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扎外剥保留齿状线加内痔注射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吴明克

关键词:痔, 手术, 临床观察
摘要:为观察内扎外剥保留齿状线加内痔注射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将6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0例.A组采用内扎外剥保留齿状线加内痔注射术治疗,B组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痔核结扎线脱落时间、疼痛程度、创缘水肿、肛周皮赘、肛门溢液、肛门舒适度及疗效.结果显示,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93.3% vs 83.3%,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内扎外剥保留齿状线加内痔注射术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补中益气汤合四妙散加减口服治疗肛门病术后肛门下坠68例

    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我们采用补中益气汤合四妙散加减口服治疗肛门病术后肛门下坠6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8例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30~66岁.其中各类痔35例,肛裂11例,肛瘘12例,肛周脓肿10例.全部病例术后采用局部中药外洗换药,肛门下坠无明显缓解者.

    作者:平丽红;郁俊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经结肠镜活检钳治疗大肠息肉124例

    为探讨经结肠镜活检钳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经结肠镜检查时,对直径≤0.7cm、数量≤5枚的息肉,使用活检钳进行摘除.结果显示,124例患者息肉完全摘除,经随访,除失访病例外,息肉完全消失,肠道基本恢复,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果表明,经结肠镜活检钳治疗大肠息肉是一种简便易行、创伤小、摘除息肉完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文闻;宁显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自拟方坐浴配合派瑞松霜外涂治疗肛门湿疹60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自拟方坐浴配合派瑞松霜外涂治疗肛门湿疹的疗效,将120例肛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方坐浴配合派瑞松霜外涂治疗,对照组只采用派瑞松霜外涂治疗.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治疗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65.0%,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率46.7%,总有效率8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自拟方坐浴配合派瑞松霜外涂治疗肛门湿疹疗效确切,且使用安全简便,无不良反应.

    作者:刘纪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溃疡性结肠炎、肠阿米巴病、克罗恩病的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属常见病,肠阿米巴病与克罗恩病相对而言较少见,而三者的X线表现往往有很多相似之处,难以分辨,临床诊断较为困难,现分述如下.1 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腹部X线透视可发现有无肠梗阻及中毒性巨结肠;膈下的游离气体是否出现,鉴定有无肠穿孔发生.钡剂灌肠造影是检查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了解结肠受累范围和程度,以及回肠末段情况,有无瘘管、息肉、癌肿等并发症.X线表现如下:(1)肠管边缘及黏膜皱襞的改变,肠管边缘模糊,黏膜皱襞失去正常形态,表现为粗大的纵行条状影像、沿肠管边缘出现毛刺状改变,有假性息肉时可出现多发性圆形缺损.

    作者:郝瑞贞;朱平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痔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自2011年以来,我们对痔伴心血管疾病患者43例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方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53~76岁.环状混合痔34例,肛周脓肿9例.伴冠心病25例,心律失常17例,高血压19例,心功能不全9例.平均住院时间9d,均痊愈出院,无肛门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作者:汤小秋;高有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PPH加皮桥减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8例的临床观察

    为探讨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有效方法,采用PPH加皮桥减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8例(治疗组),并与单纯PPH治疗的环状混合痔28例(对照组)的疗效相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术后肛门水肿、肛门残留皮赘或痔核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采用PPH加皮桥减压术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在峰;刘士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厚朴排气合剂口服在肛肠病术后的应用

    我院应用厚朴排气合剂口服治疗肛肠病术后腹胀、便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随机选取肛肠病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15~72岁;其中痔术后30例,肛瘘术后10例,肛周脓肿术后1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4~75岁;其中痔术后29例,肛瘘术后11例,肛周脓肿术后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王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微电极射频电化学疗法治疗内痔60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微电极射频电化学疗法治疗内痔的疗效,将内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微电极射频电化学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结果显示,两组对痔出血疗效相近(P>0.05),但治疗组凝固点少,治疗时间短(P<0.05).两组对痔脱出近期有效率相近(P>0.05).但治疗组术后肛管黏膜溃疡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微电极射频电化学疗法使内痔的手术治疗由微创向无创的方向迈进了一步,其更具有实用性.

    作者:董平;王敏;吴瑶;田垒;安少雄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TST辅助外痔切剥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TST (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又称选择式微创痔吻合器,主要适用于Ⅱ、Ⅲ期内痔出血或伴脱垂内痔患者.我院采用TST辅助外痔切剥治疗环状混合痔8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1例,女49例;年龄20~65岁,平均41.5岁;病程1.5~30年.其中赘皮性环状混合痔39例,血栓性环状混合痔20例,静脉曲张性环状混合痔21例.

    作者:贺平;吴莉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三联疗法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三联疗法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308例重度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64例采用痔上黏膜套扎、消痔灵注射、外剥内扎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144例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肛门疼痛、创缘水肿、肛门出血、肛门坠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两组在总有效率、术后肛门坠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肛门疼痛、创缘水肿、肛门出血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三联疗法治疗重度混合痔优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

    作者:闫守月;邱进;吕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内痔围扎悬吊加外痔弧形切缝术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

    为观察内痔围扎悬吊加外痔弧形切缝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内痔围扎悬吊加外痔弧形切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肛门疼痛、肛门水肿、住院时间及疗效等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肛门疼痛评分、肛门水肿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内痔围扎悬吊加外痔弧形切缝术能有效治疗混合痔,相关指标优于传统痔外剥内扎术,具有创面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

    作者:殷文明;季利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内注电切外剥术治疗混合痔165例临床观察

    为观察消痔灵注射加高频电刀内痔切除、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对165例混合痔患者采用消痔灵注射加高频电刀内痔切除、外痔剥离术治疗.结果显示,治愈162例,显效2例,好转1例.疗程10~18d,平均14d.随访6~18个月,无复发.结果表明,该术式费用低,疗效明显,术后恢复快,疼痛轻,操作简便,易于掌握,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彤;钱小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附同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1例临床分析)

    报告1例同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并探讨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多原发性大肠癌外科治疗相关参考文献,并对1例同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结肠镜联合术中全结直肠探查可提高多原发癌的诊断准确率,早期诊断并行根治性切除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结果表明,完整的术前检测、术中仔细探查和术后定期的随访监督是治疗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关键.

    作者:张东臣;俞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化脓性汗腺炎1例

    患者男,62岁.肛旁及臀部皮肤色黑质硬,破溃口反复流脓水20余年,伴排便困难1年.病理活组织检查:瘘口急慢性炎症伴上皮瘤样增生,皮下纤维组织瘤样增生.应用抗生素治疗1周.电子肠镜检查:结肠慢性炎症.彩超检查:肛门部多发脓肿并脓栓形成.专科检查:截石位见以肛门口为中心,肛周皮肤呈双手五指分开状,半径超过20cm,皮肤黑色,发黑处皮肤质硬,触之有麻木感.黑色皮肤处散在溃口20余个,且有分布不均沟壑状突起.按压左侧肛旁组织,远端溃口处有脓液流出,呈稀薄状,无异味.远端溃口及黑硬皮肤前至阴囊根部,左右两侧均距肛门13~15cm.后位距肛门约2cm.

    作者:张双;王明明;白立峰;齐瑞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负压引流和内口修补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分析

    为观察负压引流对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将10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一期肛周脓肿戳洞负压引流和内口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周脓肿常规一期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评分及术后复发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6个月复发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戳洞负压引流和内口修补术能显著缩短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并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复发率.

    作者:林洁;韩远峰;杨丽霞;赵瑞琴;左国杰;叶肖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主灶切开双挂线引流治疗高位蹄铁型肛周脓肿24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主灶切开双挂线引流治疗高位蹄铁型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采用主灶脓腔一次性切开,彻底处理内口,脓腔远端切开,用橡皮筋虚挂线引流,中间皮桥旷置,治疗高位蹄铁型肛周脓肿24例.结果显示,24例全部治愈,疗程14~22d,平均18d.术后随访0.5~1年,无肛门失禁、肛管直肠狭窄或肛门畸形等后遗症.结果表明,该术式出血少、损伤小、疼痛轻,创口愈合时间短,治疗费用低,愈合后瘢痕小,保护了肛门括约肌功能及肛周正常组织,术后无肛门变形、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后遗症.

    作者:白东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结直肠癌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的研究进展

    肿瘤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主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淋巴道转移是其常见的扩散方式.有关肿瘤血管发育和新生的调节机制颇受重视,然而肿瘤的淋巴管生成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随着近年来对淋巴管内皮细胞分离纯化技术的提高及特有分子标志的发现,肿瘤淋巴管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本文就淋巴管的生成及其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结合近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振军;应晓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160例

    我院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1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8例,女32例;年龄30d至59岁;病程3~10d.肛周皮下脓肿90例,括约肌间脓肿36例,直肠黏膜下脓肿20例,坐骨直肠窝脓肿4例,低位蹄铁型脓肿10例;合并糖尿病2例.治疗方法:成人取截石位,连续硬膜外麻醉;1岁以内的小儿取侧卧位,静脉全麻.

    作者:苏维霞;曾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内括约肌侧方切开术治疗肛裂30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自内向外内括约肌侧方切开术治疗肛裂的疗效,将6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自内向外内括约肌侧方切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内括约肌后方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自内向外内括约肌侧方切开术治疗肛裂安全有效,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

    作者:陈烁;龚银银;邱绪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手术结合血栓通治疗复杂性肛瘘复发45例

    我们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前位挂浮线结合术后运用血栓通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复发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1例,女4例;年龄26~51岁.均为复杂性肛瘘,外口2~9个.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行骶管麻醉,麻醉成功后取右侧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首先确定内口位置、瘘道走向及主次,然后持球头探针自外口轻柔探入,寻找及确定内口及主次管道.

    作者:高有峰;汤小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