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肛内异物致肛周脓肿1例

吴菊平

关键词:
摘要:患者男,61岁.患者入院前一天进食鸡肉后,当晚排便时突然出现肛内疼痛不适,坐卧不安,无明显便血,伴有发热(38.5℃),无腹痛、腹泻、胸闷气短、头晕、头痛,因症状不能缓解,故来本院就诊,门诊以“肛内异物”收入院.既往史:2013年行胆囊切除术,2015年行心脏消融术,2015年4月患脑梗死,糖耐量异常病史2个月.专科检查:视诊肛门无异常,指诊截石位距肛缘1 cm触及一长约3 cm的鸡骨横嵌入直肠黏膜,触痛甚.直视下行肛内异物取出术.术后予头孢替安、帕珠沙星静脉滴注控制感染.术后第2天和第3天截石位1~2点位肛周局部开始疼痛,伴低热(38.3℃),检查发现截石位1~2点位肛周局部红肿、触痛,穿刺未抽到脓液;术后第4天截石位1~2点位局部红肿加剧,疼痛剧烈,伴发热(38.8℃),检查发现截石位1~2点位肛周局部约4 cm×5 cm红肿,触痛明显,脓肿形成.于神经阻滞麻醉后,用电刀于截石位1~2点位脓肿波动明显处做一切口,引流出约10 ml黄色脓液及粪水.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多切口并浮线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

    为观察多切口并浮线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回顾采用此法治疗的4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观察组)疗效,并与26例采用全切术治疗的患者(对照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治愈,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瘢痕宽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多切口并浮线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治愈率高,患者痛苦小,创面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辉;闫守月;闫秋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改良Milligan-Morgan术与R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比较

    为探讨改良Milligan-Morgan术和R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3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分别采用改良Milligan-Morgan术(MM组)和RPH(RPH组)治疗.比较两组总体疗效、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创面愈合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1)总体疗效:两组治愈率(均为94.7%)和复发率(均为5.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术后并发症:RPH组术后肛门疼痛、下腹不适感发生率明显低于MM组,P<0.05;两组肛缘水肿、尿潴留、肛门坠胀感、便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创面愈合时间:RPH组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MM组,P<0.05;但住院费用高于MM组,P<0.05.4)RPH组术后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MM组,P<0.05.结果表明,改良Milligan Morgan术和RPH治疗环状混合痔总体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RPH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术后恢复快,但费用稍高,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作者:李晖;张吟秋;张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复方黄柏液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复方黄柏液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将180例肛门瘙痒症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各60例,A组用10%复方黄柏液坐浴患处,B组用复方黄柏液涂抹患处,C组用荆芥熏洗剂外洗.对比三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A组痊愈34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1.4% (48/59);B组痊愈5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4%(60/61);C组痊愈32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5.0%(51/60).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C组,P<0.05.结果表明,复方黄柏液涂抹患处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显著,明显优于黄柏液坐浴和荆芥熏洗剂外洗.

    作者:刘殷;李文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肛窦炎临床治疗概况

    肛窦炎又称肛隐窝炎,临床为常见病、多发病.肛窦开口向上,呈漏斗状,容易积存不洁之物而引起感染,进一步引发肛乳头炎及肛乳头肥大,是肛管直肠部位感染性疾病的原发灶.此病属中医“脏毒”范畴,中医认为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性食品,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下注,浊气内生,热毒蕴结,下注魄门所致;或因大肠积热,干硬粪便损伤肛管染毒,致使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而发为本病[1].此病由于症状不同轻重不一易被忽视,约有80%的肛门直肠疾病与此病有关.目前尚无一种专门针对于肛窦炎的临床用药,笔者搜集了近10年来治疗肛窦炎的相关报道,多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特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冯子轩;孙玉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饮食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为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UC)合并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UC合并营养不良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药粥饮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清C3、C4、CD4+、CD8+、CD4+/CD8+、LgA、LgM、Lg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C3、C4、CD4+、CD8+、CD4+/CD8+、LgA、LgM、L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饮食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UC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能够改善其免疫状况.

    作者:郝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多切口引流一期根治术治疗蹄铁型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多切口引流一期根治术治疗蹄铁型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将120例蹄铁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多切口引流一期根治术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一期切开排脓、二期肛瘘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疗效、肛门疼痛、创面渗出量、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肛门疼痛评分、创面渗出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多切口引流一期根治术治疗蹄铁型肛周脓肿疗效肯定.

    作者:沙喜;张晟;闵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穴位按摩联合肠通贴贴敷促进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为观察穴位按摩联合肠通贴贴敷促进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效果,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4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7例.观察组因对敷贴过敏致4例患者退出试验,对照组给予常规腹部术后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联合肠通贴(四磨汤加减)穴位贴敷,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分别为(19.14±7.12)h和(28.91±6.60)h,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分别为(34.61±13.95)h和(49.32±16.69)h,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70.85±28.81)h和(100.21±25.66)h,住院时间分别为(9.73±4.73)d和(11.39±5.10)d,住院费用分别为(9 190.82±4 462.13)元和(10 863.76±5 678.33)元.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果表明,穴位按摩联合肠通贴贴敷能有效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能避免口服汤剂的苦味和灌肠的不便,而且操作简单、易学.此法彰显了简、便、廉的中医特色,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玉英;朱炜;倪桂娥;杨慧华;刘雪峰;陈建华;王建中;李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芪黄肠康液灌肠结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

    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医院采用芪黄肠康液灌肠加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均经肠镜检查确诊.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14~78岁;病变部位:直肠26例,左半结肠19例,全结肠15例.60例均为活动期,活动度Ⅰ~Ⅴ度不等.治疗方法:1)芪黄肠康液灌肠.芪黄肠康液由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京市钟山医院监制.应用CDH-1000A型肠道治疗仪进行灌肠.

    作者:朱文松;吴爱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联合消痔灵注射术治疗老年Ⅰ、Ⅱ期内痔临床疗效

    为探讨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联合消痔灵注射术治疗老年Ⅰ、Ⅱ期内痔的临床疗效,将81例老年Ⅰ、Ⅱ期内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行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联合消痔灵注射术,对照组行内痔套扎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术后14d,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且治疗组在改善术后便血、尿潴留、肛门坠胀感症状及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以及减少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老年Ⅰ、Ⅱ期内痔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生活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红波;吴晓晶;杨云;梁同义;葛志明;范娴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前MRI检查的临床价值

    高位复杂性肛瘘多以探针检查和从外口注射亚甲蓝液法判定内口及瘘管走行.但效果欠佳,支管容易漏诊,常致内口处理不到位,从而导致术后复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肛肠科对2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前行盆腔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以明确内口及瘘管走行,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邓建勇;赵景文;毛刚;谢军;甄彦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肛周脓肿并发坏死性筋膜炎致感染性休克1例

    患者男,42岁.因“肛旁红肿疼痛1d”于2014年10月28日12:12就诊,急诊以“肛周脓肿”收入院.入院当天凌晨2:00曾于外院就诊,行输液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未缓解,疼痛进行性加重,遂来我院.入院查体:神志清,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平稳.专科检查:肛缘红肿,以3~6点位及11点位为甚,皮温高,触痛明显,皮下未扪及波动感.指诊:肛门松紧适度,直肠壁胀满,触痛明显,肛管及直肠下段未扪及明显凹陷、硬结,指套退出无血染、脓染.

    作者:周策;杜勇军;刘世茹;黄德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直肠腺癌并肛周脓肿1例

    患者女,72岁.因“肛旁肿痛1月余”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就诊.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肛旁红肿疼痛,不伴破溃流脓,无发热、畏寒,无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等.期间未予重视,无特殊治疗,疼痛进行性加重.专科检查:(截石位)肛门居中,外观无畸形;肛旁6点位距肛缘2 cm处可见一硬结,同时可扪及一约2 cm×3 cm大小的肿物,皮温高,触痛不明显,可扪及波动感.直肠指诊:肛门松紧适度,肛管直肠环纤维化,直肠末端黏膜肿胀及灼热感明显,指套退出无血染.未行肠镜检查.

    作者:王栩芮;陈敏;侯长城;周旭宇;曾杰;黄德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自制黄连油纱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室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应用自拟黄连油纱换药,患者术后创口疼痛、创缘水肿、出血情况明显减轻,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对比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应用自拟黄连油纱换药与康复新液换药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高扬;岳昕;戴红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利多卡因行腰腧穴麻醉致中毒1例

    患者女,35岁.因“反复肛门肿物脱出伴便血4年余”入院.入院诊断:1)混合痔;2)直肠黏膜内脱垂;3)肛乳头肥大.患者既往史无特殊,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积极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确定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后,于腰腧穴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患者取左侧卧位,2%利多卡因15 ml+生理盐水5 ml行腰腧穴麻醉,腰腧穴周围组织无肿胀,边回抽边注射,无回血,注射10 ml后停止注射,观察2 min,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心电监护示心率76次/min左右,血压116/70 mmHg左右,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SPO2 98%,继续注射剩余药物.手术顺利,术中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心电监护提示生命体征波动不大,手术时间20 min.术毕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后,肛内置凡士林纱条,塔形纱布压迫固定.

    作者:邹彪;祝然然;杨向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超声刀在混合痔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为探讨超声刀在混合痔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将132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6例,分别给予超声刀痔切除术(观察组)和外剥内扎术(对照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创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情况,以及术后继发性出血、尿潴留、肛门坠胀、肛缘水肿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治愈,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创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继发性出血、尿潴留、肛门坠胀感、肛缘水肿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 <0.01.结果表明,超声刀用于混合痔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患者疼痛轻、并发症少,而且手术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孔维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大肠水疗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粘连性肠梗阻是因肠粘连或腹腔粘连所致,多见于腹部手术后,发病率占各类肠梗阻的40%~60%,其中大多数是不完全性肠梗阻,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笔者采用大肠水疗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甘肃省天祝县人民医院肛肠科共收治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120例.患者既往均有腹部手术史,均有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及排便等表现;体检发现腹部有肠梗阻体征,腹部立位X线片、B超均提示肠梗阻;均无绞窄性肠梗阻征象;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正常;近3个月内未行肠道手术.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作者:符发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三种差异性TST手术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为对比三种差异性TST手术治疗痔的近、远期疗效,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行TST治疗的92例痔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低位吻合(A组,吻合口距离齿状线1.5~2.0 cm)36例,高位吻合(B组,吻合口距离齿状线3.5~4.0 cm)31例,高位吻合联合聚桂醇硬化注射(C组,高位吻合后吻合口上方及痔核注射聚桂醇)25例,对比三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20 d内)、短期疗效(半年内)和中远期疗效(2年以上).结果显示,1)近、远期疗效: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半年,三组患者均无复发;术后2年随访,A组(5.5%)、C组(4.0%)远期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16.1%),P<0.05;但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并发症:(1)肛门疼痛.三组术后肛门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肛门坠胀.A组术后肛门坠胀发生率(19.5%)明显高于B组(9.7%)、C组(8.0%),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便血.A组(11.1%)和B组(12.9 %)术后便血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0),P<0.05;但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相比,高位吻合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痔效果好.低位吻合虽然近期并发症相对较高,但其远期疗效较好,对于脱垂较重、经济能力有限、耐受力较强者,可行此术式.对于脱出症状严重,且无明显出血的痔患者,行单纯高位吻合即可取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临床工作中,应根据临床效果、手术并发症及经济承受力三方面因素,选择适合患者的术式.

    作者:顾建华;王金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热水坐浴联合多部位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热水坐浴联合多部位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将76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对肛管高压区、直肠下段两个部位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予热水坐浴;对照组给予一般的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每天电刺激2次,每次20 min,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1.58%(81/38),对照组为60.53%(23/38),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后试验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粪便性状、排便用力程度、肛门及骶后疼痛及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或P<0.001.结果表明,热水坐浴联合多部位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疗效明显优于一般的生物反馈治疗.

    作者:王誉淼;王绍臣;苗建;刘磊;崔忠康;许彦军;蔡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肛内异物致肛周脓肿1例

    患者男,61岁.患者入院前一天进食鸡肉后,当晚排便时突然出现肛内疼痛不适,坐卧不安,无明显便血,伴有发热(38.5℃),无腹痛、腹泻、胸闷气短、头晕、头痛,因症状不能缓解,故来本院就诊,门诊以“肛内异物”收入院.既往史:2013年行胆囊切除术,2015年行心脏消融术,2015年4月患脑梗死,糖耐量异常病史2个月.专科检查:视诊肛门无异常,指诊截石位距肛缘1 cm触及一长约3 cm的鸡骨横嵌入直肠黏膜,触痛甚.直视下行肛内异物取出术.术后予头孢替安、帕珠沙星静脉滴注控制感染.术后第2天和第3天截石位1~2点位肛周局部开始疼痛,伴低热(38.3℃),检查发现截石位1~2点位肛周局部红肿、触痛,穿刺未抽到脓液;术后第4天截石位1~2点位局部红肿加剧,疼痛剧烈,伴发热(38.8℃),检查发现截石位1~2点位肛周局部约4 cm×5 cm红肿,触痛明显,脓肿形成.于神经阻滞麻醉后,用电刀于截石位1~2点位脓肿波动明显处做一切口,引流出约10 ml黄色脓液及粪水.

    作者:吴菊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直肠巨大腺瘤1例

    患者女,26岁.因“肛内肿物脱出1h”入院.患者1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内肿物脱出,伴血便,血色暗红,点滴而下,伴坠胀不适、便后不爽,里急后重;无腹痛、腹泻、腹胀,无恶寒、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患者G1P0.30周妊娠.专科检查:肛外见一肿物,约12 cm× 10 cm×13 cm大小,菜花样,肿块表面见渗血,质较软,边界清,活动度可.取活体组织送检,手法还纳包块;予抗感染、止血、营养补液等对症治疗;密切观察有无腹痛、阴道异常流血、流液情况,每6h监测1次胎心音,予胎儿及其附属物B超检查等对症处理.病理报告示:管状腺瘤.

    作者:杨兴勇;黄光华;谢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