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小波
目的:应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观察腹部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了解复方大承气汤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246例腹部术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160例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照组86例用VitB1肌注,记录排便情况和肛门排气时间。结果:用药后<24h出现肛门排气者观察组为139例,占86.6%;对照组为3例,占3.5%;肛门平均排气时间(h,-x±s)观察组为22.1±4.65,对照组为49.2±9.25,2组对比P<0.01。结论:观察组多在用药后24h内出现肛门排气,而对照组则多在48h至72h,说明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在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上有显著效果。
作者:邓丽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拟加味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将174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自拟加味炙甘草汤组)104例、对照组(口服美西律、复方丹参、消心痛)70例,观察2组1个月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对照组总有效率74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拟加味炙甘草汤能有效地防治冠心病室性早搏。
作者:曹晶;金祥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桡骨远端骨骺损伤是临床上儿童常见的损伤之一,我们1995~1999年共收治6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65例均为住院病例,男43例,女22例;年龄小2岁,大12岁,平均7.5岁。受伤时间短2h,长25天。左侧29例,右侧33例,双侧3例。致伤原因:平地滑倒24例,高处跌落20例,骑车伤15例,溜冰伤4例,机器伤2例。新鲜闭合性损伤54例,新鲜开放性损伤4例,陈旧性损伤7例。65例根据《骨与关节损伤》[1]中儿童桡骨远端骨骺损伤的诊断标准诊断,其中伸直型损伤56例,屈曲型损伤9例。骨骺损伤按Salter-Harris[2]分型:Ⅰ型8例,Ⅱ型53例,Ⅲ型3例,Ⅳ型1例,Ⅴ型0例。合并同侧肱骨髁上骨折3例,同侧锁骨骨折1例。陈旧性损伤病例中,在院外已行复位固定,来院时合并有前臂缺血性肌挛缩1例。2治疗方法2.1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无明显移位者,不需复位,直接用4块小夹板固定,此法治疗12例。有移位者根据骨骺损伤的类型采用相应的整复方法,我们对伸直型损伤采用牵抖复位法[3]整复,屈曲型损伤采用提按复位法[3]整复,复位成功后再用小夹板固定。采用此两种复位小夹板固定法共治疗42例,1例复位失败后改手术治疗。固定时间2~4周。
作者:莫凯天;米琨;朱少廷;杨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1993年6月~2000年2月,笔者用自拟健脾宁肠汤治疗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3~56岁,平均38.3岁;病程4个月~16年,平均5年。临床表现:均有腹泻、腹痛,其中有腹胀12例,粘液便10例,脓血便2例,肠鸣14例,里急后重8例。30例均作大便常规检验及大便培养,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粘膜粗糙或浅表溃疡。符合1987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肛肠学会制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弱18例,脾虚肝郁7例,脾肾阳虚5例。2治疗方法 予自拟健脾宁肠汤。方药组成:党参20g,茯苓15g,白术15g,白芍15g,防风10g,厚朴10g,佩兰10g,白及10g,当归10g,延胡索10g,陈皮5g,白头翁15g,甘草5g。 加减:脾胃虚弱者加黄芪;脾虚肝郁者加柴胡、川楝子;脾肾阳虚者加肉豆蔻;便血者加地榆。 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30天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自拟)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检查粘膜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纤维结肠镜检查肠粘膜病变减轻;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纤维结肠镜检查肠粘膜病变未见好转。3.2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6例,占53.3%;好转12例,占40%;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93.3%。
作者:叶参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足跟痛是骨伤科门诊常见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笔者自1990年以来运用自拟方“四生灵仙洗剂”治疗足跟痛89例,多获满意效果。兹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 89例均为门诊病例,男性40例,女性49例。年龄小40岁,大85岁。左足42例,右足47例,其中双足2例。病程短23天,长3年。经X线摄片证实有跟骨结节骨刺者63例,骨质疏松5例。2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生川乌10g,生草乌10g,生南星10g,生半夏10g,威灵仙30g,细辛10g,五加皮15g,牛膝15g,桂枝30g,独活15g,乳香10g,没药10g,闹羊花10g。 将上药加水2500ml,米醋500ml。武火煎至约2000ml。将煎好之药液与药渣一起倒入盆中,盆缘四周遮盖湿布,中央露出一孔,将患足从孔口伸入接受药的热熏蒸。若过烫则及时移开片刻再复行熏蒸,待热气欲尽,温度适宜时,将患足放入盆中药液浸泡。每次30min,每日2次。每剂药可反复使用2~3天。熏洗时注意切勿烫伤皮肤。3治疗结果 治愈(足跟痛消失,行走正常,X线摄片显示骨刺平塌)计60例;好转(足跟痛明显减转,行走正常,X线摄片示骨刺增生存在)计23例;无效(足跟疼痛、跛行及X线
作者:刘春霖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笔者自1993年以来,运用自拟肠安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0例,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大56岁,小18岁,平均36岁;病程长12年,短1年,平均65年。所有病例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的诊断标准。12辨证分型 脾胃两虚,湿热内蕴型(16例):症见腹痛绵绵,腹泻,便溏而胶滞不爽,或黄色粘液,脘腹胀满,里急后重,并有神疲气短,面色无华,纳少,常因疲劳过度受凉或饮食不洁而加重,舌淡、苔白腻微黄或舌根黄腻,脉弦细滑。 脾肾两虚,湿热久蕴型(10例):症见腹胀腹痛,肠鸣而泄,便下溏薄,混有黄色粘液或不消化食物,肛门灼热,便意频频,甚则便下脓血,肛门下坠感,口干不欲饮,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倦怠,纳少,畏寒肢冷,头晕眼花,腰膝睟软,舌淡胖、苔黄白相兼,或舌根苔黄腻,脉沉细滑。 肝郁脾虚,气滞湿郁型(14例):症见腹泻或大便结难下,腹痛,痛连两胁,或下腹隐隐作痛,腹痛即便,便后痛减,大便粘液或脓血,里急后重明显,肛门灼热。常伴胸脘作闷,性急易怒,每当精神刺激、情绪紧张而症状加重,舌质红、苔白腻微黄,脉弦滑或滑数。
作者:银忠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广西中医学院制药厂与本刊组织专家,遵循工整、择优的原则,按照预先制顶的科学评比办法,从2000年本刊发表的中医药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论文中评出优胜者,现将结果及获奖金额公布如下:一等奖(缺,末达评比办法所订标准)二等奖 唐农 韦艾凌 加味膈下胶囊抗肝维化的林场研究(第4期)800元 梁健芬 李桂贤 黄选华 水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变学、SOD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第1期)(800元)三等奖 邓家刚 复方芳藤合剂异兵同治举(第3期)600元 齐敏友 邱德文 米槁心乐滴丸药效学研究)(第期)(600元) 丘明明 王受武 韦荣芳 曹于 黄中凯 鸦胆子油治疗尖锐的活性成分药理研究(第6期)600元本次活动体现;了企业界、科技界对科技出版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高度民主重视。广西中医学院制药厂与本刊继续联合举办“2001年百年乐”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广西中医药》编辑部2001年1月16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天麻是一种名贵中药材,是治疗眩晕、头痛的要药[1],因此,其伪品比较多,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鉴别应用。天麻(RhizomaGastrodiae)别名明天麻、赤箭,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1.的干燥块茎[2]。目前市场上常见伪品有茄科马铃薯的块茎,菊科大理菊的块根,紫茉莉科紫茉莉的根等。这些伪品与天麻的性状以及其中所含化学成份有明显区别,可以通过下列两种方法加以鉴别。1性状鉴别1.1天麻块根呈长椭圆形或长条形,稍扁缩弯曲,顶端有残留的茎芽,俗称“鹦哥嘴”或“红小辫”,下端有圆脐形的疤痕,表面有由潜伏芽排列成的多数横环纹,质地坚硬半透明,断面平坦,呈角质样[3]。1.2马铃薯块茎煮熟晒干压扁以后大小、形状与天麻相似,但没有“鹦哥嘴”和凹脐,也没有点状环纹,嚼之不脆,有马铃薯味。1.3大理菊根呈长纺锤形,顶端有时有茎基痕,有的压扁后稍弯曲,质地硬,纤维性强,中央有木心;有的中空,无点状环纹,嚼之粘牙。1.4紫茉莉根呈长圆锥形,多已压扁,上粗下细,全体有细纵纹,有须根迹下陷呈小洞状但不排列成环,顶端有茎基痕,质坚硬,断面角质状有纤维断头及形成层,嚼之刺喉。
作者:赵爱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肩关节内收、外展、后伸功能明显受限,肩部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笔者自1999年1月~2000年1月,采用自拟活血通络汤加手法治疗肩周炎72例,并与局部封闭47例作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治疗组72例,门诊53例,住院19例;男39例,女33例;年龄小38岁,大71岁,平均55±2.12岁;病程短3天,长2年8个月,平均7个月;病变位于左肩36例,右肩27例,双肩9例;体力劳动者43例,非体力劳动者29例;有外伤史31例;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65例;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且有明显肌肉萎缩者7例。 对照组47例,门诊35例,住院12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小36岁,大75岁,平均57±3.35岁;病程短2天,长2年5个月,平均8个月;病变位于左肩25例,右肩18例,双肩4例;体力劳动者31例,非体力劳动者16例;有外伤史19例;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43例;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且有明显肌肉萎缩者4例。 2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证型属瘀滞型,临床主要表现为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质暗或有瘀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作者:梁翔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膝关节积液是膝部滑膜炎和滑囊炎的突出表现。常采用的穿刺抽液后注入强的松龙加压包扎法,疗效欠理想。笔者自1995年1月~1999年4月采用自拟利湿消肿汤治疗30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门诊患者中男11例,女19例。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28例:其中急性6例,病程2周以内,有明确外伤史;慢性22例,病程在1个月~7年以内。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2例,病程在3年以内。均经过中西医多种非手术治疗,疗效不理想。12临床表现膝部肿胀,积液明显,自觉疼痛不适和不同程度跛行;膝关节周围轻度压痛,浮髌试验阳性,积液诱发试验阳性;创伤性滑膜炎关节穿刺抽出液多为黄色、清澈,或有血液而呈粉红色,细菌培养阴性,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关节穿刺抽出液为出血性或咖啡色液体;X线检查,创伤性滑膜炎骨质多无异常,关节积液量多可见关节囊膨胀影;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髌上囊肿胀,密度稍高,结节在骨软骨上的压迹表现为骨腐蚀和囊性变[1,2]。2治疗方法 内服自拟利湿消肿汤,配合适当休息,不加其他任何治疗。基本方药:萆10g,薏苡仁30g,生黄芪30g,益母草30g,土牛膝30g,土茯苓30g,茯苓皮30g,车前子30g。
作者:杜引平;任志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情缠绵难愈,易复发的常见病。笔者根据内窥镜检结果分期,运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 82例均为本院1994~1999年的门诊或住院病例,参照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炎性肠病的诊断标准〔1〕。全部经内窥镜检查确诊。随机分为镜检分期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2例中男19例,女23例,大年龄是647岁,小年龄223岁,平均年龄43±676岁,平均病程255±208个月。对照组40例中男19例,女21例,大年龄589岁,小年龄213岁,平均年龄418±626岁,平均病程24±216个月。观察组充血期14例,水肿期15例,溃疡期13例;对照组充血期15例,水肿期16例,溃疡期9例。上述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病情、病变大小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可比性。2治疗方法21观察组42例根据内窥镜检结果分充血期、水肿期、溃疡期。并设“肠炎1号”、“肠炎2号”、“肠炎3号”方进行保留灌肠治疗。 充血期内窥镜检的特点是肠粘膜充血水肿,充血较水肿明显。临床以腹胀、腹痛为主。便溏与便秘交替出现,或大便有少量白色粘液,肛门灼热,里急后重,口涩,纳呆。属湿热壅阻肠络,肠道传化失司。治以清热化湿,凉血解毒,理气止痛。用“肠炎1号”:金银花20g,槐花20g,蒲公英30g,地榆15g,赤芍15g,延胡索30g。
作者:韦朝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鼻炎膏是由川芎、白芷、防风、当归、黄芪等多种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临床用于治疗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我们对该药进行抗炎抗过敏的动物实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实验依据。1实验材料1.1药品鼻炎膏内服药由广西中医学院制药厂提供,批号9806010;地塞米松由广东河源市康泰制药厂提供,批号971011;磷酸组织胺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东风生化技术公司提供,批号9302044。1.2动物昆明小白鼠,普通级,合格证号:桂医动字第11004号,雌雄各半,体重20±2g;豚鼠,合格证号:桂医动字第13006号,雌雄均用,体重200~250g,均由广西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3仪器AEU-210型万分之一g电子天平,日本岛津产。2实验方法与结果2.1抗炎试验2.1.1对小白鼠耳二甲苯致死的影响[1]取小白鼠50只,按雌雄性别平均分成5组,每组10只,药物容量为20ml/kg。第1~3组小白鼠ig给鼻炎膏,剂量分别是30g/kg,15g/kg,75g/kg;第4组ig给地塞米松,剂量为00045g/kg,第5组为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天,每天1次。末次给药后1h,于小白鼠左耳滴二甲苯005ml致炎,15min后沿耳根剪下两耳,用6mm打孔器将两耳同部位等面积打下两耳片,用AEU-210型电子天平称重,计算小鼠耳片重量。按小鼠10g体重所含耳片重量换算成耳片系数,作为肿胀度计算抑制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用各组的-x±s作组间t检验,结果见表1。
作者:黄俊;谢金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辛润之说源于《内经》的《素问·藏气法时论》:“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从而得出辛可润肾燥之说法,后又逐渐演变成一种药性功效——辛润理论。对于辛润的理解,历来都有不同见解,归纳近代之看法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辛润是一种废弃的旧说,应弃之[1];二是提出辛润仅局限于某些特殊的燥症,如肾燥[2];三是将辛润立为治法,而不能与辛能散、能行相提并论[3]。笔者认为辛润是药性功效和治法的统一,应正确掌握其内涵并加以应用。 辛属五味之一,指辛味药物或辛味方剂,辛的功效即能行、能散。具体表现为:发散、行气、行血等。按功效辛味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发散表邪、宣通表气的辛味风药,如麻黄、细辛、薄荷、苏叶等;另一类是行气、行血的辛味温药,如肉桂、当归、木香、川芎等。早把辛润与具体药物相连者是宋·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卷三:“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内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干姜、细辛、半夏之辛,以行水气而润肾”。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亦云:“肉桂下行,益火之原,此东垣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其气者也。”阐明辛味药“开腠理致津液”而达到辟润的作用。张景岳《类经》对此更是作了精辟的解说:“肾为水脏,藏精者也。阴病者苦燥,故宜食辛以润之,盖其能开腠理致津液者,以辛能通气也。水中有真气,唯辛能达之,气至水亦至,故可以润肾之燥。”辛可致润这是其一。其二,辛味药性走而不守,滋阴药则大多味厚性重滞,如无引经之药,恐难独奏其功,方中多以辛药为佐使,借辛味宣通行散,走气开腠,畅通郁滞,辅助诸滋阴药达到润的目的,此为辛可助润。正如朱霞亨所云:“桂心,入二三分于补阴药中,则能行血药凝而补肾。”《本草正义》亦记载:“惟胶艾汤、温经汤二方,归芎并重,以阿胶厚腻有余,恐其迟滞,因以血中行气者为之疏通,庶几守者走者,得互相调剂,古方之芎,其用意自可想见。”著名医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附子的配伍应用,《和剂局方》十全大补汤内加肉桂,亦是此意。可见,辛可致润和辛可助润是通过辛能行散、行气、行血的功效而实现的。辛润是辛药功效的体现。其机理大致为:伤于外燥,以辛散之;阴血津亏,以辛辅之;气不化津,以辛助之;气血瘀阻失濡,以辛行之。
作者:杨秀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笔者根据临床积累经验,自拟葶鱼汤治疗肺系痰热咳嗽患者,效果显著。现将1997年11月~1998年12月治疗的170例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0例均为门诊病例。男82例,女88例。1~14岁27例,15~30岁56例,31~45岁66例,46~60岁8例,61~75岁7例,76~81岁6例。病程短2天,长2个月。西医诊为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的37例,肺炎2例,支气管炎131例。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临床症状为咳嗽,喉有痰声,痰黄稠或粘稠,胸闷或胀,或咳引胸痛,舌质偏红,苔黄薄腻或厚腻,脉浮数或浮滑。或伴咽痛,发热,大便秘结。2治疗方法 口服自拟葶鱼汤。方药组成:葶苈子12g,鱼腥草30g,杏仁10g,蚤休20g,浙贝母12g,天竺黄10g,枳壳12g,桔梗12g,百部12g,前胡10g,黄芩10g,枇杷叶10g,射干10g。 若发热加石膏,大便秘结加生大黄。小儿用药量为上述药量1/2。 每日1剂,水煎服,复煎1次。上方服4剂为1个疗程
作者:陈作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笔者2000年4月~10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进修期间对7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坐位颈椎牵引,同时结合磁疗、药物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0例中,门诊53例,住院17例;男性45例,女性25例;年龄25~72岁;病程15天~8年。分型:颈型21例,神经根型20例,椎动脉型26例,交感型3例。12诊断标准按照《百病百问沙龙丛书·颈肩腰腿病防治500问》〔1〕拟定。2治疗方法21采用日本产OL—2000型颈椎牵引仪,取端坐位,先将牵引带装至牵引架上,再将牵引带拉向头顶,自头顶上方套在颈颌部,同时将两耳下方之带扎紧。自后颈向前扎好一具加热装置的围领。牵引参数:牵引重量(视病情及个体感受)3~10kg;每次牵引总时间:20~25min;其中牵引1min,间歇放松5s;牵引角度:据病情一般为15°~30°,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张者,牵引角为0°。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间隔2日进行第2疗程,2疗程后判定疗效。22采用北京市北分仪器技术公司生产的BY-1型脉冲磁疗仪,取仰卧位,运用颈椎三环法,即一大环水平垫置在后颈部,S面朝上接触后颈部皮肤,两小环分别竖立放置在颈部两侧,N面朝里接触颈两侧皮肤。磁疗参数:磁场强度100%,频率100HZ。每次30min,10次为1疗程,间隔2日进行第2疗程,2疗程后判定疗效。
作者:曾家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钙有多种生理作用,如构成支持身体的骨骼和牙齿、维护神经与肌肉正常活动、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参与血液凝固的过程等。缺钙会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病症,如儿童的佝偻病,成年人的软骨病,老年人的腿抽筋、骨质疏松等。补钙用于治疗缺钙性疾病,无可厚非,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补钙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关注,不科学的商业语言可能会引发人们盲目补钙,本文就人们在补钙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作一综述,以冀使人们对补钙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1儿童补钙的误区1.1关于身高有人认为给儿童补钙能促进身高,关于补钙与儿童身高的关系,有学者专门进行研究,Lee〔1〕研究结果是补钙可增加骨矿物质的含量,但儿童身高无显著增长。王身笏等〔2〕在研究了补钙对江门市162名习惯低钙膳食儿童身高的影响,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看来,补钙对儿童身高的作用还需作更长期的评估。1.2关于低钙血症低钙血症要补钙似乎合情合理,但近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吴珍珠等〔3〕用硝笨吡啶治疗了52例喘息状态并低钙血症的病儿,发现不补钙剂也能二者皆愈。李珊〔4〕在治疗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顽固性低血钙中发现,经常规治疗及补钙1周血钙仍未回升,而加用尼莫地平3天后,血钙恢复正常。霍淑芳等〔5〕在探讨了危重新生儿低钙血症原因后认为治疗上应首选钙拮抗剂而非盲目补钙。李明珠等〔6〕在对新生儿窒息电解质及代谢紊乱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指出,低钙血症补钙应慎重,以免造成细胞内钙过多,加重细胞损伤。可见,对儿童低钙血症补钙要慎重。
作者:韦锦斌;王乃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儿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并病理性骨折是一种顽固而且不易根治的疾病,自1996年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并病理性骨折17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均为住院病例,均符合《实用骨科学》[1]对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大12岁,小7岁;病程长6个月,短2个月。发病部位肱骨干1例,尺桡骨3例,股骨干7例,胫腓骨6例。发病原因:血源性感染12例,开放性骨折4例,周围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所致1例。17例均合并病理性骨折。1.2临床表现有体温升高或正常,乏力,消瘦等不同程度全身中毒症状。患肢有红肿热痛,压痛,其中14例伴有瘘管形成,脓液渗出,17例患肢均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1.3Χ线及实验室检查Χ线检查示骨干密度呈不同程度增强,髓腔变窄,可见大小不等的死骨及骨空洞透亮区,有不同程度骨膜反应及骨壳形成。细菌培养金黄葡萄球菌10例,大肠杆菌3例,链球菌3例,无菌生长1例。14例有白细胞数及血沉升高。
作者:温东栋;林世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广西中医药》杂志是广西中医学院,中国中医药学会广西分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被评为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广西优秀期刊。主要刊登中医药医疗、科研、教学方面的论文,侧重临床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报道。 2、本刊辟有专题、临床研究、手法医学、老中医经验、理论探讨、学术争鸣、临床报道、经验总结、针灸经络、八桂名医精方、病例报告、医案医话、民族医药、基层园地、护理、中药方剂、实验研究、综述等专栏。尤为欢迎以下稿件:①中医药防治疑难病、常见病、多发病,如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及相关症(征)、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病毒性肝炎、多脏器衰竭、难治性肾病、血液病、支气管哮喘、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和消化性溃疡、中老年前列腺炎症或增生病变、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病变、不孕症、小儿营养失调、儿童智能发育不全、过敏性皮肤病等的临床研究与报道。②以中医正骨手法、推拿手法、针刺手法等为主的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及临床运用类论文。③反映介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总结性文章。④中医危急重症的临床研究与理论探讨性文章。⑤民族医药的有效技法及验方的研究报道。⑥区内中医药专家(副高职称以上)自己组创的组方合理,有效可靠的中医方剂介绍。⑦中药(新药)的开发与研究方面的报道,如药材品种整理、鉴定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研究,中药质量评估研究,中药药理活性研究等。⑧反映中医药基础理论或临床研究前沿课题的文献综述或专家述评。⑨观点鲜明,见解新颖,论证充分,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中医药理论探讨性文章。{10}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经验。?、稿件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文字精练,数据可靠,中医诊断及疗效标准应参照(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 4、稿件请用300格稿纸誊写清楚,也可用计算机打字稿(每页字数应注明)。外文词汇须打印,欢迎软盘投稿(同时附打印稿1份)。稿件以5000字以内为宜(包括图表与参考文献)。 5、署名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文章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者外,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6、来稿须标注可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关键词3~8个。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类论文正文前须附结构式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不超过300字。 7、稿件所用医学名词术语力求规范,可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GB/T16751.3-1997)及《中医药主题词表》(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中药名以《常用中药处方用名规范表》(中医古籍出版社)为准,草药应注明拉丁学名。稿件要使用规范字,简化字按1986年6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的规范书写。 8、文章的图表应少而精,不与正文重复,图表应具有自明性,应列出图题、表题,图表设计要合理,统计表请采用三线表,附图可以是照片或手工绘制图,绘图请另用碳素墨水在绘图纸上绘制,图面力求清洁、清晰、准确。显微照片应标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9、文章涉及的量和单位,应按有关量和单位的一系列国家标准(GB3100~3102)执行。有关数字用法请按《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T/T15835-1995)执行。正确使用外文字母的正斜体、大小写,统计学符号按《统计学名词及符号》(GB3358-82)规定书写。 10、参考文献按照《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以作者直接阅读过的与稿件内容密切有关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近期文献为主,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文后参考文献,必要时可在文中加注说明作、文题和来源。 11、取得国家或省级有关部门资金项目的来稿,请在稿件首页地脚处注明资助基金的名称及编号,凡在本刊发表的论文,在各级各类评奖中获奖或被二次文献转载、摘录者,烦请作者通知本部。 12、临床及实验类来稿请附作者单位推荐证明(稿件资料的真实性及保密审查由作者单位负责)。来稿请注明单位所在地详地址及邮政编码。 13、根据著作权法有关规定,结合我刊具体情况,接到来稿后,即给作者寄回执,并在3个月内将稿件处理意见通知作者。本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Chinalnfo(中国信息)网络资源系统《电子期刊》,若来稿不愿意入编者,请在稿件上注明。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来稿一俟刊用,赠当期杂志1册,除另有约定者外,不再付稿酬。来稿请寄:广西南宁市明秀东路21号530001《广西中医药》编辑部,切勿一稿两投。《广西中医药》编辑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跟痛症是指跟骨底面由于慢性损伤引起以疼痛为主的病症[1],属中医痹证范畴,多发生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笔者自1992~1997年采用自拟跟痛洗方熏洗治疗跟痛症取得较好疗效,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70例,均为门诊病例,就诊时随机分跟痛洗方熏洗观察组(观察组)和局部封闭组(对照组)。观察组37例,男16例,女21例。双足12例,共计49足。年龄33~78岁,平均52岁,病程2~36个月,平均5.5个月。伴有跟骨骨剌10例15足。对照组33例,男14例,女19例。双足10例共计43足。年龄38~76岁,平均50岁,病程1~30个月,平均5.2个月。伴有跟骨骨刺7例11足。70例中医辨证可辨为肝肾亏虚、风寒湿、瘀滞型,各型在2组中分布无显著差异。2治疗方法2.1观察组用自拟跟痛洗方熏洗,药用川乌、草乌各15g,威灵仙、透骨草、防风、独活、延胡索,川芎各30g。诸药混匀加清水2500ml浸1h后文火煮沸,再续煎5min,兑入陈醋200ml,然后将药液去渣倒入浴盆,先用蒸气熏跟部,待温度适宜后直接浸洗约20min,每日1剂熏洗2次。10次为1疗程,可连续3个疗程。疗程长短视病情恢复而定。本组病例少仅熏洗2次,多3个疗程共15天,平均1.2个疗程。2.2对照组用局封治疗,药用确炎舒松A注射液(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15mg加2%利多卡因1.5ml、灭菌注射用水1.5ml,痛点封闭,每5~7天1次,连续治疗3次。具体视病情恢复而定。本组少局封1次而愈,长21天,平均局封2.4次。
作者:曾国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的诊治问题。方法:34例均以枕颌带牵引,早期应用甘露醇脱水及大剂量激素,中药颈伤Ⅰ号内服,中、后期分别以中药颈伤Ⅱ号、Ⅲ号内服治疗。结果:34例平均随访时间2年半,治愈21例,好转13例,无1例无效。按ASIA损伤分级D级恢复正常18例,C级恢复至D级11例,C~D级恢复至E级3例,B级恢复至C级2例。结论:以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能有效地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减少并发症及病残发生。
作者:李象钧;李义方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