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
为观察自拟朴硝散外洗坐浴配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敷治疗嵌顿性混合痔的疗效,将135例嵌顿性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5例采用自拟朴硝散外洗坐浴配合外敷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1:5000 PP液外洗坐浴配合外敷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结果显示,经过5d治疗后治疗组105例中,显效61例,有效3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3%;对照组30例中,显效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采用自拟朴硝散外洗坐浴配合外敷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嵌顿性混合痔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思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观察中药祛毒内服方口服、祛毒外用方熏洗坐浴,结合西药伐昔洛韦口服、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外用治疗肛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将90例肛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采用中药祛毒内服方口服、中药祛毒外用方熏洗坐浴,结合西药伐昔洛韦口服、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外用;对照组36例采用口服伐昔洛韦,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38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5.2%;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西药综合治疗肛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叶敏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观察痔疮散熏洗坐浴在肛周脓肿术后疼痛应用中的临床疗效,将80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痔疮散熏洗坐浴,对照组给予1∶5000 PP液坐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应用痔疮散熏洗坐浴可以明显减轻创面疼痛.
作者:那缤文;王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对肛瘘解剖学的深入研究,对肛瘘病因、病理、病机的认识不断完善,新的治疗理念、方式方法不断涌现,提高了肛瘘的治愈率.本文介绍肛瘘治疗的现状.
作者:王志国;韩明宏;王立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探讨Ⅳ度会阴撕裂伤的治疗方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回顾性分析39例Ⅳ度会阴撕裂伤的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等临床资料.结果显示,39例患者全部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10.6d,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肛门排气不能完全控制2例(5.1%),偶有粪便污染内裤1例(2.6%).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根据肛门括约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缝合方式,对直肠黏膜行无张力缝合是会阴撕裂修补成功的关键.
作者:朱素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分析患者混合痔术后肛门创缘水肿、出血与肛门括约肌痉挛程度和直肠内压力的关系,将400例混合痔患者分为术后留置镇痛泵组和不留置镇痛泵组,各200例,进行肛门创缘水肿和出血情况的比较.400例患者术后按首次排便时间分为:①组<24h 84例;②组25~48h 236例;③组>48h 80例,观察患者术后排便时间与肛门创缘水肿和出血的关系.结果显示,留置镇痛泵组和不留置镇痛泵组患者术后创缘水肿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与肛门创缘水肿和出血的关系,②组与①组和③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留置镇痛泵组患者和术后排便时间在25~48h的患者肛门创缘水肿情况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在25~48h既能减轻创缘水肿,又能减少创缘出血.
作者:池澈;马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我们对48例肛瘘术后患者采用复方盐酸利多卡因与亚甲蓝混合液行创面浸润神经阻滞麻醉进行止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8例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6~72岁.治疗方法:将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0ml、1%亚甲蓝注射液1ml,按10∶1配置,将药液注射于手术创面浅层及肛门括约肌,总量为11ml.疗效判定标准:Ⅰ度疼痛.轻微疼痛,可不处理.Ⅱ度疼痛.一般口服止痛药物可缓解.Ⅲ度疼痛.疼痛较重,需注射吗啡或哌替啶方可缓解.
作者:罗成平;周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肛门直肠测压是评价肛门张力、直肠顺应性、肛门直肠感觉以及证实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完整性的客观检测方法,通过获得的有关肛管直肠功能的信息,了解、量化和评估肛管、直肠控便功能,并为研究排便功能障碍、大便失禁以及肛管直肠外伤等疾病提供病理生理学依据.近年来,高分辨测压特别是三维高分辨测压已经开始用于精确评估肛门直肠压力变化,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就高分辨测压在肛肠科的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许晨;宇永军;张轶;李玉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我们将肛门熏洗剂配合京万红软膏用于肛门病术后换药2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47例,女79例;年龄10~85岁,平均44.1岁;病程7d至35年,平均4.7年.其中混合痔177例,内痔3例,肛瘘29例,肛裂10例,肛周脓肿2例,肛周湿疹3例,肛门尖锐湿疣2例.
作者:王志良;胡灵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观察耳穴贴压法对改善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效果,将80例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化疗当天给予耳穴贴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根据NCI分级标准对80例患者化疗期间每天的恶心、呕吐、食欲分级进行记录.结果显示,治疗组恶心程度、呕吐程度、食欲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耳穴贴压法能明显降低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程度,疗效满意.
作者:王小英;王晨霞;郭晓林;李燕;陈玲娟;周雪梅;张维胜;杜斌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我科采用选择性外剥内扎加黏膜桥整形术治疗Ⅲ、Ⅳ期内痔为主的环状混合痔,并与选择性外剥内扎加皮桥整形术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100例Ⅲ、Ⅳ期内痔为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9岁,平均病程11年.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8岁,平均病程10年.
作者:张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患者男,17岁.因“痔注射术后肛门肿痛流脓1周”人院.患者于1周前因“痔疮”于当地医院行消痔灵注射治疗后出现局部胀痛,于该院继续治疗,症状不缓解,疼痛逐渐加重,肛周出现红肿,肛门有脓液流出.于我院门诊检查后收入院.查体:T37.8℃,P 86次/min,R16次/min,BP 12/8kPa,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WBC12.0×109/L,G0.75,L0.25.专科检查:截石位7~11点肛周皮肤红肿面积3cm×4cm,触痛明显,波动(+).肛门指诊:脓肿对应处肛管齿状线有破溃点,可见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诊断:肛周脓肿.
作者:王连生;韩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研究艾滋病(AIDS)患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免疫缺陷程度合并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对50例AIDS患者与HIV感染者合并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检测CD4 T淋巴细胞水平的不同,分为AIDS患者组23例(CD4≤200/μl)和HIV感染组27例(CD4>200/μl),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显示,AIDS患者组的CD4 T淋巴细胞数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HIV感染组(P<0.05);AIDS患者组15例合并其他感染(15/23,65.2%),8例形成肛周巨型尖锐湿疣(8/23,34.8%),其中2例发生癌变.AIDS患者组手术切除肛周尖锐湿疣后3个月内有8例复发(8/23,34.8%);HIV感染组6例合并其他感染(6/27,22.2%),1例巨型尖锐湿疣(1/27,3.7%),术后3个月内4例复发(4/27,14.8%).结果表明,AIDS患者容易形成巨型尖锐湿疣而且容易发生癌变,容易合并其他感染.电刀彻底切除病变结合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司炎辉;黄朝刚;刘保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例1]男,35岁.因“便后肿物脱出伴间断性便血10年”入院,入院诊断:混合痔,高血压3级.人院调整血压稳定后,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PPH,术后予以常规抗感染、止血治疗5d.术后第6天患者突然便血3次,出血量不详,患者出现头昏、心慌、大汗淋漓,血压12.1/7.6kPa.于局麻下行探查止血,排出鲜血及血块,总量约1000ml,予以缝扎止血、抗感染、补液等治疗.于术后第8天再次出现便血,色暗红,出血量约800ml,血压14.1/7.5kPa,急诊行肛管直肠探查止血手术,术中探查吻合口未见出血,局部放置肛管压迫.给以输悬浮红细胞300ml,血浆200ml,予以抗感染、止血治疗.术后第9天行电子肠镜检查:肠镜见从肝曲到直肠腔内充满血水,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点,直肠U形反转见创面少量渗血.术后第12天患者未再次出血,于术后第32天出院.
作者:胡智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研究脂联素、CEA及CA19-9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3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A组)和54例结直肠癌患者(B组)血清中脂联素、CEA及CA19-9的含量,对结直肠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的血清脂联素、CEA及CA19-9水平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B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为(998.28±78.33)pg/ml明显低于A组(1529.59±81.79)pg/ml(P<0.05).B组随着肿瘤Dukes分期进展,血清脂联素水平呈现进一步下降的趋势(P<0.05),与肿瘤的发病部位、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A组血清CEA、CA19-9的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果表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结直肠腺瘤患者,且随着肿瘤分期进展,血清脂联素水平呈现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作者:苗爱峰;俞林;徐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探讨多切口浮线引流加高位置管术治疗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的疗效,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多切口浮线引流加高位置管术治疗的60例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资料.结果显示,60例患者均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及肛门畸形等并发症和后遗症,肛门功能均正常.结果表明,多切口浮线引流加高位置管术是一种治疗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的安全有效术式.
作者:付皓;王晓林;吴莉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直肠前突(rectocele,RC)亦称直肠前膨出,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自觉有排便不尽感等,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是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疝,又称阴道疝.现将近年来国内外RC的各种手术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孙欣华;孙昱;殷克;张磊;杨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笔者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患者10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2例,女46例;年龄35~78岁,平均55岁;病程5~30年,平均15年.患者均有内痔脱出,其中Ⅲ期内痔61例,Ⅳ期47例.
作者:刘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观察高切低挂术治疗高位肛瘘的疗效,将200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高切低挂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低切高挂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术后治愈率、疼痛积分、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瘢痕宽度等指标.结果显示,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高切低挂术治疗高位肛瘘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疗效满意.
作者:赵彬;安海伟;孙美玲;刘文泉;刘彦才;张殿林;李明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探讨通过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及直肠排粪造影检查评价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对200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进行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与直肠排粪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肛肠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能准确地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为临床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作者:段文慧;鲁明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