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1例,女4例;年龄26~51岁.均为复杂性肛瘘,外口2~9个.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行骶管麻醉,麻醉成功后取右侧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首先确定内口位置、瘘道走向及主次,然后持球头探针自外口轻柔探入,寻找及确定内口及主次管道.
作者:高有峰;汤小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探讨结肠镜单人检查在肛肠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回顾性分析1256例肛肠病患者经单人操作法进行的结肠镜检查结果.结果显示,肛肠科就诊患者的症状以便血、便秘、腹泻、肛门坠胀、肛门肿痛、腹胀和腹痛为主,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和结直肠癌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2.9%(287/1256)、16.6%(208/1256)和14.3%(179/1256),其中大肠癌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本组检出的小年龄为40岁.结果表明,对肛肠科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非常必要,单人操作法可以提高患者对结肠镜检查的依从性.
作者:王敬源;赵彦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自2011年以来,我科应用局部封闭配合中药坐浴、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肛门瘙痒症12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2例,女71例;年龄23~71岁,平均47岁;病程2个月至3年,平均1.9年.药物配制:(1)封闭药物组成.291-Ⅲ号消痔液2.0~5.0ml,布比卡因2.5~5.0ml,亚甲蓝2.0~4.0ml.(2)中药坐浴.蛇床子、防风、大蒜、黄柏、五倍子、苦参各50g,白鲜皮5g,苦矾(后下)、冰片(后下)各10g,上药水煎至500~1000ml,熏洗坐浴.
作者:海燕;王占华;王爱武;胡月娥;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探讨经结肠镜活检钳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经结肠镜检查时,对直径≤0.7cm、数量≤5枚的息肉,使用活检钳进行摘除.结果显示,124例患者息肉完全摘除,经随访,除失访病例外,息肉完全消失,肠道基本恢复,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果表明,经结肠镜活检钳治疗大肠息肉是一种简便易行、创伤小、摘除息肉完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文闻;宁显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内痔悬吊术治疗Ⅱ、Ⅲ期环状内痔的疗效,对32例Ⅱ、Ⅲ期环状内痔脱垂伴出血的患者行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内痔悬吊术,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本组32例患者术后随访1~5个月,患者痔脱垂和出血症状均消失,且术后无直肠血肿、创口出血及创口感染,无肛门、直肠狭窄,也无术后痔复发病例.结果表明,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内痔悬吊术不失为治疗轻度环状内痔的一种好方法,具有微创、微痛及与PPH相比治疗成本低的优点.
作者:戎放;叶能红;陈旭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报告1例同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并探讨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多原发性大肠癌外科治疗相关参考文献,并对1例同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结肠镜联合术中全结直肠探查可提高多原发癌的诊断准确率,早期诊断并行根治性切除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结果表明,完整的术前检测、术中仔细探查和术后定期的随访监督是治疗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关键.
作者:张东臣;俞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主灶切开双挂线引流治疗高位蹄铁型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采用主灶脓腔一次性切开,彻底处理内口,脓腔远端切开,用橡皮筋虚挂线引流,中间皮桥旷置,治疗高位蹄铁型肛周脓肿24例.结果显示,24例全部治愈,疗程14~22d,平均18d.术后随访0.5~1年,无肛门失禁、肛管直肠狭窄或肛门畸形等后遗症.结果表明,该术式出血少、损伤小、疼痛轻,创口愈合时间短,治疗费用低,愈合后瘢痕小,保护了肛门括约肌功能及肛周正常组织,术后无肛门变形、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后遗症.
作者:白东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2007年以来,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PPH术后出血1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38~50岁.术前诊断以Ⅲ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2例,以Ⅲ期内痔为主的环状混合痔8例.10例吻合口均有活动性出血,其中钛钉脱落出血4例,吻合口撕裂性出血1例;原发性出血2例,继发性出血8例.出血量≤200ml 1例,200~500ml 2例,500~1000ml 3例,>1000ml 4例.
作者:张金恩;谭群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