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位内盲瘘1例

李东平;吴芸

关键词:
摘要:患者男,36岁.因“反复排便时肛门疼痛1个月,加重2周”于2016年5月20日就诊.入院前1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内坠胀疼痛,便后加剧,排便时有黏液流出,间断发作,不伴明显畏寒发热等,2周前,上诉症状加重,疼痛频繁发作,坠胀感明显,便时少量脓液流出,大便变细,伴畏寒、低热.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精神欠佳,心、肺、腹未查及异常体征.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低位肛瘘合并肛周坏死性筋膜炎1例

    患者男,55岁.因肛周肿痛7d,于2016年10月11日入院.患者2年前肛门后方肿胀疼痛溃破流脓后,疼痛减轻.以后溃破口反复发作,间断流脓.7d前在蔬菜大棚内劳作诱发肛门后方溃口流脓逐渐加重,继发肛门左侧肿胀疼痛伴全身发热,口服药物治疗无效,疼痛难忍,急诊人院.入院检查:体温38.5℃,脉搏9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7/8.9 kPa.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自主体位,查体合作.专科检查:截石位,视诊肛门6点位,距肛缘3 cm处可见一外口,压之有少量脓液溢出,肛门左侧肿胀,皮色掀红,会阴部至阴囊弥漫性肿胀,皮色发暗,范围16.0 cm×3.5 cm.

    作者:刘丽霞;刘天泉;刘贤;杨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肛瘘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与宣教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健康教育路径与宣教是为了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而制定的从住院到出院3个月内进行健康教育的路径表,能够指导护士有目的的、主动的及具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同时也让患者及家属自觉参与及配合,缩短住院时间与增进健康.临床研究表明,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各种病种的健康教育中,取得满意效果.2016年1~6月,我们针对直肠肛管疾病患者的患病特点,在肛瘘围手术期患者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与宣教,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钮丽美;滕卓艳;胡丹娜;罗巧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内悬外剔肛门修整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观察

    为探讨内悬外剔肛门修整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对11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均行内悬外剔肛门修整术治疗.结果显示,110例患者中,治愈107例,好转3例,治愈率97.3%.无并发症.结果表明,内悬外剔肛门修整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满意,操作简便,创伤小,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应飞;李威;杨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医用多功能挂线器治疗肛周脓肿临床观察

    为观察医用多功能挂线器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将6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医用多功能挂线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及患者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显示,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愈合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医用多功能挂线器治疗肛周脓肿可减少肛门周围组织的损伤,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疗效可靠.

    作者:连少雄;伍桂友;林清;张义;邹智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罗哌卡因在肛肠病局麻手术中的应用

    为评价罗哌卡因在肛肠病局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将400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分为2组,每组各200例,罗哌卡因组采用0.2%罗哌卡因(21±3)mL进行局部麻醉,对照组采用0.5%利多卡因(21±3)mL进行局部麻醉,比较2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各时点镇痛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罗哌卡因组在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术后各时点镇痛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优于利多卡因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罗哌卡因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李海亮;李银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康复新液纱条用于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疗效观察

    为评价康复新液用于高位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的疗效,将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均采用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治疗组术后予康复新液纱条换药,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纱条换药.结果显示,2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短7d左右;治疗组术后疼痛较对照组轻微(P<0.01);术后3个月和6个月随访,2组发生肛门失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康复新液用于高位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换药安全有效,能缩短创口愈合时间,防止感染,减轻疼痛.

    作者:李刚;彭旭东;骆川云;李成书;陈富军;昝朝元;原相军;李杉;张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肛瘘手术治疗基本术式的文献分析

    为分析中文文献报道中肛瘘的手术治疗规律,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统计分析中文期刊报道有关肛瘘的手术治疗文献,归纳各类术式的规律.共检索肛瘘临床治疗报道208篇,以手术治疗为主的临床报道190篇.手术名称47种,由7种基本术式组成,包括切开、切除、挂线、缝合、旷置、扩创和引流,合理的术式组合与肛瘘的分类密切相关.只要能够准确诊断肛瘘的分型,其治疗术式的选择也可迎刃而解.

    作者:邹占全;刘成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骶尾部藏毛窦77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骶尾部藏毛窦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回顾性分析77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病例资料及手术方式.结果显示,行单纯切除术29例(切口开放组),切除后缝合25例(切口缝合组),切除后行皮瓣转移术23例(皮瓣转移组).切口开放组切口愈合时间(65.34±8.71)d,复发2例.切口缝合组切口愈合时间(20.34±5.71)d,术后切口感染2例,裂开1例,复发1例.皮瓣转移组切口愈合时间(16.34±6.71)d,切口感染1例,裂开2例,皮瓣坏死1例,无复发.结果表明,皮瓣转移术和切口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愈合时间较短,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切口张力小时可直接缝合切口,切口张力大时采用皮瓣转移术.

    作者:王伟伟;张建生;韩恩崑;吴会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人慢性便秘发病特点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据统计,约1/3的老年人长年受便秘的困扰[1].我国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20.3%~40.1%,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便秘发生概率达80%[2].因此,必须重视老年人便秘.

    作者:杨洪学;武晓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混合痔术后创面应用凝血酶冻干粉的止血效果

    近年来,笔者将凝血酶冻干粉用于混合痔术后创面止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手术治疗283例混合痔,其中创面应用凝血酶冻干粉133例(A组),未用凝血酶冻干粉150例(B组).A组中,男65例,女68例;年龄20~70岁;病程2~30年.B组中,男62例,女88例;年龄20~73岁;病程2~35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张淑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新型生物标记物-microRNA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结直肠癌(coloreetal cancer,CR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在全世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1];根据2014年的流行数据,由CRC引起的预计死亡例数是50 310例,新发病例为136 830例,分别占所有癌症的8%和9%[2].但因目前缺乏特异性较高的早期筛查标记物,CRC的筛查及早期诊断仍面临重大挑战,临床上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研究显示TNM Ⅰ期CRC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CRC合并远处器官转移的TNM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约12%[3];故早诊断和早治疗对CRC患者的预后和生存非常重要,因此迫切寻求一种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的肿瘤生物标志物,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吴德望;杨熊飞;张维胜;杜斌斌;王涛;王小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药熏洗联合高压氧促进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中药熏洗联合高压氧促进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将66例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给予中药熏洗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高压氧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0 d和15d的创面面积以及术后4d创面水肿积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13.14±3.25)d,对照组为(17.11±5.06)d(P<0.05).2组患者术后10 d、15d的创面面积均明显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d创面水肿积分为(0.45±0.77)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1.25±1.1i)分(P<0.05).结果表明,中药熏洗联合高压氧在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方面有显著疗效,不但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而且具有消肿止痛之功效.

    作者:王传海;王彩蕾;惠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痔术后肛缘水肿的原因及防治

    肛缘水肿是肛门直肠病术后常见并发症,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尤为多见.一般将因局部循环障碍、血管渗透压增加、淋巴液回流障碍使组织内渗透压增加而引起的水肿,称为充血性水肿;因肛管与肛缘感染引起的水肿,称为炎性水肿.临床上这2种原因常同时存在,互相渗透形成肛缘水肿.中医认为肛门病局部肿胀是经络阻滞、气血凝聚、湿热下注、热毒炽盛或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所致.现将痔术后肛缘水肿原因和防治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桑鹏;李黎;马景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一期手术治疗肛周脓肿合并混合痔50例

    2016年1~12月,笔者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肛周脓肿合并混合痔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18~70岁;病程3~15 d.其中肛周皮下脓肿22例,括约肌间脓肿18例,坐骨直肠窝脓肿7例,直肠黏膜下脓肿3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混合痔.

    作者:车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混合痔PPH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治疗

    PPH是通过吻合器将直肠黏膜环行切除、断端吻合,进而将脱垂的肛垫向上悬吊固定,以治疗混合痔的方法.该手术具有疼痛小、出血少、愈合快等优点,但同时容易出现术后出血、肛门坠胀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狭窄作为比较少见的较严重的一种术后并发症,使患者深受其害.在此,本文将混合痔PPH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向艳飞;杨向东;徐欣;彭桂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肛周化脓性大汗腺炎1例

    患者男,28岁.因反复臀部硬结肿痛伴流分泌物1年入院.1年前患者因过食辛辣饮食后出现臀部硬结形成,为泛发性硬结伴阵发性隐痛不适.用手挤压后硬结处溢出少许脓性分泌物.内服消炎药,外用药膏症状无明显缓解.专科检查:患者取左侧卧位,肛门居中,外观无畸形.距肛3~8cm范围内1、3、5、6、7、9、11点位可见皮肤破溃溢脓,散发臭味,破溃创面共计13处,波及整个臀部,以右侧臀部为甚.直肠指检:破溃处挤压溢脓,皮肤增厚,皮下空虚感明显,压痛明显,并有窦道将破溃口相连接;未扪及管道通向肛内.肛门镜检:未见肛内内口.诊断:肛周化脓性大汗腺炎.

    作者:黄泽林;王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PH术后并发症分析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疗痔病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对PPH术后并发症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今结合文献报道,分析PPH术后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以及处理措施.

    作者:万伟萍;刘庆圣;张衡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瘀血与肛肠疾病

    瘀血是体内血液停积,包括体内瘀积的离经之血,以及因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于经脉或脏腑组织内的血液.瘀血停积体内不散,不仅失去血液的濡养作用,还可导致新的病变发生.气血瘀滞,血行不畅势必会导致局部的病变,有不少医家记载了瘀滞的病因病机及其与肛肠疾病的关系.

    作者:黄天也;王立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肠气囊肿病1例

    肠气囊肿(pneumatosis cystoids Intestinalis,pcI)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疾病,小肠和结肠壁上出现类似息肉状的含气体的囊腔,又称囊样肠积气,是胃肠道的黏膜下或浆膜下出现气性囊肿,其可累及从食管至直肠的全部或部分胃肠道.现报告1例如下.

    作者:李莲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痔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回顾性分析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痔病的患病情况,分析695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痔的患病资料,并对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BMI、便秘病程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痔的患病与年龄和便秘病程相关.随着病程的延长,痔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从21.4%(<2年)升高至43.6%(≥20年).痔的患病与年龄相关,但不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长,70岁以下患病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平均患病率为33.3%.但≥70岁的便秘患者痔患病率45.6%明显高于<30岁的便秘患者的26.3%.结果表明,痔的患病与功能性便秘病程相关,与年龄相关.

    作者:杜永红;金黑鹰;王小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