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栩丞;王婴
我院2012年行痔瘘手术患者996例,其中发生术后尿潴留58例,发生率5.82%.现将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如下.1 尿潴留原因1.1 心理因素 患者自身对手术的恐惧导致精神过度紧张引起尿潴留.
作者:张秀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我们采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治疗低位直肠息肉1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7例;年龄21~72岁,平均57岁.
作者:万伟;唐艳;韩兴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观察痔上黏膜套扎术(RPH)加聚桂醇注射治疗痔的临床疗效,应用RPH加内痔聚桂醇注射治疗28例痔患者,其中混合痔13例,内痔15例.平均手术时间30min,平均住院时间3~5d.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症状改善,无感染、大出血、肛缘水肿、肛门狭窄、肛门溢液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RPH加内痔聚桂醇注射治疗痔疗效好、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李丽莉;韶建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外痔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混合痔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PPH组(单纯组,41例)、PPH加外剥内扎组(内扎组,39例)和PPH加单纯外痔切除组(单切组,46例),对3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单纯组、单切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和创口愈合时间方面优于内扎组,而单切组、内扎组复发例数少于单纯组(P<0.05).结果表明,PPH加外痔切除不仅去除了外痔,同时也取得较好的近远期效果,是治疗混合痔理想的术式.
作者:尹朝晖;陈灿坚;梁家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观察如意金黄散敷脐(神阙穴)在痔术后应用疗效,选取住院痔术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创口应用肛泰软膏换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如意金黄散敷脐,每日1次,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疗效相当,但治疗组在术后疼痛、水肿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创口 愈合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如意金黄散外敷神阙穴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水肿,缩短创口愈合时间.
作者:王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2009~2013年,我们采用手术切除、一期缝合、负压吸引引流治疗骶尾部藏毛窦患者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32例,女6例;年龄17~36岁,平均23.2岁;病程6个月至7年.病变窦口均位于骶尾部后正中臀沟处,窦口1~4个,其中6例窦口可见毛发钻出.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均无异常.病理检查结果均符合藏毛窦改变.其中11例见窦道内毛发.
作者:冯作鹏;马存林;马成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2012~2013年,我科对90例内痔患者采用痔疮胶圈套扎术(RBL)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0例患者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20~65岁,平均39岁;病程1~36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病例均为单纯内痔,其中Ⅰ期内痔15例,Ⅱ期内痔36例,Ⅲ期内痔27例,Ⅳ期内痔12例.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为一组较多人群发病、多因素存在,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不适感及排便时间延长为主诉的症候群.由于饮食结构改变和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功能性便秘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有其独特优势,现综述如下.
作者:郭树田;史学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探讨地佐辛与帕瑞昔布钠联合应用能否有效提高超前镇痛的效果及减少其它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减轻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疼痛及不良反应,将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第一组(P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第二组(D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mg;第三组(PD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和地佐辛5mg,术后所有患者行静脉自控镇痛(PCA)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有效按压次数和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显示,PD组患者PCA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P组和D组(P<0.05);PD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P组和D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癌根治术采用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加PCA治疗效果明确,可降低枸橼酸芬太尼的用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
作者:邹明;姜万维;王庆辉;李禹;许民;段海霞;于学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外痔切除缝合内痔缝扎术并内痔部分行消痔灵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6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24例混合痔中,男64例,女60例;年龄21~67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田文景;张鹏云;景建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观察消蕈汤口服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探讨本方对不同病理类型、临床症状的大肠息肉是否具有疗效方面的差别,对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为大肠息肉50例用消蕈汤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肠镜下情况等疗效指标进行判断分析.结果显示,(1)治疗后临床控制14例,显效31例,有效2例,无效3例;肠镜下息肉完全缓解21例,基本缓解23例,有效3例,无效3例.(2)治疗后评价为“有效”和“无效”的7例患者中,增生性息肉1例,绒毛状腺瘤2例,管状绒毛状腺瘤4例,电子结肠镜下息肉完全消失患者20例.结果表明,(1)治疗后患者各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有效率达94%.(2)肠镜下息肉有效率达88%.(3)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与其他病理类型息肉的疗效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绒毛状腺瘤与管状绒毛状腺瘤的疗效较其他病理类型大肠息肉相对较差.(4)对于纳呆、里急后重、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形状改变4种临床症状,具有明确治疗优势;对于嗳气、口干、便血,临床症状可部分缓解;对于腹痛、腹胀、黏液便疗效一般.
作者:李宇栋;张书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比较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将86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失禁、脓肿复发、肛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果表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较切开引流术具有术后疼痛轻、治愈率高,复发率和肛瘘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王宏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2003~2013年,笔者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1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16例中,男42例,女74例;年龄5~72岁,平均38岁;病程5~14d.其中肛周皮下脓肿76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8例,高位蹄铁型脓肿12例.脓肿已破溃38例,未破溃78例.
作者:颜振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笔者采用保留外括约肌改道引流分段缝合治疗蹄铁型肛瘘1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5例;年龄17~45岁,平均32岁.内口位于肛管6点位9例,5点位4例,7点位2例,12点位2例.
作者:凡凤梅;陈春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患者女,60岁.因“肛门肿物脱出伴黏液血便10余年”就诊.10年前每次排便后有肿物脱出,可以用手还纳,排便次数增多,每日3~4次,偶有便血、便黏液,无疼痛.专科检查:肛门截石位3点距肛缘约3cm处见巨大不规则黏膜隆起,大小5cm×6cm,质地软,表面充血暗红结节样,基底宽,活动度好,触痛(-).肠镜直视下钳取病理组织送病理检查.报告:(直肠)绒毛管状腺瘤.骶管麻醉下,于基底做黏膜荷包缝合,完整切除巨大肿块,加固缝合创面,查无明显出血,包扎术毕.术后换药,术后7d,病理报告同前.继续治疗2周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
作者:王连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患者男,30岁.因腹泻伴有脓血便反复发作6年余就诊.患者曾于2011年5月在某院做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而住院治疗,予抗生素、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口服治疗,治疗14d后,病情缓解出院,嘱继续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等药物.2012年,患者开始出现心慌、手抖、多汗症状.
作者:伍志军;梅笑玲;张长磊;高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肛瘘术后创口多呈开放性且较大,炎性分泌物多,疼痛较重,创口周围水肿明显,为了促进创口能早期愈合,减少创面分泌物,加快恢复,我院对61例肛瘘术后患者创口采用光照治疗仪局部照射配合中药坐浴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党红民;貟丹;席艳君;陈波;吴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我科将罗哌卡因复合吗啡腰麻用于肛门病手术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00例患者ASA Ⅰ级或Ⅱ级,男58例,女42例;年龄18~72岁.身高155~180cm,体质量42~80kg,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无肝肾功能不全.其中混合痔4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35例,肛周脓肿20例,直肠黏膜重度内脱垂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徐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又称吻合器痔切除术或痔上黏膜环切除、肛垫悬吊术,具有于术时间短、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复发率低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成为临床治疗Ⅲ、Ⅳ期痔病的常规手术之一,但仍有较多并发症发生,我们回顾近十年PPH的并发症相关资料,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向东;黄龙秀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肛瘘是多种原因引起肛周间隙或肛腺感染致脂肪坏死液化后自溃或切开形成的炎性管道.因其发病原因及肛周间隙的复杂性,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其治疗方面虽有一定的规律及经验可循,但具体的患者仍需个体化对待,找准内口及所有炎性管道并给予全部切除,才能达到根治的目 的及防止复发.2002 ~2012年,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093例复杂性肛瘘患者资料,就治疗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谭道祥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