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位肛周脓肿单纯应用抗生素延误治疗2例

叶龙生

关键词:
摘要:[例1]患者男,40岁.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肿痛,于当地医院肛肠科就诊,初诊为肛周脓肿而用抗生素治疗,第4天肛门疼痛加剧,行抽脓处理,同时应用抗生素输液治疗,症状缓解;第7天患者肛门疼痛再次加剧,行第二次抽脓处理,继续抗生素输液治疗,患者疼痛未能缓解.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阴道瘘手术治疗体会

    直肠阴道瘘在临床上比较少见,2006~2011年我院收治直肠阴道瘘患者12例,全部经手术治愈,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6~40岁,平均23岁.致病原因:肛周脓肿炎症感染5例,先天发育不良6例,外伤1例.肛门括约肌功能均良好.瘘口距齿状线的距离为1~5cm,平均2.3cm.

    作者:王芳增;刘翠杨;王建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痔腺康内腔仪在肛窦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1~2012年,我院对123例肛窦炎患者采用痔腺康内腔仪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3例患者中,男36例,女87例;年龄36~82岁.临床表现为肛内疼痛不适,肛门坠胀,排便时疼痛加剧.肛门坠胀或疼痛病程7d至18个月.

    作者:张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改进腰麻穿刺法在肛肠病手术中的应用

    低位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是肛肠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具有镇痛完全、起效迅速、肌松充分等优点,在基层或专科医院应用比较普遍.但普通的腰麻术后易发生头痛的并发症.我们改进传统腰麻的穿刺方法用于肛肠科手术,以降低患者术后头痛和腰背痛的发生率,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伟杰;叶芳;应佩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35例疗效分析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疗效与可行性,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35例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的患者资料,观察手术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预后.结果显示,(1)分化良好型腺癌(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28例,分化不良型腺癌(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7例;伴有脉管瘤栓3例,无脉管瘤栓32例.(2)T0期8例,T1期16例,T2期6例,T3期5例.(3)随访5年以上,复发3例,均行Miles术;5年生存率为91.43%(32/35).结果表明,只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术后结合放、化疗,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何亚光;武文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结肠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为探讨结肠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例结肠PECom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显示,肿瘤位于乙状结肠,直径5.5cm,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或转移.病理组织学形态:肿瘤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及少数梭形细胞构成,瘤细胞胞质透明或弱嗜酸性,无明显异型,肿瘤血管丰富.免疫组化表现:瘤细胞HMB-45、Melan A、Vimentin阳性,SMA散在阳性,S-100、CD68、CD34、CD117、Ckpan、EMA均阴性.结果表明,结肠PEComa是十分少见的肿瘤,生物学行为不定,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术后需长期随访.

    作者:李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肛周脓肿菌群分布及药敏试验分析

    为探讨肛周脓肿的菌群分布与药敏特点,选择350例肛周脓肿患者,对其脓液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显示,350例患者中,检出致病菌者261例(74.57%),菌株8种27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6株(97.44%),革兰阳性菌7株(2.56%);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检出的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普遍敏感,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多为不同程度的耐药.结果表明,肛周脓肿细菌感染菌群分布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头孢类抗生素普遍敏感.

    作者:赵丽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高位肛周脓肿单纯应用抗生素延误治疗2例

    [例1]患者男,40岁.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肿痛,于当地医院肛肠科就诊,初诊为肛周脓肿而用抗生素治疗,第4天肛门疼痛加剧,行抽脓处理,同时应用抗生素输液治疗,症状缓解;第7天患者肛门疼痛再次加剧,行第二次抽脓处理,继续抗生素输液治疗,患者疼痛未能缓解.

    作者:叶龙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自制中药熏洗汤治疗痔的临床效果

    2011~2012年,我科采用自制中药熏洗汤熏洗坐浴治疗痔66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6例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标准.

    作者:何亚琴;欧阳湘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Roy适应模式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为探讨Roy适应模式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将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于我院行Miles手术治疗的8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Roy适应模式护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HAM-D因子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绝望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SF-36健康调查量表测评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情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Roy适应模式护理可明显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娇;王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TST治疗重度内痔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为总结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治疗重度内痔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对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我科行TST治疗的32例重度内痔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32例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结果表明,加强TST治疗重度内痔的围手术期护理,尤其是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出血、尿潴留、疼痛等并发症的护理,在增强患者手术信心、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沈丽冬;陈会林;尹和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度混合痔的近期疗效比较

    为比较消痔灵注射肛垫悬吊固化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混合痔的近期疗效,将68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A组以消痔灵、利多卡因混合液(3∶1)注射行肛垫悬吊固化术,B组行PPH,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总体疗效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A组在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出血、坠胀感、水肿程度方面明显优于B组,P <0.05或P<0.01.结果表明,消痔灵注射肛垫悬吊固化术与PPH治疗重度混合痔的总体疗效相当,但前者术后并发症程度更轻,患者恢复更快.

    作者:李胜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肠道功能的影响

    为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肠道功能的影响,将2012年5~11月收入院行剖宫产的1344名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672名,一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指导、运动干预及按摩等(早期护理干预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恢复排气时间、肠鸣音时间、正常饮食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早期护理干预组产妇术后恢复排气时间、肠鸣音时间、正常饮食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产妇剖宫产后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妇早进食、早排气、早排便,并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龚莲青;黄金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肛瘘术后中药熏洗坐浴美宝湿润烧伤膏换药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肛瘘术后中药熏洗坐浴、美宝湿润烧伤膏换药的临床疗效,将156例肛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治疗组术后予五地柏汤熏洗坐浴、美宝湿润烧伤膏换药,早晚各1次;对照组术后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拔毒散、生肌膏、生肌散分期换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且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肛门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肛瘘患者术后中药熏洗坐浴、美宝湿润烧伤膏换药可促进创面愈合及肛门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党永庆;何湘;曾广鹏;沙永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肛周脓肿术后T型管引流的临床体会

    肛周脓肿多采用切开引流术或一期根治术治疗,术后脓腔内置凡士林纱条或胶管引流,术后每日换药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近年来,我科对35例肛周脓肿患者术后采用T型管引流,取得较好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陶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为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给予CO2激光治疗后7~l0d进行5-ALA-PDT,间隔7~l0d重复5-ALA-PDT治疗一次;对照组单纯给予CO2激光治疗.随访半年,观察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治疗组复发率(14.3%,4/28)明显低于对照组(60.7%,17/28),P<0.05.5-ALA-PDT治疗不良反应轻微.结果表明,5-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肛周尖锐湿疣复发率低,是临床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王松挺;舒国斌;赵红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Prolift网片联合PPH治疗后盆腔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Prolift网片联合PPH治疗后盆腔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对25例后盆腔功能障碍患者行P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同时应用Prolift网片行后盆腔重建.术后随访18~26个月,观察治愈率、有效率、手术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显示,本组25例患者中,治愈22例(88.0%),好转3例(12.0%),有效率为100%.术后无感染,无网片侵蚀、排斥反应,无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吻合口分离等并发症.随访18~26个月,均无复发.结果表明,Prolift网片联合PPH治疗后盆腔功能障碍安全、有效.

    作者:王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龙血竭对DSS诱导UC大鼠血小板活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为探讨龙血竭灌胃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本研究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E 5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模型对照组,C、D、E组分别为低、中、高剂量龙血竭治疗组;通过DSS建立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A、B组予生理盐水(4ml/只)灌胃,C、D、E组分别予600mg/kg、1200mg/kg、2400mg/kg龙血竭混悬液(4ml/只)灌胃,每天1次,连续7d;对比治疗后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D;给药7d后在麻醉下取血检测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血小板因子4(PF4)的表达情况,并处死大鼠,观察组织学损伤(HI)情况.结果显示,治疗7d后,C~E组DAI、HI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C~E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组血浆中PAF、PF4含量均明显低于B组,P <0.05;C~E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组血浆中PAF、PF4含量仍高于A组,P<0.05.结果表明,龙血竭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UC大鼠的DAI和HI情况,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的活化有关.

    作者:雒福东;唐学贵;李敏;吴至久;孔鹏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遵医行为和疗效的影响

    为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遵医行为及其临床疗效的影响,将120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遵医行为、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遵医行为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UC患者的遵医行为,并能提高其临床疗效.

    作者:章幼岚;袁虹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为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将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8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主要生命体征、心理状态以及人工肛门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天心率、呼吸、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但观察组各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围手术期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和心理状态,并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任蓓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提肛运动和排便反射训练改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提肛运动训练和排便反射训练改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的效果,将80例拟行保肛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造口治疗师指导进行提肛运动训练和排便反射训练,提肛运动训练从入院第2天开始,术前1天至术后2周暂停,手术2周后继续,训练分3个阶段进行,共12个月;排便反射训练从术后1个月开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时观察组的肛门排便控便情况及肛门直肠测压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3个月肛门排便控便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肛门排便控便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肛管静息压、肛管大收缩压、直肠大耐受容量均逐渐升高,其中观察组各指标恢复更快,术后12个月时各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果表明,提肛运动训练和排便反射训练可促进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丽华;马红丽;应晓江;李振军;周菊珍;单水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