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益肝肾合化瘀通络法治疗眩晕疗效观察

刘天虹

关键词: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肝肾虚, 血瘀
摘要:目的:观察补益肝肾,化瘀通络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补益肝肾合化瘀通络的中药基本方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眩晕停片和西比灵胶囊治疗,均治疗3周.结果:治疗组冶愈16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经Ridit检验,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肝肾虚和血瘀论治眩晕疗效确切.
广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鼻炎喷雾剂制备工艺的实验研究

    目的:筛选复方鼻炎喷雾剂的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两个正交试验: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选取三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以浓缩倍数、醇沉浓度、醇沉pH值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选取三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优选醇沉工艺.结果:复方鼻炎喷雾剂的佳制备工艺为:将药材均粉碎成粗粉,先提取辛夷中的挥发油(5h),然后将药渣与丝瓜藤、麻黄一起加入10倍量的70%乙醇回流1次(1.5h),提取液回收乙醇后与辛夷水液合并,浓缩至1:1(每1ml相当于生药1g),加适量乙醇使含醇量达60%,并调节pH值至6.5,冷藏24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加入辛夷挥发油、适量的辅料,调节pH值至6.5,并用水调整至规定量(1ml相当于含丝瓜藤1g),即得.结论:优选出的制备工艺是可行的,验证结果也证实了该工艺是稳定、可靠的.

    作者:陈卫卫;刘华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补肾活血方配克罗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32例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配合克罗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以补肾活血方为基本方,随症加减,配合克罗米芬治疗.对照组用克罗米芬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43.75%,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治愈率为30.00%,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配合克罗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显著.

    作者:凌春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马鬃蛇醇提物的毒理学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马鬃蛇醇提物口服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观察马鬃蛇的毒性反应及其毒性作用的靶器官.方法:(1)急性毒性试验(MTD):取合格小鼠20只,以药物的大浓度、动物的大容量灌服马鬃蛇醇提物,观察7天.(2)长期毒性试验:取Wistar大鼠80只,按区组设计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和对照组,给药组分别灌服马鬃蛇醇提物2.5,1.25,0.5g/kg,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每天灌服1次,连续70天,测定大鼠体重、脏器系数、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及观察重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马鬃蛇急性毒性试验显示MTD为60g生药/kg,未见动物出现中毒症状及死亡.长期毒性试验显示高剂量组开始5周内动物体重增长较快,各剂量组大鼠心、肝、脾、肺、肾等的脏器系数和血液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液生化学检查在正常范围内少数指标有所改变,大体解剖观察和光学显微观察未见明显的药物所致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停药2周后,高剂量组所致的血液生化学少数指标改变,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组织学实验观察未见有药物所致的延迟性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马鬃蛇毒性低.

    作者:谢金鲜;林启云;李萍;莫国艳;庞晓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补益肝肾合化瘀通络法治疗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益肝肾,化瘀通络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补益肝肾合化瘀通络的中药基本方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眩晕停片和西比灵胶囊治疗,均治疗3周.结果:治疗组冶愈16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经Ridit检验,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肝肾虚和血瘀论治眩晕疗效确切.

    作者:刘天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马鞭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马鞭草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又名凤颈草、紫顶龙芽、铁马鞭、狗芽草、鹤膝风、苦练草、顺捋草、蜻蜓草、退血草、铁马莲、田鸟草、铁扫手、疟马鞭、土荆芥、野荆芥、红藤草,具有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等功效;

    作者:邓家刚;周小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健胃口服液

    全瓜蒌15g 白芍15g 蒲公英15g制半夏10g 郁金10g 柴胡10g黄连6g 甘草6g性质功效清热燥湿、理气和胃剂.清热燥湿,祛痰消痞,理气和胃,柔肝止痛.

    作者:李桂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外伤性黄斑区出血35例

    黄斑区是眼视功能的重要区域,因其结构特殊,一旦黄斑区外伤出血,则吸收较为困难,可造成视力严重损害.1996年起,我科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外伤性黄斑区出血35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增昌;叶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补肾活血法与理气化痰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与理气化痰法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补肾活血组52例,理气化痰组52例,两组均辅以必要的西医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在改善缺氧、纠正二氧化碳潴留自身前后对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补肾活血组显效率(67.3%)高于理气化痰组(46.15%)(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与肾虚、血瘀密切相关,补肾活血法在慢性肺心病治疗中疗效较好.

    作者:罗婷;张瑶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癌痛消胶囊调节小鼠荷H22移植性肝癌细胞VEGF,p53和p21ras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癌痛消胶囊调节小鼠荷H22移植性肝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p53和p21ras的表达作用,以探讨该药抑制肿瘤的作用机理.方法:昆明种雄性小白鼠60只,按随机区组分为6组(A-F组);A-E组每鼠均于前肢右腋皮下接种0.2ml H22肿瘤细胞悬液(浓度为1×107/ml),接种24h后按体重给药.A组、B组、C组分别给予大、中、小剂量的癌痛消胶囊,D组予康赛迪胶囊,E组予生理盐水,均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用药10天,停药24h,称重并处死动物,剥取瘤块称重,计算出肿瘤生长抑制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细胞中VEGF,p53,p21ras,VHL的表达程度.F组予饲料及水分正常饲养.结果:A,B,C,D组均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中以A组的抑瘤作用明显(P<0.05或P<0.01).造模各组动物的肝癌细胞中均见VEGF,p53和p21ras的阳性染色,但阳性表达程度不同,与B,C,E组比较,癌痛消胶囊大剂量组和康赛迪胶囊组均可明显降低肝癌细胞中VEGF,p53和p21ras的阳性表达(P<0.05或P<0.01).结论:癌痛消胶囊对小鼠H22移植性肝癌有抑瘤作用,抑制肿瘤生长的机理可能与下调VEGF,p53和p21ras的水平有关.

    作者:王庆高;韦艾凌;徐志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双夹板整复儿童桡骨远端骨骺分离12例

    儿童桡骨远端骨骺分离是儿童常见的骨骺损伤,既往多采用折顶、挤按等手法整复,复位效果不十分理想[1,2].近年来笔者采用双夹板整复儿童桡骨远端骨骺分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义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水痘/急性附睾炎/跖疣/急性尿路感染/急性肠炎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针刺合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观察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表现为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即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和足外侧的疼痛.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穴位埋药线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2例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的面神经疾患之一.2001年11月-2004年11月我们采用穴位埋药线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排除慢性中耳炎、乳突炎等所造成)9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锋;宣海龙;吴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接骨紫金丹促进胫腓骨骨折愈合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促进胫腓骨骨折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85例共108侧胫腓骨骨折患者,经急诊行Grosse-kemp fixation钉(GK钉)髓内固定后,观察组给予口服促进骨折愈合中药接骨紫金丹加减,对照组不服中药,观察两组骨折愈合疗效.结果:两组在弃拐下地行走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骨折愈合评定和在拆除固定后骨折再发生或畸型率随访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GK钉固定治疗的胫腓骨骨折加服接骨紫金丹对促进骨折愈合疗效作用显著.

    作者:梁芝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手法整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嵌插性骨折36例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伤临床常见病.笔者自2001年1月-2004年8月对3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嵌插性骨折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志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张仲景活血祛瘀方药的用药特点

    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的奠基著作,关于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瘀血病证的辨证论治极为丰富,其从风、寒、痰、湿、热、七情、气虚、血虚、虚劳、外伤等方面对致瘀之因进行论述,而治疗以下瘀血汤类七个方为主,它们是:下瘀血汤、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大黄()虫丸、鳖甲煎丸、桂枝茯苓丸.本文分析这些方的用药特点.

    作者:徐冬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黄褐斑110例

    黄褐斑是发生在面部的临床常见色素沉着病,多分布在鼻梁、颧面及前额处.笔者多年来,应用血府逐瘀汤内服,加以中药外敷,治疗此病110例,获效良好,兹介绍如下.

    作者:庞翠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利气化瘀平喘汤

    葶苈子8g 苏子8g 炙麻黄5g桑白皮10g 杏仁8g 槟榔8g鱼腥草15g 陈皮6g 地龙10g蝉蜕5g 桃仁6g 丹参10g性质功效止咳平喘类方剂.泻肺除壅,涤痰祛瘀平喘.

    作者:张彩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水疗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00例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复发率高,难以治愈.2003年2月-2004年4月,我们用水疗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该病10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善明;张雪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手法为主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200例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指由于胸椎小关节的解剖关系的微小改变(如错位1-3mm)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胸背部疼痛、胸闷、胸胁部疼痛、心悸、胃脘痛、呼吸异常等.近十几年来,有关该病的临床报道逐渐增多,胸椎小关节紊乱症逐渐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自1996年至今我们运用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该症200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黄仲海;黄光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广西中医药杂志

广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中医学院

主办:广西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学会广西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