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肛周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因素

曾庆阳;杨向东

关键词:手术, 创面, 愈合, 影响因素
摘要:手术切口愈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手术切口快速愈合,瘢痕小,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提升医务工作者的声誉.但是临床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很多,如何降低不良因素对创面的影响,促进创面的愈合,一直是临床工作者研究的课题.现将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分析总结如下.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肛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1例

    患者男,27岁.因“肛门部肿胀伴疼痛10d”入院.10d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患者肛门部出现肿胀、轻度疼痛,伴有不同程度排便不畅.在外院诊断为“肛周脓肿”,予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10d,症状改善不明显,遂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截石位肛周3~5点位距肛缘1~2cm处皮肤轻度隆起,压痛,无明显波动感,皮温不高.肛门指诊;距肛缘1~5cm截石位1~6点处肛管外问隙触及一3.0cm×5.0cm大小的肿物,肿物质韧,无明显波动.

    作者:段振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复方苦参洗剂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为探讨复方苦参洗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本研究采用纸片药敏试验检测不同含量的复方苦参洗剂(936mg/ml、468mg/ml、234mg/ml、117mg/ml、58.5mg/ml)、炉甘石洗剂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复方苦参洗剂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均较强(平均抑菌圈都在10~14mm之间,均为中敏).与炉甘石洗剂原液相比,复方苦参洗剂原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更好,P<0.0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相当,P >0.05.炉甘石洗剂原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与58.5mg/ml浓度的复方苦参洗剂的作用相当,P>0.05.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洗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炉甘石洗剂.

    作者:左进;赵景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复方黄柏液外用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疾病,术后创面愈合较慢.我科应用复方黄柏液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创面进行换药,与常规换药的患者进行对比发现,复方黄柏液换药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较短,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肛周脓肿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12~70岁,平均30.5岁.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11~72岁,平均31.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马爱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80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院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8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0例患者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16~70岁,平均38.5岁;病程3~15d.术前均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明确脓腔范围及深度,并了解内口位置.其中,低位肌间脓肿48例,坐骨直肠窝脓肿10例,肛门直肠后间隙脓肿合并骨盆直肠间隙脓肿8例,高位肌间脓肿4例,肛门直肠后间隙脓肿6例,直肠黏膜下脓肿4例.

    作者:王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肛门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为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肛门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肛门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抑郁评分,术中配合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入院时相比,对照组患者术前30min心率、血压明显升高,P<0.05,而观察组患者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术中配合程度及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肛门病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程度,稳定生命体征,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提高其满意度,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平;李小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消肿止痛软坚外洗方熏洗坐浴防治肛门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应用消肿止痛软坚外洗方熏洗坐浴防治肛门病术后并发症,效果满意,现将其与高锰酸钾溶液和以黄柏、苦参等为主的中药方剂熏洗坐浴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00例痔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320例,女280例;年龄19~66岁,平均44.5岁;病程1~10年,平均5.5年;混合痔210例,肛裂160例,外痔140例,肛瘘9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组、对照2组,各200例.

    作者:邓泽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美辛唑酮栓联合纳米银痔疮抗菌凝胶纳肛治疗肛窦炎的临床疗效

    肛窦炎是指肛窦、肛门瓣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又称肛隐窝炎,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肛窦炎的发病与肛窦自身开口向上且呈凹陷型漏斗状的解剖结构关系密切.本病是一种潜在的感染病灶,常反复发作,且迁延不愈,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近年来,我科采用美辛唑酮栓(山西仟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联合纳米银痔疮抗菌凝胶(内蒙古东银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纳肛治疗肛窦炎,取得满意疗效,将其与单纯应用美辛唑酮栓纳肛治疗的肛窦炎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吴周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直肠黏膜柱状结扎加硬化剂注射治疗重度直肠前突96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加硬化剂注射治疗重度直肠前突的疗效,对96例重度直肠前突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疗,即经肛门对直肠黏膜进行柱状排列结扎,并于直肠黏膜基底部注射10%葡萄糖酸钙.结果显示,住院时间为9~13d,平均10.7d.患者出院时,均诉排便通畅,肛门坠胀感消失,有效率为100%.术后随访1~5年,复发12例(12.5%),行排粪造影检查显示均为轻中度直肠前突.结果表明,直肠黏膜柱状结扎加硬化剂注射治疗重度直肠前突近期疗效满意,但是远期会有一定复发病例,有待进一步完善改进.

    作者:黄熠;孙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药口服、保留灌肠配合心理调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00例

    近年来,我科采用中药口服、保留灌肠配合心理调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20~60岁;病程3~6年.治疗方法:(1)中药口服.中药组方为党参15g,白术10g,黄芪15g,黄连10g,木香10g,白芍10g,薏苡仁10g,补骨脂10g,吴茱萸6g,地榆炭15g,肉豆蔻10g,炮姜3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0d为一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作者:刘迪;段伟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两种术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对比

    为比较切开挂线引流术与内口修补、外口切开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将5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一组行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A组),一组行内口修补、外口切开引流术(B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口愈合时间、术后肛门功能及复发情况.结果显示,A组手术治愈率(96.0%)明显高于B组(72.0%),P<0.05;A组创面愈合时间[(42.5±4.9)d]明显长于B组(30.2±5.6)d],P<0.05;A组2例患者肛门皮肤缺损,2例肛门控气功能下降,3例肛门溢液,B组无上述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A组无复发,B组复发7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疗效肯定,但创面愈合时间长,且术后易出现肛缘皮肤缺损、肛门控气功能下降及肛门溢液等情况;内口修补、外口切开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因减少了对肛门括约肌、肛周皮肤的破坏,可更确切地保护肛门功能,且创面愈合快,但治愈率及复发率方面不及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可能与术中皮瓣缝合技巧、术后护理、换药技术及患者配合程度要求相对较高有关.在技术逐渐改进的情况下,内口修补、外口切开引流术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李惠;郭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罗哌卡因局部麻醉下手术治疗早期急性嵌顿痔124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罗哌卡因局部麻醉下手术治疗早期急性嵌顿痔的疗效,对124例早期急性嵌顿痔患者于罗哌卡因局部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对外痔予剥扎切除,内痔予1∶1消痔灵注射液黏膜及黏膜下层注射.结果显示,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后约5min肛门内外括约肌松弛,肛门坠胀疼痛缓解或消失,肛门水肿逐渐消退,痔核萎缩,向肛内退缩.发病12~48h的患者痔黏膜无糜烂、坏死,治疗效果更好.术后6h以后肛门疼痛:0级18例,Ⅰ级61例,Ⅱ级45例.平均治愈时间8.6d.术后尿潴留3例,补充治疗8例.本组治愈121例,好转3例,有效率为100.0%.结果表明,罗哌卡因局部麻醉能够完全满足急性嵌顿痔手术麻醉要求,局部麻醉下手术治疗早期急性嵌顿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银山;李海亮;谢川;田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痔术后并发肛门湿疹的疗效探讨

    为探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痔术后并发肛门湿疹的疗效,将70例痔术后并发肛门湿疹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治疗组用中药液熏洗坐浴,观察两组治疗肛门湿疹的疗效,以及痔手术创口愈合时间、术后肛门疼痛和肛缘水肿消退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肛门湿疹的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P <0.05;痔手术创口愈合时间、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痔术后并发的肛门湿疹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能有效减轻痔术后患者的疼痛、水肿,促进创口愈合.

    作者:刘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环状混合痔的围手术期辨证施护

    环状混合痔手术治疗损伤范围较广,局部刺激大,术后可能发生并发症,甚至后遗症.术前应创造有利的手术操作及康复条件,选择适合的术式,细致的手术操作,保护好肛肠正常组织结构.在整个疗程中,医护人员对每个治疗环节都须精心指导,从活动、饮食、服药、坐浴、换药等方面密切配合,确保按期治愈.疏忽某一治疗环节,都会产生并发症及后遗症,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身心痛苦.近年来,我科对环状混合痔患者的围手术期运用中医辩证施护法护理,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游万方;林兰香;蔡凤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的现状及优势

    肛周脓肿是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化脓性感染,并以肛周形成脓肿为特征.其是肛肠外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占肛肠疾病的8%~25%,居肛肠外科疾病的第2位[1],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2].手术是目前西医治疗肛周脓肿的首选方法,主要术式为局部切开引流术,该术式多用于低位单纯性的肛周脓肿;对于高位复杂性肛周脓肿,一般先行一期切开引流,待形成肛瘘后再行二次手术根治,但疗程较长,患者痛苦大.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传统西医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可更好地保护肛门功能,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优势.现就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的现状及优势综述如下.

    作者:张亮亮;王玉华;赵俊飞;李东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价值

    为探讨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AC)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价值,回顾采用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结合VAC或一期缝合、减张缝合、敞开引流治疗的37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资料,就换药次数、材料消耗、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结合VAC治疗的患者在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3种术式,P <0.05;在材料消耗方面,与一期缝合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优于减张缝合、敞开引流治疗者,P <0.05.结果表明,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结合VAC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优于一期缝合、减张缝合、敞开引流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功建;郑雪平;金黑鹰;王业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美沙拉嗪栓与柳氮磺吡啶栓纳肛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分析

    为对比美沙拉嗪栓与柳氮磺吡啶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将10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美沙拉嗪栓纳肛,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栓纳肛.结果显示,(1)总体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P<0.05.(2)各症状疗效:治疗组在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方面总有效率(93.8%、95.7%和9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9.6%、76.6%和72.7%),P<0.05.(3)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明显低于对照组(22.0%),P <0.05.(4)复发:随访6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美沙拉嗪栓纳肛治疗UC的疗效优于柳氮磺吡啶栓,而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聂胜林;侯来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PPH结合纵行缝叠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84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PPH)结合纵行缝叠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临床疗效,回顾采用此法治疗的84例OOC患者资料.结果显示,本组84例患者中,治愈76例(90.5%),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6%(82/84).结果表明,PPH结合纵行缝叠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的OOC治愈率高,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及后遗症少.

    作者:张宏;戚仁华;陈运超;吴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药液熏洗坐浴治疗血栓性外痔40例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科采用中药液熏洗坐浴治疗血栓性外痔4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0~65岁,平均40.1岁.治疗方法:应用中药液熏洗坐浴.中药组方为苦参、地榆、五倍子、黄柏、大黄、乳香、没药、蒲公英、金银花、龙胆草,各20g.上药水煎取液熏洗坐浴,每次1剂,每天2次,每次20min,10d为一疗程.

    作者:姚文俊;雷泽善;王琼;王文雅;孙梦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肛周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因素

    手术切口愈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手术切口快速愈合,瘢痕小,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提升医务工作者的声誉.但是临床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很多,如何降低不良因素对创面的影响,促进创面的愈合,一直是临床工作者研究的课题.现将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曾庆阳;杨向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口服α1-受体阻滞剂防治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疗效分析

    为探讨口服α1-受体阻滞剂防治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回顾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340例肛肠病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应用α1-受体阻滞剂分为两组,其中应用α1-受体阻滞剂的设为试验组(哈乐,口服,0.2mg/次,每天1次,230例),未应用α1-受体阻滞剂的设为对照组(11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首次排尿时间;发生尿潴留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导尿处理,试验组男性患者继续服用α1-受体阻滞剂,对比观察两组男性患者导尿时的疼痛程度、尿道黏膜损伤情况及留置导尿管后下尿路的刺激症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发生尿潴留的男性患者导尿时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尿道黏膜损伤率及留置导尿管后下尿路的刺激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口服α1-受体阻滞剂可有效降低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接受导尿处理的男性患者口服α1受体阻滞剂可缓解置导尿管时的不适,减少留置导尿管所引起的下尿路刺激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永强;邓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