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切除结合口服桂枝茯苓丸加味汤剂治疗再发性结直肠腺瘤37例

彭林

关键词:结直肠腺瘤, 再发, 内镜, 中药
摘要:为观察内镜下切除结合口服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再发性结直肠腺瘤的临床疗效,对37例结直肠腺瘤术后再发的病例,采用内镜下切除结合口服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结果显示,术后1年无再发结直肠腺瘤32例,再发5例,有效率为86.5%,腺瘤再发率为13.5%.结果表明,内镜下切除结合口服桂枝茯苓丸加味汤剂治疗对预防结直肠腺瘤再发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养阴润肠汤治疗阴虚体质便秘临床观察

    运用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养阴润肠汤治疗阴虚体质便秘的临床疗效,将60例阴虚体质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以养阴润肠汤治疗,对照组30例用聚乙二醇4000散进行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67.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便秘症状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P<0.01).结果表明,通过辨体为主结合辨证辨病个体化治疗方案,应用养阴润肠汤治疗阴虚体质便秘疗效满意.

    作者:杨玉刚;靳胜利;罗瑞娟;田振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生物反馈结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30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生物反馈结合当归芍药散口服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将中医辨证为血瘀湿滞型的30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结合当归芍药散口服治疗,生物反馈每日1次,每次30min;中医治疗采用《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方,按照原方比例打粉,每次服40g,每日3次.治疗20d,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VAS评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临床总有效率73.3%.结果表明,生物反馈结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安全、有效,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大景;郑伟琴;宗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儿肛周脓肿的治疗体会

    为探讨小儿肛周脓肿的治疗方法,将96例小儿肛周脓肿分为A组56例和B组40例,对于表浅和范围较小的肛周脓肿采用局麻下一次性切开术治疗(A组),对于较深和范围较大的肛周脓肿采用全麻下一次性切开挂线术治疗(B组).结果显示,A组有6例复发或形成肛瘘而行二次手术,B组全部一次性治愈.结果表明,病情轻的小儿肛周脓肿局麻下行一次性切开术简单易行,愈合快,但有一定的复发率;病情重的小儿肛周脓肿全麻下行一次性切开挂线术安全可靠,但愈合慢.

    作者:冯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肠镜下治疗肛肠病术后大出血3例

    近年来,我科在电子结肠镜配合下采取黏膜下注射、表面喷洒、钛夹夹闭、氩离子凝固、高频电凝、套扎等方法治疗肛肠病术后大出血3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例1]男,52岁.因肛内脱出肿物40余年来诊.电子肛门镜检查:直肠全层脱垂于肛外,呈圆锥状,长约8cm,肛门括约功能较弱,伴有肛门不完全性失禁.门诊以“二度直肠脱垂”收治入院.入院后行肠黏膜柱状结扎及注射固定术治疗.术后第4天患者开始排便,排便通畅,无出血,无肛内脱出物.

    作者:朱林存;李婷;李金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PH术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为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对968例行PPH患者的住院资料以及随访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出血病例,分析出血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结果显示,术后发生出血量超过150ml的出血者16例,发生率为1.7%,保守治疗3例,其余13例在麻醉后肛门镜下对出血点缝扎止血、凡士林纱布或稀释后的肾上腺素纱条局部压迫止血,均取得良好效果.结果表明,术后出血的原因与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术者的操作技巧、规范程度、止血的彻底程度有关.防治措施:规范操作,可靠止血,术后保持排便通畅,避免过早排便和排便用力过度等可有效避免术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沈振;景彦;张存;吴伟;卢海波;李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为研究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方法及效果,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ELAPE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平均手术时间为(280±20) min,无术中输血病例,均为根治性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会阴部切口感染1例,骶尾部疼痛1例,无排尿功能障碍.结果表明,ELAPE直视下解剖会阴部组织,可精确切除导致术后复发的关键性组织结构,可行必要的侧方淋巴结清扫,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

    作者:徐云峰;范艳红;闫福燕;刘志军;何花;李志伟;王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肛周血管外皮瘤1例

    血管外皮瘤(hemangiopericytoma,HPC)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HPC的发生与毛细血管后的微静脉有关,常以下肢、盆腔、腹膜后、头颈部为多见,且多见于深部肌肉、深筋膜,甚至累及骨膜,发生于皮下者少见,发生于肛门周围更是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HPC 1例报告如下.

    作者:乔鲁冀;胡占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大承气汤用于术前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观察

    为观察应用中药大承气汤口服用于腹部术前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将48例拟行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口服大承气汤加减,对照组常规清洁灌肠.观察两组泻下时间、泻下次数、肠道清洁度及术中肠胀气等情况.结果显示,在泻下时间、泻下次数、肠道清洁度及术中肠胀气等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药大承气汤口服用于腹部外科肠道术前准备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肠道准备彻底,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张碎能;赵芳霞;刘亚红;任旭红;胡风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环痔核套扎器弹力胶圈与术后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为了掌握痔套扎器弹力胶圈与术后出血和疼痛的关系,进行了胶圈弹力、内径与术后出血和疼痛相关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胶圈弹力越大,出血几率升高;弹力越小,疼痛发生几率亦升高;胶圈内径过大过小都会影响术后出血和疼痛发生率.

    作者:陈少明;于庆环;陈少华;陈少杰;邵彦辉;陈彦琪;侯秀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对肛肠疾病术后镇痛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对肛肠疾病术后镇痛治疗作用的临床应用价值,将720例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0例采用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对肛肠疾病进行镇痛治疗,对照组360例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对肛肠疾病进行镇痛治疗.结果显示,两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肛门疼痛、排尿困难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对肛肠疾病术后镇痛治疗作用效果明显,患者痛苦小,副作用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镇痛方法.

    作者:范月波;时连升;李德广;安文秀;刘书霞;刘国栋;王利平;许传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挂线旷置结合导尿管引流术一期根治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挂线旷置结合导尿管引流术一期根治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将32例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挂线旷置结合导尿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切开挂线旷置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远期复发、术后疼痛、肛门功能、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果表明,采用挂线旷置结合导尿管引流术治疗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能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肛周脓肿复发率和肛瘘形成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并且大限度保护其肛门功能和外形.

    作者:葛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内镜下切除结合口服桂枝茯苓丸加味汤剂治疗再发性结直肠腺瘤37例

    为观察内镜下切除结合口服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再发性结直肠腺瘤的临床疗效,对37例结直肠腺瘤术后再发的病例,采用内镜下切除结合口服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结果显示,术后1年无再发结直肠腺瘤32例,再发5例,有效率为86.5%,腺瘤再发率为13.5%.结果表明,内镜下切除结合口服桂枝茯苓丸加味汤剂治疗对预防结直肠腺瘤再发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彭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湖南地区痔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分析湖南地区痔病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收集湖南省内6家三级医院肛肠科门诊和住院部的痔病患者978例,记录其人口学资料、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证型分布的规律性.结果显示,湖南省痔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频次高低依次为湿热下注型、脾虚气陷型、风邪挟热型、气滞血瘀型、气血亏虚型及其他证型.结果表明,湖南地区痔病患者中以湿热下注、脾虚气陷两种证型为突出.

    作者:宾东华;李逵;王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混合痔术后疼痛原因与防治

    疼痛是混合痔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现就其疼痛原因及防治分析报告如下.原因:(1)医疗因素.患者对手术及术后创面存在恐惧心理,对疼痛极度敏感;长期便秘等排便困难;术前未清洁灌肠及未排净大便;术后过早排便,久蹲努责或强忍大便;医者换药手法过重,反复用力擦洗创口;熏洗时水温过高;创面清洁不彻底.(2)解剖因素.手术致使局部组织血管损伤、创面神经纤维暴露,神经纤维受到内外因刺激,可产生剧烈疼痛.

    作者:王县分;张彩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生肌玉红纱条在痔瘘术后的应用

    近年来,我科将自制生肌玉红纱条用于痔瘘术后创面换药19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0例,女100例;年龄15~80岁,其中≤50岁120例,>50岁70例;病程1~30年.混合痔40例,外痔和肛裂130例,肛瘘20例.

    作者:刘迪;段伟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位复杂结核性肛瘘1例

    患者男,24岁.因肛旁时流脓水8年,加重1周,以“肛瘘”收入院.患者8年前不明原因出现肛旁肿痛,发热恶寒,当地医院确诊为“肛周脓肿”后行手术治疗(具体术式不详),术后创口始终未愈,时闭时溃,溃时流脓,脓液稀薄,量少,1周前患者肛旁溃口流脓量多,伴肛周疼痛,未用药物治疗疼痛逐渐加重,出现行走不便.入院时症见:肛旁时流脓水,肛旁肿痛,行走不便,饮食及睡眠欠佳,二便正常.

    作者:李惠;郭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再造回肠储粪袋对全结肠切除术后排便的影响

    为观察人工再造回肠储粪袋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全结肠切除术后排便的影响,将48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4例采用全结肠切除后回肠末端造J型储粪袋后与直肠吻合治疗,对照组24例不造人工储粪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排便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大便不成形例数、水样便例数、排便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果表明,人工储粪袋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全结肠切除术后排便影响很大,可以明显减少长期腹泻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福杰;张文俊;刘艳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从肝论治无阳性体征肛门坠胀68例

    有的肛门坠胀无明确病因,查不到阳性体征,久治难愈.笔者治疗68例无阳性体征的肛门坠胀病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12例,女56例;平均年龄52.4岁,其中20~40岁2例,41~60岁59例,60岁以上7例;病程3个月至10年,平均3.5年.治疗方法:采用健脾益气疏肝法治疗,自拟方药:黄芪15g,白术10g,党参10g,柴胡3g,桔梗3g,青皮3g,陈皮8g,赤芍8g,川芎6g,茯苓8g,苍术8g,炙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每次100~150ml.7d为1个疗程,治疗3~4个疗程判断疗效.

    作者:任远;史仁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RPH联合扩压硬化剂注射治疗混合痔212例

    为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扩压硬化剂注射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将212例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7例采用RPH联合扩压硬化剂注射治疗,对照组105例采用单纯扩压硬化剂注射治疗,随访观察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9.1%和94.2%,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RPH联合扩压硬化剂注射治疗混合痔疗效明显高于单纯扩压硬化剂注射治疗.

    作者:殷德昌;李冠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肛周湿疹的中医药治疗

    肛周湿疹中医称为“浸淫疮”、“血风疮”、“风湿疹”、“顽湿”等,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皮肤病,系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肛门周围浅层、真皮及表皮的非感染性炎症疾病,不论男女老少,均可发生,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本病以皮肤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结痂、脱屑、瘙痒,皮疹呈多形性,易复发为主要特点.病变部位多局限于肛门和周围皮肤[1].

    作者:周军惠;张凤妹;乔敬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