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疏导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郭燕萍;梅笑玲;杜永辉;李凯

关键词:
摘要:我们对40例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6~81岁;病程半个月至20余年.因排便习惯改变(便血、便秘、腹泻)而行肠镜检查者21例,因腹痛而行肠镜检查者10例,因腹部不适而行肠镜检查者6例,因肛门部不适而行肠镜检查者3例.方法:(1)肠镜检查前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详细讲述检查的必要性及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指导患者摆出合适的体位.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肛周脓肿的治疗体会

    为探讨小儿肛周脓肿的治疗方法,将96例小儿肛周脓肿分为A组56例和B组40例,对于表浅和范围较小的肛周脓肿采用局麻下一次性切开术治疗(A组),对于较深和范围较大的肛周脓肿采用全麻下一次性切开挂线术治疗(B组).结果显示,A组有6例复发或形成肛瘘而行二次手术,B组全部一次性治愈.结果表明,病情轻的小儿肛周脓肿局麻下行一次性切开术简单易行,愈合快,但有一定的复发率;病情重的小儿肛周脓肿全麻下行一次性切开挂线术安全可靠,但愈合慢.

    作者:冯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为研究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方法及效果,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ELAPE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平均手术时间为(280±20) min,无术中输血病例,均为根治性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会阴部切口感染1例,骶尾部疼痛1例,无排尿功能障碍.结果表明,ELAPE直视下解剖会阴部组织,可精确切除导致术后复发的关键性组织结构,可行必要的侧方淋巴结清扫,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

    作者:徐云峰;范艳红;闫福燕;刘志军;何花;李志伟;王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阑尾免疫功能与肠道疾病

    人类的阑尾是弯曲细长的盲管,长度7~9cm,宽约0.5cm,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与肠腔相通.阑尾组织结构从内向外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外膜,其中黏膜层具有分泌细胞,黏膜下层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阑尾的血运由阑尾动脉提供,该动脉为一条终末动脉,易发生环死.阑尾作为淋巴器官,淋巴回流与血液回流相一致.其功能包括分泌黏液、蠕动、吸收水分及电解质,以及机体免疫.

    作者:董超科;陈小岚;马翔;徐敏;杨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分段外切内套扎保留齿状线加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

    为探讨治疗环状混合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将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分段外切内套扎保留齿状线加注射和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率为95.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为(17.3±3.4)d,对照组为(21.4±3.1)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术后疼痛、水肿、出血、皮赘残留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果表明,分段外切内套扎保留齿状线加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胡德昌;郭修田;曹永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生肌玉红纱条在痔瘘术后的应用

    近年来,我科将自制生肌玉红纱条用于痔瘘术后创面换药19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0例,女100例;年龄15~80岁,其中≤50岁120例,>50岁70例;病程1~30年.混合痔40例,外痔和肛裂130例,肛瘘20例.

    作者:刘迪;段伟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刀治疗混合痔100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超声刀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对10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超声刀痔切除术治疗,评价患者各项指标和疗效.结果显示,超声刀痔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量(5.0±4.0)ml,平均手术时间(47.5±28.3)min,术后第1、2天VAS疼痛评分分别为(3.36±1.27)分和(2.98±1.34)分,术后住院时间(5.5±3.7)d.结果表明,用超声刀行混合痔切除术具有出血少、疼痛轻,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等优势.

    作者:杨勇;张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挂线旷置结合导尿管引流术一期根治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挂线旷置结合导尿管引流术一期根治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将32例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挂线旷置结合导尿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切开挂线旷置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远期复发、术后疼痛、肛门功能、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果表明,采用挂线旷置结合导尿管引流术治疗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能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肛周脓肿复发率和肛瘘形成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并且大限度保护其肛门功能和外形.

    作者:葛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湖南地区痔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分析湖南地区痔病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收集湖南省内6家三级医院肛肠科门诊和住院部的痔病患者978例,记录其人口学资料、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证型分布的规律性.结果显示,湖南省痔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频次高低依次为湿热下注型、脾虚气陷型、风邪挟热型、气滞血瘀型、气血亏虚型及其他证型.结果表明,湖南地区痔病患者中以湿热下注、脾虚气陷两种证型为突出.

    作者:宾东华;李逵;王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刀结合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混合痔43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超声刀在混合痔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术中的临床疗效,将86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全部采用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治疗组使用超声刀,对照组使用普通手术刀.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手术成功,但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大出血、肛门狭窄及肛门失禁,随访半年,均未见复发.结果表明,超声刀结合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混合痔具有操作方便、止血效果明确,且高效安全可行的优点.

    作者:施章时;陈步强;傅其兵;谢绿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从肝论治无阳性体征肛门坠胀68例

    有的肛门坠胀无明确病因,查不到阳性体征,久治难愈.笔者治疗68例无阳性体征的肛门坠胀病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12例,女56例;平均年龄52.4岁,其中20~40岁2例,41~60岁59例,60岁以上7例;病程3个月至10年,平均3.5年.治疗方法:采用健脾益气疏肝法治疗,自拟方药:黄芪15g,白术10g,党参10g,柴胡3g,桔梗3g,青皮3g,陈皮8g,赤芍8g,川芎6g,茯苓8g,苍术8g,炙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每次100~150ml.7d为1个疗程,治疗3~4个疗程判断疗效.

    作者:任远;史仁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理疏导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我们对40例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6~81岁;病程半个月至20余年.因排便习惯改变(便血、便秘、腹泻)而行肠镜检查者21例,因腹痛而行肠镜检查者10例,因腹部不适而行肠镜检查者6例,因肛门部不适而行肠镜检查者3例.方法:(1)肠镜检查前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详细讲述检查的必要性及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指导患者摆出合适的体位.

    作者:郭燕萍;梅笑玲;杜永辉;李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内镜下切除结合口服桂枝茯苓丸加味汤剂治疗再发性结直肠腺瘤37例

    为观察内镜下切除结合口服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再发性结直肠腺瘤的临床疗效,对37例结直肠腺瘤术后再发的病例,采用内镜下切除结合口服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结果显示,术后1年无再发结直肠腺瘤32例,再发5例,有效率为86.5%,腺瘤再发率为13.5%.结果表明,内镜下切除结合口服桂枝茯苓丸加味汤剂治疗对预防结直肠腺瘤再发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彭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再造回肠储粪袋对全结肠切除术后排便的影响

    为观察人工再造回肠储粪袋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全结肠切除术后排便的影响,将48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4例采用全结肠切除后回肠末端造J型储粪袋后与直肠吻合治疗,对照组24例不造人工储粪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排便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大便不成形例数、水样便例数、排便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果表明,人工储粪袋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全结肠切除术后排便影响很大,可以明显减少长期腹泻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福杰;张文俊;刘艳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法治疗肛周脓肿118例

    为了缩短肛周脓肿治愈时间,笔者采用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法治疗耻骨直肠肌以下脓肿11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6例,女32例;年龄18~65岁,平均32岁;病程3~12d,平均6d.皮下脓肿10例,低位肌间脓肿25例,坐骨直肠窝脓肿52例,低位蹄铁型脓肿31例.治疗方法: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骶麻或局麻.直肠指诊探查脓肿侵犯部位、范围及肛隐窝有无凹陷、硬结,肛门镜下查看肛隐窝处有无红肿及溢脓等情况,以确定内口位置以及与脓腔的关系.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体会(附1268例分析)

    为总结手术治疗各类复杂性肛瘘的经验,提高治愈率,回顾性总结手术治疗的各类复杂性肛瘘1268例,针对不同类型的肛瘘分别采用切除缝合术,切开挂线、旷置引流术,内口切除挂线术,并重视术后处理.结果显示,一次性治愈1236例(97.5%),二次治愈32例(2.5%),治愈率100%.随访18个月均无复发.结果表明,找准内口,针对不同类型的肛瘘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科学的术后处理,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翟文炜;王文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TST操作细节及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TST (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又称选择性吻合器痔切闭术或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在继承PPH“悬吊”、“断流”、“减积”的基础上,保留部分正常的黏膜组织及黏膜桥,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维系了肛门的精细功能.该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快,大限度保留肛垫,更好地保护了肛门功能.

    作者:戴秋安;朱建红;周伟进;方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肛门病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防治(附125例分析)

    为探索肛门病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对125例肛门病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原因及治疗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除6例经导尿缓解外,其余119例患者通过手术前后实施了有效的针对性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表明,手术前充分的身体和心理准备,术后措施得当,有效的针对性防治措施是减少肛门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关键.

    作者:刘慧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对肛肠疾病术后镇痛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对肛肠疾病术后镇痛治疗作用的临床应用价值,将720例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0例采用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对肛肠疾病进行镇痛治疗,对照组360例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对肛肠疾病进行镇痛治疗.结果显示,两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肛门疼痛、排尿困难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对肛肠疾病术后镇痛治疗作用效果明显,患者痛苦小,副作用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镇痛方法.

    作者:范月波;时连升;李德广;安文秀;刘书霞;刘国栋;王利平;许传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自制止血纱布条治疗内痔术后广泛性渗血

    我们自制止血纱布条加压治疗内痔术后广泛性渗血患者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7例;年龄17~55岁.内痔术后广泛渗血较多,单纯外用云南白药粉止血效果差.治疗方法及结果:(1)自制止血纱布条.取1%肾上腺素注射液2ml,生理盐水5ml,云南白药粉5g,三者搅匀成糊状;再和肛泰软膏5g搅拌均匀,涂抹于纱布条上,止血纱布条即成.(2)操作方法.

    作者:王业兴;许爱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环痔核套扎器弹力胶圈与术后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为了掌握痔套扎器弹力胶圈与术后出血和疼痛的关系,进行了胶圈弹力、内径与术后出血和疼痛相关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胶圈弹力越大,出血几率升高;弹力越小,疼痛发生几率亦升高;胶圈内径过大过小都会影响术后出血和疼痛发生率.

    作者:陈少明;于庆环;陈少华;陈少杰;邵彦辉;陈彦琪;侯秀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