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平;吴莉娟
为观察运脾颗粒对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组织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探讨运脾颗粒治疗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的药效与机制,为该药治疗便秘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复合造模法建立小鼠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麻仁对照组(C组)、运脾颗粒大剂量组(D组)、运脾颗粒中剂量组(E组)、运脾颗粒小剂量组(F组),分别灌服相应药物,末次灌胃后测量肠道墨汁推进率;按放射免疫试剂盒方法分别测出结肠组织匀浆中SP、VIP的含量.结果显示,运脾颗粒能明显提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D组效果优于C组(P<0.05).运脾颗粒可明显增加便秘模型小鼠结肠组织中SP及VIP的含量,D、E、F组均优于C组(P<0.05),D组明显(P<0.01).结果表明,运脾颗粒能明显提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且各项指标均优于C组(P<0.05),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结肠中SP及VIP的含量来提高肠道传输功能.
作者:左进;甄熙奎;王炯;吴世铖;邢瑞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痔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素有“十人九痔”之说.随着近代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的迅速发展及医疗器械的发明利用,人们对痔本质的认识不断深人,痔的概念已经由初的症状式定义向现代的解剖学定义转变.因而痔的治疗理念也随之而变,痔的手术方法也不断改革与创新,微创术在痔病的治疗中显得更加的重要.
作者:陈海涛;贺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患者男,62岁.肛旁及臀部皮肤色黑质硬,破溃口反复流脓水20余年,伴排便困难1年.病理活组织检查:瘘口急慢性炎症伴上皮瘤样增生,皮下纤维组织瘤样增生.应用抗生素治疗1周.电子肠镜检查:结肠慢性炎症.彩超检查:肛门部多发脓肿并脓栓形成.专科检查:截石位见以肛门口为中心,肛周皮肤呈双手五指分开状,半径超过20cm,皮肤黑色,发黑处皮肤质硬,触之有麻木感.黑色皮肤处散在溃口20余个,且有分布不均沟壑状突起.按压左侧肛旁组织,远端溃口处有脓液流出,呈稀薄状,无异味.远端溃口及黑硬皮肤前至阴囊根部,左右两侧均距肛门13~15cm.后位距肛门约2cm.
作者:张双;王明明;白立峰;齐瑞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结合痔切除术预防与控制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将242例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单纯PPH组57例和PPH结合痔切除术组185例.结果显示,PPH结合痔切除术组在术后出血、痔核脱垂等方面优于PPH组.结果表明,采用PPH结合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只要规范手术操作就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乔敬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内扎外剥保留齿状线加内痔注射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将6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0例.A组采用内扎外剥保留齿状线加内痔注射术治疗,B组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痔核结扎线脱落时间、疼痛程度、创缘水肿、肛周皮赘、肛门溢液、肛门舒适度及疗效.结果显示,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93.3% vs 83.3%,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内扎外剥保留齿状线加内痔注射术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吴明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肛泰软膏局部外用配合中药外洗治疗肛裂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62岁,平均31.27岁;发病时间1d至4年不等.其中后位裂口23例,前位裂口12例,前后裂口均有者3例,后位、左后位均有裂口者1例,后位、左中位均有裂口者1例.伴哨兵痔者11例,肛乳头肥大者4例,哨兵痔和肛乳头肥大均有者3例.40例患者中Ⅰ期肛裂6例,占15%;Ⅱ期肛裂21例,占52.5%;Ⅲ期肛裂12例,占30%;Ⅳ期肛裂1例,占2.5%.
作者:张学军;何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针对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不足,通过对环状混合痔手术方式的改良,以促进创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外剥内扎术(对照组)与小切口外剥内扎及皮桥重建术(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两组在术后疼痛、肛门水肿、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狭窄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小切口外剥内扎与皮桥重建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显著减少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加快创面愈合.
作者:张增强;邢乃姣;韩松;毛葵;郑昌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三联疗法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308例重度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64例采用痔上黏膜套扎、消痔灵注射、外剥内扎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144例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肛门疼痛、创缘水肿、肛门出血、肛门坠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两组在总有效率、术后肛门坠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肛门疼痛、创缘水肿、肛门出血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三联疗法治疗重度混合痔优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
作者:闫守月;邱进;吕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近年来,我们选择性应用外痔切除缝合内痔缝扎术、保留齿状线区的方法治疗环状混合痔8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4例,女27例;年龄28~72岁,平均41岁;病史14个月至25年.其中环状血栓性外痔69例,炎性外痔12例;Ⅱ期内痔25例,Ⅲ期内痔56例;有3个及3个以上内痔者48例,3个母痔均较大伴脱出者45例,无其他并发症.
作者:孙成安;夏安平;项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探讨对肛肠病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排尿排便的影响,将实施肛肠手术的20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实施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以及穴位按摩等早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术后排尿排便困难发生率等项指标.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满意度为95.1%,术后排尿排便困难发生率为3.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7.1%,术后排尿排便困难发生率为9.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对肛肠病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排尿排便困难的发生率,更加安全,并为患者所接受.
作者:张霞;王俊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回顾性分析行保肛手术与传统Miles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保肛手术46例(保肛组),行传统Miles术14例(Miles组),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生存率、复发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保肛组在生活质量方面显著高于Miles组(P<0.05).结果表明,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治疗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可行.
作者:钟英才;胡伟文;周飞渡;陈星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我们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前位挂浮线结合术后运用血栓通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复发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1例,女4例;年龄26~51岁.均为复杂性肛瘘,外口2~9个.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行骶管麻醉,麻醉成功后取右侧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首先确定内口位置、瘘道走向及主次,然后持球头探针自外口轻柔探入,寻找及确定内口及主次管道.
作者:高有峰;汤小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报告1例同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并探讨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多原发性大肠癌外科治疗相关参考文献,并对1例同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结肠镜联合术中全结直肠探查可提高多原发癌的诊断准确率,早期诊断并行根治性切除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结果表明,完整的术前检测、术中仔细探查和术后定期的随访监督是治疗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关键.
作者:张东臣;俞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探讨结肠息肉摘除术后延迟出血在结肠镜下治疗的价值,对18例行结肠息肉摘除术后24~72h肠道出血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和内镜下治疗.结果显示,对结肠镜检查发现的出血部位,立即于结肠镜下行注射治疗和电凝治疗可使出血停止.18例全部治愈,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果表明,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肉摘除术后延迟出血,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作者:杨廷旭;孙庆棠;魏丽;郭进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探讨自内向外内括约肌侧方切开术治疗肛裂的疗效,将6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自内向外内括约肌侧方切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内括约肌后方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自内向外内括约肌侧方切开术治疗肛裂安全有效,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
作者:陈烁;龚银银;邱绪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我院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1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8例,女32例;年龄30d至59岁;病程3~10d.肛周皮下脓肿90例,括约肌间脓肿36例,直肠黏膜下脓肿20例,坐骨直肠窝脓肿4例,低位蹄铁型脓肿10例;合并糖尿病2例.治疗方法:成人取截石位,连续硬膜外麻醉;1岁以内的小儿取侧卧位,静脉全麻.
作者:苏维霞;曾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自2011年以来,我们对痔伴心血管疾病患者43例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方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53~76岁.环状混合痔34例,肛周脓肿9例.伴冠心病25例,心律失常17例,高血压19例,心功能不全9例.平均住院时间9d,均痊愈出院,无肛门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作者:汤小秋;高有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探讨矾藤痔注射液注射治疗内痔的疗效,对81例内痔患者于痔核注射1∶1矾藤痔注射液(矾藤痔注射液1份配2%利多卡因1ml).结果显示,治愈75例,占92.6%;有效5例,占6.2%;显效1例,占1.2%;总有效率100%.随访2周至2个月,5例出现轻度便血,其余患者均无便血或痔核脱出.结果表明,矾藤痔注射液注射治疗内痔具有效果好,疗程短,不需住院等优点.
作者:许文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观察主灶切开双挂线引流治疗高位蹄铁型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采用主灶脓腔一次性切开,彻底处理内口,脓腔远端切开,用橡皮筋虚挂线引流,中间皮桥旷置,治疗高位蹄铁型肛周脓肿24例.结果显示,24例全部治愈,疗程14~22d,平均18d.术后随访0.5~1年,无肛门失禁、肛管直肠狭窄或肛门畸形等后遗症.结果表明,该术式出血少、损伤小、疼痛轻,创口愈合时间短,治疗费用低,愈合后瘢痕小,保护了肛门括约肌功能及肛周正常组织,术后无肛门变形、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后遗症.
作者:白东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2007年以来,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PPH术后出血1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38~50岁.术前诊断以Ⅲ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2例,以Ⅲ期内痔为主的环状混合痔8例.10例吻合口均有活动性出血,其中钛钉脱落出血4例,吻合口撕裂性出血1例;原发性出血2例,继发性出血8例.出血量≤200ml 1例,200~500ml 2例,500~1000ml 3例,>1000ml 4例.
作者:张金恩;谭群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