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缤文;王荣
患者女,26岁.以“肛旁漏气漏便,反复发作26年”入院治疗.入院诊断:会阴直肠瘘.入院时症见:肛旁漏气、漏稀便,无便血及痔核脱出等症状.平素排便每日一次,否认黏液脓血便.专科检查:肛门外形整齐,大阴唇后联合左侧会阴部约1cm处见一纵行裂口,2.0cm×0.8cm,色淡红.指诊:食指纳肛,以探针经外口向肛内探查瘘道,探针由齿状线上内瘘口探出,双合诊瘘管质硬,无疼痛,无脓液溢出,肛内进指6cm以下未及硬性肿物.肛门镜检查:前位齿状线上见一内瘘口,色深红.
作者:赵银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环状混合痔是痔发展进程中较为严重的病理阶段,且往往病程较长,病情重,易反复发作,多需手术治疗.该病治疗既要彻底治愈环状混合痔,又要大限度地保护肛门功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减少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现将近年来对于环状混合痔的手术临床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金文琪;胡德昌;董青军;郭修田;曹永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观察滋阴润肠流膏口服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将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滋阴润肠流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六味能消胶囊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治愈患者随访2个月,观察远期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排便不尽感、排便困难、排便频率及大便性状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滋阴润肠流膏口服治疗功能性便秘更为有效、安全,具有服用剂量较小、便于久服、服用适口、生物利用度高、强健补益等独特的优点.
作者:郭树田;刘艳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患者男,17岁.因“痔注射术后肛门肿痛流脓1周”人院.患者于1周前因“痔疮”于当地医院行消痔灵注射治疗后出现局部胀痛,于该院继续治疗,症状不缓解,疼痛逐渐加重,肛周出现红肿,肛门有脓液流出.于我院门诊检查后收入院.查体:T37.8℃,P 86次/min,R16次/min,BP 12/8kPa,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WBC12.0×109/L,G0.75,L0.25.专科检查:截石位7~11点肛周皮肤红肿面积3cm×4cm,触痛明显,波动(+).肛门指诊:脓肿对应处肛管齿状线有破溃点,可见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诊断:肛周脓肿.
作者:王连生;韩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探讨Ⅳ度会阴撕裂伤的治疗方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回顾性分析39例Ⅳ度会阴撕裂伤的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等临床资料.结果显示,39例患者全部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10.6d,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肛门排气不能完全控制2例(5.1%),偶有粪便污染内裤1例(2.6%).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根据肛门括约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缝合方式,对直肠黏膜行无张力缝合是会阴撕裂修补成功的关键.
作者:朱素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研究艾滋病(AIDS)患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免疫缺陷程度合并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对50例AIDS患者与HIV感染者合并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检测CD4 T淋巴细胞水平的不同,分为AIDS患者组23例(CD4≤200/μl)和HIV感染组27例(CD4>200/μl),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显示,AIDS患者组的CD4 T淋巴细胞数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HIV感染组(P<0.05);AIDS患者组15例合并其他感染(15/23,65.2%),8例形成肛周巨型尖锐湿疣(8/23,34.8%),其中2例发生癌变.AIDS患者组手术切除肛周尖锐湿疣后3个月内有8例复发(8/23,34.8%);HIV感染组6例合并其他感染(6/27,22.2%),1例巨型尖锐湿疣(1/27,3.7%),术后3个月内4例复发(4/27,14.8%).结果表明,AIDS患者容易形成巨型尖锐湿疣而且容易发生癌变,容易合并其他感染.电刀彻底切除病变结合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司炎辉;黄朝刚;刘保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分析患者混合痔术后肛门创缘水肿、出血与肛门括约肌痉挛程度和直肠内压力的关系,将400例混合痔患者分为术后留置镇痛泵组和不留置镇痛泵组,各200例,进行肛门创缘水肿和出血情况的比较.400例患者术后按首次排便时间分为:①组<24h 84例;②组25~48h 236例;③组>48h 80例,观察患者术后排便时间与肛门创缘水肿和出血的关系.结果显示,留置镇痛泵组和不留置镇痛泵组患者术后创缘水肿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与肛门创缘水肿和出血的关系,②组与①组和③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留置镇痛泵组患者和术后排便时间在25~48h的患者肛门创缘水肿情况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在25~48h既能减轻创缘水肿,又能减少创缘出血.
作者:池澈;马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观察自拟朴硝散外洗坐浴配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敷治疗嵌顿性混合痔的疗效,将135例嵌顿性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5例采用自拟朴硝散外洗坐浴配合外敷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1:5000 PP液外洗坐浴配合外敷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结果显示,经过5d治疗后治疗组105例中,显效61例,有效3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3%;对照组30例中,显效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采用自拟朴硝散外洗坐浴配合外敷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嵌顿性混合痔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思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对肛瘘解剖学的深入研究,对肛瘘病因、病理、病机的认识不断完善,新的治疗理念、方式方法不断涌现,提高了肛瘘的治愈率.本文介绍肛瘘治疗的现状.
作者:王志国;韩明宏;王立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例1]男,35岁.因“便后肿物脱出伴间断性便血10年”入院,入院诊断:混合痔,高血压3级.人院调整血压稳定后,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PPH,术后予以常规抗感染、止血治疗5d.术后第6天患者突然便血3次,出血量不详,患者出现头昏、心慌、大汗淋漓,血压12.1/7.6kPa.于局麻下行探查止血,排出鲜血及血块,总量约1000ml,予以缝扎止血、抗感染、补液等治疗.于术后第8天再次出现便血,色暗红,出血量约800ml,血压14.1/7.5kPa,急诊行肛管直肠探查止血手术,术中探查吻合口未见出血,局部放置肛管压迫.给以输悬浮红细胞300ml,血浆200ml,予以抗感染、止血治疗.术后第9天行电子肠镜检查:肠镜见从肝曲到直肠腔内充满血水,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点,直肠U形反转见创面少量渗血.术后第12天患者未再次出血,于术后第32天出院.
作者:胡智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探讨多切口浮线引流加高位置管术治疗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的疗效,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多切口浮线引流加高位置管术治疗的60例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资料.结果显示,60例患者均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及肛门畸形等并发症和后遗症,肛门功能均正常.结果表明,多切口浮线引流加高位置管术是一种治疗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的安全有效术式.
作者:付皓;王晓林;吴莉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探讨西沙必利结合中药口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疗效,将225例ST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采用口服西沙必利和内服中药治疗,对照组105例采用单纯口服西沙必利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49.2%和1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与61.0%,两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西沙必利结合中药口服治疗STC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明克;肖洁如;陈燕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观察直肠周围注射配合针刺和口服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下陷型脱肛的疗效,将40例脱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直肠周围注射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针刺配合口服补中益气汤治疗.半年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周围注射配合针刺和补中益气汤口服治疗脱肛具有补中益气、升提固脱的作用,对于治疗气虚下陷型脱肛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刘全林;宋太平;魏晓东;罗林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我科采用肛肠多功能检查治疗仪行纵切加后位扩肛术治疗慢性肛裂患者4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1例,女259例;年龄16~65岁,平均36岁;病程6个月至32年.伴前哨痔、肛乳头肥大301例,皮下瘘54例.其中后位肛裂246例,前位159例,侧位15例.
作者:何志桂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观察内痔套扎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将混合痔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内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出血、水肿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出血、水肿方面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内痔套扎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优于传统外剥内扎术.
作者:王德武;全德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笔者采用中药回阳洗剂坐浴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用促进结核性肛瘘术后创口愈合,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0例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25~56岁;病程22~65d.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采用中药回阳洗剂坐浴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用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凡士林膏外用治疗.
作者:张金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探讨盆底痛的治疗方法,将78例盆底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脾肾同治法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谷维素和多塞平口服治疗.经30d治疗观察,治疗组治愈率51.3%(20/39),总有效率92.3%(36/39),髂骨尾骨肌痛性结节消失率15.4%(6/39);对照组治愈率7.7%(3/39),总有效率35.9%(14/39),髂骨尾骨肌痛性结节消失率2.6%(1/3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疼痛症状复发率为35.0%(7/20),对照组为66.7%(2/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中医脾肾同治法治疗盆底痛疗效显著.
作者:刘百羽;李军艳;刘林;蒲文红;牛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直肠前突(rectocele,RC)亦称直肠前膨出,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自觉有排便不尽感等,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是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疝,又称阴道疝.现将近年来国内外RC的各种手术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孙欣华;孙昱;殷克;张磊;杨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观察小剂量腰俞穴麻醉加局部麻醉对肛肠科常规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观察施行小剂量腰俞穴麻醉成功后的509例肛肠病患者在行局部麻醉时的疼痛程度、麻醉完成后术中的疼痛程度,并分别进行评分.术中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麻醉不良反应,术后观察患者发生尿潴留的情况.结果显示,509例患者在施行腰俞穴加局部麻醉过程中均达到了基本无痛,整个手术中完全无痛.21例患者行腰俞穴麻醉后出现轻微头晕,均未出现其他麻醉不良反应.术后有24例出现尿潴留,发生率为4.7%.结果表明,小剂量腰俞穴麻醉加局部麻醉既无单纯局部麻醉的疼痛,又无神经阻滞麻醉的不良反应,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适于在肛肠科常规手术中应用.
作者:牛婧;罗碧华;闫海金;陈晶晶;谢远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观察穴位埋线、养荣润肠舒合剂口服和穴位埋线配合养荣润肠舒合剂口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将42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12例采用穴位埋线治疗,B组11例采用养荣润肠舒合剂口服治疗,C组19例采用穴位埋线配合养荣润肠舒合剂口服治疗,分别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显示,3种治疗方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均有明显的疗效,其中穴位埋线组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有效率为75.0%,养荣润肠舒合剂口服组有效率为72.7%,穴位埋线配合养荣润肠舒合剂口服组总有效率为84.2%.结果表明,穴位埋线和养荣润肠舒合剂口服对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均有明显的疗效,而将两种方法配合应用能更加显著地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龙再菊;关露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