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增;刘翠杨;王建铭
三联术即内痔硬化注射术加自动痔疮套扎术加电脑多功能治疗仪外痔切除术,三者联合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现将其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安凤芝;路素英;石丽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低位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是肛肠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具有镇痛完全、起效迅速、肌松充分等优点,在基层或专科医院应用比较普遍.但普通的腰麻术后易发生头痛的并发症.我们改进传统腰麻的穿刺方法用于肛肠科手术,以降低患者术后头痛和腰背痛的发生率,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伟杰;叶芳;应佩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为观察肛门病术后应用多功能熏洗机行中药液熏洗的疗效,将80例肛门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应用多功能熏洗机进行自拟中药液熏洗,对照组术后予痔痛安搽剂溶液熏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创面疼痛、出血、水肿程度和患者舒适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创面疼痛、出血、水肿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而且患者舒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肛门病术后应用多功能熏洗机行自拟中药液熏洗,可减轻患者疼痛、出血、水肿等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爱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为探讨提肛运动训练和排便反射训练改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的效果,将80例拟行保肛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造口治疗师指导进行提肛运动训练和排便反射训练,提肛运动训练从入院第2天开始,术前1天至术后2周暂停,手术2周后继续,训练分3个阶段进行,共12个月;排便反射训练从术后1个月开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时观察组的肛门排便控便情况及肛门直肠测压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3个月肛门排便控便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肛门排便控便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肛管静息压、肛管大收缩压、直肠大耐受容量均逐渐升高,其中观察组各指标恢复更快,术后12个月时各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果表明,提肛运动训练和排便反射训练可促进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丽华;马红丽;应晓江;李振军;周菊珍;单水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为比较消痔灵注射肛垫悬吊固化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混合痔的近期疗效,将68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A组以消痔灵、利多卡因混合液(3∶1)注射行肛垫悬吊固化术,B组行PPH,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总体疗效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A组在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出血、坠胀感、水肿程度方面明显优于B组,P <0.05或P<0.01.结果表明,消痔灵注射肛垫悬吊固化术与PPH治疗重度混合痔的总体疗效相当,但前者术后并发症程度更轻,患者恢复更快.
作者:李胜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直肠癌结肠造口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实施直肠癌结肠造口手术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并对两组患者术后健康教育内容评分、护理满意度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健康教育内容评分、护理满意度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手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确保健康教育质量,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吕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为探讨龙血竭灌胃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本研究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E 5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模型对照组,C、D、E组分别为低、中、高剂量龙血竭治疗组;通过DSS建立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A、B组予生理盐水(4ml/只)灌胃,C、D、E组分别予600mg/kg、1200mg/kg、2400mg/kg龙血竭混悬液(4ml/只)灌胃,每天1次,连续7d;对比治疗后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D;给药7d后在麻醉下取血检测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血小板因子4(PF4)的表达情况,并处死大鼠,观察组织学损伤(HI)情况.结果显示,治疗7d后,C~E组DAI、HI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C~E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组血浆中PAF、PF4含量均明显低于B组,P <0.05;C~E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组血浆中PAF、PF4含量仍高于A组,P<0.05.结果表明,龙血竭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UC大鼠的DAI和HI情况,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的活化有关.
作者:雒福东;唐学贵;李敏;吴至久;孔鹏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为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遵医行为及其临床疗效的影响,将120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遵医行为、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遵医行为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UC患者的遵医行为,并能提高其临床疗效.
作者:章幼岚;袁虹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为观察潜行侧方内括约肌离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采用潜行侧方内括约肌离断术治疗的3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资料.结果显示,本组30例患者均治愈,治愈率100%.术后均无肛门失禁、出血、感染等发生.结果表明,潜行侧方内括约肌离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纲;徐加鹤;刘凡隆;赵军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为比较一期手术与分期手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回顾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行一期根治术治疗(47例,观察组)及分期手术即先行单纯脓肿切开引流术,待形成肛瘘后再行二期手术治疗(30例,对照组)的肛周脓肿患者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复发率及肛瘘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随访10~18个月,脓肿复发及肛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与分期手术相比,一期手术治疗肛周脓肿治愈率更高,疗程更短,住院费用更少,更具有优越性.
作者:程涛;蒋清平;郭景泉;朱锡元;邹武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为探讨骶神经电刺激(SNES)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ARP)的临床疗效,对32例FARP患者给予SNES治疗,隔日治疗1次,治疗5次为一疗程.结果显示,经1个疗程SNES治疗,治愈19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结果表明,SNES治疗FARP疗效确切.
作者:刘卫;刘峰;王志民;辛学知;张崇建;韩月娇;田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为探讨肛瘘术后中药熏洗坐浴、美宝湿润烧伤膏换药的临床疗效,将156例肛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治疗组术后予五地柏汤熏洗坐浴、美宝湿润烧伤膏换药,早晚各1次;对照组术后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拔毒散、生肌膏、生肌散分期换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且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肛门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肛瘘患者术后中药熏洗坐浴、美宝湿润烧伤膏换药可促进创面愈合及肛门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党永庆;何湘;曾广鹏;沙永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为探讨Prolift网片联合PPH治疗后盆腔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对25例后盆腔功能障碍患者行P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同时应用Prolift网片行后盆腔重建.术后随访18~26个月,观察治愈率、有效率、手术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显示,本组25例患者中,治愈22例(88.0%),好转3例(12.0%),有效率为100%.术后无感染,无网片侵蚀、排斥反应,无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吻合口分离等并发症.随访18~26个月,均无复发.结果表明,Prolift网片联合PPH治疗后盆腔功能障碍安全、有效.
作者:王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肛周脓肿多采用切开引流术或一期根治术治疗,术后脓腔内置凡士林纱条或胶管引流,术后每日换药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近年来,我科对35例肛周脓肿患者术后采用T型管引流,取得较好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陶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仍呈上升趋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为筛查恶性肿瘤提供了简便、常规的方法.
作者:张东臣;俞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为探讨Roy适应模式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将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于我院行Miles手术治疗的8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Roy适应模式护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HAM-D因子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绝望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SF-36健康调查量表测评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情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Roy适应模式护理可明显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娇;王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为探讨结肠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例结肠PECom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显示,肿瘤位于乙状结肠,直径5.5cm,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或转移.病理组织学形态:肿瘤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及少数梭形细胞构成,瘤细胞胞质透明或弱嗜酸性,无明显异型,肿瘤血管丰富.免疫组化表现:瘤细胞HMB-45、Melan A、Vimentin阳性,SMA散在阳性,S-100、CD68、CD34、CD117、Ckpan、EMA均阴性.结果表明,结肠PEComa是十分少见的肿瘤,生物学行为不定,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术后需长期随访.
作者:李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例1]患者女,23岁,怀孕29周.因肛门肿胀疼痛8d入院,入院诊断为肛周脓肿.患者8d前因食辛辣刺激食物后出现肛门肿胀疼痛,无发热,每天排便1次,量可,质软成形,无脓液及异常分泌物,无便血,近2日未排便,因肛门疼痛导致排尿不畅,纳少,眠差.
作者:李元涛;于晓凤;王立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患者男,58岁.因顽固性肛门坠胀疼痛入院.1年前行混合痔切扎术,术后出现肛门坠胀疼痛,平卧位疼痛轻微,活动时疼痛明显,排便异常.1年来患者经中药口服、保留灌肠、静脉输液抗感染、微波理疗等方法治疗均未见明显效果.
作者:孙广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2011~2012年,我院对123例肛窦炎患者采用痔腺康内腔仪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3例患者中,男36例,女87例;年龄36~82岁.临床表现为肛内疼痛不适,肛门坠胀,排便时疼痛加剧.肛门坠胀或疼痛病程7d至18个月.
作者:张跃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