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小秋;高有峰
2007年以来,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PPH术后出血1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38~50岁.术前诊断以Ⅲ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2例,以Ⅲ期内痔为主的环状混合痔8例.10例吻合口均有活动性出血,其中钛钉脱落出血4例,吻合口撕裂性出血1例;原发性出血2例,继发性出血8例.出血量≤200ml 1例,200~500ml 2例,500~1000ml 3例,>1000ml 4例.
作者:张金恩;谭群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我们采用一次性切开挂线术治疗小儿肛瘘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8例,女8例;年龄小58d,3岁以下婴幼儿24例,14岁以下小儿12例.低位肛瘘26例(单纯性肛瘘18例,复杂性肛瘘8例),高位肛瘘10例(单纯性肛瘘8例,复杂性肛瘘2例).治疗方法:患者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氯胺酮静脉麻醉.将左手小指或食指润滑后伸入肛门内,右手持球头探针从外口或切开排脓口向直肠方向缓缓探入,直抵肛内,手指感觉探针于手指间薄弱处引出.对内口不明显者,从外口注入亚甲蓝溶液,沿亚甲蓝染色方向切开并根据染色走向探寻内口.
作者:杨士磊;王峰;韦俊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我们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前位挂浮线结合术后运用血栓通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复发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1例,女4例;年龄26~51岁.均为复杂性肛瘘,外口2~9个.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行骶管麻醉,麻醉成功后取右侧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首先确定内口位置、瘘道走向及主次,然后持球头探针自外口轻柔探入,寻找及确定内口及主次管道.
作者:高有峰;汤小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负压引流对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将10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一期肛周脓肿戳洞负压引流和内口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周脓肿常规一期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评分及术后复发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6个月复发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戳洞负压引流和内口修补术能显著缩短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并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复发率.
作者:林洁;韩远峰;杨丽霞;赵瑞琴;左国杰;叶肖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我们采用罗哌卡因局部麻醉下行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4例,女36例;年龄25~71岁;病程1~20年.麻醉方法:均采用外剥内扎术.注射用甲磺酸罗哌卡因119.2mg加生理盐水60ml,稀释成0.2%罗哌卡因60ml,用药总量30~40ml.患者取截石位,呈扇形局部浸润麻醉,先在肛门6点位呈扇形由浅入深、由外括约肌直至肛管直肠环内注射,再分别在肛门3、9点位先从皮下逐渐到外括约肌,后进坐骨直肠窝间隙内,边进针边注药,注药前回抽有无回血现象,防止局麻药注入血管内.
作者:武恩珍;昝久彬;李培;武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三联疗法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308例重度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64例采用痔上黏膜套扎、消痔灵注射、外剥内扎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144例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肛门疼痛、创缘水肿、肛门出血、肛门坠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两组在总有效率、术后肛门坠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肛门疼痛、创缘水肿、肛门出血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三联疗法治疗重度混合痔优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
作者:闫守月;邱进;吕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近年来,我们选择性应用外痔切除缝合内痔缝扎术、保留齿状线区的方法治疗环状混合痔8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4例,女27例;年龄28~72岁,平均41岁;病史14个月至25年.其中环状血栓性外痔69例,炎性外痔12例;Ⅱ期内痔25例,Ⅲ期内痔56例;有3个及3个以上内痔者48例,3个母痔均较大伴脱出者45例,无其他并发症.
作者:孙成安;夏安平;项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TST (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又称选择式微创痔吻合器,主要适用于Ⅱ、Ⅲ期内痔出血或伴脱垂内痔患者.我院采用TST辅助外痔切剥治疗环状混合痔8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1例,女49例;年龄20~65岁,平均41.5岁;病程1.5~30年.其中赘皮性环状混合痔39例,血栓性环状混合痔20例,静脉曲张性环状混合痔21例.
作者:贺平;吴莉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我院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1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8例,女32例;年龄30d至59岁;病程3~10d.肛周皮下脓肿90例,括约肌间脓肿36例,直肠黏膜下脓肿20例,坐骨直肠窝脓肿4例,低位蹄铁型脓肿10例;合并糖尿病2例.治疗方法:成人取截石位,连续硬膜外麻醉;1岁以内的小儿取侧卧位,静脉全麻.
作者:苏维霞;曾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消痔灵注射加高频电刀内痔切除、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对165例混合痔患者采用消痔灵注射加高频电刀内痔切除、外痔剥离术治疗.结果显示,治愈162例,显效2例,好转1例.疗程10~18d,平均14d.随访6~18个月,无复发.结果表明,该术式费用低,疗效明显,术后恢复快,疼痛轻,操作简便,易于掌握,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彤;钱小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内痔围扎悬吊加外痔弧形切缝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内痔围扎悬吊加外痔弧形切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肛门疼痛、肛门水肿、住院时间及疗效等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肛门疼痛评分、肛门水肿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内痔围扎悬吊加外痔弧形切缝术能有效治疗混合痔,相关指标优于传统痔外剥内扎术,具有创面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
作者:殷文明;季利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保证中老年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安全,观测CO2气腹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选择50例中老年择期行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结合连续硬膜外麻醉.行腹腔镜手术时,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电图(ECG)、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气道压力(PAw)、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显示,患者行CO2气腹前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CO2气腹后5min、15min的HR增快,MAP、PAw、PETCO2、PaCO2均升高.结果表明,CO2气腹对中老年直肠癌腹腔镜手术者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很大,因此,术中必须严密监测,备好抢救药品,对中老年合并心肺疾病者更应注意.
作者:许民;罗童心;宋永利;李成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直肠前突(rectocele,RC)是指排便时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突向阴道,引起的一系列以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严重者需手助排便,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属于中医“便秘”、“脾约”的范畴.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手术效果较好,本文主要对RC的手术治疗进展做一系统回顾.
作者:张志红;于永铎;叶艳;王欣鑫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近年来,我们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深部肛周脓肿9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1例;年龄19~45岁,平均26岁.单发肛周脓肿8例,蹄铁型肛周脓肿1例.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的混合性团块,边界清晰,壁较厚,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内部无血流信号.其中,坐骨直肠窝脓肿8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例.
作者:尚云龙;曹军英;王大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探讨结肠镜单人检查在肛肠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回顾性分析1256例肛肠病患者经单人操作法进行的结肠镜检查结果.结果显示,肛肠科就诊患者的症状以便血、便秘、腹泻、肛门坠胀、肛门肿痛、腹胀和腹痛为主,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和结直肠癌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2.9%(287/1256)、16.6%(208/1256)和14.3%(179/1256),其中大肠癌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本组检出的小年龄为40岁.结果表明,对肛肠科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非常必要,单人操作法可以提高患者对结肠镜检查的依从性.
作者:王敬源;赵彦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回顾性分析行保肛手术与传统Miles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保肛手术46例(保肛组),行传统Miles术14例(Miles组),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生存率、复发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保肛组在生活质量方面显著高于Miles组(P<0.05).结果表明,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治疗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可行.
作者:钟英才;胡伟文;周飞渡;陈星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中西药配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将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口服与保留灌肠治疗.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5% vs 54.3%,P<0.05);对两组42例治愈患者追踪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7% vs 73.3%,P<0.05).结果表明,柳氮磺吡啶配合中药口服、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单纯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且复发率低.
作者:郭文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痔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素有“十人九痔”之说.随着近代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的迅速发展及医疗器械的发明利用,人们对痔本质的认识不断深人,痔的概念已经由初的症状式定义向现代的解剖学定义转变.因而痔的治疗理念也随之而变,痔的手术方法也不断改革与创新,微创术在痔病的治疗中显得更加的重要.
作者:陈海涛;贺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探讨矾藤痔注射液注射治疗内痔的疗效,对81例内痔患者于痔核注射1∶1矾藤痔注射液(矾藤痔注射液1份配2%利多卡因1ml).结果显示,治愈75例,占92.6%;有效5例,占6.2%;显效1例,占1.2%;总有效率100%.随访2周至2个月,5例出现轻度便血,其余患者均无便血或痔核脱出.结果表明,矾藤痔注射液注射治疗内痔具有效果好,疗程短,不需住院等优点.
作者:许文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探索小针刀结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的有效性,将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的患者70例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研究组采用小针刀结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疗程均为20d.结果显示,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91.9%)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结果表明,小针刀结合生物反馈疗法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义;徐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