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脾肾同治法治疗盆底痛疗效观察

刘百羽;李军艳;刘林;蒲文红;牛晓梅

关键词:盆底痛, 脾肾同治法, 疗效
摘要:为探讨盆底痛的治疗方法,将78例盆底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脾肾同治法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谷维素和多塞平口服治疗.经30d治疗观察,治疗组治愈率51.3%(20/39),总有效率92.3%(36/39),髂骨尾骨肌痛性结节消失率15.4%(6/39);对照组治愈率7.7%(3/39),总有效率35.9%(14/39),髂骨尾骨肌痛性结节消失率2.6%(1/3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疼痛症状复发率为35.0%(7/20),对照组为66.7%(2/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中医脾肾同治法治疗盆底痛疗效显著.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脂联素、CEA及CA19-9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通过研究脂联素、CEA及CA19-9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3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A组)和54例结直肠癌患者(B组)血清中脂联素、CEA及CA19-9的含量,对结直肠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的血清脂联素、CEA及CA19-9水平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B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为(998.28±78.33)pg/ml明显低于A组(1529.59±81.79)pg/ml(P<0.05).B组随着肿瘤Dukes分期进展,血清脂联素水平呈现进一步下降的趋势(P<0.05),与肿瘤的发病部位、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A组血清CEA、CA19-9的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果表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结直肠腺瘤患者,且随着肿瘤分期进展,血清脂联素水平呈现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作者:苗爱峰;俞林;徐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西沙必利结合中药口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120例

    为探讨西沙必利结合中药口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疗效,将225例ST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采用口服西沙必利和内服中药治疗,对照组105例采用单纯口服西沙必利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49.2%和1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与61.0%,两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西沙必利结合中药口服治疗STC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明克;肖洁如;陈燕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直肠前突的治疗进展

    直肠前突(rectocele,RC)亦称直肠前膨出,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自觉有排便不尽感等,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是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疝,又称阴道疝.现将近年来国内外RC的各种手术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孙欣华;孙昱;殷克;张磊;杨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低切高引灌洗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20例

    2005年10月至2013年3月,我们采用低切高引灌洗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患者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30~55岁;病程3~16d.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4例,直肠后间隙脓肿6例.脓肿顶端距肛缘9~16cm.

    作者:贾荣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穴位埋线加养荣润肠舒合剂口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

    为观察穴位埋线、养荣润肠舒合剂口服和穴位埋线配合养荣润肠舒合剂口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将42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12例采用穴位埋线治疗,B组11例采用养荣润肠舒合剂口服治疗,C组19例采用穴位埋线配合养荣润肠舒合剂口服治疗,分别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显示,3种治疗方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均有明显的疗效,其中穴位埋线组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有效率为75.0%,养荣润肠舒合剂口服组有效率为72.7%,穴位埋线配合养荣润肠舒合剂口服组总有效率为84.2%.结果表明,穴位埋线和养荣润肠舒合剂口服对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均有明显的疗效,而将两种方法配合应用能更加显著地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龙再菊;关露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肛门熏洗剂配合京万红软膏用于肛门病术后换药的临床观察

    我们将肛门熏洗剂配合京万红软膏用于肛门病术后换药2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47例,女79例;年龄10~85岁,平均44.1岁;病程7d至35年,平均4.7年.其中混合痔177例,内痔3例,肛瘘29例,肛裂10例,肛周脓肿2例,肛周湿疹3例,肛门尖锐湿疣2例.

    作者:王志良;胡灵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环状混合痔手术方法概况

    环状混合痔是痔发展进程中较为严重的病理阶段,且往往病程较长,病情重,易反复发作,多需手术治疗.该病治疗既要彻底治愈环状混合痔,又要大限度地保护肛门功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减少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现将近年来对于环状混合痔的手术临床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金文琪;胡德昌;董青军;郭修田;曹永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外剥内扎加黏膜桥整形术与外剥内扎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痔的疗效比较

    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我科采用选择性外剥内扎加黏膜桥整形术治疗Ⅲ、Ⅳ期内痔为主的环状混合痔,并与选择性外剥内扎加皮桥整形术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100例Ⅲ、Ⅳ期内痔为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9岁,平均病程11年.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8岁,平均病程10年.

    作者:张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手术治疗会阴直肠瘘1例报告

    患者女,26岁.以“肛旁漏气漏便,反复发作26年”入院治疗.入院诊断:会阴直肠瘘.入院时症见:肛旁漏气、漏稀便,无便血及痔核脱出等症状.平素排便每日一次,否认黏液脓血便.专科检查:肛门外形整齐,大阴唇后联合左侧会阴部约1cm处见一纵行裂口,2.0cm×0.8cm,色淡红.指诊:食指纳肛,以探针经外口向肛内探查瘘道,探针由齿状线上内瘘口探出,双合诊瘘管质硬,无疼痛,无脓液溢出,肛内进指6cm以下未及硬性肿物.肛门镜检查:前位齿状线上见一内瘘口,色深红.

    作者:赵银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AIDS患者与HIV感染者合并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特征分析

    为研究艾滋病(AIDS)患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免疫缺陷程度合并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对50例AIDS患者与HIV感染者合并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检测CD4 T淋巴细胞水平的不同,分为AIDS患者组23例(CD4≤200/μl)和HIV感染组27例(CD4>200/μl),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显示,AIDS患者组的CD4 T淋巴细胞数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HIV感染组(P<0.05);AIDS患者组15例合并其他感染(15/23,65.2%),8例形成肛周巨型尖锐湿疣(8/23,34.8%),其中2例发生癌变.AIDS患者组手术切除肛周尖锐湿疣后3个月内有8例复发(8/23,34.8%);HIV感染组6例合并其他感染(6/27,22.2%),1例巨型尖锐湿疣(1/27,3.7%),术后3个月内4例复发(4/27,14.8%).结果表明,AIDS患者容易形成巨型尖锐湿疣而且容易发生癌变,容易合并其他感染.电刀彻底切除病变结合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司炎辉;黄朝刚;刘保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PH治疗重度痔108例疗效观察

    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笔者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患者10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2例,女46例;年龄35~78岁,平均55岁;病程5~30年,平均15年.患者均有内痔脱出,其中Ⅲ期内痔61例,Ⅳ期47例.

    作者:刘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双PPH结合挂线术治疗重度痔及防止术后肛门狭窄的研究

    为探讨双PPH治疗重度混合痔时应用挂线术防止肛门狭窄的疗效,将30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分为3组.治疗组100例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行双PPH治疗时应用挂线术防止肛门狭窄,对照A组(双PPH加纵切横缝吻合口松解术)、对照B组(单纯双PPH治疗)均未应用挂线术,然后3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肛门狭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0 vs 54%、75%,P<0.01).结果表明,双PPH同时应用挂线术防止术后肛门狭窄疗效显著,避免了肛门狭窄的发生.

    作者:梁伟成;杨吉水;黄锦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朴硝散坐浴配合外敷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嵌顿性混合痔105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自拟朴硝散外洗坐浴配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敷治疗嵌顿性混合痔的疗效,将135例嵌顿性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5例采用自拟朴硝散外洗坐浴配合外敷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1:5000 PP液外洗坐浴配合外敷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结果显示,经过5d治疗后治疗组105例中,显效61例,有效3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3%;对照组30例中,显效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采用自拟朴硝散外洗坐浴配合外敷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嵌顿性混合痔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思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消痔灵注射治疗痔致肛周脓肿1例

    患者男,17岁.因“痔注射术后肛门肿痛流脓1周”人院.患者于1周前因“痔疮”于当地医院行消痔灵注射治疗后出现局部胀痛,于该院继续治疗,症状不缓解,疼痛逐渐加重,肛周出现红肿,肛门有脓液流出.于我院门诊检查后收入院.查体:T37.8℃,P 86次/min,R16次/min,BP 12/8kPa,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WBC12.0×109/L,G0.75,L0.25.专科检查:截石位7~11点肛周皮肤红肿面积3cm×4cm,触痛明显,波动(+).肛门指诊:脓肿对应处肛管齿状线有破溃点,可见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诊断:肛周脓肿.

    作者:王连生;韩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的新研究进展

    肛门直肠测压是评价肛门张力、直肠顺应性、肛门直肠感觉以及证实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完整性的客观检测方法,通过获得的有关肛管直肠功能的信息,了解、量化和评估肛管、直肠控便功能,并为研究排便功能障碍、大便失禁以及肛管直肠外伤等疾病提供病理生理学依据.近年来,高分辨测压特别是三维高分辨测压已经开始用于精确评估肛门直肠压力变化,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就高分辨测压在肛肠科的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许晨;宇永军;张轶;李玉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骶尾部藏毛窦的手术治疗近况

    骶尾部藏毛窦是一种多发于臀裂和骶尾部的感染性疾病,其治疗方法日益增多,涌现出许多经典术式和改良术式.本文综述目前对骶尾部藏毛窦进行手术治疗的新进展概况.1 切开或切除引流二期缝合术对于感染严重者,如急性骶尾部藏毛窦脓肿,应先切开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待炎症减退或缓解后,再行切除及切口缝合术.但切开引流只能达到引流排脓目的,仅用于局部有脓肿形成的病例.对不伴感染的病例需采用病灶切除和创面敞开引流或一期切除缝合术.

    作者:陈伟伟;谷云飞;陈邑歧;朱秉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滋阴润肠流膏口服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滋阴润肠流膏口服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将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滋阴润肠流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六味能消胶囊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治愈患者随访2个月,观察远期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排便不尽感、排便困难、排便频率及大便性状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滋阴润肠流膏口服治疗功能性便秘更为有效、安全,具有服用剂量较小、便于久服、服用适口、生物利用度高、强健补益等独特的优点.

    作者:郭树田;刘艳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括约肌成形术治疗Ⅳ度会阴撕裂伤的临床观察

    为探讨Ⅳ度会阴撕裂伤的治疗方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回顾性分析39例Ⅳ度会阴撕裂伤的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等临床资料.结果显示,39例患者全部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10.6d,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肛门排气不能完全控制2例(5.1%),偶有粪便污染内裤1例(2.6%).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根据肛门括约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缝合方式,对直肠黏膜行无张力缝合是会阴撕裂修补成功的关键.

    作者:朱素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口服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将55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疗程为6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结肠镜复查结果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症状效果、结肠镜复查结果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常规疗法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常规疗法.

    作者:朱艳梅;张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EPH治疗中重度痔40例临床观察

    为观察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术(EPH)治疗中重度痔的疗效,将65例中重度痔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行EPH治疗,对照组25例行PPH治疗.治疗组中以出血及3处以下痔脱垂(脱出痔核≤3个)症状为主的患者只行一次EPH,痔环形脱垂患者(脱出痔核≥4个)行二次EPH;对照组痔环形脱垂患者行PPH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39例(97.5%),对照组治愈24例(96.0%).术后随访半年,治疗组术后痔核回缩不全1例(2.5%),复发1例(2.5%);对照组痔核回缩不全2例(8.0%),复发1例(4.0%).治疗组患者术后无肛门狭窄、出血等并发症和后遗症;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狭窄2例,出血2例.结果表明,EPH治疗中重度痔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操作简单,费用低,无需住院及麻醉,患者痛苦小,无并发症和后遗症,可重复操作.

    作者:张春泽;付文政;贾岩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